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为道之功夫

预论:修道的注目点,兼论两个世界的抉择

  万物之母、生命之根即永恒之道的自在,当是修道者确立的头一个信念。

  这个世界的虚幻与短暂、贪婪与骄奢,当是修道者参透的头一个实相。

  反于世界、归根守母、知常袭常,当是修道者持守的头一个总纲。

  可见,修道者的注目点不是这个虚幻短暂的世界,而是另一个真实永恒的世界。

  关于在这个虚幻短暂的世界背后,还有一个真实永恒的世界,这一点,许多人以为只 是宗教的寄托或迷信的虚构,与理性和科学格格不入。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真实 情况:除了各种宗教对此深信不疑之外,第一流的哲学家们亦大有论证,甚至历史上的科学 泰斗们和当代最前沿的科学成果,也与此和谐不悖。



一、哲学须知

  哲学作为人类纯智能、纯理性的努力,早已揣摹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几个最著名的 哲学家有;

  古希腊柏拉图,他说世人仿佛住在山洞里,面向洞壁,不能反身。洞外的光将许多偶 像移动着的影子投到洞壁上,世人就将这些与原形反转、干瘪无生命的虚幻影象,当作真实 的世界。若有一个人被带到洞外阳光之下,这人被照得玄晕不堪,什么也看不见。在这个比 喻中,柏拉图安置了他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洞外世界,即现实世界之外的真实世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一个永恒自在的绝对理念,类似希腊哲学的"逻各斯" 1,这 个世界只是它展现自己的一个阶段。随着这个阶段的过去,世界将回归、消失于原初的绝对 理念世界。在其神学般的庞大哲学体系中,黑格尔试图用理性方式、却凭借直觉能力、最终 神秘莫测地兜出了两个世界的晦涩关系。

  另一位德国哲学家康德关于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说法,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康德认 为理性只适用于此岸世界,无法登临彼岸世界;彼岸世界靠信仰才能达到。康德这一严格有 力的划分,极大地影响了此后迄今的哲学与科学。

  现代哲学的科学学派,将着眼点专注于此岸世界,凡是涉及永恒、无限、绝对一类彼 岸世界的话题,统统排除在他们所谓的理性与科学的研究思考之外。当然,由于这些研究者 们本身便有大量超越理性与科学之外的人性因素,所以即使像罗素这样按其治学原则应当避 谈形而上学的人,竟然也出版了一本不薄的书,大肆谈论上帝的事2。

  现代哲学的人文学派,则在两个世界之间挣扎不已,以致于要么出现尼采这样因精神 紧张而大骂上帝终于导致身心崩溃的人;抑或像萨特那样参透了这个世界的虚幻短暂,却找 不到另一个真实永恒的世界做为立脚点,因而深感荒诞不堪;要么出现柏格森这样试图超越 理性,进而超越康德的此岸世界,而凭直觉去体验某种真实境界的生命哲学;抑或海德格尔、 祁克果之类,与其称他们为哲学家,倒不如称他们为神学家,因为他们的哲学最终成为对上 帝的祈求。



二、科学提示

  我只能举出尽人皆知的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个名字代表了两个时代的科学。至于最 新的科学,我愿意提出宇宙大爆炸发现。

  牛顿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而他的信仰与他的科学是那样和谐融洽,以致于大家熟知, 他将科学研究难以企及的尽头__第一推动力,像亚里士多德一样,很自然地归于上帝。他晚 年研读《圣经》的笔记,可谓广博精深。在其《基本原理》一书的结论中他说:"证诸天文 的奇妙,宇宙万物必有一位全能的神在掌管统治"。

  爱因斯坦说,我相信任何一个深入宇宙奥秘的科学家,在其惊人的和谐美妙面前,不 能不联想到上帝。他晚年曾总结式地写道:我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最大的收获是,发现科学 在上帝面前不过是儿戏。爱因斯坦那句几乎尽人皆知的话,"上帝不会踯骰子",恰如其份 地表明了探讨宇宙规律性的科学,与创造了规律性宇宙的上帝之间的微妙关系。

  最近几年证据日多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不再认为这个宇宙是自有永有的,而是有始有 终的。更奇妙的是,诺大的、精巧绝伦的宇宙,竟然是从一个比尘埃还小的基本粒子"炸" 出来的。这立即引发了人们关于有另一位超越宇宙的自有永有者的神圣联想,以致于当有人 问及此项进展的权威科学家,那个神奇无比的原初粒子是从哪里来的?回答是:此事只有上 帝知道。

  几百年来,许多人对科学和理性的能力抱着纯真的骄傲,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 理性终将尽知宇宙生命的一切奥秘。人们坚信,除了人类理性所寄生和面对的这个世界,没有、 也不可能有另外一种超越人类理性的世界存在。然而今天,这已经成为只有越来越少的人所 持守的"关于理性的神话"了。如前所述,深入从事理性思考和科学研究的人,如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海德格尔和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早以指明眼前的现象世界背后 有一个本质世界,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理性和科学不可企及的"世界"。当代前沿 科学并未否认、反而更加诱发了这样一种信念。至于那些竭力否认"彼岸世界"的思想家们, 除了这种"竭力否认"(如罗素)本身已经证明彼岸世界不可回避的存在之外,也以他们的无 可奈何(萨特)、精神崩溃(尼采)、缄口无言(维特根斯坦)证实了那个支配着他们却不为 他们所知的世界之力量。

  对于那个本质的、真实的、永恒的"世界",人们用不同的名字称谓它:彼岸世界, 绝对理念,不动的推动者,洞外阳光,天国,自在者Jehovah(耶和华),更多更普遍的尊称 是神、上帝(God),老子称为"道"。



