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由其他宗教转归向真神(44-53)
 
 

44、来自犹太教

  “每当我走进犹太人的会堂,心中总会涌起许多问题……

  “我吃饭时应用什么盘子真与神有关吗?禁食并遵守犹太教传统的教条真的那么重要吗?难道金钱、物质生活、性爱和功利就是我们人生努力的目标吗?

  “……我从圣经中读到,上帝要差遣一位完全的牲祭来,为我的罪作救赎,人将之称为弥赛亚。

  “但我怎么知道这位弥赛亚是谁呢?但在犹太教的圣经中,我看出所有关于弥赛亚的预言都是指着他说的──如他要生在伯利恒城,必由童贞女所生,他要被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但却要由死里复活。

  “历史上只有一个人能值得我们考虑──他就是耶书亚(Yeshua),也就是外邦人称为耶稣的那个人。

  “我这个原就不太虔诚的年轻犹太信徒,跪在自己的房间里,祷告说:‘弥赛亚啊!你若真在那里,请现在进入我心中,用你救赎的宝血洗净我的罪!’

  “那感觉就象呆在一间幽暗的房子里、突然有人把灯打开一样。

  “远在千万里之外的上帝,突然间好象比我的母亲、姐妹,甚至我的双手,我的气息还亲近我!我终于找到过去一直在寻找的平安、喜乐,我的人生重新变得实际且有目的。”6

国际犹太救世运动主席勃特曼(Manny Brotman)

45、来自其他宗教

  萨巴罕(John A.Subhan)是印度南部海得拉巴城的卫理圣公会主教,他是由其他宗教信仰改信耶稣基督的。萨氏自小生长在加尔各答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祖先是十六世纪前来征服印度的蒙古人,且曾在大蒙帝国的朝廷中任过官。

  “事情的发生十分简单,一个朋友一天送他一本福音书,若是几年前有人把这种书送给他,不论心中有多么空虚,他也必会把书撕得粉碎。但他现在心中切切渴望能了解耶稣所启示的真理,这种渴慕之情始终不曾平息过,而自己那群信仰神秘主义的朋友,也同时加强了他探求这方面知识的决心,于是他决定要好好研究一下这本书。当然,他还是觉得这是一本‘不正常’的书,但他想其中一定至少包括一部分耶稣原先启示的真理,至于它的内容若有亵赎上帝的地方,必然很容易就看出来,那些可恶的基督徒若敢随意更改增添福音的内容,他必会查觉,也可以略去不读。

  “但他初读圣经后却甚觉惊讶,第一,虽然他以吹毛求疵,小心翼翼的态度来读福音书,全书中他却找不到一处亵赎神的字,也没有来自魔鬼的话。第二,根据他常识的推理,他认为一本圣书内若包含卑劣的字眼,其背面必有它的动机和原因。经他对福音书的仔细研究,他却找不到任何不良的动机。书中高度的伦理教训,丝毫看不出有被人更改过的痕迹,也没有任何简便易行的伦理观念。在继而阅读福音书的故事当中,他也得到相同的结论,耶稣钉十字架的故事不可能是门徒创造的,他们不必使基督教的创立者披戴这样羞辱的记号。如果他们的创立者真经历过这样的羞辱,门徒在撰写福音书时也会对这事略加修改,或根本略去。神的儿子竟遭这样羞辱,岂不等于抹杀他尊贵的身份么?这年青心中的种种疑问,与他过去对新约圣经所存的成见,两者不断争战,显然不久他就能寻见新的曙光。

  “当他第二遍再读福音书时,他已深深相信这是一本真实的书,其中记的是上帝的话和他向世人所启示的真理。阅读圣经和以前朗诵其他经书所产生的效果显然极为不同。

  “就在他第二遍阅读福音书的时候,萨巴罕变成了一个基督徒。他深信基督教乃唯一真实的宗教。他决定接受耶稣为他个人的救主,这个见证甚是特别,因为除了那本福音书外,并没有基督徒朋友。

  “萨巴罕对自己信仰的经历,用以下几句话总结说:‘基督教并不只是相信几个教条而已,当然这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你与耶稣基督建立起一种亲密的个人关系。它不仅要求你将信仰付诸实施,它也是信徒每天所过的一种生活方式。’”13/51-61

