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16-20章注释 二十二.不义管家的比喻(一六1~13) 一六1、2 主耶稣现在从法利赛人和文士转向门徒,教训他们作管家的事。这段经文无可否认是路加福音最难明白的其中一段。难处在于不义的管家的故事似乎在夸赞不忠,但当我们一直读下去,就会看见事实不是这样。故事中的财主象征神自己,管家是一个受托付管理他人财物的人;就这故事而论,任何一个主的门徒都是管家。故事中的管家被指侵吞雇主的钱财,他被召去作交代,知道自己要被辞退。 一六3~6 管家的头脑敏捷,他意识到自己要为将来铺路。然而,他已年纪老迈,不能作体力劳动的苦工;他又太自尊,羞于讨饭(虽然不是羞于偷盗)。那么,他怎样才能保障自己呢?灵机一触,他想到一个赢取朋友的计划;朋友可以在他落难之时对他施予援手。计划是这样的:他走到雇主的一个顾客那里,问顾客欠多少,当顾客说一百篓油时,管家叫他付还五十,账项就算结清。 一六7 另一个顾客欠一百石麦子,管家叫他还八十,然后在他的账单上画上「已付清」。 一六8 故事惊人的部分发生了,主人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为什么有人会赞同如此不忠实的行为?管家的所作所为乃是不义的。下面的经文显示管家并不是因他的狡猾获赞赏,而是因他的先见之明受赞赏。他作事谨慎,放眼将来,并且未雨绸缪;他牺牲目前的得益,预备将来的奖赏。但当应用在我们生活上的时候,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点:神儿女的将来不是在这世界上,而是在天上。正如那个管家采取措施保障自己退休后有朋友相助,基督徒也应该好好利用他主人的财物,以保证自己上到天家时受到欢迎。 主说:「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意思是不敬虔、未重生的人,为他们在这世界上的将来作预备时、所显示的智慧比真信徒积存财宝在天上时的智慧更多。 一六9 我们应该藉着那不义的钱财,为自己结交朋友,意即我们应该利用金钱和其它物质,为基督赢取灵魂,建立可以存到永恒的友谊,裴雅森说的明白有理: 钱可以用来买圣经、书本、小册子,因此间接地买来人的灵魂。物质的、短暂的东西,就变成不灭的、非物质的、属灵的和永恒的。这里有一个人,他有一百元;他可以全数花在宴会或派对上,不管那一种情况,第二天他不会因此得着任何报酬。另一方面,他将每一元都投资在圣经上,买了一百本神的话,这些他明智地播下的国度种子,发芽生长,收成的不是圣经,而是灵魂。从不义当中,他结交了不死的朋友,当他跌倒时,他们可以接他到永存的帐幕里去。(注48) 这就是我们主的教训。藉着明智地投资物质的财产,我们可以有分于带给人永恒的祝福。我们可以确定当我们到达天堂的门口时,会有一群透过我们牺牲的奉献和祷告而得救的人欢迎我们,这些人会感谢的说:「是你邀请我们到这里来的。」 达秘评论说: 一般来说,人是神的管家;从另一种意义,另一个方面来看,以色列是神的管家,被放在神的葡萄园里,受托以律法、应许、约和敬拜。但总体来说,以色列浪费了他的财物;人看上去,就如一个完全不忠实的管家。现在要怎样做呢?神出现了,以他恩典的权能将人在地上滥用的转变为得着属天果子的方法。世界的物质交在人手里,不是叫他用在世界眼前的享乐上,这是完全背离神的;是要叫他眼望将来。我们不是要寻求现在拥有物质,而是透过恰当的运用为将来作预备。把所有变成将来的朋友,比现在拥有金钱为好。这世上的人都要灭亡,所以人是不得其所的管家。(注49) 一六10 如果我们在管理最小的事(金钱)上忠心,在处理大事(属灵的财宝)上也忠心。另一方面,一个人对神托付他的金钱运用得不义,在重大的事情上也会不义。「最小的事」强调了金钱相对的不重要。 一六11 任何人在为主使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就不要期望主将真实的钱财托付给他。金钱被称为不义的钱财,不是它本身是邪恶的;但倘若罪没有进到世界,很可能就不需要金钱。金钱是不义的因为它没有被用在荣耀神的目的上,与真实的钱财相违背。金钱的价值是不确定和短暂的;属灵事物的价值是固定和永恒的。 一六12 第12节给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作了区分。我们所有的,我们的金钱、时间、才干,都属于主,都要为他而用。我们自己的东西指我们忠心服事主而在今生和来世所得的奖赏。倘若我们在他的东西上不忠心,他怎能给我们自己的东西呢? 一六13 要同时为物质和为神而活是压根儿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受金钱控制,就不能真正事奉主。为了积聚财富,我们必须为工作献上自己最好的努力;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正在抢夺本是属神的东西。两样的效忠互相抵触,动机不纯,所作的决定难以大公无私。我们的财宝在那里,心也在那里。我们要努力赚取财富,就是事奉玛门;是不可能在同时又事奉神的。玛门竭力要求我们献出所有和我们自己──我们的晚上、周末、和我们应该给主的时间。 二十三.贪婪的法利赛人(一六14~18) 一六14 法利赛人不仅骄傲虚伪,还贪爱钱财。他们以为敬虔是赚钱的方法。他们选择宗教正如人选择一分高薪厚利的职业一样。他们事奉并不是为荣耀神和帮助邻舍,而是要中饱私囊。他们听见主耶稣教训他们应该舍弃世界的财富,积存财宝在天,就嗤笑他。对他们来说,金钱比神的应许更加真实,没有什么能阻碍他们囤积财富。 一六15 外表上,法利赛人似乎是虔诚和属灵的,他们认为自己在人眼前是义的;然而骗人的外表后面,神看见他们心里的贪婪。他不被他们的假装瞒骗。他们所表现的这种生活方式,是别人容许的(诗四九18),但是神却看为可憎恶的。他们将宗教上的圣职与钱财上的富裕拉上关系,因此看自己是成功的;但就神而论,他们都在属灵上犯了奸淫。他们宣称自己爱耶和华,实际上玛门才是他们的神。 一六16 第16至18节的关连性很难理解。起初读来,几节经文似乎跟前面和后面的章节没有什么关连;然而,如果我们记得第十六章的主题是法利赛人的贪财和不忠,就容易明白了。正是那些以自己谨守律法为傲的人,被揭露为贪财的伪善者;律法的精神与法利赛人的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主以这番话描述以摩西开始的律法时代,结束于施洗约翰。