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真相

佛教的饿鬼道

自序- 天道- 人间道- 阿修罗道- 畜生道- 饿鬼道- 地狱道- 附文

名称

饿鬼道,六道轮回之一。饿鬼,梵语 Preta,巴利文 Peta,西藏语 Yi-dwags。Peta 音译闭戾多,薛荔多,闭丽多,卑利多。梵文 Preta 一语作名词时,意为「死者,亡者,亡灵,饿鬼」。作形容词时,意为「逝去的,去了的,死了的」。Preta 后再加 Karya 而成 Pretakarya 时,意为「死者的葬礼、葬仪」。原来,在穷困社会的印度,如无子孙祭祀其祖先时,祖生的灵魂被信会堕入鬼界,大受痛苦。所谓饿鬼,乃指未受祭祀祖先之灵而言。

巴利文 Peta(米比多),原意为「父」或「祖父」。但,米比多(Peta)在古代印度却被信是人间最初的死者。劫初时,开拓了幽冥之路,是阎罗王的另一名称,亦即吠陀时代神话中的耶摩神(Yama)。因此,佛教诸经论中,把阎魔王界 Yama-loka 作为饿鬼的本家住所,或称其为薛荔多界 Preta-loka,即饿鬼世界,其主为阎罗王。

毘婆沙论卷百七十二:「问何故彼趣名闲戾多,答施设论说,如今时鬼世界王名琰魔,如时劫初时,有鬼世界王名米比多,是故往彼生彼诸有情类皆名闭戾多,即是米比多界中所有义,从是以后,皆立此名……」。

饿因

为何称作饿鬼?(见照片)「有说,饥渴增故名鬼,由彼积集感饥渴业,径百千岁不闻水名,岂能得见,况复得触。或有腹大如山,咽如针孔,虽遇饮食,而不能受」(大毘婆沙论卷百七十二)。名义集二:「婆沙云,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为鬼,谓彼饿鬼。恒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文句四下:「鬼者,胡言阇梨多(阇闭之写误),秦言祖父。众生最初生彼道,故名祖父,后生者亦名祖父。又悭贪堕此趣,此趣多饥渴,故名饿鬼。亦被诸天驱使,亦希望饮食,故名饿鬼」。

总观上述,变成饿鬼原因:(1)经常饥渴,希求饮食。(2)因自己腹大如山,但咽喉却如针孔,无法饮食,故常饥饿。第一说还勉强说得过去,即所谓无子孙祭祀的祖灵,被活人迷信为常常饿肚。第则是无稽之谈。既然饿鬼腹大咽小,终年不得饮食(因咽太小,吃不下去),岂非早已饿死,不复存在?从何再来饿?可怜的许多中国人也接受了这种谬论,竟迷信自己死后,如无子孙祭祀饮食,便会在阴间天天饿肚。许多中国年老的父母极力反对儿女信耶稣,便怕自己死后无人祭祀饮食,基督教反对向死人祭祀。

住处与种类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以为饿鬼有两种,「一者人中住,二者住于饿鬼世界」。前者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后者饿鬼世界,「住于阎浮提下五百由旬,长三万六千由旬,及余饿鬼恶道眷属,其数无量,恶业甚多,住阎浮提,有近有远」。同经举出「一切饿鬼皆为悭贪嫉妒因缘,生于彼处」。饿鬼数目,竟达三十六种之多:「一金只身饿鬼,二针口饿鬼,三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唾鬼,十一食发鬼,十二食血鬼,十三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鬼,十九炽燃鬼,二十伺婴儿便鬼,二十一欲色鬼,二十二住海渚鬼,二十三使执杖鬼(阎罗王使者),二十四食小儿鬼,二十五食人精气鬼,二十六罗剎鬼,二十七火炉烧食鬼,二十八住不净巷陌鬼,二十九食风鬼,三十食火炭鬼,三十一食毒鬼,三十二旷野鬼,三十三住冢间食热灰土鬼,三十四树中住鬼,三十五住四交道鬼,三十六杀身鬼」。

以上原经中,每一鬼字上面,有一「饿」字,如杀身「饿」鬼,另每一鬼名前,有梵文译音,如「三十六者魔罗迦耶,杀身恶鬼」。为省篇幅,均予从略。这些饿鬼名字当然都系印度人凭想象而造成。甚么「食风鬼」,「住冢间食热灰土鬼」,真是莫名其妙!印度人太穷苦,没有饭吃的人到处都有。因此,印度佛经作者把现实世界人们的「饿相」都应用到甚么饿鬼上去了。从前在中国大陆,人见面时的第一句问候话是「你吃了饭没有?」有人以为,这是由于中国人长年来常因穷苦而饿肚,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结果(?)。