46、来自印度教

  “孙亚拿那(Anath Nath Sen)出生在印度的加尔各答……

  “还很年轻的时候,他已经非常虔诚地接受了祖先的宗教信仰,也严格遵守印度教中一切的律法、礼仪和习俗。他不但是虔诚的印度教徒,而且特别对印度教中的护持神喀里喜那(Krishna)尤显忠诚,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越发憎恨这外来的基督教。他与一群年轻人,尽力拦阻基督徒的聚会。有时制造噪音、有时丢石头,当这些方法均不生效时,他便组织青年队,收购福音传单,诗歌和圣经,在那些传教士面前将它们烧了。

  “有一年,孙亚拿那和他的伙伴们,准备去烧毁一间茅舍,这茅舍是传教士们用来当作阅览室和书室用的。但行动前一夜,他偷偷潜入书室。由于好奇,顺手偷走了一本圣经。回到自己的寝室后,他开始读起来。他首先读到登山宝训,再读到耶稣呼召罪人悔改。半夜时,他读到路加福音记载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故事。主耶稣的教训是和平的,面对十字架的苦难,他的态度也是和平、不反抗的。这故事震憾了他的心灵,于是他取消了烧毁茅舍的计划,使那些与他同谋的伙伴大感惊讶。他们认为他是个懦夫,只是没有人肯公开反对他。

  “孙亚拿那心中仍切望在自己祖先的宗教里,找到所渴望的真理。他往印度各地去朝圣,与一群苦修僧一同修道,但心中却并不满足。后来一位传教士和他作了朋友,借着这位传教士,他才知道原来耶稣曾在历史上存在,只有他才是世界真正的救主。

  “他开始走上将自己生命奉献给上帝的道路,他曾详细描述自己当初得救的经历说:‘我听见主耶稣的声音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我说不出究竟是不是我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呢,或是心灵深处的声音?’但他又说:‘这对我来说,真是一种奇妙的启示。自那时起,我这才知道,只有耶稣是世人的教师,我下决心追求认识他,并敬拜父为真神。’”13/41-45

47、来自印度教

  “按照印度教的阶级制度,我们属于其中的锡克派(Sikh),这个教派对印度教中的教训极为重视。我母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每天黎明即起,沐浴更衣后,便开始诵读印度教的经典。

  “我常读印度教的经典,有时直读至深夜,为求得内心的平安。

  “我常请婆罗门的僧士为我解答心灵上的许多难题。

  “‘你不能一下就到达心灵至高的境界,要获得它必须花很长的时间,你急什么?如果你今生心中得不到满足,来生总可以得到,你只要继续努力就是了。’他总这样对我说。

  “后来我的母亲和兄长在数月内相继去世,这对我打击甚大。想到我再也看不见他们,心里真是无比的沮丧、绝望。因为按印度教灵魂转世的说法,我不知他们来世投胎时会变成谁,也不知道我自己来世又会投胎成谁。

  “在印度教里,一个象我这样伤心的人,唯一的安慰就是将自己完全投入所信仰的宗教当中,屈服在无情的印度教条之下,单单相信苦修和因果报应的说法。

  “但不久我的生活又起了另一个改变,为要得到较好的教育,我被送到我们蓝伯镇上,一间美国长老会差会所办的小学就读。我对基督教有偏见,因此坚持不肯上每日的圣经课程。但我的老师却坚持我选读此课,使我很反感,因此第二年我就离开了这间小学,转到三里外原一间政府所办的学校就读,我在那里读的了几个月的书。

  “过去福音书中谈到神爱世人的道理颇能吸引我,但我还觉得那是一个不真的说法。有一天我下定决心反对基督教,就在我父亲和其他人面前,把圣经撕破烧了。

  “按我当时的想法,烧掉圣经是件好事,然而我内心不安的程度却是与日俱增。有两天的时间,我心中非常难受,第三天,我实在受不了了,在清晨三时,我起床沐浴后,我祷告说,宇宙间若真有一位真神存在,他必会向我显现,指示我救恩的途径,平息我内心的不安。我又下定决心,若在天亮前我的祷告未蒙答复,我要走到镇上的火车道上,准备卧轨自尽。

