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的拯救:宝与保 《老子》第六十二章鲜明地宣示了大道的拯救: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有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其一,"道者,万物之奥"的"奥"字,河上公注为"藏",王弼注为"庇荫",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甲、乙本均作"注",读作"主"。其实,道作为万物之"主",已将 "保藏、庇荫"万物的意思涵括进去了。"善人",即悔罪、"病病"(把病当成病来对待)的人。这样的人以大道为至宝。不善的人,即仍在罪中、有病而不知有病的人,这样的人尽管不认识道,道仍然拯救他们,作他们的中保。《圣经》多次提到耶稣是罪人的中保,比如约翰说:"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约一 2:1)。 其二,美好的语言,如文学、哲学、音乐等,可以换来世人的尊敬。美好的行为,如良善、德行、仁义等,可以使人得荣誉。然而老子心中非常明白,凭这些美言和美行,并不能将人内心的罪性克服掉。这正如前面所述,人的智能、道德和律法不能使人得救。这里,深含着神道救恩的奥秘,显示出世上各种道德宗教的缺失。 其三,所以,即使有了天子和三公(太师、太傅、太保)那么高的地位,有无数的财宝,有至高的荣华,也不如坐在大道里。这是多么大的信心啊!耶稣曾经说:"天国好象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天国又好象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太13:44-46)。老子一定是见到了这珍珠宝贝。即使今天,凡是真正见到了这珍珠宝贝的,没有不像老子一样,将天子三公、荣华富贵都视如粪土的。反过来说,凡是被这世上的荣华富贵所诱惑而不能自拔的,就一定是还没有看见那珍珠宝贝,不管他宣称自己是什么信仰者。 其四,老子言之凿凿地说,我们的上古先祖,是以大道为珍宝的,本书引言"巍巍大道"已考查过这一点了。 其五,为什么古人珍视大道呢?原来在道里面,寻求就能得着,有罪就能赦免。 先看"寻求就能得着"。天下有这么好的事吗?此话不是很难理解吗?请听耶稣的话:"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7:7_11)? 再看"有罪就能赦免"。这是世人更难领会的话。为什么在道里,人的罪就得赦免呢?《圣经》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一1:8-9);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约 3:18)。为什么这么绝对?因为人间的罪孽,虽然五花八门,但归根到底,是由于人悖逆了神道,不敬畏其大能,不顺从其旨意,没进入其圣洁。人若认识了神道,就悔恨自身的罪过,就敬畏、顺从那圣洁之道,其罪自然便被赦免了。 这里的关键是"坐进此道"。唯有在大道里面,才能有求必得,有罪得免,"敝而新成"(15:4)。 二、道化圣人:师与资 老子宣示大道的拯救,大多集中在道的化身"圣人"身上。虽然下一章将专门讨论圣人,这里讲到拯救,却不能不提到"他"。 大能的拯救:"常善救人,是谓袭明" 老子说:"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言辞的没有暇疵,善于计算的不用器具。善于关门的不用门插,却无人能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圣人就是这样一直善于拯救世人,而无人被弃之不顾;一直善于挽救万物,而无物被弃之不顾。这就叫承袭光明,传递光照。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如果不敬重自己的老师,或者不爱惜自己的资财,那么,再有智能也是大大地迷失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27:1-6)。 其一,圣人不仅拯救世人,而且善于拯救。这种"善于",就像无绳的捆绑却无人能解开一样的奇妙。 其二,"无人被弃之不顾"。罪人正是被拯救的对象,是圣人的资财。"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从而结出良善的果子。信实的人,以信实待他;不信实的人,也以信实待他,从而结出信实的果子"(49:2-3)。耶稣和被人瞧不起的罪人一起吃饭,亲近他们,遭到不解。耶稣说:"没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的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1-32)。这就使老子的含义水落石出。 其三,大道降世为圣人,是传递道的光明(是谓袭明)。因为道"就是人的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4,9)。 其四,人若不敬重老师,即那圣人,不爱其资财,即罪人,再有智能也是大大的迷失。在五十四章,老子又讲到了"完善者",说"完善的建造者,其建造的不能拔除。完善的保守者,其保守的不会失落。应当祭祀敬拜这完善者,子子孙孙永不停息"(54:1-2)。祭祀的含义,就是敬畏、敬拜,也就是"贵其师"的意思。老子认为"一个人若这样,他身上的恩德必真实无伪。一家若这样,这一家的恩德必充实有余。一乡若这样,这一乡的恩德必深远流长。一国若这样,这一国的恩德必丰满兴隆。