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罪的代价


 圣经的「故事情节」

  有时候,我们对某样东西靠得太近,反而无法看清楚。比如我们对一棵距离一寸近的大树直视五分钟,试若想像一下,如果你以前不曾看过树,它会像是什么呢?这样对树的第一印象能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性吗?所以你还是必须往后退,才能够欣赏整棵树的全貌。这并不是说没有仔细观察树皮与树叶的馀地,而是说如果你只那样观察的话,你将看不到整棵树。

  读经也是一样。你可能太专心一意于圣经的某节经文或某卷书,以致遗落了综观圣经的整体故事情节。

  圣经一开始便说神创造天地(创一-二),其间重复地看到神判定他作品「是好的」。在那里没有罪恶,没有苦难。伊甸园中孕育果子的土地并没有辛劳的汗珠滴落过。然而,人类的第一次背叛(创三),展开了苦难、辛劳、痛苦及死亡的序幕。仅仅再过两章,我们便不断读到让人难忘又难过的重复旋律,「……就死了。……就死了。……就死了。」(创五)

  而在圣经的最末,我们看到所有毁坏的最终修复,「一个新天新地」(启二十一1),「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后三13),「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二十一3一5)如果这标记出苦难的结果,那么它也标记了罪恶的结束:「凡不洁净的,并那行可憎与虚谎之事的,总不得进那城。只有名字写在羔羊生命册上的才得进去。」(启二十一27)

  在圣经的起始与未后的中间这一大段,有罪恶,有苦难。而我们从圣经大范围的故事全景所观察的重点来看,罪恶与苦难两老间有深厚的关系:罪恶是苦难的主要因由,叛逆是痛苦的根本,罪恶是死亡的来源。因此,当先知以赛亚期望一个彻底祝福的世代时,他坚持那个世代将是彻底洁净,以及对神有深厚了解的世代。他写道,「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赛二4)而这段话所接连的是更大的异象:「未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诺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说,来罢,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将他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他的路。」(赛二2-3)如果此话为真:「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他们。」(赛十一6)那么这一句话也必然是真的:「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赛十一9)

  圣经多采多姿的故事情节都合乎这个架构。洪水之灾、挪亚与上帝之约、亚伯拉罕的选择、以亚伯拉罕为名所立的约。以色列国的兴起、西乃山上的启示,以及最终耶稣的降世、受死、复活和升天——所有一切都和人的叛逆、叛逆所带来的可怕后果,及其引发的问题相关。保罗很明白这一点,他说过:「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

  由此观点可见,在道德性的罪恶与自然性的罪恶间的区别,需要作很仔细的界定。当然,在某一层次上是可以作出有效区别的:比如说,在强暴事件和破坏性的飓风间,在因人类贪婪而引起的战争与人类不能造成也不能终止的地震之间……等。但是从圣经观点来看,这两种罪恶,以及它们所引起的苦难,追溯其根源,都是由于叛逆之罪而来——因此也可以说,两老皆属道德性的罪恶。


 邪恶之恶

  在我们点出圣经「故事情节」的含义之前,要先掌握住邪恶到底有多恶毒,这是颇为重要的。

  即使一般世俗世界,也有人开始体悟到这一点。二十世纪的西方世界,一开始时便弥漫著乌托邦式的乐观主义,以及巨大蓬勃的自信心,然而它的结尾却是冷酷得多:我们的资源逐渐耗尽,战备武器骇人地进展、左翼右翼的独裁政权扼杀了几亿的人口,本世纪不仅主演了两场世界大战,还有一场漫长的冷战才正要渐行结束。大规模的饥荒令人难以想像地,用最惊人、最残酷的威胁手法处理人口爆炸的问题。但至少有些人已看出,恶事的根源乃在我们自己。