  “一直等到清晨四点半,一面祷告,一面等待,期望自己会看见印度教的神祗喀里喜那(Krishna)菩萨,或其他印度教中的神,但他们都没有出现。突然间屋内有一道光照亮了全屋,我打开门,想看看这光是从那里来的,却发现外面天尚末亮,仍是漆黑一片。我回到屋内,那光好象愈照愈明亮。在光中出现的并非我所期望的任何神祗,却是我一直以为早已死去的耶稣。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道光耀,慈爱的面孔和他对我说的几句话:‘你为什么逼迫我?我已经为你、为全世界的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了。’这些话仿佛闪电一样进入我心中,在里面焚烧。我终于仆倒在他面前,心中充满说不出的喜乐和平安,从此我的人生改变了。老的孙大信(即作者本人)死了,一个新的孙大信,为服事这位复活主的孙大信诞生了。

  “这个新生命十分特别,它赐我能力带领别人来认识耶稣,但绝非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盼望,别人也能享受这种奇妙的喜乐经验。暑假时,我回到苏巴都(Subathu)和喜姆拉城(Simla),但不是为回学校,而是去受洗,然后直接到各地去传福音。

  “没有基督我就成了一个没有盼望的人,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恐惧。但现在有神与我同在,他将我心中的恐惧转变为爱,将绝望变为生趣盎然。惧怕只是暂时的,只有爱是永存的,信心和爱乃是灵魂的卷须,能吸收神所发出的光与热,向天的方向生长;攀附在上帝的爱中成长。若没有上帝,人的灵魂要落在无助的黑暗中,最后将枯萎地死去。”

  孙大信乃是印度教中悔改归向真神的人中,最不平凡的一位。后来他一直在自己的同胞中传扬耶稣基督救人的福音,并曾数度冒极大的危险去西藏传道,最后一次到西藏后,就再没有返回印度。39/

48、来自撒但教

  “我父母亲都是教会中的会友,我也常随他们去教会,但这都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耶稣不过是一个模糊、遥不可及的影子,对我来说并无多大意义。每当我问父母有关上帝的事,他们总是不回答,却对我说:‘那有这么多的问题好问。’他们说:‘只要我们相信就够了,何必多问?’但我不能这样,对我的问题,教会一样也是无能为力。

  “但我并不放弃,一直在寻求,希望找到一个东西来填满我空虚的心灵。十七岁的那年,我遇见一个与鬼交往的人。

  “我这位新朋友对我说:你唯一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靠玩纸牌和占星术。来让我做给你看。

  “不久我就对这事着迷,我这位朋友好象受到一种奇怪的幽灵控制似的,在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中,将算命的纸牌摊开在我面前,对我过去的生活说得准确地吓人,她还有医病的奇怪能力,甚至常常有医生把病人送到他那里去。

  “一天她对我说,‘哪!这里的一盒副牌是给你的,你每天都要先用牌算过命后,再开始一天的生活’。她帮我把那副牌摊开,并教会我算命的方法,我学会几种不同的纸牌术,不久也能用纸牌来卜卦了。

  “以后的几个月里,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受这个神秘女人所控制,她一步步地带我走进幽灵的世界,终于有一天对我说:‘现在你可以算是我们当中的一分子了,你愿意起誓加入我们吗?’

  “我无力地点点头表示同意,心里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割破手指,我用血写道:哦,撒但!我把自己交给你,我的心,我的身体,我的灵魂都交给你。

  “现在我完全靠纸牌和占星术过日子,若没有纸牌的指示,我甚至不敢呼吸一下。

  “魔鬼已完全占据我的心,它不断地折磨我。我做了许多不可告人的事,才十九岁我已是个道德完全沦丧的人。

  “忧郁、沮丧充满我,我的脾气也变得反复无常,心情紊乱不安,使我不能专心作护理的工作,工作效率也大受影响。

  “1960年3月我划出自己的星象图,图中预测我会在7月26日结束自已的生命。根据占星术的显示,我的人生已无用处。到了7月25日的晚间,我一人漫游在黑暗的街头,心中茫然地想摸索出一条生路来。想到死我就不禁战栗起来。

