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的,教学过程之中所不可或缺的,是对所教导的对象—一人,加以了解及研究。这一个「人」,不但有其独特的生理发展特质,也有其独特的心理及属灵的发展特质;圣经教师除了要明白学习者在各方面的「个别差异]之 ,更不可忽略这个「人」在上帝眼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及尊严。
圣经教师除了对学习者的各方面发展之基本特性有所了解之外,个别和经常地与学生接触、沟通,或作家庭采访等,皆为有效了解学生的方法。一般主日学或圣经班除了常有面临师资欠缺的困难之外,另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经常要面对与适应不同的教师,而教师亦不真正地认识了解每一位学习者。圣经教师(尤指儿童主日学教师)经常被更换的原因,无非是教师本身需要参加主日崇拜(部分教会的主日崇拜与儿童主日学同时举行),好使自己的灵命得着「充电」的机会(教师时常忽略参与儿童崇拜也是真正的崇拜);另一个因素,就是教师不愿长期地「受困」于一群难以应付与不易维持秩序的孩童之中。经常地更换教师(通常每一季,或半年),对教师与学习者双方,都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挫折;对教师而言,他不仅无法把握学习者对圣经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更难发现学习者的属灵生命是否遭遇困难,而及时提供辅导;对学习者而言,由于教师未能真正熟悉他的学生,加上教师习惯于一味的灌输知识,而学生一向惯于静听并畏惧于主动亲近教师,
或倾吐个人困难,于是学习者可能失去获得教师帮助与个别指导的机会。教师与学生需要较长相处的时间去彼此认识和了解;倘若教师必须更换,唯一能帮助教师较快进入了解学生一般状况的,就是借助于已详尽建立起的「学生记录」档案供教师们参考。
制作一份详尽并不时修订的「学生记录」,会帮助各级主日学或圣经教师了解他们的学生。「学生记录」除了记载学生的一般基本资料之外(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年级、通讯处、电话号码、家庭成员……),亦应加入对该学生生理。心智、情绪、社交以及灵性等五方面的概况说明;有了上述详尽的资料,圣经教师则不难客观地发觉该生的个性、才干、恩赐、人际关系、价值观、灵命状况,甚至其需求与困难等等。教师对学生愈有充份了解,则愈有把握去掌握和应变其教学的过程。
了解学生无非在于达到便利教师对学生作个别关怀和因材施教的目的。(有关学生的记录不宜任意被公开,或许有部份资料需要秘密保存。)当圣经教师付出他的精力及时间去了解他的学生时,教导的过程会因著有许多的关怀、体谅、接纳、欣赏……而产生极大的动力,整个教学过程必不会落入呆板。沉闷、或机械化当中,反而是满有生趣与活力的。教师也要给学生了解他与接纳他的机会,设法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自然也是教学过程中必要重视的一部份;当教师与学生确实互敬与相爱的时候,教与学的效果势必能达到高峰。
了解学生可以透过平日的观察、谈话、接触、访问(学生的朋友、亲人、家庭、其他的教师)等来了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写下他个人的小传,或口头叙述而有所认识;又可藉教导时对学生作学习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事实上,了解学生并不困难,就是不断地找机会去认识与了解他们。主那稣曾经说:「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翰福音十14),这是他了解学生的最佳说明。
Campbell认为圣经教师对学生要有三方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茫然无知之处;了解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及辞汇;以及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其生活方式(参: Doak S. Campbellwhen Do Teachers Teach Tennessee : The Sunday SchoOlBoard of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1935, pp.41-44)。Campbell的说法固然十分的正确,笔者认为,学习者的身、心、灵状况都值得教师费心去了解,如此方能有效地引导他们去学习、思考和不断地回应。
笔者试就学习者在智力、情绪、社交以及属灵方面的概况或需要,作一般性的简介与提醒,以帮助圣经教师发现了解学生与教学二者之间的相关。有关更详尽的研究(包括生理状况的),读者可参考各类发展心理学书籍,本文不予费述。
智力方面的了解与教学
智力也就是一般所谓的智慧。智慧受个人先天秉赋与后天的学习能力所影响。智慧是学习的能力,也是一种抽象思考(推理、理解、判断、想像、创作、分析、综合……)的能力。
本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L. M. Terman 采用德国w.Stern所主张的,以实足年龄求得的智慧商数(Intelligence0uotient 即I.Q.)后, Terman再以一百乘商数,得到一个整
数,其公式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慧年龄
智慧商数:=——————×100
实足年龄
M.A.