现在,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从约翰的时候起,神国的福音被传开;施洗约翰出来,宣告以色列等候的王临到,他告诉百姓,如果他们悔改,主耶稣就会作他们的王。因着他的传讲,和稍后主自己和门徒的传讲,许多人的生命里就产生热烈的反应。 「人人努力要进去」的意思是那些回应信息的人,要竭力进入神的国。比如税吏和罪人,要跳过法利赛人设立的路障;其它人要厉害的对付自己贪爱钱财的心;偏见要被胜过。 一六17、18 新时代并不意味着要废弃基本的道德真理。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 法利赛人以为自己在神国里,但主实际上说:「你们不能漠视神重要的道德律法,而仍自称在神国里享有一席位。」也许他们会问:「我们漠视了什么重要的道德真理?」主就向他们指出婚姻的律法,是其中一条永不落空的律法。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这正是法利赛人在灵性上所犯的。犹太人曾与神立约,但现在这些法利赛人背弃神,疯狂的追求物质财富。也许这节经文暗示他们不但灵性上犯了奸淫,而且实际上也犯奸淫罪。 二十四.财主和拉撒路(十六19~31) 一六19~21 主以两种生活、两种死亡和两种来生总结作物质财富管家的讲论。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个比喻,我们提出这点,因为有些评论家,以故事为比喻作藉口,推掉经文的严肃含意。 开始时,我们要弄清楚,那个无名的财主并不是因为他富有,而被下在阴间。救恩的基础是相信主,人因拒绝相信他而被定罪。财主轻率的忽略了一个被人放在他门口的讨饭的乞丐,这显示财主没真正得救的信心;如果他有神的爱在心里,就不会过着奢华、舒适、安逸的生活,眼看着一个同胞坐在门前,乞求一点饼的零碎充饥。他应该放弃对金钱的贪爱,竭力进入神的国。 同样,拉撒路得救并不是因为贫穷;他信靠主以致灵魂得救。 现在请留意对财主的描述。身上穿的尽是最昂贵、订制的衣服,桌上满是珍馐百味;他为己而活,只顾肉体的享乐和肉欲;他对神没有真正的爱心,也没有关心同胞。 拉撒路表现一个鲜明的对比。他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讨饭的乞丐,每天被人放在财主门口,浑身生疮,因饥饿而瘦骨嶙峋,受着不洁的狗来舔他的疮的折磨。 一六22 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许多人质疑天使是否实际上参与把信徒带到天堂,然而,从经文的字句中,我们看不出有可怀疑的原因。天使在今生服侍信徒,似乎没有理由为何在死的时候不这样做。亚伯拉罕的怀里是象征性的表达手法,表示快乐无比的地方。对任何一个犹太人而言,享受与亚伯拉罕的相交意味着不能言喻的福乐。我们可以将亚伯拉罕的怀里等同于天堂。那个财主死后,他的身体埋葬了──那个他所关心,为其耗费的身体。 一六23、24 事情并未了结,他的灵魂,那有知觉的自我,下了阴间。阴间是旧约的用语Sheol(音译索奥)──逝去之灵的居所──的希腊文。在旧约时代,这是指得救和不得救的灵同时居住的地方。这段经文指那是不得救的灵的居所,因为我们读到财主在那里受痛苦。 耶稣说这个犹太财主下到阴间,必定叫门徒吓了一跳;旧约常教导他们,富裕是神祝福和喜悦的标志。顺服主的以色列人,蒙应许得着物质上的富庶。那么,富裕的犹太人怎会下到阴间?主耶稣刚刚宣告,一个新秩序由约翰的传讲开始了;从此以后,富裕再不是一个祝福的标志,而是对一个人作管家的忠心程度的试验。多给谁的,就向谁多要。 第23节证实「灵魂沉睡」这个理论是错的。该理论指灵魂在死亡与复活之间是没有知觉的。这节证明人死后仍有知觉存在,事实上,我们对财主能够拥有的知识感到震惊。他……远远的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他甚至能够与亚伯拉罕沟通,称他为我祖亚伯拉罕。他乞求可怜,请求叫拉撒路带点水给他凉凉舌头。当然,这里有个问题,一个没有身体的灵魂,如何能经验火焰的干渴和痛苦。我们只可以说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但并不因此表示那种痛苦不真实。 一六25 亚伯拉罕称他为儿,暗示他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但明显不是属灵上的。这位先祖叫他回想生前的奢华、安逸和纵欲,又提到拉撒路的贫穷和痛苦。现在,死后情况逆转,地上的不平互相颠倒。 一六26 本节经文让我们学到,今生的选择决定了永恒的结局,一旦死亡,结局就限定了。没有通道可以从得救之灵的居所往被定罪之灵那里,倒过来也一样。 一六27~31 在死后,财主忽然变得爱传福音,他希望有人到他五个弟兄那里去,警告他们不要来那痛苦的地方。亚伯拉罕回答说,这五兄弟作为犹太人,有旧约圣经足以警告他们。财主反驳亚伯拉罕,说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必定悔改。然而,亚伯拉罕结论说,不听神的话已是终结。如果人不留意圣经,就算有一个人从死里复活,他们也不会信。主耶稣自己就无可置疑的证明,他从死里复活,人们却仍然不信。 新约圣经告诉我们,一个信徒死后,身体埋葬在坟墓里,但灵魂会到天堂与基督同在(林后五8;腓一23)。当一个不信的人死后,身体同样埋葬在坟墓里,但灵魂会下到阴间。就他而言,阴间是一处痛苦和悔恨的地方。 在被提的时候,信徒的身体会从坟墓复活,与灵魂重新结合(帖前四13~18);然后会与基督永远同住。在白色大宝座审判的时候,不信的人身体、灵魂也会重新结合(启二○12、13);然后被丢进火湖里,接受永远的刑罚。 第十六章最后对法利赛人,也对世上所有为钱而活的人作了一个最严肃的警告,并以此作总结。他们在世的行为正危害自己的灵魂,在地上乞食比在阴间乞水为好。 玖.人子训诲他的门徒(一七1~一九27) 一.关于绊倒人的危险(一七1、2) 本章的连贯性或思路颇为模糊,好象路加把几个不相干的题目凑合一起。但基督开首对绊倒人的危险的讲论,可以跟第十六章末财主的故事连起来。过奢华、自满和安逸的生活,很可能成为信心幼弱者的绊脚石;尤其一个出名的基督徒,他会成为别人跟随的榜样。因此,引导主耶稣基督的跟从者去过物质主义和崇拜玛门的生活,是何等严重的事。 当然,这个原则可以概括地应用。小子可以因被鼓励去爱世界而绊跌;可以因涉及情欲的罪而绊跌;也可以因任何淡化圣经中明确意思的教导而绊跌。任何引导他们偏离单纯的信心、奉献和圣洁的事物,都是绊脚石。 