在佛教神话中有许多佛的净土,除西方有阿弥陀佛外,较有名的尚有东方阿赊佛亦曾发过愿,在东方妙喜世界说法云云。后汉支娄迦忏曾译出了阿赊佛本愿经二卷。但此东方有佛有净土思想,始终未受中国佛教徒注意,只接受了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也许中国人以为东方是日本,不足为奇,北方是北狄,南方是南蛮,都抵不过中华大国,何来净土?西方虽称西戎,但佛教到底是从中国的西方印度传入,在一种「圣地崇拜」的心理上(即朝圣思想,如回教徒朝麦加),中国人遂选择了西方阿弥陀佛净土。我敢说,如佛教最初来自东方日本,阿赊佛一定吃香了。据日本佛教大学千贺真顺教授说:「阿弥陀经的成立是参考了阿赊佛本愿而来的。」(净土宗学概论二,十五页)。
但,印度人为何要特别信仰西方有净土呢?一、印度人定方向时以东方为始;前为东,后为西,前乃过去,后乃未来。过去即东方,末来即西方;梵文 Paceha 既有「未来」亦有西方之意。快乐世界既属众生来世应在之处,故西方之说逐渐成立(望月佛教大辞典)。二、净土宗不在东方建立净土,而祇立在西方,这是以日没时之寂静和美丽来象微之故(佛教大学坪井俊映教授,净土三部经讲读)。三、以阎浮提云日出处为生,没处名死,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是故法藏菩萨愿成佛在西慧接众生(导绰,安乐集卷下)。导绰的解释与第一解释及死有关连。
但笔者个人以为印度气候酷热,烈日当空,人民遂不时憧憬西方日没后之凉爽境界,与太阳崇拜信仰混合后,遂成立了阿弥陀佛在西方的信仰。这也能从佛经思想中看出来而获证明。在观无量寿经中第二观便是「水想」:「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在第五观又是「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另又有「宝树观」,「华座观」等。经中所提的水,冰,宝树,莲华,日欲没等对于苦于酷热,缺乏水源的印度人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最好的凉身凉心剂。太阳既没在西方,幻想其地又有丰富清凉的水与冰,真是神仙世界,西方净土之恋遂由此而生了。住在冬天阿拉斯加及在南极的探险者,长期与冰雪为伍,需生火取暖,他们便不易再作甚么水想冰想了。祇有缺少这些东西地方的人,纔会视作珍宝呢!印度全年平均降雨量仅一○–四○吋(inches)左右,因此各地常有饥馑与旱灾。
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原由印度西方中央亚细亚黑海附近一带,经伊朗侵入印度的。移民们的最初定居地便是印度西北的五河地方,亦是婆罗门教的发源地。希腊文化亦曾予印度不少影响,希腊又在印度之西,当时印度人的地理智识也祇大多限于印度西方,印度人怀念祖先老家及受希腊文化影响,西方一地遂被想成是天国乐园了。伊朗的太阳神 Mithra 与印度的太阳神 Mitra 原为一神,伊朗国既在印度西方,由太阳崇拜转成的阿弥陀佛净土当然也在西方了。日本人也是拜太阳的,太阳女神
Amatelasu O Mikami(天照大御神)是创造日本的最高神明。Amate 与 Amita 都由 Am 起苜,Mate 与 Mitra,Mithra
等在语源上到底有无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上面虽举出不少净土为何设在西方的可能性与意见,但「西方」在印度人的脑中成了乐园,是长时期经过各种思想、观念熏陶而纔成立的。其中给予影响力最大最深的,当推太阳崇拜与它的「落入西方」了。已说过,观落日是与印度的炎热气候、地理有密切关系。如住在挪威北部极寒地的人民,每天大家还都舍不得太阳立刻落入西方而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