[I.Q.=————×100 ]
C.A.
Terman根据智慧测验后所得之智慧商数的多寡,将人类分成九等不同的智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 商 (I.Q.) 类 别
130以上 天才(genius)
120一130 上智(very superior)
110一120 聪颖(superior)
90一110 中材(average )
80一90 愚笨(dull)
70一80 近于低能(borderline)
50一70 低能(moron)
25一50 无能(imbecile)
25以下 白痴(idiot)
人类的智慧是有差异的;一般而言,天才和低能毕竟属于少数,大多数的人仍属于中等资材。圣经教师应当尽力将教材的内容,在适合于普遍学生的程度,及学习能力下传达完备,让各人充份地领悟和吸收。再者,学习者因个人智慧的不同,彼此之间也难免产生快慢不一的学习情况,圣经教师除了观察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并给予缓慢的学习者特殊的辅导之外,多给学习者在智力方面充份的刺激是必要的,故此,教师必须做到下列的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鼓励学生在学得新知识或新情境后,作持续反省的思想,并达到「复产」的地步。「复产」即是一种在吸收了知识之后,经过自我的思考过程下,所获得的属于个人的[东西」。复产可以说是思考之后的宝贵「结晶」。学习者唯有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覆思考,并不断经历复产的结果,才能证实自己的确学得了知识,无形中必会加增自我的创意性思考能力。
2.刺激学习者作独立性的思考,使学习者有分析、批判、归纳、推理、评估等的能力,教师并在其中作引导、澄清、修正的工作。独立性的思考是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圣经教师在教导的过程中,务必要不断刺激和鼓励学习者作独立性的思考,一味作注入。灌输式的教导,并不能让学习者真正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唯有经过独立思考的步骤,学习者才称得上是学会了。(附带说明,圣经教师教导学生搜集研究资料、使用参考书和工具书等,也是必要的,因为这些都是思考的辅助。)
3.刺激并使学习者练习将抽象化的概念,以具体的意义或实例表达。[儿童是难以明白抽象概念的(如:公义),圣经教师要留意这一点。〕
4.刺激学习者将所学得之知识,找出其共同或相似的性质与概念——使知识发生关连性,以获得在知识与生活中一般化(概括化)的应用能力。
5.刺激学习者「应用」知识和实践真理的能力。事实上,应用的能力也包含了变通的能力;当学习者对某一层面,甚至多层面的知识获得了丰富的认知时,学习者会因着其流畅及熟
悉知识的能力,达到更圆满的应用与变通的果效。应用的能力对于学习上帝的真理更具重大的意义;应用和变通的能力,除了使人因着遵行上帝的旨意而讨主喜悦之外,对于学习者面对他的世代及每日的生活时,也能保持其心意的更新与变化,时刻能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十二2),学习者可领悟律法与诫命的精意,
而真正坦然、自由的为主而活。
6.刺激学习者于团体学习时付诸参与研讨的行动。团体学习(如:小组)不仅能达到彼此刺激的集思广义学习果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亦可能激发出更多创意性的思想,并形
成彻底的「复产」机会。圣经教学中的团体集思研讨,乃是教师与学习者相互帮助面对生活难题,澄清真理与价值观,以及激励过基督徒生活的另一种美好[团契」。
情绪所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的行为而言;这些行为乃是基于强烈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情绪不仅显于面部的表情,也可由我们的声音、语调、姿态以及动作(身体语言)中表露出来。
