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地方教会的日常生活 第一章 悔改 首先我们来谈谈进入地方教会的过程,有人称之为「信道」,这包括三个一次性经历。 使徒行传二章37-38节说到有一大群人听到彼得在五旬节那天的讲道后,意识到自己是罪人,神要求他们更正自己的生活,与神和好,并按神的旨意生活。彼得受了圣灵的感动,代表神和教会对众人的问题作了回答。经文说: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彼得的答案很完整。可惜现代教会在指导初信主的人该怎样做时,往往会把彼得所讲的去掉一大部分,只讲自以为重要的部分。大部分教会会说:「悔改,相信」;重视洗礼的教会会立刻强调说,「我们教会两个星期内有水洗仪式,也许你要考虑受水洗?」另一家灵恩派教会会一开始就告诉你说:「另有一个洗高于水洗,我们称受圣灵的洗,即讲方言,你应当对此感兴趣。」 但彼得却没这样说,他一次性道出了全部。当有人问他该怎么做时,他全盘托出,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领受所赐的圣灵。」根据圣经,在场的人的确三样都做了,而且是在一天内完成的,没有推延。 神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今也没有改变,如果一个罪人来到神面前,愿意接受来自神的答案,符合圣灵启示的圣经,那么这个答案仍旧会是一样的,即悔改、受水洗、领受圣灵,因为这是神的答案。 我们先着重谈「悔改」,这是一个命令,原文的含义是「只作一次,决不再作。」新约中没有教训说一再悔改,悔改意味着归正。这是一个决定,放弃恶行,开始新生活,背离魔鬼,归向神,顺从神,把自己委身给神,这一切都包括在悔改当中,这是一个发自你内心的决定。 当然,即使是最敬畏神的信徒也会时常犯罪,得罪神,得罪弟兄。约翰一书一章9节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我们若认自已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这就是说当我们在这方面犯了罪,我们有必要恢复与神、与弟兄的关系。但这不是我们所谈的「悔改」。我们所侧重的是决心跟随耶稣,使自己的生命从黑暗转向光明,从撒但的国转向神的国。这个决定是决定性的,一定是要一次性的。然而,许多基督徒想象归向主需要有一定的情感来伴随,总怀疑自己有没有那份情感,也许第二天生命中就没有了情感,因为他们领会错了,归向主不是情感上的事,这是一个坚定的决定。 另一个极端是,有人认为反正真正的悔改并不一定有情感因素,就把悔改降为说几个字而已。有的基督徒以为说了适当的话就等于真正悔改了。 如果一个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或老师会叫他去向人道歉,求人原谅。很多时候人们是这样做了,但又有几次口里所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呢?那孩子也许对自己做的事丝毫没有悔意,甚至会说:「是他们的错,不是我的错。」 发自内心的真正悔改需要有心意的改变。悔改的字面意思是改变心思,即停止以往的生活,开始另外一种生活。有人说悔改就是改变你的做事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义。 在马太福音,耶稣明确说到光说话并不算数,而要看行为中有没有应证,表明生活的改变(即心思、意念上的改变)。马太福音七章18-21节说: 「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恁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耶稣在世时曾不断向那些外表行义的宗教分子挑战。他反复指出撒母耳记中撒母耳说的话。撒母耳记上十六章7节说: 「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由此进入教会生活的第一步是经历真心悔改,悔过自新这或许牵涉感情,或许与感情无关,但这是一个决定,发自内心的决定,其结果是改变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