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的谦卑 人与神道,在灵的层面上沟通融合,但人要宣示、见证这一点,却离不开理性的语 言、乃至感性的描述。这可难为了老子。 一开始老子就声明:"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 起的名"(1:1),以此提醒读者,下面宣示的"道",可不是一般的含义。后来老子又 说:"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姑且写作道,勉强起个名字叫大"(25:4)。 老子确知"道"的存在,确知他无为而无不为的大能,确知他深不可测的恩德和公 义无私的赏罚,但老子很难用理性的言辞把"他"说清楚。老子常常使用下面一类词来表示 自己的无能为力: "吾不知"(4:3;25:4)、"孰知"(73:2)、"似"(4:1,2)、" 若"(6:3)、"不可名"(14:1)、"强字之"、"强为之"(25:4)、"多言数 穷"(50:3),等等。 老子又大量使用下面一类词来表达大道的深不可测: "玄"(1:4,5;10:7;51:4;65:24)、"妙"(1:3-5;27:6)、"夷、 希、微"(14:1)、"微妙"(15:1),等等。 老子还用如下一类词来描述道,表明其难以把握: "渊"、"湛"(4:1)、"恍惚"(14:5;21:2)、"绵绵"(6:3)、"绳 绳"、"不见"(14:4,6)、"窈冥"(21:3)、"寂寥"(25:2)、"恢恢"(73:4),等等。 老子使用上述形容词描写道,绝不表明道客观上就是这个样子;这只是老子在意念 上把握大道时,主观上的感觉。老子要传达的道,是一个灵性的异象。一旦他试图理性地传 达这个异象,这个异象立即就变得模糊不清。这和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原理"一样,"测不 准原理"是由德国科学家威纳海德堡提出的,是说当人们至少使用一个光量子去测量粒子时 ,这个量子会改变粒子的速度,从而测不准1。 我们在传达时必须依赖的工具(理性能力), 与被传达的对象(灵性异象)相比,太粗糙、太无能了。这就可以理解,何以老子五千言, 竟大量重复使用上述那类词汇。 这种情况,既说明了道的高超,也表现了老子的谦卑诚实。反过来说,老子的谦卑 诚实,表明他真认识高超的道。 得道之人,不像得了某种知识技能的人那样,自知懂得更多了,更有能力了,对自 己更自信了,而是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无知、有限和肮脏。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48:1)。他越是仰望道的恩德,越是悲叹人的道德;越是仰望道的玄妙,越是 哀叹人的智能;越是仰望道的大能,越是惊叹人的狂妄;越是仰望道的慈爱,越是感叹人的 悖逆。老子常禁不住写到: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1:5)! "谁能知道其中的奥妙呢"(58:2)! "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10:7)! "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51:4)! "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深厚,多么久远"(65:4)2! 二、智能出,有大伪 既然人的感官头脑触不着神的灵,那么,拘泥于感官头脑的人,便无异于以自己的 感官头脑自绝于神道之外了。 有人说老子是"反智主义者"、"愚民主义者"。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老子的深意是: 第一、靠人的知识不能进入道的境界。作这种判断的不仅老子,康德就讲过,理性 达不到自在的彼岸世界,只能靠信仰。人们熟悉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却不在 意培根进一步的话:浮浅的知识使人倾向于无神论,一种人所设想的真理。然而继续深入地 探究,就会使人的精神皈依宗教。但即使如此,也不能使人的理性接受天国的奥秘。因为由 感官而来的知识,像由感官而来的科学一样,在这里是没有用处的。感官犹如太阳,展示 了大地的面貌,却遮盖了天国的情况。我们必须服从神圣的规律,尽管我们的意志暗中抱怨 反对;我们必须服从上帝的命令,虽然我们的理性对此感到震惊3。 第二、既然靠人的知识不能进入道的境界,那么,老子进一步推论说,沉溺于知识 就等于阻碍求道,单单追求知识就等于背道而驰,以知识为是就会以道为非。老子说:"我 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天下的人却不能明白,不能实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 "他们有知识,所以不明白我(的道)"(70:2)。老子强调要"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 安静到纯一"(16:1);要"拒绝人间的学问,弃绝人类的智能"(19:1-2);要使人 "无知、无欲、无为"(3:5)。