人人皆有情绪,而情绪往往是一种混淆在一起,而且也不具条理或组织的强烈心理反应。有时人们将怒气与忿恨混淆;或将羡慕与嫉妒转变成怨恨的情绪;或将忧虑转变成恐惧的情绪等等。虽然人们经历许多不同的情绪,然而却不能绝对的了解所有的复杂感觉,也无法完全找出触发一切错综情绪的原因。情绪和内部生理的变化是有密切关系的;譬如说,当我们遇见恐惧或具威胁性的情况之时,我们的心跳会加速,呼吸也更急促,胃部会
停止蠕动……总之,强烈的情绪对生理上之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系统等的影响是绝对的。
某些情绪的确令我们不快乐,然而它们可能是对某一些「不对劲」的事情所发出的「警示」讯号;好比说,一个长期郁闷寡欢的人,很可能因为不自知的生理状况发生了问题而导致忧愁,而这种抑郁的情绪就像是个「黄灯警示讯号」,下一步所当做的,就是要鼓足勇气去寻求专家的帮助了。
情绪不仅是复杂的,也是不一定能完全控制的。譬如说,有人想去爱某人,然而内心却依然对他(她)漠不关心。也有人没法去停止一个不正常的爱的关系,却又禁不住无尽的相思之苦。有时候我们想要为朋友的成功感到快乐,但往往却被嫉妒或愤恨的情绪所取代。人不一定有方法去挑选所希望拥有的情绪,尤其当面对突发性事件的时候。然而,却可以选择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应付那些情绪。
处理情绪有建设性的方法,也有破坏性的方法,破坏性的方法往往是损人又不利己的。而建设性的方法,是用积极的态度去改进或弥补各样的缺失;譬如说,当我们受到朋友的伤害时,我们不妨利用此时所经历的伤痛来改进我们的人际关系,趁此机会多作自我反省,并更多的认识自己;也在上帝面前再次祈求他赐下清洁的心与正直的灵,放在我们的里面。除此之外,我们也可能利用此刻心中或有的愤怒与受辱的情绪,去帮助那个伤害我们的人,和他(她)作更深入的沟通,并促进双方之间更多的了解、认识与接纳。
情绪若不得妥善地处理,也就是说未得正确的「出口」或回导,皆有可能转变成生理内部的疾病。由于身体与心灵密切「合作」(结合)的缘故,情绪在未得妥善处理的情况下,很可能头疼取代了愤怒;溃疡取代了悲伤;盗汗取代了焦虑。
最常发生的情绪不外是:悲哀、忧伤、沮丧、焦虑、紧张、恐惧」贲怒、亲爱、喜乐、罪疚、嫉妒、羡慕、恼恨……笔者试列举一些较易产生的情绪,并对它们作概略性的说明。
悲哀、忧伤、沮丧的情绪
悲哀、忧伤、沮丧这类情绪所常见的表现,不外是自怨、哭泣、失眠、易怒、无精打彩、神不守舍、无心闺房之乐、隔离朋友、曲解事实、逃避责任,以及对任何活动(包括学习)失去兴趣等等。
悲哀、忧伤通常是在人们失去了某件所看重的事、物、工作、某部份肢体、或亲爱的人,甚至落空的盼望,无法达成的预定目标等情况下所出现的情绪。譬如说,某人因为交通事故失去了一条腿;某人的宝贝孩子碎死于急症;某人突然失业;某人丧偶;某人落榜……这些都必然会让人陷入悲哀与忧伤之中。悲哀(sadness)较不会令人产生太大或过于持久的困扰,而忧伤(grierf 的情绪就比较严重,那种「失去」(或云[损失」)有悲恸情绪,在某些人身上很可能持续一段很长很长的年日,甚至终其一生的光阴。沮丧(depression)表面看来和悲哀、忧伤的情绪相似;当一个人落入沮丧之中时,生理上有食欲减退、失眠的症候;心理上会形成冷漠、退缩和隔离的现象,也有人会有强烈的自我惩罚,甚至自我毁灭的意愿;这种人除了呈现出一个负面的自我观(self-concept )之外,他在活动程度上也会现出迟滞或激动的现象。
恐惧、焦虑的情绪
恐惧、焦虑的情绪并非绝对的有害,合理与轻微之恐惧或焦虑的情绪,有时能让人对某些事情提高警觉,给人有随机应变的准备,或未雨绸缪地防患未然,应付危机。譬如说,若我们心存对于夜间行走野地草丛的焦虑,这样的焦虑很可能保护我们不遭毒蛇或虫类的伤害;又如,我们若心存跨越交通拥塞及混乱之十字路口的恐惧与焦虑,就得以使自我提高警觉,免除遭遇撞击或丧命的危险。事实上,学习或工作上轻微的焦虑或压力,反而对
我们有益,可以促进我们发挥潜能、提高效率,甚至帮助我们成长。过度与不合理的恐惧与焦虑是要小心去避免的,因为它们会直接地影响我们身、心、灵的健康,并可能给魔鬼留了地步,使我们枉受攻击。
