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作者 本书作者是使徒彼得(1:1)。 彼得的历史在四本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多有记载。在耶路撒冷大会之后,使徒行传就不再提彼得的名字。以后在保罗书信中曾有几次提到他,如:林前一章十二节,九章五节;加一章十八节,二章九节、十一节等处。 二、本书写作时间与地点 本书约写于公元63至64年之间,也有圣经学者认为本书是写于64至67年之间。 本书是使徒彼得在巴比伦(即罗马)写成的。传说彼得晚年曾到了罗马,本书即写于该城。又传说彼得也曾在罗马为主殉难(倒钉十字架)并且埋葬在那里。这正应验了主耶稣对他的预言:"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约 21:19)。 三、本书背景 根据本书内容可以推断:公元64年,正当罗马尼罗皇帝逼迫教会的时候,彼得正在罗马。 彼得是在公元67至68年之间殉道的。开始时虽然只有罗马城的信徒受到逼迫,但是不久,迫害教会的浪潮在其他地方引起了连锁反应,有许多基督徒在各处也遭到了很大的苦难。 所以彼得在书信中说:"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这就是暗指尼罗皇帝疯狂迫害教会说的。 从本书中可知,彼得曾看过保罗所写的以弗所书,历年来在教会中有些解经家认为本书五章十三节所说的"巴比伦"就是暗指罗马而言。因为恐怕引起政治上的麻烦,所以就借用巴比伦这个名字。 本书中曾提到马可,这也可以证明,有人认为彼得到过罗马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那时马可正是陪伴保罗在罗马(参提后4:11)。本书是彼得托保罗的同伴西拉带去的(参5:12)。此时保罗正在狱中,所以西拉就有时间来完成这个任务。 四、本书题旨 本书主要是为分散在黑海以南五省的犹太人基督徒而写(参1:1、16,2:6、8,3:5-6)。同时也是对外邦基督徒而写(参1:14、18,2:10,4:3)。使徒彼得写此书信,可以说有两个目的: 第一,初期教会的信徒有认为保罗与彼得二人之间,在某些基本教义上曾经发生过分歧(例如:在加拉太书二章中,保罗曾在众人面前责备彼得两面派作风)。所以彼得特写此信托保罗的同工西拉带到保罗以前所到过的亚西亚各教会,藉以消除那些人的错误看法。 第二,那时归主的犹太人,正处在各种逼迫与试炼之中。彼得遵照主的吩咐:"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1-32),去劝勉坚固那些在苦难中的弟兄,使散居在亚西亚苦难试炼中的信徒,可以得着安慰与鼓励,并叫他们看到将来的荣耀盼望,以便信心更加坚定,不致摇动。 本书是站在外邦教会的立场写的(参5:13),所发表的都是基督徒信仰上的基本真理。 本书所注意的一方面是关于救赎的真理;另一方面也特别注重叫已经信而归主的基督徒,应当如何准备胜过各种苦难试炼。所以"受苦"二字大约出现十五次之多,可以说" 苦难"就是本书的钥字。基督徒如果有受苦的心志去胜过苦难,就是有福的和有荣耀的。 五、本书分段 1、因着全备的救恩在苦难中仍能喜乐(1:1-13) "因此"二字(1:6)就是救恩在我们身上所显示的巨大力量。这全备的救恩我们已经得着,归我们所有,所以虽在苦难中仍然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1:1-9),因为这救恩已带给我们莫大的荣耀盼望(1:13),使我们在苦难中也不致灰心丧胆。 2、应当学习圣洁的主为义受苦(1:14-3:) ①本段就是讲论我们的心灵与生活都必须圣洁,因为我们所跟随所事奉的主是圣洁的(参1:14-2:12),我们如果不圣洁,就不配事奉他。 ②如果信徒因犯罪而受苦,那是羞辱主名的事,受苦再多也毫无属灵价值;只有为义受苦的人才是有福的(参2:13-25),为罪受苦是应该的。 ③放荡无羁的生活,就会遭到不信者的嘲笑与讽刺,即使受苦也是罪有应得。如果因为行善而受苦,因为作基督徒,因为主的名而受苦才真正有意义(参3:1-22)。所以基督徒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都必须注意应有高尚的道德。要知道任何华装艳服,都代替不了信徒内在的温柔、安静的美德。 3、在苦难中要多多默念受苦的主(4:) ①本段要义就是要我们注意本身生活的圣洁。我们行事为人要光明正大,信徒如果能用受苦的心志来装备自己,就会在经过苦难试炼之后更加圣洁(4:1-7)。 ②要在苦难中保持弟兄彼此相爱的心(4:8-11)。在苦难中弟兄能相爱相助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在主里面都是肢体,理应痛痒相关、患难与共,在特殊环境中信徒彼此之间能凭爱心彼此帮助,真能使人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舞。 ③与基督一同受苦(4:12-19)。罗马尼罗皇帝疯狂地迫害主的教会,实际上就是因为撒但在幕后指挥所形成的。所以彼得说:"撒但如同吼叫的狮子"(参5:8),但是他却在神的管理之下,所以一切苦难最终都会成为教会的祝福。因为信徒经过试炼以后的信心,将比金子更加宝贵。为主的名,为作基督徒所受的苦难,是荣耀的、有福的,主在天上会特别纪念。 4、苦难试炼中要想到将来的荣耀(5:1-7) ①苦难试炼中的最大安慰,就是对将来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盼望。 ②注意:"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5:4)。一个事奉主的人,在今世难免会受到许多苦难,等到主第二次再来工作审判的时候,只要是真正忠心的人,都会从主那里得到赏赐。 ③"谦卑束腰"原意就是把谦卑当作围裙,如同奴仆一样束在腰间,甘心去服事人。这也表明我们基督徒应当谦卑顺服在神的面前,到了时候,苦难就会变成荣耀的冠冕。 5、要认识苦难原是普通的事(5:8-14) ①要认识苦难虽有神的安排许可,但另一方面也有撒但的恶意攻击。例如古代约伯遭遇苦难试炼,既有神的许可,也有撒但的攻击,所以我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 ②要认识在世上的弟兄,也是经历许多苦难(参5:9)。这些苦难也是历代许多信徒共同的经历。可以说,所有的信徒,都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苦难经历。因此,信徒在遭遇苦难时,不必大惊小怪,以为自己遭遇了非常的事,因而气愤不平。 ③信徒要甘心乐意的自卑,否则,实际环境也不允许你骄傲自大。千万要牢记:"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5:10)。 六、本书应特别注意之点 1、使徒保罗的书信是注重讲论神学教义,所以说保罗是讲信心的使徒;使徒约翰是注重讲生命讲爱心的使徒;雅各书是注重讲行为,讲生活见证的书;使徒彼得是注重讲苦难试炼和荣耀盼望的使徒。这四个人的书信,总起来就是"信"、"爱"、"行"、"望"。 2、本书的钥字是"受苦"。在此短短书信中"苦难"二字共出现了二十一次,可见这个信息多么重要。本书几乎每一章都提到了耶稣基督的受苦,他是我们受苦的最好榜样。他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到世界上来,他的一生苦难最多,最后甘心乐意走上十字架,舍命流血为人赎罪。 3、耶稣基督不但是我们患难中的榜样,也是我们患难中的力量。受苦的信徒并未被主抛弃在地上于不顾。"牧长显现的时候",那就是基督徒的最大盼望。耶稣基督就是经过十字架,走上了荣耀之路。基督徒在世上的苦难是暂时的,将来必成为极重无比的永远荣耀。 4、彼得蒙召是作犹太人的使徒,所以他写的第一封书信,常是借用犹太人一些易懂的名词,来讲论基督救恩真理的。他讲论犹太教一切要素,都在耶稣基督身上完全实现,得到了成全;并且还超越了犹太教的精华。一章一节至二章九节是本书第一大段,其中提到"拣选"、"基业"、"被拣选的族类"、"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祭物"等等,都是犹太基督徒所熟悉的。 本书引用旧约的经文很多,因为他是针对犹太人基督徒写的。关于基督的救恩福音要道,书中讲论的甚多。 5、真正的生命,真正的信心,是经得起苦难考验的可靠保证。所以彼得说:"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1:23)。 这是极为重要的生命根基。"你们也因着他,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1:21)。 6、"宝贵"二字是彼得写书信最喜欢用的词。例如经过试炼的信心,比金子更"宝贵"(1:7)。凭着基督的"宝血"(1:19),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2:4)。又如"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2:7)。神给一切信他的人有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彼后 1:4)。 7、希伯来书和雅各书都是讲到基督徒所受的苦难和逼迫,这些苦难逼迫都是从犹太人那里来的,而彼得书信中所说的苦难和逼迫,却是从罗马帝国那里来的,这个逼迫所带给基督徒的苦难,可以说是空前的。公元64年罗马城发生了大火,原因是尼罗皇帝想把旧城烧毁,另建新城。但他怕触怒百姓遭到他们的反对,所以就把放火的事转嫁在基督徒身上,因此基督徒就遭到了逼迫。这件事当然是出于撒但的攻击,但暗中也有神的许可。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这么严重的苦难对基督徒来说无疑是一次信心的考验与试炼,对于信徒生命的长进,是很有帮助的。 8、有的圣经学者认为本书三章十九节"监狱里的灵"是指洪水以前犯罪的天使说的,但是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可取,因为圣经明说神并不救拔天使(参来2:16)。本处的"监狱"就是恶人的阴间。在挪亚时代,世上的人曾有120年听道的机会,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悔改归向神,但是他们始终心地刚硬,执迷不悟,坚决不肯悔改,所以神才不得不用洪水来毁灭世界。主的灵下到阴间就是向他们宣告:他们被定罪是应该的("宣告"官话和合本译为传道)。主这个宣告,也包括一切听过福音真道而不肯悔改接受的人。也就是从主那次宣告时起,主就藉着这灵,把义人的阴间与恶人的阴间完全分开了。 在此我们应当认识到:人蒙恩得救完全是生前的事,人死了以后再没有悔改的机会。关于这个问题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九至二十六节,主耶稣说得非常清楚。 