主知道人的本性和世界的险恶,他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这并不减轻绊倒人之人的罪。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到海的深处,比绊倒人还要强。很明显,这么强烈的言词不但描绘肉身的死亡,而且指到永远的定罪。 当主耶稣提到绊倒这小子里的一个,极可能不单包括小孩,似乎也指到信心幼嫩的门徒。 二.关于需要饶恕人的心(一七3、4)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不单有绊倒人的危险;也有心藏怨恨,得罪你的人道歉时你拒绝饶恕的危险。这正是主在本段经文要处理的。新约教导关系这个题目的步骤如下: 1.如果一个基督徒被另一个基督徒恶待了,他应该先从心里饶恕那得罪他的人(弗四32),让他自己的灵里免去仇恨和恶毒的意念。 2.然后他应该私下找那得罪他的人,劝诫那人(3节;太一八15);他若懊悔,就应该得着饶恕。即使那人重复犯罪,然后又说懊悔,也要饶恕他(4节)。 3.如果私下劝诫不听,被恶待的人应该带一、两个见证人同去(太一八16)。如果那人还是不听,事情就应该交给教会处理。若不听教会,就与那人断绝交通(太一八17)。 劝诫和其它纪律处分并不是要羞辱那得罪人的人,而是要挽回他,使他恢复与主和与弟兄的相交。所有劝诫都要出于爱心。我们无从判断一个得罪人的人是否真诚悔改,必须接纳他自己悔改的话。因此耶稣说:「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这是天父恩待我们的方式。不管我们怎样时常叫他失望,我们仍然可以确定:「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 三.关于信心(一七5、6) 一七5 对使徒来说,在一天里饶恕七次,若不是不可能,就是有很大的困难。他们感到自己不能表露这样的恩典,因此求主加增他们的信心。 一七6 主的回答显示,信心的多少并非问题,信心的质素才是重点;并且,问题也不在于多得信心,而在于运用已有的信心。我们的骄傲和妄自尊大叫我们不能饶恕弟兄,这种骄傲需要根除、丢弃。如果象一粒芥菜种大小的信心,可以连根拔起一棵桑树,栽在海里,这样的信心就更容易叫我们胜过阻碍我们不断地饶恕弟兄的硬心和顽梗了。 四.关于有用的仆人(一七7~10) 一七7~9 基督的真奴仆没有骄傲的理由,妄自尊大必须被连根拔起,在原位栽上一个真知道自己无用的心。这就是奴仆的故事给我们的教训。仆人整天耕地或是放羊,经过一天苦干后从田里回来,主人没有叫他坐下吃晚饭;相反,主人吩咐他束上围裙,预备晚饭,奴仆要等到做完所有工作,才可以吃晚饭。主人不用感谢奴仆为他做这些事,这是奴仆的分内事。毕竟,一个奴仆属于他的主人,他的首要职责是顺服。 一七10 门徒也是主耶稣基督的奴仆,他们属于他──包括灵、魂和身体。在加略山救赎的光照下,他们为救主所作的,没有什么足够补偿他所付上的;因此,门徒作完一切在新约圣经中吩咐他的,仍必须承认自己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只是他应分作的。 根据雷赫声的说法,奴仆有五个标记: 1.他必须愿意接受接二连三的工作,又不被体谅。 2.这样做的时候,他必须愿意接受没有人感谢他。 3.做完这一切后,他必不指责主人自私。 4.他必须承认,自己是无用的仆人。 5.他必须承认,当他以温柔谦卑的态度来作和忍受他要接受的,他也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注50) 五.耶稣洁净十个麻风病人(一七11~19) 一七11 不感恩的罪是门徒生活中的另一个危险,十个麻风病者的故事正好说明这点。我们看到主耶稣往耶路撒冷去,途经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边境。 一七12~14 他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风的看见他。由于自己的病况,他们没有走近他,但从远处高声喊叫,求他医治。他赏赐他们的信心,叫他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意思是他们到达祭司那里时,麻风病会被医治。祭司没有能力医治他们,但他们被设立宣告麻风得洁净。麻风病者听从主的话,前往祭司的居所,他们去的时候,病就奇妙的得到洁净。 一七15~18 他们都有信心得医治,但十个中只有一个回去感谢主。有趣得很,这个是撒玛利亚人,是犹太人不屑与其交往的邻居。他俯伏──敬拜的正确姿势──在耶稣脚前──敬拜的正确地方。耶稣问得洁净的不是十个人么,但只有一个,「这外族人」,回来感恩。其馀的九个在那里呢?他们没有一个回来归荣耀与神。 一七19 主耶稣对这个撒玛利亚人说:「起来走罢,你的信救了你了。」感恩的只有十分之一,这人承受基督的真财富。耶稣以活泼的祝福来迎接我们的回转(15节)和感谢(16节)。「你的信救了你了」表示,虽然那九个人的大麻风得洁净,但第十个更从罪中得拯救! 六.关于神国的来临(一七20~37) 一七20、21 我们很难知道法利赛人提出有关神的国的问题是出于诚意,还只是嘲笑;但我们知道作为犹太人,他们盼望一个有极大的能力和荣耀的国度临到。他们寻找可见的迹象和政治上的剧变,救主告诉他们:「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意思是至少在当时,神的国不是以外在可见的形式来到。这不是一个可见的、地上的和暂时的王国,可以指出在这里或在那里的;相反,救主说神的国在他们心里,或者说得更确实一点,在他们中间。主耶稣的意思不是说神国实际上在法利赛人的心里,因为这些顽硬的宗教伪善者,心里没有地方给予作王的基督。他的意思是神的国在他们中间。他是合法正统的以色列王,他行了神迹,向所有人展示他的凭据。法利赛人却不想接待他,神的国已给他们显明了,但他们却完全不去留心察看。 一七22 主对法利赛人讲述的时候,形容神的国为已经来到的;但他转向门徒时,说到神的国是未来的事情,在他第二次降临时建立。他首先描述他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之间的空档时期。日子将到,门徒巴不得看见人子的一个日子,却不得看见。换句话说,他们渴望一个日子,他在地上与他们同在,他们与他享受甜蜜的相交。那些日子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以权能和极大的荣耀再来的日子的预尝。 