愤怒的情绪
当一个人遭受不合理的待遇、威胁、排斥、拒绝、挫折。被侵犯,甚至在身体疲惫不堪的情况下,都会引发愤怒的情绪。虽然我们不能绝对避免生气或发怒,却要避免持续性的怒气,以免引发犯罪的行为,甚至成了被那恶者利用和攻击的目标。圣经中提到的「义怒」是一种生气却不犯罪的行为(以弗所书四26 ;马可福音三5。保罗引用旧约七十土译本诗篇四4的话);然而我们也要留心,当义怒被个人的情感所激动时,也有可能在瞬闲转变为愤怒;一个人怀怒在心,即使是义怒,藏之过久,仍然会给魔鬼留地步。
圣经也教导我们应当避免去触发我们的怒气,并除掉忿怒(诗篇三十七8;箴言十六32,十九11,二十五28 ;传道书七9)。愤怒往往具有危险及强劲的伤害力。雅各书中如此的劝告基督徒:「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一19)。智者所罗门王甚至作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警告,他说:「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恐怕你效法他的行为,自己就陷在网罗里」(箴言二十二24、25)。愤怒显然会搅扰我们与上帝和与人之间的关系,剥夺我们生活中的安宁和喜乐。唯有及时疏导怒气,并用成熟的态度去解决受困的问题才是明智之举。使徒保罗教导我们「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书四26),重点就是「稍纵即收」,不要让怒气长久持续下去。保罗在该章书信的末后甚至更积极的说:「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四31)。愿主帮助一切受了他的「印记」(以弗所书四30)的儿女不在愤怒的情绪中给魔鬼留地步,也不让上帝的圣灵担忧。
怨恨的情绪
怨恨也是常见的情绪之一。怨恨的情绪往往起源于厌恶、憎嫌、遭受拒绝、不再喜爱……的情况下。怨恨并无特定的时限。有些人很容易的就将心中的怨恨快快化解,某些人却不能。持久性的怨恨情绪会带来强烈的伤害力,而自我正是首当的严重受害者。对于曾经付出过爱,却又对这份爱感到失望的人而言,怨恨的情绪势必相对的加增,这就是一般所谓的「爱之深, 恨之也深」的说法。
怨恨的感觉是十分痛苦的,尤其是怨恨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如:父、母、儿女、配偶、亲戚。师长等),很可能会构成最大与最深的伤害。一个人的怨恨也会自其内心剧痛的感受而引发,圣经使用「苦毒」(biterness)来描写这样的情绪产物(以弗所书四31 )。「苦毒」是一种滋长于内心很深的痛苦,是一些令人极生气、不快乐、不平或有所抱怨(如:严重的牢骚)的「东西」。或许有时「苦毒」的情绪并未达到怨恨的地步,事实上,当人的情绪混淆在一起的时候,这二者的界线并不容易或划,甚至极可能在一念之间合成为怨恨。苦毒与怨恨都需要用宽广与饶恕的胸怀来加以化解,否则仍然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留给魔鬼攻击和败坏的破口。另有一种所谓的自憎(self-hate ),就是一个人他(她)自怨自恨,这种自憎(其实在他的潜意识中仍然不乏怨天尤人的感觉)更是生命成长的妨碍与伤害。
怨恨不仅令爱情褪色,友谊枯萎,亲情破碎,也是形成任何亲密与成长人际关系中的拦阻与绊脚石。保罗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提供了一个解决怨恨的属灵方法:「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四32)。愿主帮助他的儿女切实做到慢慢的动怒,快快的饶恕,并常存恩慈与怜悯的心肠处世待人。
羡慕与嫉妒的情绪
当一个人自认不如他人,或对他人拥有而自己却缺乏不足的物质(如:财富、产业)或非物质(如:人际关系、地位、权势、学识、美貌、品德、爱情……)时,内心所生发的不安和不舒服的感觉,那就是羡慕或嫉妒二者不易划分的情绪。
