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道的养育之恩



一、爱养万物、善贷且成

  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 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1-3)。

  这段话,把道的创造之工与养育之恩都概括了,表明道不仅超越于时间空间之外,也 贯穿于时间空间之中。

  其一,万物都是由道所生的。

  其二,道又以恩德去蓄养,使之化育为物形,得势而成全。因为"只有道,能施予, 又能成全"(41:7)。

  其三,所以天下万物没有不敬重大道、珍重其恩德的。

其四,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贵,在于他不是情动一时、令出一时,乃是自然而然、永恒如此"。

  老子另有多次谈及道的养育之恩:

  "爱育滋养万物而不以主宰自居"(34:3);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8:1);

  道使"天地相和,降下甘露,不用人分配便自然均匀"(32:3);

  "上天之道,总是有利于天下,而不是加害于天下"(81:5);

  "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10:7;51:4)!

  "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神妙,多么深远"(65:4)!

  在《圣经》的诗篇里,对Jehovah爱养之恩的赞叹屡见不鲜,其中第八篇是很有名的。 据说美国第一批登月科学家,当他们飞离地球,在茫茫太空中,眼看着我们这个拥挤着五十 亿生灵的居所越来越小,越来越小,遥遥飘在空中,竟象一个大月亮,便禁不住仰天向神齐 声朗诵:

  "Jehovah啊,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 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二、刍狗、泥巴、窑匠

  老子写过下面一段话: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它眼里,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 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看来,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 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5:1-3)。

  将万物和人比作刍狗,被很多人用来证明老子之道是不仁不爱、无情无义、没有位格 意志的大自然或自然神。然而这种解释,不仅显然与老子通篇所强调的道"爱养万物"、" 善贷且成"、"常与善人"、"有求以得、有罪以免"等"玄德"不符,也明显不合此句本意。

  请看:一个祭神用的稻草狗,其价值在哪里?全在于它与神的相关性。我们知道,在 古人眼里,祭神事天是最重要的事,祭坛前的刍狗因之而极富意义;但若不用来祭神,刍狗 只是一捆稻草而已,还有什么价值呢?同理,万物和人的价值都离不开道。部分的价值在整 体里存在着,要素的价值在系统中展现着,枝子的价值在树身上才会有。一滴水有什么价值 呢?很快就干了;但若回归了它生命的源头大海,就不干了。"野地里的小草,今天还在, 明天就丢在炉里",有什么价值呢?然而,就其彰显了宇宙的生命力,就其与赐生命者的关 系而言,其价值是不可剥夺的:"神还给它这样的装饰,何况你们呢(太 6:30)"?人生不 就如草吗?"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我们度尽的年岁,好象一声叹息(诗6-9)", 有什么意义呢?但人的灵魂中有神永恒的形象,凡认识他,住在他里面的,就显出人当具有 的尊贵、平等、道德操守、公义慈爱和平安喜乐。不认识他,与他隔绝的,就如同瞎子行在 黑暗中,在欲火罪念中挣扎一生,然后死去。在这种境况下,人间一切仁义说教,又有什么 意义呢?天下若失了道,则无物可以替代,这正是老子的看见。

  老子接着说"天地之间像一个冶炼的风箱",似乎与上文不衔接。其实不是。冶炼是 造化之意。天地之间,正是神道用来造化万物与人的风箱。万物与人的价值,全在这造化中 完成。不要以为天地虚空,其实大能无比(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时,老子似乎觉得自 己对此的体悟与表达,并不十分清楚,且很难清楚,于是马上住口,说"多言数穷,不如守 中"。庄子在《大宗师》中有一处进一步表达了此意,现缩引如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都认识到生、死、存、亡是一回事,就作了朋友。 一天,子舆中了邪气,腰弯了,面颊佝偻到肚脐下面,两肩高过了头,背上有五个大疮洞。 子舆在井口看到这副模样,便说:"真是伟大的造物者啊,要把我变成一个拘挛人啊"!他 毫不抱怨。后来,子来又病了,大口喘气,快要死了。子犁来安慰他,他却说:"儿子对于 父母,不论要到东西南北哪一个方向,都是一听吩咐便照做的。造化者安排好了我的生,也 安排好了我的死。譬如现在有一个冶金的工匠在铸造器皿,那金属突然从炉子里跳出来说: `你一定要把我铸成一把宝剑'。那工匠一定认为这是一块不祥的金属。同样,我被造化成 人,若得意地说:`我是人啊,我是人啊'!造物者一定认为我是一个不祥的人。现在就把 天地看作是一个冶炼的熔炉,那么,造化者要怎么打发我,我怎么能不顺从呢"?讲完这话 ,子来安详地睡着了。过了一会儿,又自在地醒来了。

