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用"止"、"反"、"归"、"复"、"静"、"久"等概念,说明了得救的内涵。 解说一:止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名声与生命,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生命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得世界与丧生命,哪一样是病态呢?贪得无厌的人必有大损害,囤积财富的人必有大失丧。所以,知道满足便不受困辱,知道停止方能免除危险,这样就可以得享长久的生命了"(44:1-3)。 同生命相比,自然应当轻看名声、财富、乃至整个世界。"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灵魂),有什么益处呢?他还拿什么换生命(灵魂)呢"(太 16:24)?老子下面的话,是同样的意思:"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千锤百炼的锋芒,也长不了的。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9:1-4)。 老子更深地揭示了"止"的内涵,是人在神面前不可僭越:"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32:4)。 解说二:反 真正的得救之道,与自救之法大相径庭:不是靠道德智能上的有为进取,乃是靠弃智、绝学、清静无为。这就是"反"。 真正的生命之道,与世俗生活的"常道"也恰好相反:不是追求享乐、刚强和荣华,乃是甘守纯朴、柔弱和屈辱。这也是"反"。 老子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多么深远,与一般事理多么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然而唯此才是通向大顺之道的啊(65:4)! "反者,道之动":相反(返归),是道的运动所在(40:1)。 老子又用水作比喻说:"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8:2)。当老子说到圣人"为国受辱,成为社稷之主;为国受难,成为天下之王"时,又强调说:"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好象反面的话一样":正言若反(78:3-4)。 解说三:复、归 "止"住习以为常的徒劳追逐,朝着与世俗相"反"的方向走,到哪里去呢?老子说:"复归"生命的本根。 "复归其根......复命曰常":复归自己的本根......复归于真生命便是永恒(16:2,5)。 "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复归于纯洁的婴儿......复归于无限的境界......复归于原初的本相(28:2,4,6)。 "复守其母......复归其明":回归守候自己的母亲......复归其光明之中(52:3,5)。 "德交归":德,交汇融合于道,归入其源头(60:5)。 "复众人之所过":将万民从过犯中领回来(64:5)。 "复结绳而用之":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办法(80:2)。 这最后一句话,似乎是指时间上的回归,其实仍是指心灵上的回归。尽管迄今为止,人类一直经历着创造和享受"文明"的甘甜,但也不无品尝它的苦果:火药(杀人),印刷(谎言),指南针(导航侵略),化学(武器),物理(原子弹),高营养(疾病),高消费(竞争),高竞争(失业),高失业(街头犯罪),高效率(自杀),高度发展(生态危机),高度享乐(爱滋病),高度开化(离婚),高度自由(同性恋),空调(臭氧层破坏),电子(战),电视(污染),等等。想到过吗?当我们景仰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的成就,为人类的智能而自豪的时候,广岛长崎几十万人却因这些成就和智能丧失了生命。知道吗?在今日核电能开发的同时,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早已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早以污染了无数的人类生命环境!享受文明果实的人们啊,请记住,你们的享受是以另一些人类同胞的无辜受害、痛苦和死亡为代价的,是以损害你们子孙后代的生命利益为代价的。可以想见,随着人类享乐消费的进一步发展,当不治之症越来越多,生态危机越来越重,道德水平越来越低,犯罪越来越普遍,杀人武器越来越先进,地球资源越来越枯竭,而人类的胃口却越来越高,一句话,当"末日"(我多么不愿意使用这个词)越来越近的时候;那时候,不管文人智者们又发明了多少主义、学说来为人类的行为作"合理性"辩护,不管又出现了多少休谟、萨特、罗素、杜威,又增加了多少《莎士比亚全集》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处呢?那时候,再读老子"小国寡民......复结绳而用之"的话,也许感想就不一样了。复归吧,复归吧!那时候,是否已经晚了呢? 解说四:静 止而反,反而归,归而静。平静安息处,便是真生命。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回到本根便是平静安息,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16:3-4)。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私欲断绝、人心平静了,天下自然便安稳了(45:3)。 "清静,为天下正":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45:3)。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母性常常胜于雄性,就在于她能安安静静,处身卑下(61:2)。 "止"、"反"、"归"、"静",乃至于"复命",这便是入道了。 差不多与老子同时代的以色列大先知以赛亚说: "你们得救在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于平静安稳"(赛 30:15)。 解说五:久 久,就是长久、永生之意。 老子讲入道永生,是与世人的离道而死相对照的: 世人是"出生入死",得救的人则"无死地"(50:4)。 世人"不道早已",得道者则"死而不亡"(33:6)。 世人"不知常,妄作,凶",而得道者"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16:5-10)。 世人"多藏必厚亡",而得道者"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3)。 世人"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而"不失其所者,久"(33:5)。 世人"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得道者"复守其母,没身不殆"(52:4,3)。 "自见者不明",而得道者"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52:6)。 "生生之厚"(贪婪享受今生)者死,但得道者"外其身而身存"(7:2),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