初期的羡慕不一定会有甚么「不对劲」或「酸溜溜」的感觉,而且是一种较短暂性的情绪,并不至于影响和被羡慕者的关系。然而,当严重和持久的羡慕情绪来到时,羡慕极可能由最初所有还不错的一些「欣赏」或「喜爱」的情绪,转变成嫉妒的情绪。
嫉妒通常涉及三者人物:我(self),一位心爱的人(aloved one ),和一名对手( a rival )(参: David G. Benner, ed.Baker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Grand Rapids : Baker Book
中国人说嫉妒是「眼红」,西方人则将嫉妒比作为「恶意的眼睛」。圣经视嫉妒为「骨中的朽烂」(箴言十四30),而且还描写嫉恨「如阴间之残忍(crue1)」(雅歌八6),和「烈怒(angry)(箴言六34)。嫉妒的情绪对人际的关系是有莫大伤害力的,而且受到伤害的头一个人竟然是自己。
严重的嫉妒情绪有时会演变成怨恨情绪,而引发攻击性的行为(语言的或行动的)。事实上,自卑感是嫉妒的主要病源;自卑感是伤害一个人对自我的接纳和肯定的严重困扰。当人的嫉妒情绪高涨到超越理性与仁慈良善的时候,势必造成极大有形或无形的伤害。肯定自我是克服嫉妒情绪的首要基础。
罪疚和羞愧的情绪
罪疚和羞愧的情绪,往往是在不能达到自我或社会期许的标准下产生的。譬如说,做父母的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做儿女的感到没有克尽孝道,这些感觉都会形成罪疚或羞愧的情绪(参: Rochelie Semmel Albin, Emotions, philadelphia : TheWestminster Press, 1983,p.54 )。
罪疚感也是「良知」的信息。James Dobson把自我或环境强加其上的恼人罪疚感比作一条整日纠缠人心灵的毒蛇,将人折磨得苦不堪言(参:James Dobson, Emotions Can You TrustThem?. Glendale : Regal Books Division, G / L Publications1980 )。当人违反了上帝的诫命,做出得罪上帝和人的事情之时,良心所发出的羞愧与罪疚的信息乃是有益的,可以让人警觉圣灵的引导,使人犄知罪,并看清上帝的旨意。良知反应愈敏锐的人,对罪恶过犯的反应就愈强烈。
然而魔鬼也会利用莫须有的罪疚感来伤害上帝的儿女;魔鬼撒但常伪装作「光明的天使」,伪装圣灵的声音,利用的良心控告自责等混充是出自上帝的责备。圣经上说魔鬼是「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五8)。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生命并不完美,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学习去接纳我们有限的能力是必要的;基督徒切记不得完全以自我的情感来评估良心的信息,还得用理智及思考,加上那可靠的确据圣经,找出正确的良心信息,攻破撒但的诡计。上帝的话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福音一9);切勿容许撒但控告我们有任何「不可赦兔的罪愆」!
喜乐与亲爱的情绪
喜乐与亲爱的情绪都能带给人积极的快乐和满足的感觉。笔者认为喜乐是一种心灵持续的幸福状态,是超越时空与地理因素的;积极的思想,弹性的生活适应,知足并随遇而安的心境,超越得失的人生观,关心他人的福祉(甚至有舍己的胸怀),加上「以耶和华为乐」(诗篇三十七4),以上帝为所「爱慕的」(诗篇七十三25),这些都是获得喜乐情绪的秘诀。
亲爱的情绪来自付给与接纳的回应之中。付给与接纳都与「行动」发生密切的关连。亲爱的情绪自旨使人充满幸福感,使人乐意委身(使命;人),使人更能去欣赏与感激(人、事、物),使人谦卑,使人饶恕,使人充满朝气与吸引力,使人感觉轻松与安全,使人不存恐惧和焦虑……。亲爱的情绪源自上帝,「上帝就是爱」,而我们能爱,也是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四8、19 )。亲爱的情绪需要由认识上帝的管道中去挖掘和培养;那种亲爱情绪中的真正幸福感,取决于我们回应上帝的爱与付给人的爱的多寡程度,不是吗?
