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扔在风里的童话


  当我动意要写这本书时,就决定要将旸旸的故事写进去。

  旸旸是我一位朋友的儿子。旸旸的父亲是某大学教现代文学的教授,母亲是一位资深记者,可是旸 旸没有子承父业,也没有子承母业,在大学里学了一门与父母的职业相距甚远的自动化专业。

  去年高考前,旸旸的母亲来找我,说旸 旸执意要报考外地院校,而且拒报一切与文科沾边的专业,譬如经济类专业、法律专业、新闻专业等。

  她摇着头说,这孩子不知怎么了,爱好方面一点都不像我和他父亲,家里满屋的文学书籍他从来不看。说出来让人不相信,他各门功课里最差的是语文,每次考试总是语文成绩影响了总分。

  他小时候识字很早,一岁多能背十多首唐诗和儿歌,3岁多就能自己编故事。那时他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石榴花开得轰轰烈烈,花期过了便会结出果实,果实一天天地长大、成熟。到了摘石榴的日子,只要我不出差总会带他去奶奶家帮忙摘石榴。

  那天,我们几个大人正忙着摘石榴,他站在树下扬着头兴奋地看着满树的石榴说:"妈,你看,树上有好多好多小'灯笼'。"

  是啊,那一个个浑身泛着胭脂红的石榴,可不就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

  那天晚上,我哄他睡觉。像往常那样,睡觉前我要给他讲故事。儿子说:"妈妈,我也编了一个故事,我讲给你听好吗?"

  我很惊喜,让他讲给我听,他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有一位老爷爷在大山里迷了路,天很黑很黑,他找不到回家的路。突然,他发现前面很远的地方有个东西在一闪一闪地发着光,他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小灯笼。老爷爷高兴坏了,他将小灯笼一个一个摘下来拿在手里,没想到手上的小灯笼一下变成了一个大灯笼,老爷爷提着大灯笼找到了回家的路。他终于回家了。

  我乐得哈哈大笑,为儿子丰富的想像力而高兴。后来,我将儿子编的故事写进了他的成长日记,我想,他以后长大了,看到了自己当年编的故事一定也会乐得开怀大笑。自从儿子出生后,我一直在给他记日记,将他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有趣的事都记下来,我想等他长大后,那将是我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还有一件事也能从那本日记里找到。

  也是他3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带他出去散步。我们走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里有枝叶茂盛的大树,也有刚栽下去不久的小树苗。

  儿子仰头看看大树,又看看那些还没长出新叶的小树,问我说:"为什么春天来了有的树换上了绿衣服,有的没有换上绿衣服?"

  我笑着说:"妈妈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俩一起好好想想,看谁最先想出来。"

  儿子皱起小眉头,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拍着小手跳起来说:"妈妈,我知道了,春天来了,所有的树妈妈和树宝宝都要换上绿衣服,可是那几个树宝宝贪睡起晚了,他们找不到妈妈为他们准备好的绿衣服了,他们正在着急呢。"

  我趁机指着前面一棵依然是枯枝败叶的古树问他:"那又是谁呀,为什么他也没换上绿衣裳呀?"

  儿子不假思索地说:"那是树奶奶,她老了,手僵硬了,衣服穿不上了,她正在焦急地喊:"谁来帮帮我!谁来帮帮我呀!"儿子也许是想起了那天早上起来,他找不到衣服的情景。

  在他的成长日记里,我还记下了一件事。

  他4岁多的时候,我们带他去峨嵋山旅游。那天晚上为了看日出,我们凌晨3点钟就上了金顶。我们坐在山顶上静静地等候着日出。突然,儿子指着天上的星星说:"我要是能到天上去,我一定把那颗最大的星星摘下来,将它挂在我们家里,那样,我们家就不用电灯了。"

  4点钟左右,东方开始出现一抹鱼肚白般的光亮,又过一会儿,太阳露出了一道细细的金线,儿子拍着手兴奋地说:"那是孙悟空的眉毛";当太阳露出了一道弯弯的金边,他又喊着:"那是一个金月亮";当太阳终于跃出地平线,他说:"那是一个大蛋黄。"