同时也要注意:这里的"监狱"并不是罗马教所说的"炼狱",因为这里是恶人的阴间,就是一切不信神的罪恶之人灵魂所住之处。 9、关于本书四章六节"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圣经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根据本处经文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解释:这是指新近离世归天的人说的,他们的肉身虽然是按着人的生理规律死去了,但是他们的灵命是活在神面前的。因为他们在生前已有福音传给他们,而且他们也是真正接受主福音救恩的人。所以说他们的肉身是死(睡)了,但他们的灵性却靠神活着。 10、本书三章二十一节说:"这水所表明的洗礼",洪水如何能表明洗礼呢?我们知道挪亚一家八口在方舟里浸到水里,以后经过方舟从水里上来而得救。方舟可以预表基督,就是表示人因信进入到基督里,并且经过水的洗礼而得救。 主复活也是表明洗礼,因为这水所表明的是埋葬。我们的脚站在水里,表明我们的旧人已经死了;浸入水中,表明我们的旧人已经与主一同埋葬了;从水里上来,是表明我们与主一同复活了,使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保罗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罗 6:3)。 这两样所表明的都不是形式上的洗礼。挪亚一家经过洪水,而身子并没有浸入水中,可见它所注重的是属灵的意义,就是重在主拯救的功效,并不在于水的性能。我们不但要因信基督而得救,并且要奉他的名而受洗,同时也要经验主复活的大能。 今天教会只注意洗礼的形式,并未真正经验主复活的大能,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检查的。 11、要正确理解本书四章一节中的"受苦心志"。我们首先要认识神的本意就是要叫他的儿女享福,并没有意思叫他的儿女受苦。创世记一章二十八节说:"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当时有一种受苦主义哲学,他们认为人的身体是罪恶的根源,一切的邪情私欲,以及败坏腐化的事情,都是出自身体,因此,人的身体就需要受苦,不应该享福。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人,就认为任何享受都是错误的。于是他们就实行苦修,苦待己身。并认为受苦越多,就越减少犯罪。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基督教的思想,乃是一种哲学思想。我们千万不要把受苦主义的哲学思想带到基督教里来。神对他儿女的责打是有的,管教也是有的,苦难试炼也是有的,但决不会无休止地一直进行下去,除非人真是一直顽固到底。旧约时代的约伯,他的苦难试炼真是够厉害的,但是时候到了,神就使他从苦境转回。 "受苦的心志"就是人内心准备为主受苦,实际上受苦与否那是主的事。受苦不一定天天都有的,但是,受苦的心志非天天有不可。不是在于外面环境的遭遇,而是在于里面的思想意志。你如果有了受苦心志,当苦难来临时,你不但不发怨言,反而会感谢赞美。有了受苦心志当作兵器,就可以为主争战,从每次受苦中,都可以学到宝贵功课。撒但无论给你什么难处:饥饿、贫穷、疾病、寒冷,你都不会害怕。撒但常会在事奉主的人身上找弱点,抓缺点。如果我们有了受苦心志,他就毫无办法,他只有退去。耶稣基督就是这样对撒但说的--"退我后边去吧"(太 16:23)。 12、"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1:20)。 神的次序是①预知,②拣选,③预定。预知就是确定了神的拣选。从本书一章二节能清楚地看出,预定乃是使神所拣选的成为事实。拣选就是回头来看预知,预定是向前看到结局。但在圣经中没有一次宣布在神的预知中,以什么来定规拣选和预定。神预先知道的就拣选出来;他所拣选的就预先定下来。这样的拣选对于每一个信徒来说,就是指他相信接受主这件事(参1:4-5)。 13、基督是磐石(2:6-8) ①磐石被击打(钉十字架)使生命的活水从他里面流出来,赐给一切干渴的人(参出17:6;林前10:4;约4:13、14)。 ②对于教会来说基督就是根基,是房角的头块石头(参弗2:20)。 ③基督第一次来对犹太人来说,就是跌人的磐石(参罗9:32-33;林前1:23)。 ④基督第二次来时,必成为以色列人殿顶上的石头(参亚4:7)。 ⑤对外邦世界的国权来说,他是那打碎列邦国权之"非人手所造的石头"(参但2:34)。 ⑥按照神的计划来说,这石头在打碎外邦的国权之后要充满天下,世界将成为基督的国度。 ⑦对于不信的人来说,基督就是施行审判砸人的石头(太21:44;参但2:34)。 七、本书钥词、钥节 1、钥词: ①"宝贵"(1:7、19,2:4、6、7)。 ②"盼望"(1:3、13、21,3:15)。 2、钥节: "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1:7)。 八、本书主要信息 本书主要是为安慰那些散住在小亚细亚的信徒,因为他们正处在逼迫试炼之中,所以叫他们要坚定信心,欣然忍受一切苦难的考验。撒但虽然如同吼叫的狮子,但是我们可以用坚强的信心抵挡它,向它夸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