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本 像


  老子笔下这位圣人的原形是什么?这样的追问,类似面对一个文学家所塑造的小说人物。我们当然不能把老子仅视为一个文学家,否则,老子五千言的价值又当别论了。我们同样不能把圣人当成一个小说人物,因为当初老子可不是写小说;对他来说,圣人的真实性绝不亚于道本身。

  然而"圣人的原形"问题依然存在着,因为圣人的真实性在学术圈子里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其实,圣人的原形是道,"他"是道的化身,是道的本像,这一点在《老子》中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当学者们在"常人、常理、常道"中来品味这位圣人时,不能不一口咬定,这个道的化身是虚的,不现实的,在人类时空中找不到的。

  老子本人自然不会同意这种看法。既然老子对虚幻恍惚的"道"的真实性坚信不疑,那么,他对具体实在的"圣人"的真实性更不会怀疑。尽管他不可能确切知道他所描述的圣人就是六、七百年后出现在以色列的耶稣,尽管他不知道在犹太人中有人与他同时、比他更细腻的发出有关"圣者"的预言,但老子似乎已经看见了这位圣人:"他"与道同体同性,来到人间展现出道的慈爱公义和拯救。



第一节 直接展示:执大象者

  老子所领悟的道,原本是无形无象、恍惚空虚的,"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14:5), 或"大象无形"(41:6)。但在另一处,老子说"其中有象"(21:2)。从老子的这些描 述,再加上他多次使用"恍惚、玄秘、绳绳、冥冥、吾不知、不可名"等词,可以得知"道 体"本身不是一个可以确切见识和描述的存在物,《圣经》亦说"从来没有人见过神"(约 1:18)。

  然而,老子在三十五章谈到大道之象来到天下时,却一反常态,分外明确地说:

  "秉持大道之象者,普天下都前往归向他。普天下都归向他,也不会互相妨害,反而 得享安息、平安、太平。人间的美乐佳宴,使匆匆过客们沉溺不前。大道出口成为话语,平 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如果我们将这个对大道之象普化于天下的断言,同老子另外二十多处对圣人的预言结 合起来看,就不难发现:

  第一,那原本恍惚玄妙的上天大道,是通过其化身和本像"圣人",明确展示于人间, 普化于天下的。"执大象者",显然便是大道的展现者、普化者"圣人",亦即"通人", "上通天下通地、上通神下通人"之人。

  同老子的"执大像,天下往"极相似,大先知以赛亚预言说:

  "你素不认识的国民,你也必召来;素不认识你的国民,也必向你奔跑,都因Jehovah 你的神,以色列的圣者,因为他已经荣耀你"(赛 55:5)。

  《圣经》也反复见证说:耶稣是"神本体的真像"(来 1:3);"基督(耶稣)本是 神的像"(林后 4:4);"爱子(耶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西 1:15);"从来没有 人见过神,只有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 1:18)。

  第二,大道通过圣人带给世人安息、平安、太平:"天下往,往而无害,安、平、泰"。

  以赛亚预言说:"到那日,耶西的根(耶稣)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他,他 的安息之所大有荣耀......现在全地得安息,享平静"(赛11:10-14);"以色列的圣者如此 说:你们得救在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于平静安稳"(赛 30:15)。

  耶稣自己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 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

  殉难之前耶稣又对门徒们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 的,不象世人所赐的"(约 14:27)。

  第三,美乐佳宴吸引世人,那圣者的真道却显得平淡无味,不被重视,然而威力无穷: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耶稣的话语,真是最简单明白的话语。他曾一遍又一遍地说,"凡有耳可听的,就应 当听"!我常想,全知全能的神若要亲自对人说话,一定会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免得非要 学者专家去解释不可,就被他们所垄断,被人意所歪曲。

  然而,世人更愿意沉溺在"美乐佳宴"中。耶稣说:"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 此不信我",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约8:45,51;6:63)。 此乃"用之不足既"也!亦即老子在另一处所言:"圣人怀里有真宝贝"(70:4)。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