一七23、24 许多假基督会兴起,统治者会宣告弥赛亚已临到,但跟从他的人不被任何这类的假警报所蒙骗。基督的再临好象闪电,从天这边闪到天那边,是可见和清楚明显的。 一七25 主耶稣再次告诉门徒,在任何这些事发生之先,他自己要受许多苦,又被那世代弃绝。 一七26、27 再回到他来作王这个题目上。主教导说,紧接那荣耀的事件发生之前的日子,好象挪亚的日子那样,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这些事不是错的,都是正常合法的人类活动;人的罪恶在于只为这些事而活,没有思想神,也没有时间给神。挪亚和家人进方舟后,洪水就来到,把其馀的人都灭了。因此,基督的再临意味着对那些弃绝他怜悯的人的审判。 一七28~30 主又说,他第二次降临以前的日子类似罗得的日子那样。当时的文明发达,人不单又吃又喝,而且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人的努力带进一个没有神而安定繁荣的黄金时代。正是罗得和妻女离开所多玛的那日,就有火与硫磺从天上降下来,把这罪恶的城灭了。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那些只顾享乐、自满和做买卖的都会被消灭。 一七31 那日子,留恋地上的东西会危及人的生命。如果他在房上,就不应试图回屋里抢救任何财物;如果他在田里,就不要回家;他应该逃离那些审判将要临到的地方。 一七32 虽然罗得的妻子在催迫下才愿离开所多玛,她的心仍留在城中,从她回头向后望就知道了。她离开了所多玛,所多玛却没有离开她;因此神把她灭了,变成一根盐柱。 一七33 凡想要保全生命。但只顾肉身安全而不理灵魂的,必丧掉生命。另一方面,任何人在大灾难期间,因为对主忠心而丧掉生命的,实际上必救活生命到永恒。 一七34~36(注51) 主再临是一个分离的时间。两个人睡在一个床上,要取去一个接受审判;另一个是信徒的,要留待进入基督的国度。两个女人一同推磨,一个不信的,要在神怒气的暴风中被取去;另一个属神的,要留待与基督一同享受千禧年的祝福。 事有凑巧,第34和35节刚好配合地球的圆形状。地球的这边是晚上;另一边,正如那些活动显示,是白天。这个事实所显示的科学知识,直至多年后才发现。 一七37 从救主的话,门徒充分了解到,他的再临是对叛逆的世人,从天上而来的灾难审判。因此他们问主审判会在那里发生。他的回答是,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那里。鹰或兀鹰象征迫近眉睫的审判,因此回答的意思是审判会猛烈袭击各种形式的不信和对神的反叛,不管在什么地方发现。 在第十七章,主耶稣已提醒门徒,苦难和逼迫就在他们前头;在他荣耀显现之先,他们要经过严厉的试炼。为预备他们,救主进一步给他们有关祷告的教训;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会看见一个祷告的寡妇,一个祷告的法利赛人,一个祷告的税吏,和一个祷告的乞丐。 七.切求的寡妇的比喻(一八1~8) 一八1 祷告的寡妇这个比喻,教导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这个原则对所有人和各样祷告,大致上都是合用的;但比喻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意思,就是在遭遇试验时祈求神的拯救。以及在基督第一与第二次降临中间的漫长而疲累的时间里,要祷告而不灰心。 一八2、3 比喻描述一个不义的官,为人冷漠,既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被一个不知名的对头压迫。寡妇不断到官那里,求他伸冤,好脱离不人道的对待。 一八4、5 那官不为她案件的合情合理所动;她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并未感动官替她伸冤;然而,她经常到官那里,催逼官采取行动。她持续不断的恳求,带来对她有利的决定。 一八6、7 然后主对门徒解释,若一个不义之官尚且因一个可怜寡妇的不断恳求而替她伸冤,神岂不更愿替自己的选民出头?选民可能特别指大灾难期间的犹太余民,但也指每个时代所有受逼迫的信徒。神没有在事前早作干预的原因,是他长期对人宽容忍耐,不愿一人沉沦。 一八8 但那日子快到了,他的灵不再与人争斗,他要惩罚那些迫害他的跟从者的人。主耶稣用一个问题来结束比喻:「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么?」这可能指穷寡妇有的那种信心;但也可能表示,主回来的时候,只剩一小撮人尽忠于他。在这期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受这昼夜向神呼求的信心所激励。 八.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一八9~14) 一八9~12 下一个比喻的对象,是那些以自己是义人而骄傲,并藐视别人为卑贱的人。救主指出了比喻中第一个人是法利赛人,清楚显示他说话的对象是那一群人。虽然那个法利赛人有祷告的动作,但实际上却不是跟神说话;反而是夸赞自己道德和宗教上的成就。他没有将自己跟神完美的标准比较,看看自己实际上是如何满身罪污;相反,他将自己跟社会上其它人比较,以自己较好为骄傲。他重复说「我」,揭示内心的真正情况是自负和妄自尊大。 一八13 那税吏跟他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他站在神面前,感到自己完全的不配,他谦卑至极,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向神呼求怜悯:「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他没有看自己只是众多罪人中的一个,而看自己是那个不配从神得到任何东西的罪人。 一八14 主耶稣提醒他的听众,神接纳的就是这种自己卑微和悔改心灵。跟人的外表所显示的刚刚相反,那个税吏回家去……算为义了。神升高那些自卑的,但降卑那些自高的。 九.耶稣和小孩(一八15~17) 这事件加强了我们刚才所学的──要进入神国,小孩子的谦卑是不可少的。做母亲的抱着自己的婴孩,挤拥在耶稣周围,为要从他得着祝福。门徒对这些干扰感到困恼,耶稣却责备他们,温柔地叫……小孩子到他那里去,说:「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第16节回答了「小孩子死后会到那里呢?」