阿毘达摩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一,举有三类九种饿鬼:(1)无财鬼,(2)少财鬼,(3)多财鬼。各又有三种。无财饿鬼之三鬼:a.炬口鬼,b.针口鬼,c.臭口鬼。少财饿鬼之三者:a.针毛鬼,b.臭毛鬼,c.瘿鬼。多财饿鬼之三者:a.希祠鬼,b.希弃鬼,c.大势鬼。最后之大势鬼,生活甚佳,「大势鬼者,谓诸药叉,及逻剎娑,恭畔荼等。所受富乐,与诸天同。或依树林,或住灵庙,或居山谷,或处空宫」(见同经)。

说来也滑稽可笑,据说,饿鬼并非全是痛苦。饿鬼却分成「享福的」与「受苦的」两类。前者称为「有威德鬼」,后者叫做「无威德鬼」。阿毘达摩大毘婆沙论卷第百七十二称:「问鬼住何处,答瞻部洲下五百跋缮那有琰魔王界,是一切鬼本所住处……。于此洲中,有二种鬼,一有威德,二无威德。有威德者,或住花林果林,种种树上好山林中,亦有宫殿在宫中者,乃至或住净处,受诸福乐。无威德者,或住厕溷粪壤水窦坑堑之中,乃至种种杂秽诸不净处,薄福贫穷饥渴所苦。……四大天王众天及三十三天中,虽有大威德鬼,与诸天众守门防逻,导从给便。有说,于此瞻部洲西有五百渚两行而住,于两行渚中有五百城,二百五十城有威德鬼住,二百五十城无威德鬼住」。

佛教居然把饿鬼分成所谓「有威德鬼」与「无威德鬼」两类,前者生活富裕舒适,后者则贫穷潦倒。这明显地是印度佛经作者把当时(现在亦同)印度社会人民的生活贫富不均与差异,也都用在饿鬼上面了。印度有钱人的生活极尽豪华奢侈,而贫穷人却都露宿街头,靠乞食为生,惨不忍睹!

饿鬼道中的有威德鬼似是鬼界的「当权派」,是诸鬼之王。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中列有两种饿鬼,第一种「弊鬼」似是有威德鬼,第二种「饿鬼」,即为无威德鬼。经称:「鬼有二种,弊鬼、饿鬼。弊鬼如天受乐,但与饿鬼同住,即为其主。饿鬼腹如山谷,咽如针身,惟有三事黑皮筋骨,无数百岁不闻饮食之名,何况得见。复有鬼火从口出,飞蛾投火以为饮食,有食粪涕唾脓血洗器遗余,或得祭祀,或食产生不净,如是等种种饿鬼。」

杂阿毘昙心论第八以为饿鬼中有「化生」及「胎生」。瑜伽师地论第四把饿鬼分成「由外障碍饮食」,「由内障碍饮食」,「饮食无有障碍」三种。「云何饮食无有障碍,谓有饿鬼名猛焰鬘,随所饮噉,皆被烧然,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未尝暂息……」。

饿鬼种类虽多且杂,但可分两大行,一是生活相当舒适,高高在上,属于统治阶级的鬼,一是到处流窜,居无定所,饥不泽食,痛苦万分的鬼。印度活人世界的森严阶级观念,以及贫富生活悬殊情形,也都全部在鬼界中重现了。

业因

佛教以为凡犯以下十业众生,生饿鬼道,「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着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业,得饿鬼报」(业报差别经)。六道轮回经中更详述犯何种恶业,堕何种鬼道:「若人不乐施,复盗众饮食,堕大瘿鬼中……乐闻他过失,加恶语宣传,堕焰口鬼中……彼悭贪过失,常生饿鬼中。」论中多主张犯悭贪嫉妒者,生此饿鬼道。大智度论第三十称:「不善亦有三品,上者地狱,中者畜生,下者饿鬼」。但饿鬼道中的所谓「德鬼」,大概非从以上各种恶业所生,不然便说不通了,泛了恶岂仍能高居宫殿享福?由此看来,佛教对「饿鬼」的定义也是没有统一,佛经作者各说各话,互相矛盾、冲突。由此也可证明,六道轮回的教理真是荒唐无稽之极了!

