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佛教比较

舍利子与空坟墓

神佛观- 罪恶观- 救赎观- 来世观- 鬼魔观- 地狱观- 世界观- 人生观- 仪礼观- 圣职观- 经典观- 节日观-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公历一八九八年,法国人 W. C. Pepp 氏在尼伯尔国南境 Piprava 地方考古之时,发现了一个大石柜,内藏石壶两个及其它若干对象,其中一个石壶收有球状形的骨灰若干,根据该壶所记的 Brahmi 文字所知,原来这些骨灰便是纪元前四八六年左右,在印度死去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的部份骨灰。根据佛教传说,他的骨灰当时被分作八份,分别由印度的八个大小国家建塔祭祀。

死人的骨灰

这些死人的骨灰,印度梵文称作 Sarira,原文意即遗骨灰,相当于英文的 Ashes。中国佛教徒以后将这个字音译成「舍利子」。但在中国,从来没有过真正的释迦牟尼骨灰,所有的都不过是死去了的所谓高僧的骨灰而已。中国佛教教徒对这些骨灰,视同至宝,恭恭敬敬地建塔祭祀。

但是,在佛教的本家印度,自古起便通行火葬,佛教以后也承受了这个习惯。所以一当释迦死后,他的遗体也自然地被送进火葬场而烧成了灰。以后他的弟子们再仔细的检出其中若干骨灰,留作纪念。这也是一般印度民众所行的习惯,日本人到现在还用这种方法来处置死尸。但是在中国的不少佛教徒由于智识低落,并受了「遗物崇拜」的影响,居然开始对和尚的遗骨灰(舍利子)发生了一种信仰,把这些东西看得神秘莫测,以为其中有一种神力存在着,能够有求必应。在宗教学上称此为「马拿」(Mana)崇拜,这个盛行于未开化的土民之中。在中国,自从南宋起才由政府下令禁止民间火葬,而只让佛教继续举行这种印度的火葬习惯。慢慢地,在佛教中形成了一种风气,据说凡是所谓有名的高僧必能烧出粒粒的舍利子来,不然,这位已死去的名僧将会「身败名裂」的。许多愚拙的佛教徒们都为他们已死去的法师,能烧出舍利子来高兴欢喜,并因此而感到十分骄傲。其实,只有中国的佛教徒才迷信于这些骨灰,邻国日本的一切和尚虽也都用火葬,但信徒们并不因他们的骨灰而感惊奇,也没有什么舍利子的信仰,因为日本普通人也都用的是火葬,他们也都有遗骨灰。和尚是人,他的骨灰和普通不信佛教人的骨灰在本质上并无分别之处,因此便不感希奇了。自南宋后,民间一律改为土葬,物以稀为贵,所以中国和尚的骨灰也便值钱了。因此我们可说,中国佛教徒的崇拜舍利子,是由于受了遗物崇拜的信仰影响,惟有佛教才火葬的物以稀为贵的思想而来的。如果中国人都是火葬,谁能敢下结论判断说,和尚和普通人的骨灰是有大分别的话?除非和尚不是人,是和人的构造不同的另一种存在物。

涅盘是什么

从释迦牟尼和许多中国僧侣死后的骨灰来看,这些人确实和别的人一样,到了年老力衰或自己肉体不可抵抗外界的各种侵袭时而死去了,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终结。佛教的最大理想是「涅盘」(Nirvana)这是由三个梵文拼成的一个字,原文意即被吹去,被消去,好象一盏油灯,到了油尽火熄的地步一样。佛教徒忌用「死」这个字,把死改为圆寂、寂灭或涅盘,这样听起来比较好一点。照「涅盘」原文来看,我觉得释迦和别的已死去了的千千万万佛教徒,确实都是从这个地球上被吹去,被消灭了,不复再有他们的存在了。难道他们的死去和一般人还有什么大的分别吗?也许有人要反驳说,释迦肉身虽灭,但他的灵魂却升入那不可言喻的境界去了。但请注意,佛教就从不用「灵魂」这个说法的,他们主张万物因缘生,诸法无我,如果要承认释迦有「我」(灵魂)的存在,那佛教的基本教义该要推翻不可了。