  “这时突然有一阵优美的音乐流入我痛苦的心灵当中,原来前面路上架起一个大帐篷,有人正在举行布道会,我偷偷地走了进去。音乐止住了,一个讲员站起来,是全欧布道会(Great Europe Mission)的潘乃(Leander Penner)先生在讲道,他说:‘今天晚上,我要告诉你们福音奇妙的大能。’

  “我真想站起来拔脚就跑,只是全身乏力。多年来我常去教会,但从来没有听过有关耶稣的事上帝应是我个人的救主,曾亲自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哦,我多么盼望能挣脱撒旦的捆绑啊!

  “‘只有耶稣能打败撒旦的能力,’传道人说道。最后他邀请听众到台前去,接受耶稣为救主。我推开人群,向台前挤去,对这位传道人说:‘象我这样的一个罪人也有希望吗?如果你说的全是真的,我也要得到解放,请为我祷告。’

  “那位传道人为我祷告,然后一再向我保证,只要人求告上帝,耶稣能,上帝也愿意,饶恕甚至是世上最大的罪过。最后他又引用约翰福音六章37节上的话‘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来安慰我。

  “但我不能求神帮助我,我每次想这样求告时,就觉得有一只无形的手扼住我的脖子。

  “传道人劝我说:‘你先回家吧,我们会特别为你开一个祷告会,你明晚再来。’

  “我真想哭:‘明天恐怕就太迟了!我怀着无限恐惧的心情回到家里。

  “一个漫长恐怖的夜晚过去了。我一夜无眠,我害怕第二日的到来。慢慢地黎明的曙光射入我的房间,我机械化的离开我的纸牌,然后上班去了。

  “在我去医院的路上,必须经过一条河。走近河边时,我不禁打起冷颤来;不久我就会躺在河底。在我工作的地方,我再次企图逃脱撒旦的掌握,我用颤抖的手拨了那位传道人的电话号码:‘你能不能马上来一趟?这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他仓促地赶来后,我问他说:‘耶稣真有能力胜过撒旦吗?’

  ‘是的,当然。’他一再向我保证。

  “我把占星术的盒子交给他,里面放着一张折叠着的死亡咒符。我催他说:‘你读读这个,如果你的耶稣现在不能救我,我只好今天下午跳河自杀了,你看我死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都被定好了。’

  “他迫切地祷告,我觉得全身好象被撕裂一样,浑身不由自主地抽动着。眼泪润湿了我的双颊,我无助地极力想达到上帝那里去,却没有办法;我想祷告,但仍象昨夜一样,一股无形的力量抓着我。我哭喊着说:‘没有用的,我做不到。’

  “‘你是做不到,但上帝可以。’他热切地答着。

  “这位传道人迫切的祷告近半小时的时间,我心中的交战也变得激烈无比。经过一阵剧烈的抽搐,我的双膝瘫软摔倒在地,我恳求耶稣将这可怕的魔鬼,由我身上驱赶出来。耶稣的大能终于得胜了,平安的感觉洋溢在我心中,我知道现在我可以活下去了。

  “有一个星期的工夫,我鼓足勇气生活,不再靠那些巫术左右我的生活。我战战兢兢地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交给潘乃先生。慢慢地我踏上一条安稳及清醒的属灵旅程。在这条新的人生旅途中,我也曾遇到不少挫折,有时会觉得恶魔再度出现,但只要我求上帝,耶稣的力量总是够我用的。

  “今天感谢上帝的恩典,我得以在一家圣经会中心工作,协助编印和分发福音传单,我每天祷告时总这样说:‘主啊!还有许多人仍受魔鬼的捆绑,求你使我变成祝福,去帮助他们。’”2/68-71

悔改的怀疑论者

49、蓝赛爵士(Sir William Ramsay)

  “蓝赛爵士在1881年时,已是一个杰出的标准青年,他的品格、教养和渊博的学识都是无懈可击的。他心中盼望认识真理,但因一直在怀疑主义的环境中受教育,因此他只认为圣经不过是骗人的玩意儿。