这问题,答案是到天堂。主明白的说:「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小孩子可以在很年幼时得救,但那个年纪就视乎个别小孩而定;事实上,任何孩子,不管多年幼,若想到耶稣面前,都应该予以准许,并鼓励他的信心。 小孩子不需要成为成年人才可以得救,但成年人却需要小孩子的单纯信心和谦卑,才可以进神的国。 十.年轻富有的官(一八18~30) 一八18、19 这段经文举例说明了一个不能象小孩子那样接受神国的人。有一天,一个官来到主耶稣那里,称他为良善的夫子,问要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救主首先问他为何用良善的夫子这个称呼。耶稣提醒他,只有神是良善的。我们的主不是否认他自己是神,而是尝试引导这个官承认这事实。如果他是良善的,他就必定是神,因为只有神在本质上是良善的。 一八20 然后耶稣处理他的问题:「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我们知道永生不是可以承受的,也不是可以凭做善事赚取的。永生是神藉耶稣基督所赐予的礼物。主耶稣向这个官提出十诫,并非暗示他可以凭守律法得救;相反,他尝试用律法来定他的罪。主耶稣重提五条与我们对人的责任有关的诫命,就是律法的第二部分。 一八21~23 在这人的生命中,律法似乎未能叫他知罪,因他狂傲地宣称,从小就都遵守了这些诫命。耶稣告诉他还缺乏一件──爱邻舍。假如他真的遵守了这些诫命,就会变卖他的所有,分给穷人;但事实是他没有爱邻舍如同自己。他过着自私的生活,没有真正爱别人;他听见这一切后,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从这事实就证明他自私了。 一八24 主耶稣看见他,就评论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的困难;困难在于他们拥有财富,但要不贪爱又不信靠财富。 整个部分引起了令不信者和基督徒皆困扰的问题。当别人因缺乏基督的福音而灭亡,我们却仍过着富裕和舒适的生活,怎能说自己真正爱邻舍呢? 一八25 耶稣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许多人对这句话作出解释,有人提议,针眼是城墙内一个细小的门,骆驼要跪下来才可以经过。然而,路加医生所用的字,特别指外科医生所用的针。主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表面的意思。换句话说,正如骆驼不可能穿过针的眼,财主也不可能进神的国。我们把经文解释为财主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进入神的国是不足够的,因为无论对富人或穷人来说,这也是个事实。意思是,只要一个人以财富为神,将财富隔在自己和灵魂得救中间,他就不能归正了,因此一个财主不可能进神的国。事实很简单,不是很多富人得救,而得救的人,必须先在神面前破碎自己。 一八26、27 门徒想到这一切事情时,开始疑惑谁能得救。对他们来说,财富常常是神祝福的标志(申二八1~8)。若富有的犹太人不能得救,谁能得救呢?主回答说,在人不能的,在神却能。换言之,神可以使一个贪婪、贪财、残酷的物质主义者,除去贪财之心,代以真诚爱主之心。这是神恩典的奇迹。 这部分也同样引起叫神儿女困扰的问题。仆人不能高过主人,主耶稣为要拯救我们有罪的灵魂,舍弃了天上的富足;所以我们在他曾经贫穷的世界富足,是不合宜的。灵魂的价值、基督再来的逼近、基督的爱的约束力,都应可引导我们将每一样的物质资产,投资在主的事工上。 一八28~30 彼得提醒主,门徒已撇下自己的家庭、亲人来跟从他;主回答说,这种奉献的生活会在今生得丰厚的赏赐,且在永恒的国度里得更多的赏赐。第30第下半部分(在来世……得永生),意思不是我们可以凭着舍弃一切,来赚取永生;而是指可以享受更多天上的荣耀,及在天上的国得到更多的赏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归正时接受的生命到时得着完满的实现,即完全的生命」。 十一.耶稣再次预言他的死亡和复活(一八31~34) 一八31~33 主第三次带着十二个门徒,仔细的告诫他们,在前面等着他的是什么(请看九22、44)。他预言他的受难和死亡,是成就旧约先知所写的一切。他以神的预知能力,平静地预言他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他很可能会被私下杀害,或在骚动中被石头打死。」(注52)但先知已预言了他的被卖、被戏弄、被凌辱、被吐唾沫,而事实也必须这样发生。他要被鞭打、被杀害,但第三日他要复活。 下面的各章经文展开他奇妙地预知并预言的一连串事件: 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一八35~一九45)。 人子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一九47~二三1)。 他要被戏弄、凌辱(二三1~32)。 他们要杀害他(二三33~56)。 第三日他要复活(二四1~12)。 一八34 非常奇异,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他话语的意思是向他们隐藏的。我们似乎很难明白,他们为何对这事如此鲁钝?原因可能是:他们脑里所想的,尽是一个暂时的拯救者,救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马上建立王国,因此他们拒绝思想任何其它的计划。我们常常相信自己想相信的,而抗拒与我们预想概念不符的真理。 十二.医治一个瞎眼的乞丐(一八35~43) 一八35~37 主耶稣这时已渡过约但河,离开了比利亚。路加说下面的事件发生于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马太和马可则说是发生在他出耶利哥的时候(太二○29;可一○46);而且,马太说有两个瞎子,马可和路加则说有一个。可能路加所指的是那个新城,而马太、马可则指旧城;又可能在这地方有超过一个瞎子重见光明的神迹。不管真正的解释是什么,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有更多知识的话,表面的矛盾就会消失。 一八38 瞎子在一定程度上认出耶稣是弥赛亚,因为他称耶稣为大卫的子孙。他求主可怜他,意思是恢复他的视力。 