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使 命



第一节 普世大能的拯救

  圣人的使命,一言以蔽之,就是拯救世人。

  先请看二十七章:

  "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言辞的没有暇疵,善于计算的不用器具。善于关门的不用门插,却无人能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圣人就是这样一直善于拯救世人,无人被弃之不顾;一直善于挽救万物,无物被弃之不顾。这就叫承袭光明,传递光照"。

  第一,这里明确指出了圣人的使命是拯救。

  第二,这种拯救非同一般,乃是从上头来的光照,"是谓袭明"。

  第三,这种拯救是普世的拯救,"故无弃人","故无弃物"。

  第四,这种拯救是奇妙大能的拯救,恰如"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者一样, "圣人常善救人"。

  再来看五十四章,老子再一次表述大能的拯救:

  "完善的建造者,其建造的不能拔除。完善的保守者,其保守的不会失落。应当祭祀敬拜这完善者,子子孙孙永不停息。一个人若这样,他身上的恩德必真实无伪。一家若这样,这一家的恩德必充实有余。一乡若这样,这一乡的恩德必深远流长。一国若这样,这一国的恩德必丰满兴隆。若以此教化天下,其恩德必普行于天下。所以,将上面的道理用于一身,则知一身;用于一家,则知一家;用于一乡,则知一乡;用于一国,则知一国;用于天下,则知天下。我从何知晓天下之事呢?就是从这里"。

  让我们按着上下文,从五十二章到五十五章,前后连贯地来看老子这一段。

  稍前,老子谈到大道是唯一的拯救。"借着大道洒下的光亮,复归其光明之中,就不会留下身后的祸殃。这就是承袭永恒得着永生的意思。这使我对大道确信不疑,行于其中,唯恐偏失"(52:6;53:1)。

  接着,老子便揭示了那个世代的罪孽:"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却偏行险路。朝廷已很污秽,田园已很荒芜,粮仓已很空虚,却穿著华美的服饰,佩戴锋利的刀剑,吃腻佳肴美味,囤积金银财宝,这不就是强盗头子吗?这个背离大道的世代啊!"(53:2-3)

  此处,老子充满信心的宣告了大道的善于拯救和保守:"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其意仿佛是说,尽管世道如此的败坏,那拯救者却自有大能行使拯救。然后老子提出了祭祀敬拜的问题:"子孙以祭祀不辍"。用现代语言说,这里强调的不再是一个理论问题,乃是一个信仰实践的问题。所谓"德",不管是一家之德、一国之德或天下之德,真正的源头乃是大道的拯救,是信仰的实践:"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德者道之舍"(管子),"德"字从 "得",得于道也。老子接着说,大大小小的道理也出于此:"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中国人常讲的"道德"与"道理"这两个词的根据,老子在这里都归结为"道"的拯救:无道就无德,无道就无理;在大道的拯救里,德就丰余,理就通达,是谓"道德"、"道理"。

  后面,老子紧接着就讲到得了大道拯救与保守的人,其德性之深厚,就象婴儿一样: "含德之厚,比之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55:1)。这自然又让人想起耶稣多次所说唯有回归婴儿方能得真道、见天国的话(太11:25;路18:17)。

  大道借着圣人所实行的拯救,老子还有多处阐明,下面三节将展开讨论。这里只是先行点明,并看一看耶稣的应验。

  耶稣,即Jesus,希伯来原文是Joshua,意思是"主来拯救"(The Lord Saves)。当神的使者向约瑟显现时,对他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太1:20-21)。全部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的拯救,这一点尽人皆知,无须多论。

  耶稣的拯救,正如老子预言的"袭明"一样,是从上头来的光明:"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1:4,9;12:35)。

  耶稣的拯救是普世的拯救。他的信仰者已经遍布世界。历史一步步证明,对"常善救人"的圣人来说,"无人被弃之不顾"。

  耶稣的拯救是奇妙大能的拯救。一个没上过学、33岁就死去、贫贱卑微的木匠之子,三年走街串巷,便征服了亿万心灵,改变了人类历史,便建造和保守了延绵不断的"信仰之国",这不正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吗?

  耶稣的拯救又是世界上透心彻骨、持久不衰的道德和爱的源泉。这是每一个信仰者都可以见证的,也是凡亲身接触过信仰者的人乐意承认的。真可以说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了。



第二节 拯救之内涵:复众人之所过

  "复众人之所过",点明了拯救的含义是离罪悔改,是回归大道。

  真正的信仰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事实上:在神眼里,世人沉溺在罪过、堕落和死亡中。 所以神对人的启示和拯救,构成信仰的永恒主题。

  耶稣入世传道时,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当悔改──悔改,便是从罪恶中返转回来。耶 稣自己多次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路5:32-33)。在神看来,凡是不认 识神、不敬畏神、只沉溺于今生己身的,没有一个称得上"义人"。耶稣说:"康健的人用 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太 9:12)。

  老子在预言圣人时,写出了极为相似的话:"只有把病当成病来看,才会不病。圣人 不病,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病,所以不病"(71:2-3)。

  正像耶稣"要将他的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老子预言圣人要"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

  "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 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64:5)。

  圣人如此行事,乃是明明知道世人之所学、所贵,纯属病态;而世人所厌恶不学的, 恰是健康的自在本相。所以圣人的道"与物反矣"(65:4),"反者道之动"(40:1), 他要将世人从病态的"为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48:1)、"欲得"(咎莫大于欲 得46:2)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不是一己的作为,乃是依据万物自在的本相,亦使人回归其本相。