  “后来他公开宣布将往圣经发源地──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作探险旅行。为了这趟旅行,他花费好几年的功夫详细做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并希望藉着这次的探险,他可以证明圣经不过是早期一群雄心勃勃的僧侣们笔下的产物,并非如圣经本身所自称的,是来自天上的一本书。他认为经中最弱的一环,是关于保罗旅行传道的记载,这些事迹从未有人作过彻底的实地调查工作。因此他计划用圣经中的《使徒行传》为指南,依照保罗旅行的路线实地去走一趟,好证明保罗当时根本没有象圣经所说的,作过什么旅行传道的。

  “……装备齐全后,他便向圣经的发源地出发了。在利用十五年的时间挖掘证据后,蓝赛爵士终于在1896年出版一大卷研究心得,书名《罗马公民与旅行家保罗》(St.Paul the Traveler and the Roman Citizen)

  这卷书在当时的怀疑派学者中,激起相当大的一场风波和恐慌,书中所表现的态度,与数年前该书作者出发前的原意正好完全相反,使那些反对圣经的人深觉懊悔,更令他们不解的是在以后二十年间,蓝赛爵士(Ramsay)竟不断地出版新书,一本本地根据这些锄头所掘出的新证据,证明整本新约圣经的无误性。因着这许多驳不倒的证据,过去许多不信派的怀疑论者,也因此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蓝氏的书颇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直到如今,他的著作尚未遭致他人的反驳,也没人企图去反驳它们。”38/195-197

50、莫理逊(Frank Morison)

  “莫理逊是英国的律师兼新闻记者,他一直想证明耶稣的复活不过是神话而已,但没想到经过他的研究探讨,却使自己接受了这位复活的救主,事后他为此写成一书,名为《历史性的大审判》(Who Moved the Stone?)。

  “我要用耶稣最后的一段生平为研究对象,因这最后的几周实乃一幕令人惊心动魄的戏剧,带着突出的时代背景,再加上独特的心理和人为因素,揭露基督徒最原始的信仰与主观的假设,我要来看看耶稣这人究竟是谁。

  “整整十年了,我已不需要再说明当初我为何会开始研究耶稣的生平,考证其生平资料的来源及亲自断定证据的真伪,并根据所面临的问题对复活一事下断论,我要说的是这项研究工作改变了我的全部思想。过去一直认为不可能真正发生的古老故事,却为我带来新的认识。当这最后几周的历史变得愈希奇、愈深沉时,我相信它的信心也愈来愈肯定。这个故事中一些奇异的部分实在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只是我最后才真正领悟到这整个史实中那个驳不倒的逻辑部分。”30/11,12

51、路易士(C.S.Lewis)

  “路易士( C.S.Lewis)是英国的作家与教授,一向以其才智、想象力和清晰的表达能力闻名于世。直到1931年之前,他一直是位怀疑派的学者。在其所著之“路易士信摘(Letters Form C.S.Lewis)一书中记有他自己的故事:

  “在1928年3月31日,路氏写给他父亲的一封信中,有如下的话:

  “在我们校园里,有一场基督徒信仰的大复兴运动……是由勃克曼博士(Buchman)主持。他召集许多青年人(有人说其中亦包括女性在内,但我不相信),他们彼此认罪。听来颇滑稽是不是?但你有什么办法压制他们?那反使他们变成殉道者了……”29/126

  “1930年他致信巴非尔(Owen Barfield)说:

  ‘大事不妙,我里面的“灵”或“真”,开始以攻势出现,行动如神一般。请最晚在周一前赶来,否则我可能已经进修道院矣’”25/141

  “路易士的兄弟说到他信主的经过:

  ‘我记得很清楚,在1931年那一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去……就在这次的远足中,路易士决定加入教会。在我看来,他并非突然走入这种新生命的境界,而是由心灵深处的隐疾中渐渐复原过来。’……29/19

  “1933年致好友巴非尔(Owen Barfield)信中这样写道:

