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政府虽已战败,但天朝大国的幻觉仍然使它对外国商品和技术抱持排斥态度。」(注释15)
「自林文公(林则徐)被革后二十余载,世局如故!」(注释16)
十多年后,英法等国要求修订条约,扩大通商举行谈判。负责外交事务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律拒绝接见外国人。法国公使布尔隆在广州等了四年,美国公使史派克前后等了六年,都没见到叶名琛。另一名美国公使马歇尔 1852 年到任时请叶名琛指定日期递交国书,直到 1854 年,连个回信也没有。(注释17)叶名琛这个名字,在英文记述中成了「死不交涉」的代名词。(注释18)
1856 年法国传教士马赖(Auguste Chapdelaine)在广西被处死,另外有一只香港船上的英国旗被清兵扯下来。英法以这两件事为借口,再次用炮火轰击中国之门。
1857 年底,英法联军到达广州,要求叶名琛十天内出面谈判。叶名琛依然故我。联军随即攻陷广州,活捉了叶名琛,遣送到印度加尔各答,1859
年死在那里。(注释19)
联军北上,在大沽登陆,进逼天津、北京。清廷只得议和,签订了《天津条约》,除了赔款,修改税则,更多开放通商口岸外,又同意交换常驻使节,外国人可赴内陆游历,通商,传教等。(注释20)
1859 年换约时,英法公使乘军舰径闯大沽,重修过的大沽炮台一阵猛轰,英舰四只沉没,六只重伤,狼狈逃窜。
1860 年,英法舰队卷土重来,摧毁大沽炮台,攻陷天津。咸丰皇帝看到英国女王的国书中文本上有「朕」的字样,朱批道:「夜郎自大!」然后传令「迎头痛击,把丑类全部歼灭。」然而英法联军节节逼近,京津之间战略重镇杨村失守,清廷只好声明愿意接受《天津条约》。英国公使要求先向国家元首递交国书,清廷认为这分明是节外生枝,羞辱皇上,断然拒绝,并立即铐押收监了英法谈判代表,首席翻译巴夏礼(Herry
Parks)一行三十九人,咸丰皇帝亲自宣布对英法声罪治讨。(注释21)
三天候,英法联军攻占京郊八里桥,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ㄒ一ㄣ)释放了巴夏礼一行,但三十九人已经有二十名受尽狱卒折磨死在监牢里。(注释22)
一怒之下,联军焚烧了清朝皇帝的豪华别墅圆明园,奕欣在《北京条约》上签字,除承认《天津条约》全部条款,又增加赔款,割让九龙,外国使节得以觐见皇帝,新开天津、南京、汉口、镇江通商口岸等。
随后,英法联军撤出北京。俄国却乘机渔利,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瑷(ㄞˋ)珲(ㄏㄨㄣˊ)条约》,侵吞了中国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