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教会时代以前的洗礼

  
  对于新约记载的洗礼,即使是简略的研究,也可明白它是用来形容一种不同的动作过程与经历。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把各种形式的洗礼列出来,然后试着确定每一种的意义。
  
  我们以介绍的方式,把各种型式的洗礼摘录如下:
  
  1.施洗约翰所行的洗礼
  2.耶稣所受施洗约翰的洗礼
  3.耶稣的门徒所行的洗礼
  4.基督在各各他所受死的洗礼
  5.基督徒的洗礼
   (1)在悔改时,受圣灵的洗,归入基督的死。
  (2)身体在水中受洗,就是这事的写照。
  6.受圣灵的洗礼
  7.受火的洗礼
  8.新约中提到的两种旧约的洗礼
  (1)受洗归摩西
  (2)犹太人的洗礼(形式上的洗涤)
  
  我们不对「洗礼」这两个字的意思作详尽的研究,这两个字的解释,早就写了好几本洋洋大观的希腊文书。但很显然的,希腊学者们彼此间并未因此而产生一致的看法。比认识这些希腊学术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认识洗礼的属灵意义、以及了解如何过受洗的生活。
  


受约翰的洗

  新约中首先论到的洗礼,是施洗约翰所行的洗礼。论到施洗约翰的洗礼,我们应当注意到几点:
  
  第一点:在太21:24-25中,主耶稣郑重的暗示,它是「从天上来的」洗礼,是仗着神的权柄行的,祂就是这样地印证祂的忠实先锋之任务。
  
  第二点:要注意这个洗礼是专对以色列人的。约翰自己明明的说:「我先前不认识祂,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叫祂显明给以色列人。」(约 1:31)。马可证实「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去受约翰的洗(可 1:5),最后,使徒保罗在安提阿说到:在基督没有出来以先,约翰向以色列众民宣讲悔改的洗礼(徒 13:24)。
  
  要了解施洗约翰施洗的意义,必须先了解他当基督之先锋,这个任务的意义。
  
  以色列国已将近470年没有自己的王了,虽然有少数的余民等候着弥赛亚的来临,可是大部分的犹太人对于主耶和华及祂的律法,都漠不关心。当前他们所关心的,不是脱离罪的捆绑,而是脱离罗马帝国从主前六十三年开始的统治。
  
  主耶稣大约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祂表示祂是犹太人的王。可是,这些人若是一直停留在他们的罪恶状况下,祂不能统治他们。所以,施洗约翰被差来,在弥赛亚之前,呼吁犹太人悔改,预备主的道。
  
  这说明了他「来……宣讲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路 3:3)的理由。他呼吁百姓悔改,使罪得赦免,并且以受洗来公开表示他们的悔改。
  
  约翰所传的,并非到此为止,他所关切的,不是单单吸引一批受洗的门徒。他进一步的呼吁他的听众「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3:8,路3:8)他劝导受他洗的税吏「除了例定的数目,不要多取。」意思是不要收取比法定高的税。他告诉受他洗的兵丁,不要以强暴待人,也不要讹诈人,自己有钱粮就当知足(路3:12-14)。因此,施洗约翰的洗礼所要求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
  
  此外,他劝那些受洗的人「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徒 19:4)他向他们指出「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36)。
  
  路加告欣我们,「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神为义。」(路 7:29)。这意思只是说,悔改受约翰之洗的犹太人,承认神说他们是罪人是对的。
  
  另一方面,法利赛人与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路 7:30)。他们拒绝相信论到他们之罪的真理,这等于说神是说谎的。
  
  约翰的洗礼,在某些方面与基督徒或说信徒的洗礼有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是先有一种内在的经历,然后才有外表的证明或承认。其次才受水的洗礼(约1:26,3:23,徒1:5,11:16)。
  
  不管如何,明白约翰所传的洗礼与基督徒的洗礼不相同,是个非常重要的认识。这从使徒行传第十九章中,可清楚的看出。使徒保罗访问了一些施洗约翰的门徒当他得悉他们受洗时没有受圣灵,就问他们受的是什么洗,既知他们仅受约翰的洗,即告诉他们约翰曾教人要信耶稣。他们听了,就都重新受洗,这一次是奉主耶稣的名。然后,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徒19:1-6)。
  
  以上可说明约翰的洗礼是预备性与暂时性的。是为了基督的来临而预备以色列国。那些接受的人,就自认是悔改的以色列人,是约翰的门徒。它是暂时性的,只用于约翰开始传道的时候。从五旬节开始,它就被基督徒的洗礼取代了!
  