  「我们已遇到敌人,此敌即我们。」这句勃哥(Pogo)卡通漫画里的名言,由另一本具效发性的文集(面对罪恶)( Facing Evil)中得到相当有力的佐证。该书的作考群绝非是同心合意的一群人,也没有一位采用明显的圣经架构来了解罪恶。实际上,在该书的前言即开宗明义地拒绝为罪恶下定义。虽然如此,书中许多作老都表示,许多大规模运作的暴力、贪婪、欲望、怨责,其实主要都源自人心。演员李马文(Lee Marvin)便作过很值得注意的告白证言:

  当我看到自己在萤幕上时有什么感觉呢?最近我看了一部暴力片旧作 「枪口下」( Point Blank),我觉得很不舒服。我记得,我们当时要表达的就是暴力。我真惊讶它是那么地暴力。当然那已经是十或十五年,甚至十八年前拍摄的,但是当我再看时,竟然惊骇到几乎站不起来,觉得好软弱。那是我演的吗?我可以那么暴力吗?那正是可怕的一点,我想,这该是使人们最终对暴力退避三舍的原因吧。他们会说,「不,我可不要再把自己弄成像魔鬼似的。」但这魔鬼就是自己(注1)。

  圣经最是强烈坚称恶之为恶,毫无妥协的观点。没有一位圣经作者会认可异教徒的双重思想,亦即那些理念互敌的人有时候会相互拥抱,终而达成一致,彼此接受。圣经上说:「祸我,那些称恶为首、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的人。」(赛五20)先知和使徒都同意罪恶之令人极端厌恶,恶是要被厌恶的(罗十二9)。但是恶事却遍布弥漫在我们中间。保罗写道:「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上」、「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他们眼中不怕神」(罗三10-18)。

  恶事的最终测量在于神的愤怒(罗一18及下),而此愤怒是那么果断地涌泄在十字架上。我们本都是「可怒之子」(弗二3),除了十字架之外,我们没有一个人有希望。

  以原始意义来说,邪恶之所以为恶是因为悖逆了神,不克达成神的要求,或是去作神所禁止的事。不尽心、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的,为之大恶,因为这是神所要求的,不爱人如己也是一样。觊觎别人房舍、车辆、妻子的是大恶,因为神禁止人的贪婪;心怀苦毒怨恨的是大恶,也是因为神禁止。因此,罪恶的层面是因神所订的层面而成立,罪恶的丑陋是因神的美好而成立,罪恶的污秽是由神的圣洁而成立,罪恶的自私是因神的爱而成立。

  有时所以会产生一些混淆,乃是由于我们经常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使用「罪恶」这个词。我们可以用来指称原始意义和道德意义上的罪恶,例如前述对神的叛逆。另外,我们也可以用这个字指所有的苦难、痛苦、困境;这些可说是前一意义的罪恶所带来的结果。因此,后一种的「罪恶」,可说是人类叛逆所受惩罚的一部分。那么,这样的惩罚以道德性意义来说,算是一种罪吗?

  从圣经观点来说,这个答案是双向的。当然,人类经历这样的灾难可称为大恶。死亡本身是最后的敌人(林前十五26)。战争、烦忧、迫害、剥削、饥荒、掠夺、天然灾害等——圣经理都视之为大苦大难。但是至少其中几样并非由叛逆的行为产生,它们并不是原始意义的罪。尤其是,若从神的观点来说,它们若是行使惩戒和恢复公义的功能,这些事情必然被认为是好的。

  更进一步说,在神行使主权的特殊方法中(将于第十一章中探讨),即使是道德性的罪,它不仅可能会有好结果,而且在神的意旨里原本就是善的(即使在人的意图中是恶的)。除了十字架事件外,最清楚的例子尚有约瑟因兄长的怨恨,被卖为奴的遭遇。约瑟兄长们的意图全然是恶的,但约瑟接下去几年的经历却是令人吃惊的。然而约瑟可以看出他兄长们的意图不是惟一运作的力量:「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他对兄长们这么说,「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五十20)即使人的愤怒也可以带来对神的赞美(诗七十六10),并不是因为人的愤怒在本质上是好的(「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一20),而是因为神把罪恶之事转化为他自己的荣耀。