一八39 虽然有人试图叫瞎子不作声,他却不断向主耶稣喊叫。人们不会关心一个乞丐,但耶稣会。 一八40、41 耶稣站住。达秘评论得很深刻:「约书亚曾经命令太阳停在空中,但在这里,太阳、月亮和诸天的主,应一个瞎眼乞丐的请求而站住。」耶稣吩咐把他领过来,乞丐就被领到他跟前。耶稣问他想要什么,乞丐毫不犹豫,也不须归纳,马上回答说他想能看见。他的祈求简短、具体、充满信心。 一八42、43 耶稣应允他的请求,他立刻就看见了。不但如此,他还跟随主,归荣耀与神。从这事件可以学到,对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应当相信神。伟大的信心叫他大得荣耀,正如诗人所写: 你来到王面前, 带着大堆祈求; 他的恩典和能力如此浩瀚, 没有人的祈求是太多的。 ~约翰纽顿 十三.撒该归主(一九1~10) 撒该归主的例子说明了路加福音十八章27节的真理:「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撒该是一个财主,在一般情况财主可说是不可能进入神国的。但撒该在救主面前自己谦卑,不让他的财富成为他灵魂和神之间的阻隔。 一九1~5 主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他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撒该……要看看他;无疑这是出于好奇心。虽然他身为税吏长,但为要见救主,却不耻下士,做一些异常的事情。因为他身量矮小,知道自己难以清楚看见耶稣,就跑到前头,爬上一棵在主经过的路旁的桑树。这个信心的行动没有被忽略,耶稣走近的时候,抬头一看撒该。他吩咐撒该快快下来,并提出要到这个税吏家中作客。这是唯一的记载,主自己提出到一个人家里作客。 一九6 撒该遵命而行,欢欢喜喜的接待主。我们几乎可以确定他从这时开始已经归主。 一九7 批评救主的人都议论,因为他到一个出名的罪人家里去住宿。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他来到象我们这样的世界,根本只可以到这样的家庭去! 一九8 救恩为税吏的生命带来急剧的转变,他告诉救主,他有意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在这刻之前,他一直尽量从穷人搜刮金钱)。他又计划四倍偿还那些不诚实得来的钱,超出了律法的要求(出二二4,7;利六5;民五7),显明撒该现在为爱所约制,而以前他是被贪欲操纵。 无疑撒该曾用不诚实的方法取得东西。邬斯特将第8节下半译作:「因我曾不正当地苛索……。」没有用「若」字。 这里撒该好象要夸耀自己的博爱仁慈以赢取救恩似的。事实不是这样。他是说他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叫他想为过去作出赔偿;并因感谢神的救恩,他现在想用自己的钱财来荣耀神,给邻舍带来祝福。 本节是圣经中最大的赔偿之一。救恩并没有叫个人不用更正以往的错误,新生也没有令未归主时的欠债一笔勾销。如果在得救前偷了钱,这人在成为神的儿女后,真诚感恩的心要求他偿还这些钱。 一九9 耶稣明明的宣告,救恩到了撒该的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撒该得着救恩不是因为他生来是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子孙」这个说法所表示的意思,不止肉身的后裔那末简单,这话说明撒该对主有相同于亚伯拉罕的信心。同时,救恩临到撒该的家也不是因为他的慈惠和赔偿(8节),这些是救恩产生的影响,不是原因。 一九10 回答那些批评他与罪人同住的人,耶稣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换句话说,撒该归主正达成了基督到来这世界的目的。 十四.十锭银子的比喻(一九11~27) 一九11 救主离开耶利哥,将近耶路撒冷的时候,许多跟随他的人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他以十锭银子(注53)的比喻,打破他们这种错误的希望。他表明他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之间会有一段空档时间,门徒要为他忙碌。 一九12、13 比喻中的贵胄好比历史中的亚基老。他被希律选为继承人,却被百姓弃绝;他到罗马去证实自己的委任,然后回去,赏赐仆人,杀了仇敌。 在比喻中,主耶稣自己就是那个贵胄,他往天家去,等候再回来,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十个仆人代表他的门徒,他给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用这些银子去作生意,直等到他回来。虽然主的仆人在才干和能力方面各有不同(请看才干的比喻,太二五14~30),但他们都拥有一些相同的东西,例如分享福音的特权,向世人介绍基督和祷告的特权等。毫无疑问,十锭银子所指的是这些。 一九14 本国的人代表犹太国,他们不单弃绝他,还在他离开后,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使者的信息可能代表他们怎样对待基督的仆人,如司提反和其它殉道者。 一九15 就安排上而言,主似乎是回来建立他的国,然后要跟那领银子的仆人算帐。 今世信徒的事奉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被检验,这事要发生在天上,在信徒被提之后。 那些在大灾难期间为基督作见证的忠心犹太馀民,要在基督第二次降临时受检验。这个审判看来是本段经文首要表达的。 一九16 头一个仆人用托付给他的一锭银子赚了十锭。他警觉到钱不是他自己的(「你的一锭银子」),于是他尽一己所能,令主人得最大的利益。 一九17 主人称赞他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这给我们一个提醒,即使我们已经做到最好,仍然是无用的仆人。他的赏赐是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忠心事奉的赏赐看来与基督国度里的统治有关。门徒统治的范围决定于他奉献和尽力的实量。 一九18、19 第二个仆人用原先的一锭银子赚了五锭,他的赏赐是可以管五座城。 一九20、21 第三个没有带什么来,只有藉口。