「饿鬼报应经」中有一问一答,说明人因某种恶业而生某种饿鬼道中,「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一鬼问言,我常苦头痛,不知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本为人时,不能修忍,以打众生头,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食不啻一斛,而常不足,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本作比丘,为僧求物,而以自食,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此一身常患热渴……一口入咽,五脏焦烂,允肉离骨,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好为相师,相人吉凶,少实多虚,或毁或誉,自称有德,以动人心,又于父母兄弟宗亲。谄伪不实,今受花报,果在地狱……」。比丘(和尚)为人不实以及相师胡言乱语等均要堕入饿鬼道中。

寿命

优婆塞戒经卷第七:「人中五百年,是饿鬼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鬼寿命万五千岁,命亦不定」。但在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五称:「……罪毕乃出生饿鬼中,其身长大数十由旬,咽如针筒,腹如大山,东西求食镕铜灌咽。经八千岁乃得苦毕,生食唾鬼食脓鬼食血鬼中。罪毕复生厕神猪狗,罪毕复生贫穷卑贱无衣食处」。饿鬼寿命有一万五千岁及八千岁两说。寿数毕后,再去转生为更低级更下贱可怜的饿鬼。这种在鬼道中的高低上下之分,可说全是印度活人世界的四姓阶,以及极端贫富贵贱之别的翻版!

其它

佛教僧人有「过午不食」的习惯,称作「非时食戒」,属于比丘九十波逸提之第三十七戒。此戒据说为了免人误认僧人为饿鬼之故,五分律八:「佛在王舍城,尔时未为比丘制非时食。迦留陀夷,着杂色衣,面黑眼赤,闇中乞食。怀?妇人电光中见大惊唤言,毘舍遮,毘舍遮(鬼名)。迦留陀夷言,我是沙门,非毘舍遮。便骂言,汝何冥夜乞食,余沙门波罗门一食便足,汝云何食无昼夜。长老比丘白佛,佛呵责结戒,若比丘非时食波逸提」。波逸提(Payattika),是指一种轻罪,如忏悔可获赦罪,不然,便要堕入恶道。今日泰国一带等南传佛教僧人,仍严守过午不食,祇在晨间托?,午后至明晨,祇饮用流汁物而已(笔者曾在泰国与僧人研讨小乘佛教)。

但照我看,印度气候炎热,众僧于早晨托?持归之食物,如放至午后或晚间,大多已坏,不能食用,如勉强食之,定会生病。因此,释迦索性规定不如过午不食,以保大家卫生。至于乞食时被惊为「饿鬼」,或饿鬼看到僧人过午后吃饭而难过,所以僧人才决定过午(中午)不食……等的说法,都是后人捏造的「故事」罢了。今天已有冰箱,释迦如活在今日传道,我想,和尚们好不容易才从施主处讨来的食物,一定会把吃剩的食物放入冰箱内再吃,而不会过午便丢掉的。「行事钞」中三说:「经中说云,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

从饿鬼思想,生出两个俗语:凡大人或儿童贪食好吃,或饥不择食,被叫做「饿鬼」;凡人生性好淫,叫做「色中饿鬼」。

本篇结语

(1)饿鬼是一群可怜的鬼类(有威德鬼除外),经常饥渴,痛苦莫名。这是住在气候炎热并缺水;生活穷苦而饥饿的印度大多穷人的生活情形。佛经作者把他们的遭遇用到饿鬼上了。

(2)饿鬼与落在地狱中受刑的鬼类似又不同。佛教以为在地狱中的鬼是罪人犯人,祇是等候各种刑罚,别无其它选择。但饿鬼们所受的痛苦似较地狱中鬼为轻。如用人世间的比方来看,饿鬼们好象是一群赤贫者,乞食者,终年缺乏衣食,为此而苦恼,度其一生(这也就是印度穷人的生活情形)。至于地狱中的鬼,则是已判重刑或死刑的犯人,等着受刑而已。

(3)饿鬼道中因尚有药叉、罗剎……等的大威德鬼,因此,佛经新译称「鬼」,不译「饿鬼」。但旧译诸经论都译「饿鬼」,因在鬼类中饿鬼最多。

(4)佛教徒都怕死后再生于饿鬼道,因终年无有饮食,痛苦难熬之故。如终年不进饮食,早已饿死了(今日的禁食、绝食不喝水,也绝对撑不过一个月以上的)。既都已饿死,所谓「饿鬼」当然便不再存在了!因此,「饿鬼道」之说漏洞百出,不能成立。

(5)不必说,「饿鬼道」祇是佛经作者根据当时印度穷苦人的生活情形,而捏造出来的一种无稽之谈!关于佛教地狱的混乱情形,请参阅拙著《地藏菩萨与阎罗王真相》。

自序- 天道- 人间道- 阿修罗道- 畜生道- 饿鬼道- 地狱道- 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