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或同居:孰好孰坏?

关启文博士

在美国,最近统计资料显示,有400万对男女同居,是1970的数字的8倍。年青的男女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会先选择同居而不是直接结婚,所以曾经同居的男女的数字应超过400万。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同居和结婚没有分别,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同居与结婚:一般性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何一对男女会选择同居而不是结婚吗?除了少数特殊因素之外,这正正是因为同居没那么多正式的限制和责任,所以比结婚「轻松」,要分手时也较方便。然而这表示同居主要是吸引那些不愿意有太大委身的男女,这种心态也产生不少后果。

1)               同居的男女比结婚的夫妻更易分手。

2)               同居的男女通常不会为对方担负起经济的责任,他们也不会把各自的资源汇合在一起使用。

3)               因为同居的男女对关系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不确定,所以感到任何投资在关系中的努力都要冒较大风险。由于结了婚的夫妻预期有长远的关系,他们的功能可以专门化,一方培养某方面技能,另一方发展另一些才能,互相配合及补足。而同居的男女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每样事都要亲力亲为。因此一般而言,同居的男女所生产的比结婚的夫妻少。

4)               同居的男女各自的父母和亲属也感到难以投入精神和心力去支持他们的关系,例如若父母太疼爱孩子的同居者的儿女,那很易受伤害,所以实属不智。

5)               同居的关系在困难时期也不能提供很强的支持,因为那对男女通常期望对方「自己搞定」。若你对同居者有太高期望,会产生很大压力,可能会直接危害关系。

6)               同居的关系也不是教养孩童的最佳处境,例如一个人对同居者的孩子有多大的责任和权利呢?实在难以说得清楚。没孩子的一方通常是男性,他对女方的孩子没有明文的法律、财务和监护的责任和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的教导和管教是甚困难的。

同居与结婚:调查结果

1)               同居的男女比结婚的夫妻更易因口角而动手:前者有16%,后者只有8%(以调查之前一年内计算。) 论到较严重的「击打和掷物」的机会,前者是后者的3倍。若严格地剔除教育、种族、年龄和性别的可能影响,有暴力性争执的机会,在同居者中仍是夫妻的1.8倍。

2)               出现暴力事件的机会:同居是结婚的2倍。似乎对关系的委身可减少暴力。 [2]

3)               差不多所有同居男女都希望双方的关系是忠贞的,然而同居男女比夫妻更易偷情。Renata ForsteKoray TanferNational Survey of Women中发现,有第二位性伴侣的女性的比例在以下情况分别是:已结婚:4%;在同居:20%;在拍拖:18%。可见只有结婚能真正促进忠贞的关系(而这亦是同居男女和恋人的期望) ,同居只和拍拖差不多。

4)               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同居男女的平均财富最少(与单亲母亲家庭差不多) ,完整的双亲家庭最富有,而排第二位的单亲父亲家庭与此也有一段距离。

5)               同居男女的心理健康比结婚的夫妻差,例如前者较多说他们感到沮丧和对生命不满意。似乎同居关系的不稳定性对人的精神有所拖累 。根据社会学家Susan Brown,有孩子并与人同居的妇女,特别会因忧虑关系破裂而感到困扰。她也进一步分析,指出同居男女的心理困扰不是起因于同居前的因素,而很可能是同居的关系所产生的焦虑所致。

6)               同居后结婚的夫妻比直接结婚的有更大机会离婚。

结论

Linda Waite在概览了各种证据后,这样作结论:就社会制度而言,结婚比没有委身的同居优胜。同居中的男人通常对那关系委身程度不大,而同居中的女人(特别是有孩子的) 通常对未来没有信心。他们关系中出现暴力的机会较高,而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会较差劲。总而言之,同居关系对男性、女性、孩子和社群的益处都是较少的。她同意1950年代及之前的家庭制度的确太死板及有歧视女性,所以对它作出批评或反抗都是可理解的。然而今天美国有把婴孩与洗澡水一同倒掉的危机,所以她认为为了令更多人可经验到婚姻制度的好处,我们要重新开始强调婚姻的优先性。



[1] 本文的资料主要来自以下文章:Linda J. Wai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ohabitation,” The Responsive Community, Volume 10, Issue 1, Winter 1999/2000. 可在网上找到: http://www.gwu.edu/~ccps/rcq/waite.html

[2] 有趣的是,在这方面,已订婚的同居男女与结婚的差不多。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