若以此教化天下,其恩德必普行于天下"(54:3)。 普世的拯救:"执大象,天下往,安平泰" 三十五章,老子讲到"执大象"者,是天下的拯救:"秉持大道之象者,普天下都前往归向他。普天下都归向他,也不会互相妨害,反而得享安息、平安、太平。人间的美乐佳宴,使匆匆过客们沉溺不前。大道出口成为话语,虽是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35:1-3)。 我们知道《圣经》多次提到,耶稣是神本体的真像(来1:3;林后4:4;西1:15;约1:18,等),他赐给世人属天的平安喜乐和灵魂的怜悯安慰。以赛亚在预言耶稣时说," 你素不相识的国民,你也必召来;素不认识你的国民,也必象你奔跑"(赛 55:5);"看啊!这些人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诸天啊,应当欢呼!大地啊,应当快乐!众山啊,应当放声歌唱!因为自在者(Jehovah)已经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怜悯他困苦的民"(赛49:12-13)。 大爱的拯救:"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 七十九章,老子说:"用调和的办法化解怨恨,怨恨并不能消失贻尽,这岂算得上良善呢?所以,圣人掌握着欠债的存根,却不索取偿还。有德之人明潦欠债而已,并不追讨;无德之人却是苛取搜刮,珠镏必较"(79:1-2)。 罪就是债。耶稣的祷文有"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 6:12)。圣人比罪人自己还要更明潦他们身上的罪,但并不是要追讨惩罚,而是要广行赦免。《圣经》明白说,"耶稣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 3:17)。这是神道的大慈爱。"上天要拯救的,必以慈爱来保守护卫"(67:7)在天爱中,一切的债,包括世人相互的债,就都赦免了。因为自知被神赦免了的人,也必免了他人的债;天爱如活水江河浇灌其心,亦必流溢而出,爱人如己。 三、入道得救:婴与母 老子强调去除一己之私,无身无我。"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19:2); "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存活"(7:2);"把肉体生命置之度外,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 呢"(13:3)?"唯有不执着于今生享乐的,比那些过份看重今生的人更高明"(75:4)。 老子的这种强调,绝不像一些学者所理解的,是落入虚空之中。老子从头至尾强调大道是真 实的本根,人放弃自己,无欲无为无事,完全是为了归入大道:"彻底顺从大道"(21:1);" 与大道合而为一"(22:2)。 这样一种得救的境界,老子精彩地归结为婴儿与母亲的关系。老子一直称大道为母,这是大家晓得的。其中有三个说法是颇有意味的:一是"有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52:1);二是"复母":复守其母,没身不殆(52:3);三是"食母":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0:7)。 "有母",表明我们应当"认"母,即道。这个"认",就是"信",就是把自己置于他的名下,承认是他的儿女,以便进入一种与永恒者的关系,"有国之母,可以长久"(59:7)。 "复母",表明我们归向生命的本根,回到生身母亲的怀抱,得享其大能大爱,就可以终身安然无恙。 "食母",表明在母亲怀里,汲取生命的乳汁,心灵的食粮。老子知道世人的"熙熙、昭昭、察察、有以、有余"不过是虚幻短暂的罪与死的浮影,真正的生命是在大道母亲的怀抱中,于是独独以吃喝母亲为要务(贵食母)! 大道既然是母亲,我们自然就是儿女了。什么样的儿女呢?在全知、全善、全能、永恒、自在的大道面前,我们是如此的无知、无能、无善、短暂、虚幻,以致于我们的真实面目只能像婴孩:不是凭聪明能力,乃是凭无我的真诚、柔弱的依赖、无为的领受、清静的顺服,来得到我们所需的一切! "真正道德丰厚的人,就像赤裸的婴儿一样"(55:1)。 "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10:2)? "唯独我浑然无觉,好象不曾开化的样子;混混沌沌,像初生婴儿还不知嘻笑的时候"(20:3)。 "知道其雄伟强壮,却甘守其雌爱柔顺,而成为天下的溪流。作为天下的溪流,永恒的恩德与他同在,使人复归于纯洁的婴儿"(28:1-2)。 "圣人在天下,以其灵气使人心浑然纯朴。百姓们全神贯注,凝视凝听,圣人则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49:4)。 《圣经》记载: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他摸。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路18:15-17)。"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太 18:3)。耶稣举目望天:"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5-26)。 多么神妙!老子在耶稣降世前六、七百年就看见了他的圣道,道成肉身的耶稣应验了自古以来诸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