圣经中许多知名的人物亦曾经历过不同的情绪问题。我们所熟悉的摩西(出埃及记+八12一22,三十二19 ;民数记十一10一10〕;大卫王(撒母耳记下+二1一17;诗篇五十一77);先知以利亚(列王记上十九1一18 ) ;先知约拿(约拿书四1一11 ) ;耶稣基督(马可福音三1一5;约翰福音十一33一35,十二27 ;马太福音二十六37、38 ) ;使徒保罗(哥林多后书十一28、29,十二21 ;腓立比书二17、18 )等,都曾经历过像我们也经历过的情绪。没有人能规避情绪,一个有灵的活人经历情绪也是必然与正常的;以正确的态度与思想去面对并积极地处理情绪,才是重要的行动。
发展健全的心理并警觉生理上的困难,是基督徒处理情绪的先决要素。人若在生理的机能上出了问题或病症(如:脑部与神经系统的感染;低糖症;体内化学变化失调……),应当立即寻求恰当的治疗,以防生发精神疾病或严重的情绪困扰。也有人长期压抑情绪(如:忿怒、忧伤),或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恐惧之类的不平衡情绪下,而引起所谓的「心身症」(Psychosomatic illness,如:高血压、胃溃疡、偏头疼等),亦需及早寻得专业人员的辅导与治疗。
圣经教师有责任个别地去关怀每位学生,了解他们的情绪状况,并指导他们处理情绪的问题。学生平日是否有下列数种健康的行为表现,是教师应当随时注意观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肯定并接纳自己,而且拥有高自尊。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能有效地安排生活,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4.负责任,并在平实中努力,不空幻完美。
5.心理上独立自主,并有弹性。
6.有积极的思想和行为。
7.有健康的身体。
8.与上帝保持美好的关系,并有稳定的属灵生活。
帮助学生处理情绪的建议:
1.鼓励学生给情绪一个适当的「出口」(找合适的辅导者疏导困惑,写日记,哭一会……),不将情绪作负面的压抑。
2.鼓励学生平日有效地安排生活;不烦不乱,放松心情,利用时间,生活有纪律,享受生活情趣与休闲,厘订生活目标,使学习与工作皆有效率……
3.鼓励学生作控制思想的练习。许多心理学家和精神医学家皆认为,思想直接影响情绪。Aaron Beck医生指出,利用思想的层面来处理各样的情绪是可行的。他认为我们的思
想创造我们的情绪,倘若我们去改变一下思想的方式,也就是「think differently」,情绪就能更妥善地被处理得当(参: Albin, 1983,p.72)。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也有这样的教导:「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它旨意被召的人」(八28)。「万事」包括好的事情与不好的事情;顺利与不顺利的事情;当我们相信上帝能让我们在经历顺境与逆境之中皆得益处之时,我们就可以超越情绪的困扰。这种的超越,不仅是因为「改变思想方式」的结果而已,更有我们对上帝的「信心」的成全。保罗也暗示我们去过一个弹性的生活,他说:「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察验何为上帝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十二2);「将心志改换一新」(以弗所书四23)。「心意更新而变化」和「心志改换一新」二者不仅满有弹性,同时也是由我们的思想开始去执行的,它们的确能帮助我们有更积极与开怀的胸襟去面对生活,保护我们的情绪脱离那种「钻牛角尖」的困境。保罗亦教导基督徒正确的思想方向:「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立比书四8);「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罗西书三2)。心思朝著积极与讨主喜悦的方向去思想,的确是处理情绪的有效方法,因为那能教我们脱离「自我中心」的思想,又因为我们有「为主而活」的人生观,如此,不论经历何种情绪,是喜,是忧,都不能教我们落入情绪的陷阱,不给魔鬼留有任何攻击的馀地。
4.鼓励学生在自我无法处理情绪困扰之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寻访合适并信任的朋友辅导专业人员等倾诉心中的困难,有助消除或减少至最低程度的情绪压力,并助澄清情绪的迷惑与困扰。
5.提醒学生不恣意放纵自己的情绪,以致扩大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而是理性地去面对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之道,切勿在情绪之中处理情绪。
6.鼓励学生过正常及讨主喜悦的属灵生活。相信上帝的同在,依靠上帝的话,并圣灵内住心中的大能来过正常的属灵生活,是基督徒处理情绪问题的最佳「秘方」。事实上,一个
和上帝常常保持美好关系的基督徒,是很容易靠著主的恩典去处理各样问题与困扰的。
此外,教导学生在面临情绪问题的时候,安静地去思想下列的问题,将有助他们更理性地去反省该情绪的本身与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1.是甚么原因使得我产生这样的情绪?