  ‘自从我开始祷告,我发现自己偏激的个性也得以改变过来,亲身的体验显然比爱自己更为重要。你不会把种子丢在火里教它如何长成树,但在把它埋在地里之前,它必须能先变成好种子才行。’……19/2155

  “在1963年路易士去世前,他写成许多基督教的书籍,如《神迹》(Miracles)、《苦难的问题》(The Problem of Pain)及《基督教简义》(Mere Christianity)等 。

  在《基督教简义》(Mere Christianity)一书中,他这样说:

  “一个人,一个纯粹是人的人,却能说出那样的教训来,他绝不只是个伟大的道德家而已。他若不是疯子,就是一个大魔鬼。你自己必须作一个选择,这位耶稣,他若不是神的儿子,不是疯子,就是一个比疯子还不如的人。你可以把他当傻瓜,不睬他,你可以把他当作恶魔,唾其面、杀其身,你也可以跪在他的脚前称他为主、为神。但我们千万不可自欺欺人地称他是位伟大的教师,他没有叫我们选择他作教师。”51/40,41

52、华莱士(Lew Wallace)

  《宾汉》一书的作者华莱士,原先是想写一本书来证明耶稣也不过是个凡人而已,没想写作时因研读圣经而信了耶稣。

  “华氏称《宾汉》一书乃是他所写最好的一部作品,这也难怪,因为该书曾成为他属灵经历上的最大转机。为准备写作耶稣的生平,他研读圣经,结果变成一个基督徒。有一次,华氏的一个无神论的朋友对他说,只要几年之内,他可爱的印地安那乡村上的小教会,就要被埋葬在其他宗教之下,只能留在人们记忆当中。华氏当时对上帝与耶稣一无所知,因此也不知应如何与此友争辩。当他谈到自己为何会开始写《宾汉》这本书时,他说当他与那位朋友谈到这个问题时,他才发现自己对上帝、来世、耶稣基督与上帝的神性完全一无所知。于是他下决心要好好地下一番功夫研究,希望自己能得出一项结论来。他将圣经当作蓝本,希望自己过去在法律系所受的逻辑训练能有助于他寻得结论,然后预计经过一段很可能是平淡乏味的研究后,他也许能收集一些资料,将耶稣的生平故事写得更为生动、活泼一些。但他却没有想到,当时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在帮助他完成此项工作。没有一个敞开心胸寻求真理的人,在读完圣经后仍不相信耶稣的神性的。当华氏研究到耶稣时代的历史背景,当时社会的腐败及人心需要救主的情形,他发现要当时的人相信耶稣就是救主是很自然的事。他写《宾汉》一书,记载从伯利恒到各各他山三十三年间所发生的事,就为了要帮助读者也能看清这一点。”12/116,117

53、巴比尼(Giovanni Papini)

  “虽说巴比尼乃意大利最有名的文学家,但当1921年他写成《耶稣生平》(Life of Christ)时,却令他的朋友和崇拜他的人大感惊讶。因为巴比尼一向是个无神论者,常扬言攻击教会,自命为破除一切神秘主义观念的人。这样的人能描述出一副庄严的耶稣画像来么?绝不可能!

  “是什么造成他的改变呢?他的改变使人不禁想起当年扫罗在大马色路上的改变。巴比尼正象其他许多的无神论者一样,外表刚硬,其实内心痛苦。他痛恨人类竟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也明白人若不改变,人类的前途实在渺茫。正如他日后的说法,当时他渴求寻见一点点信心的渣子。

  “第一次大战爆发时,他举家迁到山地的农村中去,与农民同住,他也同时观察到农民们所过的敬虔生活,奇妙的事开始发生在他身上。有些晚上,村民读圣经时,也邀请他高声朗读新约圣经中的故事。他过去曾对圣经采取不信的态度,但此后圣经上的话开始使他有不同的感受。不久他决定重写耶稣的生平故事,持笔不久,他就发现世间唯有耶稣的教训才能真正改变人心。”

  《耶稣的生平》(Life of Christ)全书中充满着这样的思想,我们引用一位杰出批评家的话说:‘多年来,这本书重整人心,带领成万的人辛苦地步向另一个更象基督的世界’。”14/8

下一页:四、为福音受苦的实例(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