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以来,在人本主义、学术主义的垄断下,老子之道被解说成无生命、无位格的自然本体,仿佛一团宇宙精气,一片原始烟云,或者一个人为的概念,完全不是高于人的生命智能,而是低于人的生命智能。这显然曲解了老子,既不合乎老子之道作为众妙之门、天地之根、万物之母的逻缉内涵,也不合乎《老子》五千言对大道的实际描述。 一、生命之道,一以贯之 打开《老子》,按顺序读下去,就可以发现大道的生命性,一目了然,一以贯之: "万物之母"(1、52):儿女若有生命,赐给儿女生命、又保守儿女生命的母亲,却没有生命吗? "众妙之门"(1):人类常称自己的生命和智能是宇宙中"最大"的奇妙,是自然进 化的"最高"成就。即便"如此"的话,不也是包含在"众妙之门"里吗?不也是出自那赐 生命智能的道吗? "万物之宗"(4):我们这些短暂有限的芸芸众生尚且有生命有位格,那生养我们、 大能无穷、超乎我们感官智能的"祖宗、宗主",反而没有生命位格吗? "谷神不死"(6):永生不死的,反而没有生命吗?转瞬即逝的人若可称为有生命的, 那不死的神道反而没生命吗?永恒不是包含、且超越着一切短暂吗? "天地之根"(6):苍穹之间如一粒灰尘的地球上,尚且有生命,何况那苍穹的根源 呢?若人体上的一个细胞有生命,生出它的人体反而没有生命吗? "上天之道"(9):"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有如此令世人望尘莫及 的大德行、大智能,世人岂可说,"他没有德行、没有智能"? "夷希微"(14):令世人即使"看见了也不晓得",即使"听见了也不明白"的这 一位,反而不如世人智能吗? "敝而新成"(15):能使人"在雕敝死亡中得着新生"的道,岂不是又真又活、富 有生命吗? "归根复命"(16):"回到本根便是平静安息,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复归 了真生命便是永恒"。这个生命的本根处,反而没有生命吗? "没身不殆"(16):"人若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 赐给人长久生命、平安生命的这个道,反而没有生命吗? "其名不去"(21):"从古到今,他的名字从不消失"。这一位有名份、有实在、 有真理、有信实、有恩德的自在者(Jehovah),岂没有生命智能呢? "独立不改"(25):"独立自在,永不改变"。人类这样相对、依赖、短促的存在 物,尚且有生命,那无所傍依、独立运行、包含着人类在他里面的永恒自在者,反而没有生命吗? "引万民归"(32):"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象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引导人们归向他自己的,反而不如被引导者有生命有智能吗?难道诸水可以说大海不是水吗? "爱养万物"(34):"大道弥漫,无所不在,周流左右。万物都是籍着他生的,他 却不自夸自诩。大功都是由他而来的,他却不彰明昭著。他爱抚滋养万物,却不以主宰自居"。 这样一个生养爱抚世界、谦卑自隐、名份伟大的道,竟没有生命位格吗? "道之出口"(35)"大道出口成为言语,虽是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 入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这样以话语向人宣达自己的道,反而不如人有生命有智能吗? "无所不为"(37):"道,通常看起来无所作为的样子,实际上没有一件事物不是 他成就的"。所有的事,包括人的生命智能,都是他成就的,他自己反而无生命无智能吗? 好了。以上是《老子》前37章的摘引,恕我不再一一列举下去。我想这已足够表明老 子之道又真又活的生命性了。 二、道格与人格 虽然老子之道人格化的程度不像《圣经》,然而老子多次称他为"母"(1,25,52,59),说 他有"信实"(21),有"恩德"(51,65),有"大能"(4,37),有"慈 爱"(34,67,81),有"权柄"(17),有"赏罚"(73,74),有"教化"(35,43), 有"公义"(77,79),有"生命"(16,52),有"赦罪"(62),有"拯救"(27,67), 等等。难道这还不是"那一位"全知、全能、全善者吗? 有人说,这只是老子用拟人化的方法描写自然之道而已。然而,如此多方面、如此真 切的拟人,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格吗?当然,严格说来,不是人格,乃是活生生的神格或 道格。道格远远高于人格,道的生命、智能、道德、意念,远远高过人的生命、智能、道德 、意念。这也许就是老子避免将大道过份人格化的考虑吧。 道格或神格,基督教神学称之为神的"位格",包含着人格,却远远超越人格。 说道格超越人格,首先因他是"自在者"Jehovah。他不仅是自在者,又是全善、全 知、全能者,也是人类生命的赋予者:"生命在他里面,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 1:4); 回归他就叫"复命",叫"袭常":复归真命,承袭永恒(16:5)。 说道格包含人格,是说人格不可能在道格之外,而道格则理所当然地具有人格所具有 的一切特性,如知、情、意,等等。有一位学者说得好:"无限者(不论人们用什么名字称 谓他)只要真正是无限者和包容万有的奥秘,象征性地说来,他便有耳朵倾听,有眼睛观看" 1。 为什么?因为我们有限的人类尚且如此,何况无限的神道呢? 道格包含着人格,就使得人可以接触他沟通他,亲切可信;又可以用一些拟人化的语 言称呼描述他,如老子用"母亲"、"恩德"、"慈爱"、"赦罪"等词,庄子用"造化者", 《圣经》用"天父"、"主"、"拯救者"等名字。 道格远远超越着人格,又使得人不可能完全了解他认识他,而必须保持神秘感和敬畏 感。