  小学二年级时,他刚刚学会写完整的句子,有些句子他写得很精彩,比如,"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河里的水很活泼"、"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星星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儿子丰富的想像力常常让我们惊叹,我们几乎认定了这孩子将来不是当作家就是当记者,肯定是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

  没想到,上学后这孩子反而没有以前的想像力了,变得呆板了,语文成绩也一直不好。我和他父亲大学学的都是中文专业,从他上小学起就一直辅导他写作文,可是他作文却一直写不好,干巴巴的,没有灵气。

  开始,我们认为是他书读的太少了,找出一些文学名著给他看,结果,一套《红楼梦》他看了一年都没看完。后来我又给他买了不少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想立竿见影地帮他提高作文成绩,他好像也没什么兴趣,看了几页便扔在一边了。

  我和他父亲一直有个愿望,希望他将来从事新闻工作,所以常有意让他加强文科方面的学习。

  高一上完后,学校开始分文理班,我们建议他去文科班,一是我俩都是学中文的,有文科"情结";二是考虑将来就业。我们毕竟都在这个圈子里,将来找工作要好办些。还有一点考虑是,他父亲所在的那所大学出台了一个政策,本校教工子弟如果报考本校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条件。但那是一所文科院校,主要以招文科生为主。

  可是他仍执意要去理科班,死活不愿去文科班。考虑到现在有很多文科专业在招生时都实行文理兼收,我们就让了步,让他去了理科班。可是现在就要填报志愿了,他仍是一百个不愿意报文科专业。我们说,你如果不愿学新闻,学经济或者法律也行,可是他拒报所有与文科沾边的专业,第一批院校的第一志愿,他报的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第二批院校的第一志愿,他报的专业是自动化,都与文科风马牛不相及。

  谈起马上就要进行的高考,她忧心忡忡地说:"其他科目我不担心,就担心语文拖了他的后腿。"

  旸旸的母亲来找我,是搬我这个救兵去做她儿子的工作。她说:"我已经没辙了,什么道理都跟他讲了,他还是不愿报文科专业,你帮我去劝劝他。"

  这个请求让我很为难,从感情上我理解她的记者"情结",同情她处处为儿子着想的苦心,但是理智上,我又不同意他们的想法,选择学什么专业毕竟是孩子的权利,父母不应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我对旸旸母亲说:"既然旸旸不愿报文科专业一定有他的道理,再说文科一直是他的弱项,又何必要避强就弱呢?再说,即使在你们的逼迫下他报考了文科专业,如果他不喜欢,一定会学得很痛苦,在痛苦中学习能学好吗?如果学不好,或半途而废,你们会更伤心更失望。"

  旸旸母亲虽然没再坚持让我去做说客,但仍希望儿子回心转意,听从他们的劝告。后来我得知,旸旸还是按自己的意愿填报了志愿。

  见到旸旸,是高考结束后。那天,我去他家取书,他母亲在厨房忙晚饭,旸旸躺在沙发上看一本有关围棋的书。

  我说:"旸旸,你为什么不愿学文科呢?"

  他皱了皱眉头说:"我讨厌文科,舞文弄墨的,有什么意思。"

  奇怪了,父母舞文弄墨了一辈子,儿子却说出这番话来。

  我们坐在沙发上聊起来。旸旸是个很健谈的孩子,谈起讨厌文科的原因,他谈起了上小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

  旸旸说,那时候我很讨厌那个语文老师,所以也讨厌上了他上的语文课。说起讨厌那位语文老师的原因,旸旸讲起了一件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

  那时我上二年级。一天,老师让我们用"蓝"组词造句。我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个难忘的画面:

  海边,狂风扯着乌云像一头狂怒的狮子从天边滚过来,刚才还一直很平静很温柔的大海突然变了脸,它咆哮着,一浪高过一浪地奔腾着、拍打着堤岸。

  那是爸爸带我去青岛旅游时,我在大海边看到的一个画面。

  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词:"蓝波",蓝色的波涛正是我当时看到的大海的形象。于是我用"蓝波"造了一个句子:大海愤怒了,蓝波翻滚。

  想出了这个词后,我心里暗自得意,用"蓝"组词,一般都会想到"蓝天"、"蓝色"什么的,"蓝波"这个词不但不落俗套,而且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我想,老师一定会表扬我的。

  第二天上语文课前,老师先将改过的作业本给我们发下来,我急切地翻开作业本,想看到老师的赞赏之词,却没想到老师不但将我作业本上的"蓝波"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还在旁边批了几个字:乱弹琴。他将"蓝波"改成 了"蓝天",并造了一个句子:小鸟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事情还没完。上课了,老师将我叫到黑板前,让我将被他打了一个大大红叉的句子抄写在黑板上。我不知他是什么意思,只好一笔一画地将那个句子抄写在黑板上。

  抄完后,老师没有让我回到座位上。他质问我说:"这个'蓝'字在一年级就学过了,我即使问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也能回答出'蓝天'、'蓝色',你为什么不会?'蓝波'是词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词?这不是瞎扯淡吗?不要自作聪明!……"

  然后,他又从组词的错误谈到学习态度,总之,我挨了狠狠一顿训斥。

  没过多久,我又因"自作聪明",再次受到老师的批评。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中有一道试题是"天空是__的",我填的是"灰灰的",结果被老师扣了2分。老师在讲解试卷时将我的答卷作为反面教材,他说:"天是什么颜色,当然是蓝蓝的了,可是有的同学自作聪明,填的却是'灰灰的',天怎么能是灰颜色的呢,正确答案应该是:天是'蓝蓝的'。"

  我心里很不服气,晴天时,天是蓝蓝的,可是天阴了可不就是灰灰的,天有时还会是"白白的"或者"黑黑的",只能填"蓝蓝的",那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三年级后我们开始练写作文,都是命题作文,什么《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让我难忘的一件事》、《写一件你周围发生的事》、《一件好事》等等。我自认为写得不错的作文,总是得分低。而一些胡编滥造的作文反而得了高分。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有一次,语文老师让我们写篇作文,题目是《当国旗升起的时候》。在这篇作文的开头,我写着:

  清晨,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鲜红的国旗在微风的吹动下,好像在向我们招手说"同学们,你们好吗?"

  一只小鸟在旗杆上面飞过,它似乎知道我们正在举行升国旗仪式,喳喳喳地快乐地叫着……


  老师给我这篇作文判了不及格,然后又将我喊到他的办公室说:"怎么能在升国旗的时候看到一只鸟飞过去呢?即使看到了也不能这样写!国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色象征着革命的胜利,这些很重要的、有意义的东西你不写,偏要去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又伤心又委屈地走出了他的办公室。后来我再也没有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我开始讨厌上了语文,更讨厌上语文课,因为再精彩的篇章也让老师给讲得索然寡味。

  后来上了初中、高中,写作文更是千篇一律的八股文。我爸和我妈不辞辛苦地辅导我写作文,他们却不知道,我如果按照他们教给我的那样去写,没准儿成绩更糟。

  听了旸旸的讲述,心里沉甸甸的。我看过作家邹静之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女儿的作业》,在谈起今天的语文教育时他写道:"我那曾写过'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这样句子的女儿,开始为作文编造她的故事。她熟悉表扬稿和思想汇报那类的文体。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故事。他们共同编着一样的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样的格式,去到老师那儿领一个好分。"

  在这样的写作中,不但孩子的想像力被阉割了,求异的思维、诚实的品格、自然的情感也被压抑了、阉割了,写作不再是一种精神的愉悦,而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枯燥无味的编造。语文成了一门让学生望而生厌的课,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无数有文学天赋的孩子也许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从而终身与文学绝缘。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