当释迦牟尼死去时,曾带给了当时弟子们莫大的失望与悲哀,据传说这些人都曾捶胸号咷大哭不停,因为他们一致觉得如此受人尊敬的老师,不应该也与常人一般地如此死去的。这个死去也造成了日后大乘佛教的多「神」崇拜,因为佛教徒弄得无依无靠,只好在信仰上另找门路,创造了在玄学上的许多佛的名字和菩萨的名字,(如大日如来,观音菩萨等等都非历史上的人物,只是一个假想而已),向这些客体去叩头敬拜了。

复活的道理

但是,基督教又和佛教大大不同了,基督教的设立者耶稣基督,虽然曾经一度死了,但是他的肉体不单没有被人烧成为一堆舍利子,且连他的肉身也离世升天去了,留下来惟一能令人看到的是那座在耶路撒冷的空坟墓而已。这个空坟墓起先引动了门徒们的诧异,继而给与他们极大的希望与鼓励,因为他们后来知道并看见主耶稣已经复活了,这个空坟墓的消息也同样地鼓舞着今天全世界的基督徒,为主努力宣扬福音。空坟墓的存在,是耶稣已复活的证据(关于耶稣复活的证据尚有许多,在此不论)。因为他的复活,也给世界万民带来了末日要复活的大希望。但在那时,对于不信者,复活将是一种刑罚,对于信徒则是一种永生的给与,虽同为复活,但两方所得的结果却是生与死的分别。

耶稣的弟子们虽曾一度对于夫子的死去表示绝望与悲哀,但是过了几天后,他们所接触到的不是装在瓶子的几粒耶稣的舍利子,而是一位活龙活现,能说能吃的复活救主!因此,曾经一度灰心丧志的门徒们又重获无比的内在力量,奋赴各地努力宣扬主的受死与复活,最后甚至甘心乐意为主殉道而死!如果是一堆寂寂无声的耶稣舍利于,能如此地感动弟子们去梯山航海,广传福音吗?请大家在此注意,空坟墓对我们是何等的要紧啊!

入世的人生观

自从耶稣升天后直到今日,在基督教中只敬拜一位主的教义,始终末曾改过,因为耶稣不是死去烧了灰,而是活活地在天上让人祈求,所以基督徒无需要再向别的偶像去求拜了。基督教会中的负责人,决不忍心来愚弄信徒们,把已死去了的牧师当成是一件宝贝,以他的尸体为资本,拿他的舍利子再来骗一次信徒,说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奉劝大家多捐钱积功德,为这把骨灰造一个什么纪念塔,以增加教会周围的景色和吸引人来游玩观看,顺便增点香火收入。

耶稣所留下的那座空坟墓,给基督徒带来了一种入世的积极的人生观,保罗曾为睡过这座空坟墓的主人情愿受尽异邦的鞭打逼迫,为的是要得着那永生的冠冕,如果坟墓没有成空,耶稣仍烂在那里,基督教便当没有复活的佳音可报,那末两千年前的保罗先生也决不会傻得那么情愿让人鞭打欺侮了吧!我们基督徒今天活在世上,除了有食物维持我们的肉体生存外,另有一种力量支撑推动着我们,使我们情愿学像保罗那样为主受苦,那便是耶稣所留下的那座空坟墓了。如果坟墓不空,那么正如保罗所说:「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枉然,你们仍在罪里,就是在基督睡了的人也灭亡了,我们若靠基督,只有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十五 17~19)。

基督教的最主要目的,便是向人传讲耶稣的受死与复活,俾使人悔改归主。如果耶稣没有复活,基督教与佛教和其它宗教,便毫无分别了。

但是,耶稣却自由地主动走出了用大石头阻挡着的那座坟墓,这是说,耶稣已脱去了死亡的捆绑束缚,战胜了死亡,握住了制服死亡的主权。但是,释迦牟尼却与耶稣正相反,释迦始终走不出那座火葬场(印度用火葬,无坟墓备置死人,但此处可将火葬场比作坟墓),他的遗体默默地让人处置,烧成了一堆骨灰。这是说,他与以往的别人一样,仍在死亡的权势之下,没有办法从死亡获得释放,难怪他的大弟子们要为他的死去哭泣不停了。

舍利子和空坟墓是代表两种宗教,前者是死,后者是生,前者是属现象界的能见存在,后者是属超现象界的属灵的不可见存在,人一看到舍利子,便会想起佛教的名言「诸行无常」来了,但基督徒一想起耶稣睡过的那座空坟墓,便不禁会低唱耶稣的名言:「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舍利子的定义