当然,这在老子那个时代已经行不通,更何况知识大爆 炸、靠学问挣饭吃的现代呢?只是"道"理不变。 第三、老子进一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在于人间知识不能使人通神入道,更可 怕的是人间知识会使人陷入罪孽恶疾而不自知。老子说"智能出来了,就有大伪诈"(18:2), 又说世人"无知却自以为知道,便是有病了"(71:1)。 有鉴于此,老子便强调:"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 世人越来越愚朴。世人所以难管理,就因为人的智能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能治理国 家,必然祸国殃民;若不以人的智能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要知道,这两条是不变的 法则。牢牢记住这个法则,就是至高无上的恩德。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多么深 远,与一般事理格格不入、大相径庭,然而,唯有它,才是一直通向大顺之道的啊"(65:1-4)! 三、"我要灭绝智能人的智能,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耶稣有一句话,可视为信仰之超越性的总纲:"凡自以为能看见(知识上明白)的, 就是瞎子(灵里的瞎眼);凡承认自己是瞎子的,就能看见"(约9:39-41)。 老子几乎同样地说:"自以为能看见的是瞎子"(24:2);"不自以为能看见的, 就看得分明"(22:3)。 春秋末年,尽管人们背离了大道,却还未能像今人这样饱学自负地以知识智能来否 定神道。今世也许正用得上《红楼梦》里的两句诗:"假(相对有限的知识)作真时真(绝 对无限的真道)亦假,无(短暂幻象的享乐)为有处有(真实永恒的生命)还无";"聪明 反被聪明误,枉送了卿卿性命"。《圣经》说"神叫有智能的中了自己的诡计"(伯 5:13);" 我要灭绝智能人的智能,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林前 1:19)4。 现代世界不仅是人欲泛滥的时代,也是人智泛滥的时代。人以为自己的智能是全宇 宙最高的、独一无二的,俨然自诩为宇宙万物的尺度。实际上这几十亿生灵,却住在一粒小 灰尘上__如果将太阳系比作一间屋子大小,太阳便如屋里的一颗黄豆,地球便如屋里的一粒 灰尘。若想找到另外一个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则要出去这间屋子一百公里以外。而光是银 河系中就有大约一千亿之多的恒星。宇宙中又大约有十亿以上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群 5。这样 看来,人类智能的宇宙性骄傲就不仅是病态罪态,简直是滑稽可笑之态了。 《圣经》说:"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个世界上自以为有智能,倒不如先变作愚拙, 好成为有智能的。因这世界的智能,在神看是愚拙。主知道智能人的意念是虚妄的"(林 前1:18-3:20)。 可以想一想,是老子这样超越了人的智能的人有智能呢,还是拘泥于自身智能的人 有智能呢?是敬畏神道的人通达呢,还是只信自己的人通达呢?是凭着感官知识沉溺于生命 一瞬间的人明白呢,还是凭着心灵诚实归入了永恒自在者的人明白呢?想到这里,再读老子 的话:"明白通达,谁能达到超越人智、摆脱知识的地步呢"(10:6)?也许就不觉得难以 领受了。 神的事,人原本说不清楚。说得多说不完,正是说不清说不明的表现。在神的奥秘 面前,人的理性能力必须止步。不止步就失去了理性,止步则是最大的理性:"知止,可以 不殆"(32:4);"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3)。 注释: 1. Stephen W。Hawking: A Brife History of Time,参见中文版,《时间简史》, 许明贤吴忠超译, 艺文印书馆1990年版,52页,167页。 2. 《圣经》也常有这样的赞叹:"大哉!敬虔的奥秘"(提前 3:16);"深哉!神丰富的智能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他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依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门"(罗11::33-36)! 3. 梯利《西方哲学史》下卷,24-25页。 4. 耶稣的使徒保罗,曾经淋沥尽致地表达过神道对人间智能的超越。他说:"世人凭自己的智能,不能认识神。神就用人以为愚拙的道理,来拯救那些信他的人──这就是神的智能了......因为神的愚拙总比人智能,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5. John Houghton:Does God Play Dice?参见中文版,《宇宙:神迹或奇遇》,钱昆译,美国福音证主协会1992年版,9-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