2.我个人对该情绪有怎样的责任?
3.是否有罪的问题渗入了该情绪之中?
4.我对该情绪问题的反应正确吗?
5.圣经对该情绪问题有怎样的教导?
6.我应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本著圣经的教导,去处理该情绪?
7.我如何在处理自我情绪的同时,面对我和上帝及他人的关系?
没有健康的情绪就不能有健康的心理;当人处于情绪的激动与不平衡之时,除了会令身体的健康遭受损害之外,相对的也会减低思考学习或工作的效率,且在社会生活的适应与人际关系上发生失调的障碍。唯有健康的心理能将自我保持当有的整合,使自我朝著正确的目标去努力,并经历自我的实现(发挥最大的潜能)。基督徒属灵生命的成长仍然有赖健康情绪与心理的密切配合;谁能相信,一个情绪有困扰,心理不平衡的人,却能与人和上帝保持真正美好的关系呢?
社会方面的了解与教学
家庭、同侪团体、学校、教会或任何社会组织等,皆为个人参与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面对适应与发展的团体。在每一个团体之中,都有不同的社会模式存在;个人由小至大学习这些模式的过程,即谓之「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乃是个人与团体互动所形成的结果。
个人所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化的场所就是家庭。家庭不仅是习惯培养,道德与价值观念形成,以及构成个人气质与人格等的基本场所,个人最初「自我概念」之形成也是源自家庭。
当儿童逐渐长大参与同侪团体,相对的其对自我的认识、自我的发展,以及对团体所产生的归属感等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强。同侪团体可以来自同辈亲友、同学、邻居、教会或兴趣社团等等。同侪团体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帮助各组成份子获得应有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其间各份子的学习、沟通、认同……的成长动力。
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将教育形成正规化,有系统地将学习材料编成按部就班的学习课程,以帮助接受教育的每一位学习者,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负起传 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并 培养责任感等多层面的任务,使受教者一则能适应社会环境,再则继续完成社会的使命。
教会亦是个体化过程基其中之一的场所。参与教会生活的每一份子,必然也经历该团体以外的人际与情境的互动作用。教会是一个兼容各种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观点……各形各色人物的特别场所,同时她还肩负起一项任何团体所没有的「属灵使命」一一引领世人进入上帝的国度里。
基督教会应当树立基督化教育的模式,来指导个人以及整个社会恢复那属灵的荣美;传扬基督化教育的神圣内容:「以基督为教育的主人,以上帝的话为生活的准则,实践信仰与生活合一的教育目标」,正是教会当发挥的功能与承担的严肃使命。
基督教会有责任将基督化生活的模式与属灵的内涵,传递于任何形成社会化的团体当中(马太福音二十八18一20)。基于个人与任何社会团体所必然发生的密切关系,以及对团体归属的需求,教会当利用这个实际的情况,将基督化的教育伸触,并内在化于每一位独立个体的内心,如此才得实践历代基督教会所担负之「宣教」与「教导」的两大使命。
基督化教育在社会团体,以及各个独立份于当中所要发生的「属灵社会化」的作用(即:建立属灵生活模式),应当要发挥达到下列数种目标的功能:
1.使人人接纳圣经权威及真理的绝对性。
2.使人人在人际的互动之中遵从上帝的吩咐。
3.使人人在以圣经为准则的生活中实践信仰的内容。
4.使人人透过圣经的教导与训示发展成熟的属灵生命。
5.使人人在本乎圣经的属灵模式于社会中各尽其职,并连于元首基督。
灵性方面的了解与教学
每时刻与上帝保持美好的关系(每日吸取灵粮是主要方法),是属灵生命成长的必要条件。真正基督徒所过的生活,是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的生活(歌罗西书三