  世人有怎样的过犯呢?圣人怎样将他们领回来?老子说:

  世人崇尚贤能而争斗,欲火中烧而心乱,圣人则可以使他们心里谦卑、内里饱足、血 气淡化、筋骨强壮,这样,那些卖弄智能的人就没有用场了(3:1-5)。

  在五十七章老子又说:

  "天下越多禁令,人民越是贫穷。人们的利器越多,国家越是混乱。人的技巧发达了, 千奇百怪的事就出现了。法令越是彰明,罪犯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民心自然归化。 我好静,民心自然框正。我无事,我民自然富有。我无欲,我民自然纯朴。"(57:2-3)。

  接下来,五十八章,老子说人间的福祸、正邪、善恶,都不确定,变幻无常。唯有圣 人超越了这一切,达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境界:圣人行为方 正,却不以此审判别人;心思锐利,却不因此伤害别人;品性绢直而不放肆;明亮如光却不 炫耀"。

  在第二章,有差不多相同的说法:人间的一切作为和言语都是相对的,美与善中就包 含着丑与恶,一个说法中就包含着另一个说法,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2:3)。

  可见圣人的拯救,是要让世人领悟其有罪性、有限性的光景,从瞎子变为明眼人,超 越自我,归向真道。从认识论的角度说,人本是有限和有罪的,却常以无限和公义的眼光评 判万事万物,这正是世人活在罪过中却不自知、有病而不以为病的根源。所以老子说"不知, 知,病":无知却自以为有知,这就是病(罪)(71:1)。



第三节 拯救之道路:抱一为天下式

  "抱一为天下式",点明了拯救的途径是圣人的"抱一"、"为式"。

  在前面"职份"一章中,我们谈到耶稣作为先知、祭司和君王的三重职份,老子笔下 的圣人一应俱全。这三重职份集中到一点,就是承担拯救的使命。先知是启示者,祭司是献 祭者,君王是牧养者,都是为着拯救活在罪中的世人设立的。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22:2),或"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马王堆汉墓出土本), 同时表明了上述三重职份。

  式,即丁,原为人们认识天象的工具,用在圣人身上,显然是借用。人不可能成为木 头作的轮子,这里的意思是:圣人是世人借以认识上天的"中介"。《圣经》在谈到耶稣时 亦反复强调说:"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唯有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 1:18)。

  在二十八章,老子显然也是在描述圣人: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若以马王堆出土的本子来看,"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即圣人秉持真道,成为天下 人的牧者,这便有"为主为王"的意思了。耶稣则明喻他是羊群的牧者,且天下别处的羊群 也要归于这同一位牧者(约10:1-16)。《诗篇》有一首优美的诗歌:

  "Jehovah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1-3)。

  由于圣人是神差与世人的牧者,认识他便是得救,无须苦行修练。神的启示与神的拯 救是合而为一的,接受启示便是接受拯救;信,便是义。所以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而天下之所以"莫能知,莫能行",乃是因为世人未能认识那"言之宗,事之君",意即那 圣人;圣人"被褐而怀玉",令那些自以为有知识、有学问的人瞎了眼(70:1-4)。



第四节 拯救之对象:以百姓心为心

  "以百姓心为心",点明了拯救的对象是人心、是灵魂。

  耶稣一来到世上,就把过去外在的律法超越了。在《马太福音》5-7章,耶稣一开口 就直逼人心:不再只是"不可杀人",乃说凡恨人的就是杀人;不再只是"不可奸淫",乃 是凡动淫念的,就是犯了奸淫罪;不再是"不可背誓",乃是凡起誓的,就是出于那恶者; 施舍时,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祷告时,要关上门向暗中的父说话;不要为吃穿和明 天忧虑;不要论断别人,等等。这一切,耶稣说,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怎么成全? 就是将律法种在人心中,由外在的变成内在的。这正是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

  "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 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 31:33)。

  这便是《圣经》"新约"的内含。

  曾有人问:天国在哪里?耶稣说:天国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天国在你们心 里(路17:20-21)。这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天国不在圣地,不在教堂,也不在宗教组织中, 乃是在信仰者的心中──神掌权统治之处。

  说起敬拜,耶稣又说,你们拜神,既不在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那真正拜神的,要 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 4:23)。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敬拜不在某种宗教仪式中,也不在美丽 的祷告词中,乃是在诚实的心灵里。

  耶稣又赐给信仰者灵魂的平安,说"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 赐的"(约 14:27);"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恶,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 必得享安息"(约 11:29)。

  老子笔下的圣人,正是这位心灵的拯救者: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3:4)。
  "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 在的愉悦(12:2)。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的心(49:2)。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在天下, 以其灵气使人心浑然纯朴。百姓们全神贯注,凝视凝听,圣人则把他们当婴孩看待(49:4)。

  这位圣人"以百姓心为心",就是看重世人的心灵高于一切。他以圣灵(道)使人的 心灵浑然纯朴,如同婴孩一般,唯有这样的人,才能从世俗的贪婪、狡诈和骄傲中摆脱出来, 得到拯救。

  圣人拯救的极至,是将永生赐给人。老子说,圣人救人,是承袭上天大道的光明,传 递生命的光(27:3-4)。凡藉其光,复归其明者,就不会留下身后的祸殃,这就是承袭永 恒、得享永生(52:6)。这正是耶稣所说: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 8:12)。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