  庄子这个寓言,将天地比作熔炉,人则为坯料,在绝对顺服中,才有意义,若不顺服 ,则是荒诞不经的事;人的心灵在顺从造化者时,才有平安慰藉,否则只能陷入痛苦绝望中 。这和老子那个"刍狗"的比喻,意思是相通的。

  庄子的寓言,自然使人想起《圣经》上的约伯。约伯在突遭魔鬼攻击、家破人亡、遍 身毒疮时,丝毫不失对神的信仰,他"撕裂了外袍,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说:我赤身出 自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Jehovah,收取的也是Jehovah。Jehovah的名是应当称颂 的"(伯 1:21)。

  《圣经》也多次用Jehovah是窑匠,我们是泥土,来比喻神与人、造化者与被造化者的 关系:

  "Jehovah啊,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所做的工(赛 64:8)";

  "泥土岂可对抟弄它的说:你做什么呢?祸哉,那对父亲说:你生的是什么呢(赛 45:9-10)"?

  "以色列家啊,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吗?以色列家啊,泥在窑匠手中怎样, 你们在我手中也怎样(耶 18:4)"。

  泥土的价值,就在于它被窑匠所用,成为器皿,乃至贵重的器皿。若不交在窑匠手中, 一滩泥巴不过仍是一滩泥巴而已。人的价值在道中。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像约伯、子舆、子来 遭大不幸,在道中仍会有平安、信心和盼望。一个与道隔绝的人,则好象一个与神无关的稻草 狗,没有什么价值了。正如老子说:"不道早已":不认识道的人,是早已注定死亡了(30:5)"。

  含义是明显的:每个人都是神道的造化;神道每时每刻都在造化着人;人一生都在受 造化之中。意识到自己正在受造化,认识到自己与造化者的关系,就会敬畏、顺从、归一、 祷告。这样的人,看起来是柔弱无为,其实是大有力量;看起来是愚昧无知,其实是智能的 开端。为什么?因为此时此刻,枝子就连在了树上,一滴水就汇入了大海,泥巴就到了窑匠 手中,刍狗就放在了祭坛前,人就"归根、复命、守母、袭常、没身不殆、无遗祸殃"了。



三、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大道有知,能监察人心,赏罚分明。老子的这一观念虽然表述不多,却非常明确,以 至于连无神论者也不能否定,如谓:"老子的学说客观上打上了天道有知的宗教迷信思想, 天有意志,能赏罚,这是人类社会加给神的特权"1。

  监察与赏罚,是道在创造世界之后、在爱养世界的同时、继续掌管世界的又一表像。 若没有超越于人间权能之上、来自上天的监督赏罚,人类就会失去敬畏的心,人的贪婪罪性 会利用它驱使人的理性能力所编造的相对主义、个人主义、阶级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 越来越肆无忌惮。所以,神的养育之恩包括明察与管教,好叫人们存清洁的心,行公义的路 ,得享平安福祥。

  老子说:"上天所厌恶的,谁晓得个中原委呢?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 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他就像一个浩瀚飘渺的大 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73:2-4)。

  "该小心敬畏的,就得小心敬畏啊"(20:1)!

  "上天之道,公义无私,永远与良善的人同在"(79:3)。

  这样一位又真又活、全知全能全善的神,在《圣经》中表达得自然更明确:

  "Jehovah从天上观看,他看见一切的世人。是他造了众人的心,也是他,观察众人 所行。Jehovah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爱的人"(诗33:13,15,18)。

  为什么人类历史上常常是强权当道,邪恶横行,到头来却没有一个能够长久,而总是 良善结出果子?为什么人心中都坚定地存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历史和人心中 的这种正义来自哪里?是什么力量使之行出来?恶人尽管得意忘形,却为什么深夜惊醒?善 人尽管饱受痛苦,却为什么内心平安?大地震动时你为什么惊恐?人类造孽时你为什么不安?

  古往今来,对神明的敬畏是一切道德伦理的底线。有了这个底线,人心才有所规范; 一旦失了这个底线,人的灵魂深处没了警戒与惧怕,罪性就会由里到外,像洪水泛滥,刑不 胜刑,法不胜法。

  你可以想象,对一个信神的人来说,他在无所不在、全知全善、赏罚分明的神面前, 内心对罪念会是多么警醒、敏感,会有多么强有力的自律,以及离恶从善的能力。所以老子 说持守大道的人能"敝而新成":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15:4),或叫"心意更新而变 化"(罗 12:2)。这就是神道的爱养了。



注释:

1. 任继愈《老子全译》,5页。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