舍利两字的印度梵文是 Sarira中文音译成舍利,设利罗,室利罗,实利,但以后大家习用舍利两字,有时,另叫「子」而成舍利子。梵文的原意是「体」,「身」,「遗身」,即是指人死后的死尸或遗骨而言。印度的巴利文称「死尸」亦用 Sarira。据「法苑珠林」第四十说:「舍利乃西域之梵语,称为骨身,但惟恐被滥用于凡夫死人之骨,故存梵本之名」。换言之,在印度的梵文称死人骨灰为 Sarira(相当于英文的 ashes),但为了尊敬释迦佛的骨灰,使它与一般人的骨灰有所区别起见,以后便将舍利子两字专用作指释迦的骨灰。但日子一久,「舍利」的用法更扩展应用到一切由火葬或土葬后的佛教徒遗骨上去了。在今日,舍利两字已成了佛教的专有术语。但如按梵文原意来说,死人的遗骨都叫做舍利,这与死者生前的信仰佛教与否并无关系。但 Sarira 一字既由佛教传入中国,加上自南宋后一般人民被禁火葬,只有佛教徒才被允许火葬以来,舍利这个术语便自然地成为佛教徒的专有品了。

要言之,舍利是指人死后土葬或火葬后的遗体或遗骨灰而言。

舍利子的种类

舍利可分「法颂舍利」和「身骨舍利」两种。法颂舍利是专指释迦佛的遗法(教训),因为据说一切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之故。但这种抽象的舍利不受一般人注意。今日许多人认为神秘不可测的舍利是指身骨舍利。这种舍利又可分成两类:一、全身舍利(土葬而成),二、碎身舍利 子(火葬而成),兹略述如下。

全身舍利:这不是指肉体经土葬数年后,成为零碎散乱的那些大小骨头而言,而是特指所谓「不坏身」,一个死人经过特别的土葬方法后能保持全身完整的尸体而说。这个听来似觉十分神秘希奇,但只要知道其特殊的土葬法后,便会化神秘为平凡了。兹特引用佛教徒自己的话来说明如何获得这个全身舍利。胡国伟居士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舍利出自死尸上,所以舍利又总名死尸,我们明白这一点,对舍利就容易了解。全身舍利,即所谓不坏身。此身由土葬而成,要配合地心的暖气和棺或缸的密度。佛门的土葬法是坐缸,以另一缸倒盖而密封之。坐的缸置土中,盖的缸露土上,另建圆形塔覆之(此塔非同一般的大塔,请注意,龚注)。这样、阳光的热力透过塔身,与塔内的地气和合,又因缸封得密,外则虫蚁不能入,内则细菌难滋长,由是体内易腐的脏腑就化水而为炭舍吸收,皮肤与筋络则因暖气而屑缩,把骨架连紧,三年开缸,便成全身」。但胡氏又特别说明「倘封缸后露置过久,葬不得法,暖气与密度又不适宜,则身骨便散。普通人棺葬,也有尸骨不散衣服本栏的,堪舆先生谓为好风水,俗人名曰养尸地……」(「谈舍利」,觉世旬刊,民国四十六年五月廿一日)。

胡氏在同文中指出,和尚因为吃素戒荤,所以霉烂的脂肪较少,再者,和尚由于离欲,减少精血的消耗,保持节络的营养,所以死后较易得全身舍利。听了胡居士的意见后,大家便能知道所谓「不坏身」,只是将尸体经过一种特别的土葬法后,所得的结果罢了。其本身毫无神秘希奇之处,只是靠活人将死人葬得得法与不得法而已。如一个普通人死后依法泡制,相信亦有成为全身舍利的可能。

碎身舍利:这是指死尸经过火葬后的遗骨而已。根据佛教,其中又可分成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红色的肉舍利三种。人的遗体经过高热度的火化后,体内的各种质素起了化学作用,而变成了一些凝结了的结晶体,这些东西便是舍利了。但胡氏以为这个也要配合热度和氧化等适当条件才能获得,换言之,全靠人为的处置方法而定。这种碎身舍利,笔者以为非佛教徒如用火葬,亦能烧得出来的。对此,胡氏很公正地说:「如此说来,舍利并不是和尚的专利品,一般人民依法火葬,可能也有少许」。