耶稣受约翰的洗礼

  乍看之下,耶稣受洗似乎应当归在上个标题下,因为祂确是受约翰的洗。总之,当我们想到约翰的洗礼是悔改的洗礼,而救主耶稣根本就没有罪,不必去悔改,就可以明白祂的受洗应该自归一类,应该个别而论。
  
  那是主耶稣大约三十岁的时候,祂从加利利到约但河去受洗(路3:23,太3:13)。我们不知道祂到底走了多少路,不过,有人估计这一趟路大约有一百公里长。
  
  起先,约翰抗议耶稣来受他的洗,且认为应当是他受耶稣的洗。主耶稣的回答清楚地包括了祂受洗的真实与基本的意义。祂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 3:15)。我们若能真明白主所指「尽诸般的义」的意思,就解开了祂为何受洗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下列几个解释:
  
  1.所有敬虔的以色列人,都接受呼召去受洗。祂是个敬虔的以色人,虽 然祂没有悔改的必要,但祂顺服神的话,而以服从这命令来表明祂的义。
  
  2.祂愿与那些对于以色列的罪恶问题,与神同站一方的余民认同。「祂 怜悯那谦卑自己在神面前的人」。为了表示祂对罪的恨恶,以及祂对罪担的忧伤,祂以受洗来与悔改的以色列民同列。
  
  3.祂以受洗,来预表很快地祂将在各各他十字架上同样的「尽诸般的 义」。主耶稣以受死亡的洗礼,建立了义的根本。这样,神就可以称不义的罪人为义,而仍不失祂的义。依此说法,则耶稣的意思是说: 「暂且这样,因为再过不久,我就必这样受死亡之水的洗,满足神诸 般的义,向罪夸胜,成为一切信我之人的救主。」
  
  4.由于旧约律法规定,祭司要到三十岁才能任职(出21章,利8章)基督以遵守此律法而尽诸般的义。不论基督受洗与祂就任祭司职份有否 关系。很明显的,它表示祂开始公开传道。(路 3:23)
  
  以上所述,那一个解释正确?我们以为任何单独的一个,都不能 完全说明这真理。但是它们都有某一限度的正确,也可以说这些解释都没有把「尽诸般的义」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耶稣受了洗,从水里上来,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祂身上(太 3:16)。随即从天上有听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如此,结束了耶稣在拿撒勒的三十年生涯。而以神的证明开始这 位奇妙神子的公开传道。
  


耶稣的门徒所行的洗礼

  在主耶稣开始祂的传道工作后,有很多人来找祂施洗。从下面这两处经文中可见,耶稣以乎是亲自为这些门徒施洗的:「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约 3:22)又「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约 4:1)
  
  可是,约4:2清楚地告诉我们,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祂的门徒施洗。因此,说祂施洗,意思只是祂经由所拣选的代表们为人施洗。
  
  除了所引证的这些经节以外,没有其它的经文提到耶稣的门徒为人施洗。许多圣经学者相信它与约翰的施洗很相似。他们指出:
  
  1.它主要是针对犹太人。主耶稣在这个时候,是向以色列家迷失的羊, 表明祂的身份。
  
  2.它可能是一种悔改的洗,因为耶稣这时所传信息的要点是:「悔改, 天国近了!」(太 4:7)。
  
  当然,两者间明显的不同之处,是接受耶稣的门徒施洗的人,都承认自己是主、弥赛亚的门人,不是施洗约翰的。
  


基督在各各他所受死的洗礼

  新约中提到的第四种洗礼,是主耶稣在各各他被漫淹在极端痛苦与死亡中的严厉考验。在预示这件事的时候,祂说:「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路 12:50)祂整个世上生涯所等的就是这件事,而祂就在巨大的压力下,完成了它。
  
  另一次,祂提到这个洗礼时,祂问雅各和约翰:「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他们说,我们能。于是祂对他们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他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就赐给谁。」(太20:22-23,可10:38-40)。
  
  论到祂的门徒可以受祂所受的洗,这意味着他们也能在人手下受苦与受死。这是救主说:「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的意思。
  
  不过,还有一个意思是只有祂能经历这个洗礼,也就是说,只有祂能代替罪人死。
  
  论到这个洗礼,大王预言说:「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你的波涛漫过我身。」(诗 42:7)。
  

  
就是论到这个,我们衷心地唱: 我众记念主耶稣, 念主多经忧患, 心怀慈爱与怜恤, 甘经痛苦波阑,本有荣耀和尊位, 为我竟尝死味, 穿过阴暗之氛围, 代我流血赎罪。
  
  --J. G Deck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