这样,单纯人格化地描写神道就不合适,不能表达神道远远超过人的博大、精微、深奥。 尤其是,任何可能导致偶像崇拜的描述,都不符合神道的无限、超越、自在等属性。 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在其历史的演化过程中,从教义到仪式,有将神"过份人格 化",或"完全拟人化"的倾向。天主教不仅以偶像表示圣父、圣母、圣子,而且设立教皇 等级系统代表天国,等于以人的有限性来代表神的无限性。宗教改革后,基督教在这方面的 情况好于天主教,但也有完全拟人化的趋势。信仰实践中,神格包含有人格的一面,往往掩 盖着其超越着人格的一面,以致于神成了过份人格化的神。英文将神的位格叫成Personality, 即人格。以此来区别"自然神论",是很必要的,但将神过份人格化,则是大大地狭制、歪 曲了神,会严重混淆信仰与迷信。 当然,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有限性之外,去认识描述无限者;事实上,当无限者将自 己启示给人时,人还会尽力使之有限化,如形象化、人格化、世界化,以便于人的理解和接 受。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人类本能倾向。教派之争肯定与此有关。无限的神只有一个,有限 的教派却很多。很多教派,乃至很多信仰者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格化了的上帝。 难怪有人误解说,上帝的形象是人想象出来的。这种误解与某些教派肆无忌惮的将神过份人 格化不无关系。将神过份人格化,就是将神有限化,非神化,其后果就像将神"自然化"一 样可怕。 老子在宣道时,赋予道一定的人格属性,却没有将他过份人格化。由于流行的宗教教 义将神过度人格化了,若以这些流行的教义为尺度来衡量老子,势必认为老子之道人格化的 还不够,缺乏"宗教信仰"的味道。这种批评是否正确呢? 当今的信仰者常说见神的面,可Jehovah对摩西说"人见我的面就不能存活"(出 33:20); 耶稣在世时,一面称神为父,一面说神是灵;他自己道成肉身,又超越肉身,说"肉身是无 益的"(约 6:63);老子论道,既有大量拟人化的语言,又大量使用了"绵绵、湛湛、恍 惚、弥漫、无象"等灵意的描绘。这些,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神格对人格既包含又超越的关系, 理解人对神既可以认知、可以言说,又不可尽知、不可尽言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三、为什么世人看不见道的生命 尽管老子反复使用拟人化的语言,说大道有生、有养、有信实、有名份、有大能、有 恩德、有慈爱、有权柄、有赏罚、有教化、有公义、有生命、有赦罪、有拯救等等,世人仍 然宁肯相信老子的道是一个不包含着生命位格的自然本体,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很简单:道的生命远远高于人的生命,以致于人在他之内压根儿觉察不出他的存 在,更何谈他的生命?亦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明"(41:6,7)。老子还直接 用人格化的语言说:"太上,下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7:1,3)!对 于神道常被世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的超越性存在,这是多么生动的说明啊! 在基督信仰中,神的生命在哪里可以看见呢?神的位格表现在哪里呢?在殿堂里吗? 在教义里吗?耶稣说:"拜父既不在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约 4:24),又说"神的国 就在你们心里"(路 17:21)。耶稣在教导门徒祷告和禁食时说:"不要叫人看出来,只叫 你暗中的父看见"(太6:6,18)。 让我们想象一个人肠道里的细菌。细菌自然是有生命的,它靠肠壁上的供应生存,它 适应里面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它在那里迅速地生养繁殖,转瞬间一代又一代,而肠道却仿 佛一个恒久的存在,是一块供养它的土地,是一种自然的、物质的存在。"我们的生命", 细菌想,"和肠道相比尽管短暂,却是货真价实的生命,有智能吸收采纳肠道里的资源;而 肠道呢,除了偶尔有咕噜咕噜像地震、像天灾、又像陨石雨一般的事件外,一切都是有规律 的;我们凭着自己的智能,可以渐渐认识、适应、利用这些规律"。这些细菌因此而自豪! 在这个言不尽意的比喻中,细菌诚然是有生命的,但它们用自己的智能怎么能晓得远 远高于它们的人体的生命呢?怎么能真正洞察自己生命的本相呢?它们的生命与它们所寄居 的人体生命相比,实在是太有限了啊! 如果用人体上的细胞来比喻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便有另外一些方面的启发。细胞虽 也有生命,却根本不可能认识人的生命。细胞的价值、力量和命运,全在于顺从整个人体的 指令,与其合一,毫不分离。老子强调,人在道里面的柔弱顺从,就是最大的坚强有力,强 调"与道合一,毫不分离,专一柔顺,如同婴儿"(10:1-2)。《圣经》也说人的生命就在 道里头(约 1:4)等等。 老子庄子曾一再说,我们有幸被大道造化成人,又蒙听冥冥之中的启示,应当感恩不 尽。我们的眼睛看不见道,学问证不出道,绝不说明道不存在或无生命,也不说明人寻不着 道;不,凭心灵的信实,你可以经历他的信实;凭敬虔的心灵,你可以得享他赐的平安;在 完全的顺从中,你可以感觉到他的指引;在绝对的柔弱中,你可以领受到他的力量;在彻底 放弃你自己的聪明、知识、名利乃至生命时,你就可以得到他,进入长生久视之道(59:8), 永生不死之神(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