三、文明通义

  古希腊人称逻各斯(Logos)为支配一切的主宰,中文就译成"道"3。

  公元前500多年,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说:"这道万古长存,但是人们听到他 之前,或刚听到他的时候,却理解不了。道虽是大家共有的,多数人却自以为是地活着,好 像有自己的见解似的。他们即便听到了他,也不理解他,就像聋子似的。常言道,在场如不 在,正是他们的写照。对那片刻不能离的道,对那支配一切的主宰,他们格格不入。道为灵 魂所固有,是增长着的。一个人怎能躲过那永远不灭的东西呢?一切在地上爬的东西,都是 被神的鞭子赶到牧场上去的"4。

  Logos这个概念传到希伯来,被用在《圣经》中指称上帝,中文译作"道":"太初 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约1:1-4)。

  Logos,道,神(Jehovah),这三个词的通义将古希腊、中国和希伯来三大古老文明 的形而上学源头,融而为一了。这绝非偶然,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同一种光亮映现在这个 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形式上,表达与回应的差异是必然的,但根源无疑是毫无交流,共同的灵 感若非出自冥冥之中的那"唯一者",又来自那里呢?推而广之,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几乎涵盖 了人类心智的三大精神部门。在这么广泛的范围内,在如此不同的领域中,我们都看到来 "两种世界"的区分,和对另一个世界的肯定与寻求。不管以什么语言和方式,这就表达了 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一种巨大向心力:在沉溺于这个世界的一代又一代生命的绝望交替中, 投射出对那个永恒自在的世界渴望的目光。



四、定睛耶稣

  显然,进入修道的必要条件,当是心灵之眼不再盯住这个短暂虚幻的嘈杂世界,而是注目那个 永恒真实的静息世界。这便是从虚幻转向真实,从短暂转向永恒。

  那能启示人类的,也能拯救人类;那自古以来就启示人类的,也能让人类领悟到他的启示。 那能让你进入这个世界的,也能让你进入另一个世界;那让你进入这个世界的,他自己也能 进入这个世界。

  我们当感谢上帝!亿万生灵方死方生中凝聚成的千古渴望,如今可以化作行动了。科学、哲学和 宗教中扑溯迷离的另一个世界,如今可以成为立脚点了。道、Logos、神,这为支配一切的主宰, 如今已光临人间了。

  在老子笔下,道界虚幻飘渺,但道的化身圣人却以其独特的言行举止,将大道展现于人间。 大先知以赛亚约与老子同时预言了"以色列的圣者",品格风范如出一辙。当几百年后的耶 稣活生生应验了老子和以赛亚的描述,三厢对证,凡是心有灵犀的人已经无话可说了。"道 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丰丰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 1:15)。道、Logos和神,三大古老文明 的先驱们寻梦一般的朦胧追求,在耶稣身上昭然显明了。耶稣曾对门徒们说:"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 ,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 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太13:16-17)。

  不错,用人的眼光看,在所有世界性大宗教信仰中,唯有耶稣断然自称是来自天上的神,而 不仅是神的使者(如穆罕默得),也不是揣摩神的智者(如释迦摩尼)。耶稣显然是自知自明的,他必须 这样说,不然就是说谎(约 8:55)。我想三位都不是说谎者。

  耶稣来了,一切均与这个世界的奢望相反:他卑贱、贫穷、软弱、短命,他没有学位,毫无尊贵, 无福无禄无寿,无知无欲无为,守辱守弱守黑,"处众人之所恶"。好一个"反者道之动", 好一个"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耶稣来了,在这个世界的鄙视、唾弃、恨恶和残害中,带来了这个世界千秋万代翘首苦盼的 东西:普世之爱,生命之根,灵魂之母。噢,袭明者,你这来自永恒世界的光,在黑暗的抗拒与 弃绝中,发出了十字架上那声凄惨的呼号,如凌厉的闪电划破了夜空!看哪,凡地上有灵魂的都因 你的呼号颤抖不已!

  耶稣走了,在他所爱之人的杀害中走了,带着死亡走了,没有留下尸体。只留下了神的 灵,是人的生命,那永恒不变的道,那亘古不逾的爱。当后人们闭目望见十字架上那具 浑身伤痕的年轻躯体时,痛悔的心怎能不破碎,悔恨的泪怎能不涌流!

  耶稣走了,应验了先知们多次多方的预言,在痛苦、屈辱和牺牲中,作了心灵之王即万 王之王;在世人的蔑视、苦待和弃绝中,成了世人灵魂的拯救、永生的盼望。"成了", 当他在十字架上最后一次用人类的语言吐出这个词时,你没有看到上帝那满含伶爱的微 笑,像百合花一样在一切渴望的心田里绽开吗?

  一,道成了肉身,用圣人的痛苦送来了平安,用耶稣的死亡送来了生命,用一个人的短 命送来了永生,用人间最罕见的曲辱成全了天上最美善的旨意!老子说"受屈辱得成全, 受冤枉得伸直,......如此,圣人与道合一,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不自我玄耀,而大 放光明;不自以为是而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而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而为天下王。 唯有他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 吗?那确实得成全者,普天下便归属他啊"(22:1-5)!

  朋友们,道的化身"圣人"既已藉着耶稣入世,人若是绕开他去求道岂不是枉然了吗?人 若依然枉顾不见他,依旧沉迷于主观冥想之"道"中,岂不是愚腐了啊?道既成了肉身, 圣人既已显明,离了他的"为道之道",就不仅是舍近求远,且是缘木求鱼了。



注释:

1. 《圣经》用来称呼神,中文译成"道",英文是"The Word"。

2. 指《我为什么不是一个基督徒》一书。

3.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上卷,22页。

4. 同上。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