他把小心地包在手巾里存着的一锭银子交还,没有用这锭银子赚到什么。为何没有?他尽量把责任推给贵胄,说贵胄是严厉的人,没有付出的地方要回报。他自打嘴巴。如果认为贵胄是这样的人,他至少可以将那锭银子交给银行,赚取一些利息。 一九22 耶稣引述贵胄的话,并不是承认这是对的。仆人存着恶心,他自己懒惰,反责怪主人。但他若真的这样相信,就应该有相应的行为。 一九23 本节似乎暗示,我们既可以把自己一切所有的拿出来为主作工,也可以交给别人,为他使用。 一九24~26 贵胄对第三个仆人的判决,是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头一个赚了十锭的。我们若不为主利用我们有的机会,机会就会被夺去。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神必会看见我们有方法为他作更大的事奉。把那锭银子给那已有十锭的似乎不公平,但这是属灵生命的定律。那些热切地爱他,事奉他的仆人,会不断得着更多的机会。若不能把握所有机会,就会失去所有机会。 第三个仆人损失了赏赐,但经文没有指明有其它惩罚。他的得救明显没有问题。 一九27 不愿贵胄作他们的王的百姓,被宣告为仇敌,判定死刑。这是令人叹息的预言,说到弃绝弥赛亚之民的结局。 拾.人子在耶路撒冷(一九28~二一38) 一.凯旋进城(一九28~40) 一九28~34 这是他钉十架前的星期日。耶稣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正走近橄榄山的东麓。将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就打发两个门徒进一个村子里,去领一匹驴驹,为他进入耶路撒冷之用。他准确地告诉他们,在那里会找到那头牲畜及主人会说些什么。门徒向那主人解释了他们的使命后,主人看来很愿意释放驴驹为耶稣用,也许他们以往因主的工作得过祝福,曾提出任何时候主有需要,都乐意协助。 一九35~38 门徒以自己的衣服为主做了一个坐垫或鞍座。当他从橄榄山西麓上耶路撒冷的时候,众人把衣服铺在他面前的路上。然后,跟从耶稣的人因见过所行的一切异能,就异口同声的发出赞美之声。他们高呼,拥戴他为奉主名来的王,又呼喊他的降临使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在荣光。他们呼喊「在天上有和平」,而不是「在地上有和平」,这点很重要。地上不可能有和平,因为和平之子被弃绝,并且快要被杀害。但因着基督将要死在各各他山的十架上,并升上高天,所以在天上会有和平。 一九39、40 耶稣公开地受到这样的尊崇,法利赛人就愤愤不平了。他们表示,耶稣应该责备他的门徒。但耶稣回答说,这样高声赞美是不可免的,若是门徒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主因此责备法利赛人,比没有生命的石头更顽硬、更没反应。 二.人子为耶路撒冷哀哭(一九41~44) 一九41、42 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的时候,为城哀伤叹息,谓她已丧失黄金机会。只要那里的百姓接受他为弥赛亚,他们就已得着平安;但他们没有看出他就是平安的源头。现在已经太迟了。他们已经决定怎样对待人子。因为他们弃绝他,他使他们眼睛瞎了;因为他们不看他,便再也看不见他了。 在这里稍停一下,仔细想想救主的眼泪的奇妙。正如谭姆士曾说:「让我们坐在基督跟前,直到学会他眼泪的秘密,既看见城市和乡村的罪恶和忧伤,便也为她们哀哭。」(注54) 一九43、44 耶稣严肃地预示了提多的攻城──这个罗马将军怎样围绕耶城,困住里面的居民,屠杀年幼年长的人,并夷平城墙和建筑物,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这全都是因为耶路撒冷不知道眷顾她的时候。主曾经眷顾耶城,给她救恩;但百姓不要他,在他们计划的事情里,没有留给他的地方。 三.再次洁净圣殿(一九45、46) 耶稣在开始公开传道时曾洁净圣殿(约二14~17)。现在他的使命快要完结,他便进入这庄严的地方,赶出令祷告的殿变成贼窝的人。将商业主义引进神的东西是常常出现的危险。今天的基督教界正被这种罪恶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教堂义卖和联谊会,有组织的集资运动,为利益而传福音──全都奉基督的名来进行。 基督引用了圣经(赛五六7和耶七11)来支持他的行动。教会里每个改革弊端的行动,都要以神的话为根据。 四.天天在殿里教训人(一九47、48) 耶稣天天在殿里教训人──不是在圣所里面,而是在百姓能到的庭院。宗教领袖苦寻藉口要杀他,但一般百姓仍为这个行奇事的拿撒勒人所吸引。他的时间还没有到。但那时刻快要来临,祭司长、文士和法利赛人要渐渐靠拢谋害他。 这天是星期一;翌日星期二,是他公开教训人的最后一天。二十章1节至二十二章6节有记述。 五.辩驳人子的权柄(二○1~8) 二○1、2 何等样的景象!众师之表不辞劳苦地在圣殿的荫下宣讲好消息,而以色列的领袖们竟侮慢地挑剔他教导的权柄。对他们来说,耶稣是拿撒勒一个粗鄙的木匠,他受过很少正规教育,没有学位,没有会堂制度的学术水平监定。他有什么资格?谁给他这权柄去教训和向其它人传道,并去洁净圣殿?他们都要知道! 二○3~8 耶稣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作为回答,如果他们答的正确,他们就是回答了自己的问题。约翰的洗礼是由神核准的,还是单单来自人的权柄?他们被难倒了。如果他们承认约翰宣讲的是从神而来,那么,为何他们不遵行他的信息,悔改并接受他所传扬的弥赛亚呢?但如果他们说约翰不过是一个职业传道者,就会激起群众的愤怒,因为百姓仍然认为约翰是神的先知。于是他们说:「我们不知道约翰的权柄是从那里来的。」耶稣说:「既是这样,我不会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教训人。」他们若对约翰的认识不多,为何质问一个比约翰更大的,权柄从何而来?这段经文显示,教导神话语最重要的条件是被圣灵充满。被圣灵充满的人能够得胜那些权柄来自学位、头衔和荣誉的人。 「你在那里取得文凭?谁按立你的?」也许是出于妒忌,所以仍然发问这些老问题。没有在一些着名大学或其它地方修读过神学的成功传道人,他们的任命是否合适和有效,多会受到别人挑剔。 六.凶恶园户的比喻(二○9~18) 二○9~12 神不断渴望以色列国回转的心肠,再次在葡萄园的比喻中描绘出来。神是那人,把葡萄园(以色列)租给园户(国家领袖──参看赛五1~7)。