帮助学生认识并正视灵命低潮的问题,乃是圣经教师于教学过程之中所不可忽略的辅导。生理健康欠佳,情绪与心理失调,或因罪恶而产生的困扰,这三者皆为造成灵命低潮的主要因素。许多人以为,一个人的属灵程度乃取决于一些例常性的外显行为;譬如说,每日的读经习惯;每晨所花费的灵修时间;每日为圣工或他人代祷的时间有多少等等。属灵生活的「纪律]固然十分重要,然而属灵生活的实质意义则更为要紧。事实上,属灵生命的素质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之中显露出来,并且也反应出我们与上帝关系的深浅。帮助学生切实地将属灵的各样美德(即圣灵所结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于日常的生活中实践出来,并重视个人的灵修生活,必然不易发生灵命低潮的问题;即使发生,也必迅速恢复过来。
兹将针对灵命低潮的辅导建议简述于下,圣经教师可于教学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时常警觉于个人的情况和问题,并及时作适切的调整:
1.确定生理及心理的健康。身体不健康,心理不平衡(特别是那个差劲儿的「自我观」作祟),正是灵命成长的障碍。
2.检讨个人个性与气质的问题。个性与气质不仅和情绪有关,也影响人对生命和价值观的看法。除非我们的生命经历了圣灵的重生与调整,否则有些天然的个性与气质则是灵命成长的障碍。
3.认清并对基督的救赎有确切的把握,相信那稣的宝血有赦罪的功能,不让那些不是来自圣灵的罪疚感拦阻灵命的成长。(约翰一书一7;罗马书六6;以弗所书一7;歌罗西书一13 、 14 )
4.确实活在「因信称义」的景况,断开一切罪的锁链及捆绑,并操练不疑的信心。(约翰一书一9;罗马书五9、10 ; 八10 ;雅各书一6)
5.操练心灵不受「自我盘据」的困扰;学习凡事「先求上帝的国和他的义」,并「一无挂虑」地将万事带到施恩的宝座前,交托自己和一切的「关系」在主的手中,请他管理与引导。(罗马书八5、6;腓立比书二4、5,四6)
6.靠主刚强壮胆,并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认定他。(哥林多后书四7一11 ;提摩太后书一7;以弗所书三16,六10、11 ;诗篇三5、6)
7.不给魔鬼留地步;操练各样的属灵美德,以确定每日过圣洁并讨主喜悦的生活。(加拉太书五16、22一25 ;腓立比书四8;帖撒罗尼迦前书三12 、 13,四3)
8.上帝的话是最佳「处方」。 Adolph和Bourne在他们的书中,提出好几处健康心灵的经文「处方」,能作信心上很好的参考:「那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创世记十八14);「他说话岂不照著行呢?」(民数记二十三19);「那和华的膀臂岂是短缩,不能救赎么?」(以赛亚书五十2) ;「上帝在旷野岂能摆设筵席么?」(诗篇七十八19 )。(参: Harold Paul Adolph and Dave Bourne、Stop Making Yourself Sick. Wheaton :SP
Publlcations, 1986,chapter11)
了解学生并随时对他们作适切的教导与辅导,乃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层面。Findley B. Edge说:「亲切地认识学生,依照他们个人的问题和需要来教导他们,就是效法伟大教师,那稣的榜样」(参: Edge, 1964.p.97)。愿主亲自加添圣经教师有更多的智慧耐心与爱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效法那位「好牧人」照顾羊量的榜样,并靠著他的恩典,成为好牧人。
深思与反省:
1.在您过往的教导经验中,曾经有甚么了解学生的积极方法与行动?那些行动对您的教学有何作用或影响?
2.依您的教学经验而言,学生在甚么情况或事件下最易产生学习的困扰?您又如何帮助他们?
3.为了要辅导学生,您曾经如何在各方面作自我充实?有何困难或美好的见证可以分享?
4.请再思想圣经教师了解学生和「全人教育」的关系。
5.我(圣经教师)的祷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