但胡氏到底是佛教徒,他以为和尚比普通人能烧得多一点。理由是,和尚吃素,得自植物精华不少,和尚戒淫,保留元气较旺,和尚修定,骨髓较易凝聚,所以易结晶的精髓较常人为多云云。若是胡氏的理由能够成立,那末任何一个人如只吃素,不结婚,并专心做静坐修性的工夫,死后如经火葬,亦能如和尚般地烧出大量的舍利子来了。其实,即使生前吃荤,结婚的人,火葬后亦能烧出一些结晶体(舍利)来的。有人以为要生前道心好的,永保戒律的佛教徒才能烧出舍利子来,也据此为标准,来判定某和尚生前的行为如何,如烧出舍利来,便证明生前为真佛教徒,不然,便会弄得身败名裂。但这种看法并不对,因为不久前在基隆自杀(因负债?)的某尼姑,火葬后也照样烧出了舍利子,某佛教杂志还为这些舍利子登一消息,简接地为这位尼姑辨护,证明她既有舍利子,故并非如一般人所传的那样不好,(恕我一时找不到这杂志)但这是自我安慰而已!尼姑既然自杀死去,便证明不是真的修行者了。由此亦可看出,舍利子与生前的道行并无多大关系,不然,这个尼姑那能会有舍利子出现呢?

对舍利的迷信

大概由于受了遗物崇拜信仰的影响,中国佛教徒竟对已死去了的僧、尼以及名居士的骨灰(舍利),产生了一种极幼稚可笑的迷信。据说,这种舍利能预示人的末来命运如何。凡去观看舍利的人(不少的寺院供奉着舍利),虽然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但随着各人的业力和运气的不同,各人对舍利所看到的颜色也都会不同的。据说,在家人以看到红色,出家人以看到黄色为上,至于看到灰色和黑色都属不利,必有丧亡云云。例如某和尚看的是黑色,不出一月,得家报说母丧,某人看的是灰色,过后不久,那健壮的年轻太太,忽然病逝等等的说法多得不胜枚举。

但我们当知道,这种说法显然是受了中国民间固有的迷信影响而来的。佛教讲三世因果,人生所有的一切哀乐祸福,早经前世业力所定,决非现在人力所能左右,或事先能够知道的。佛教所告诉人的,便是人如不得解脱,便还要去受轮回之苦,至于其它一切细节及有关日常生活上的未来祸福,佛教是永远没法告诉人的,不单是佛教如此,连世上一切较讲理的宗教,都还不能做到这一步。能告诉人未来命运如何如何的,只是那些相士、巫术师和卜课算命者所干的玩艺儿罢了。我真为今日的中国佛教惋惜,为什么要在舍利子上动脑筋,利用人民的迷信好奇心理来骗人呢?如说灰色和黑色不利,那末发舍利又怎么办呢?在佛教中明明承认有黑色发舍利一种。

舍利塔,舍利瓶,舍利会

凡安置舍利子的塔叫做舍利塔,释迦佛的遗体经火葬后,他的舍利被分成八分,安置于八个国家的舍利塔中。在中国,最早的舍利塔,相传在三国时,康僧会和尚感得舍利子后,由吴之孙权建了第一座舍利塔。当纪元六○一年,元寿主元年时,隋文帝曾令全国各州三十寺中各建舍利塔一座,翌年,又令五十二州中各建舍利塔(广弘明集第十七)。但也有隋文帝共建舍利塔一百十一座之说。在这些舍利塔中,有一座建于蒋州(江苏省南京山聂山)栖霞寺,共计五层,全高约五十尺,用极精致之灰黑色大理石筑成。

凡盛舍利的叫做舍利瓶或称为舍利壶、骨壶。制造这些盛器的材料有金属、石器、陶器及木材等。但在今日若干中国佛教寺院中,常将名僧的舍利放在玻璃盘上,上覆以水晶盖,这比较讲究一点,也容易让人观着。

供奉舍利子的宗教聚会叫做舍利会,或称舍利报恩讲或舍利忏法,据「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下意见,凡有人供舍利,可得十种功德,例如能得肉眼清净,远离愚痴……等等。这当然是为了鼓励人崇敬舍利而才想出来的什么「功德」,这也是一种迷信,不合佛教的教义。

最后,在此顺便一提,在佛教经典中有一种鸟叫做 sari,中文也译成舍利,这种鸟又可称作百舌鸟,反舌鸟,在「阿弥陀经」中描写西方净土中有这种舍利。不必说,这种舍利和死人的骨灰被称为舍利,当然是完全不同的。

神佛观- 罪恶观- 救赎观- 来世观- 鬼魔观- 地狱观- 世界观- 人生观- 仪礼观- 圣职观- 经典观- 节日观-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