他差派仆人到园户那里收取当纳的果子。这些仆人就是神的先知,如以赛亚和施洗的约翰,他们尝试呼召以色列悔改和相信,但以色列的统治者却一贯不变的迫害先知。 二○13 最后,神打发他的爱子去,明显是希望他们会尊敬他(当然,神是知道基督会被弃绝)。注意,基督跟所有其它差派出去的人都不同;他们是仆人,他是儿子。 二○14 正如他们以往的历史,园户决定除灭这要来承受产业的。他们想得到专有权利,作百姓的领袖和教师 ──「使产业归于我们。」他们不愿把宗教上的地位交给耶稣,如果他们杀了他,就没有人能挑战他们在以色列的权力──他们是这样想。 二○15~17 于是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这个时候,耶稣问他的犹太听众,葡萄园的主人要怎样处治这么凶恶的园户。在路加福音,祭司长和长老回答说,他要除灭他们(太二一41),这答案就定了他们自己的罪。在本段经文里,主自己给予答案,「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意思是弃绝基督的犹太人会被除灭,神会叫别人来得这特权的地位。「别人」可以指外邦人,或末日重生的以色列人。犹太人在这提议前退缩,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主引述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2节,确定这个预告,犹太的匠人弃绝基督,那石头。在他们的计划中,没有给他留地方,但神已定意给他超乎一切之上的地位,使他作房角的头块石头,一块绝不可缺少的石头,在最尊荣的地位上。 二○18 本节指示基督的两次降临(注55)。他的第一次降临被描写为在地上的一块石头,人因他的自我降卑而绊跌,又因弃绝他而跌碎。在经文的下半节,石头是从天而降,将不信的人砸得稀烂。 七.归给该撒和归给神之物(二○19~26) 二○19、20 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耶稣的话指着他们,就更着意要下手拿他。他们打发奸细去骗他说一些可以使他被罗马巡抚拘捕和审讯的话。这些奸细先赞他是一个不惜一切对神尽忠,并无惧于人的人──希望令他说一些对该撒不利的话。 二○21、22 奸细就问耶稣,一个犹太人纳税给该撒对不对。如果耶稣说不,他们就会指控他叛国,把他交给罗马人审讯;如果他说对,他就会因此敌对希律党人(和犹太群众)。 二○23、24 耶稣看出他们的阴谋,问他们要一个银钱;也许他自己连一个银钱也没有。他们拥有和使用这些银钱,说明他们受外邦权力辖制。耶稣问:「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承认那是该撒之物。 二○25、26 然后耶稣讲出一个命令叫他们闭口无言:「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他们似乎非常关心该撒的利益,却没有同样地关心神的利益。「银钱属于该撒,而你属于神。让世界拥有它的钱币,但让神拥有他手所造的。」我们很容易在小事上争论不休,却忽略了生命中的真正大事;也很容易给我们的同胞偿还债项,却抢夺了神应得的分。 八.撒都该人辩驳复活之事(二○27~44) 二○27 尝试以政治问题来为难耶稣失败了,接着便有几个撒都该人来与他争辩神学问题。他们否认死人身体复活的可能,因此用一个极端的例子,企图叫复活的教义看上去荒谬。 二○28~33 他们提醒耶稣,在摩西律法中,一个单身男人要娶兄弟的寡妇,藉以延续家庭的名字和保留家庭的产业(申二五5)。根据他们的故事,一个妇人接连嫁了七个兄弟,到第七个死的时候,她仍没有孩子,后来妇人也死了,「这样,当复活的时候,他是那一个的妻子呢?」这是他们要知道的问题,他们以为自己很聪明,提出这个不能回答的难题。 二○34 耶稣回答道,婚姻关系是这生才有的,不会延续到天上。他不是说在天上,夫妻彼此认不出对方,只是他们的关系会完全不同。 二○35 「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这句话并非暗示,有任何人本身配进天堂:罪人唯一拥有的价值,就是主耶稣基督的价值。「那些判断自己、见证基督和承认所拥有的一切都属于他的人,才是算为配得的。」(注56)从死里复活的人单单指信徒的复活,直译意思是从死人中复活的。说所有死人,包括得救和不得救的,都同时复活过来。这种说法在圣经中找不到根据。 二○36 本节进一步显示属天形体的优越。不再有死亡。从这方面来说,人要和天使一样;他们要被显为神的儿子。信徒现在已经是神的儿子,但外表上看不出来;在天上,他们要外表上显明为神的儿子。他们在第一次复活中有分,便保证了这一点。「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象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三2)。「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三4)。 二○37、38 为证明复活的事,耶稣提到出埃及记三章6节:摩西引述主称自己为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如果撒都该人停下来想想,他们会明白到:(1)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2)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全都死了,因此必然的结论是,神必定叫他们从死里复活过来。主不是说「我以往是亚伯拉罕的神……」,而是说「我现在是……」神作为活人的神这个特性,教人知道复活是必然的事。 二○39~44 有几个文士承认耶稣的论据的说服力,但耶稣并未就此罢休,再次以神的话为引证。在诗篇一百一十篇1节,大卫称弥赛亚为主,犹太人一般同意弥赛亚是大卫的子孙;他怎能同时是大卫的主又是大卫的子孙?主耶稣自己就是问题的答案,他作为人子是大卫的后裔,然而他又是造大卫的主。他们眼睛瞎了,所以看不见。 九.防备文士(二○45~47) 然后,耶稣公开地提醒百姓要防备文士。他们穿着长衣,假装虔诚;他们走过街市时,喜爱人以尊贵的名号称呼他们;他们巧计要得会堂里和宴会中的显要位置;然而,他们抢夺手无寸铁之寡妇毕生的积蓄,以很长的祷告来掩饰他们的恶行。这些假冒为善的行为要受更重的刑罚。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