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间接展示:"是以"及其它



一、"是以"

  老子谈圣人29次,有22次是用"是以"引出来的。"是以",一般说来就是"因此、 所以"的意思。在讲完道体、道像、道性、道理之后,便用"是以"引出圣人的作为来,这 就不仅是肯定了圣人的存在,也有圣人必然、已经存在的意味;不仅是一个逻辑的结论,也 是一个现实的描述。所以老子的态度完全是不容置疑的。请看例证: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轻易的许诺,必不 大可信;看起来容易的,到头来必难。所以,圣人犹有艰难之心,但终无难成之事 63:5-6)。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人为努力的,必然失 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所以,圣人不是靠自己的作为,就不失败;不是自己努力去持 守,就不丧失(64:3)。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用调和的办法 化解怨恨,怨恨并不能消失贻尽,这岂算得上良善呢?所以,圣人掌握着欠债的存根,却不 索取偿还(79:1-2)。

  这样一位与大道等日同语、融为一体的圣人,显然就是道的化身,道的使者,就是"大 道之理"的体现者。



二、其它

  其一,老子曾直接用描写大道的语言来描写圣人: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 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 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2:4)。

  有人怀疑此处为错简,这是无法以常识来解释时的习惯反应。其实《圣经》照样说:

  "太初有道......道就是神......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他来到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 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1:1-14)。

   由此来看老子上述"圣人造化万物而不居功"的话,就不独为怪了。

   其二,圣人与神为一方,而非与人为一方:

   "以道来统辖天下时,鬼怪不作祟于人。不仅鬼怪不作祟于人,神祁也不伤害人。不仅神祁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伤害人。这样,两相和好,互不伤害,德就交汇融合于道,归入其源头了"(60:2-5)。

   "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此处的奥妙在于,圣人是与神为一方的,而不是与世人为一方;"他"是属神、属天、属道、属灵界的"人",而不是一般的人。这是值得细心玩味的。

   其三,圣人在人间,一如大道在宇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5:1)。

   这里所说的天地,显然就是宇宙的造化,大道的运行。万物在他里面而富有意义和价值,正所谓"爱养万物"而"万物归焉"(34:3)。一旦离了他便是稻草、尘土而已(创 3:19)。

   很妙的是,圣人恰恰就是在人间承担大道在宇宙的角色:"他"对人间的世人,正如大道对宇宙的万物一样,在他里面者,便得着了生命的价值,否则,不过是一堆稻草或一把泥土而已。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