在这里有几个主题纠结在一起,其中一两样要在后几章中才谈到。目前重要的是要明白,圣经是以当有的极其严肃观点,探讨罪恶与苦难的问题。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苦难与道德性罪恶之间有著因果关系,但是由于苦难本身紧密连结于堕落的世界,因此也会就被认为是恶事,而苦难的体验也是如此。到底神如何就各式各样的恶事行使其主权,这是十分需要探讨的。


 神的良善

  在我们把基本的基督教真理应用在我们的苦难经验以前,要再提一点圣经上认定是「已知条件」的东西:就是神的艮善。在神[毫无黑暗」(约壹一5),「他是磐石,他的作为完全,他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神,又公义,又正直。」(申三十二4)如果那鸿能说出:「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盆怒。」那么他也能以同样口气坚持:「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鸿一2、7)到了末日,人不可以藉口说是神引他们作恶(雅一13)。

  圣经里有些困难的经文,特别是那些在恶行当中有神主权支配的地方。在第十一章中我们会详加检验其中几处,目前只要区辨圣经情节安排的基本大网就够了。神至高无上的主权和他绝对的良善,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宇宙,而人类叛逆了他。如今叛逆几乎已经成了我们人类的门面,深陷不可自拔。我们所面对的苦难再再揭示此一事实。圣经本身的重心在于神如何采取行动,转化那些可怕的结果,也转化造成恶果的根本原因:罪恶本身。而信徒的希望则在于新天新地,在那里人们不再会经验到悲伤与罪恶。

  一些经文的含义

  现在我们要开始谈,以任何基督徒对神和对世界的了解来说,克项那书名的标题有很大的误导作用——《好人遭难》。书中假定这个世界大多由「好人」所组成,但综观圣经要旨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全都陷溺在叛逆之中,因此我们当中没有一人称得上是「好人」。从任何的绝对意义来说。「好人」都不过是空洞的语词。

  我并不是说,这样就可以解决罪恶和苦难的问题,好像对每一个置身痛苦的人,恰当的告诫就是粗鲁地命令:「别再抱怨了,你是罪有应得。」在圣经的文脉中,多处将义与不义交互提及。我们没有一个人会去尽可能地作恶,特别是我们还常疑问,为什么在这个堕落世界里,有些人似乎昌盛安逸,而许多其他怎么看都更好的人,却在大大地受苦?如果要缓和这种不公平的感觉,我们需要再解开许多其他的圣经真理。

  然而经历痛苦与罪恶的基督徒,藉著思考圣经故事情节,默想罪恶的代价,就都可以大得益处。我们住在一个人人关心自我「权利」的世界,但是想想,我们在神面前的[权利」因我们的罪而被牺牲了,其意义十分深刻。如果我们真正相信们的罪理当承受神的愤怒,那么当我们在经历这世界的苦难(一切苦难来自人类叛逆的结果)时,便不会那么快就怨责神,而且会更快地领悟,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基本权利去期望一个圆满舒适的人生。从圣经的观点,因着神的恩慈,我们才不致被消灭。

  笔老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表示每一苦难都是某一特殊罪恶的立即结果。这是一种危险的异端说法,会带来无法言喻的心灵痛苦。它可能推论成,在这世界上受苦最厉害的人。一定犯了最严重的罪。但是无论从圣经或从我们的经验来说,都足以论证其谬误。在后面章节中,我们会探讨某一种罪恶和某一种疾病间可能的关联。目前我们只要先观察到,疾病有可能是某一种罪恶所直接招致的结果(如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7一34节所言,或如约翰福音五章l-15节中所述瘫痪三十八年病人的例子),但是某一种罪恶和某一苦难的发生,两者问并无必然的关联(例如:约翰福音九章那生来瞎眼的人)。

  的确,圣经教导属天的赏赐和在地狱的惩罚程度(这些也是另将探讨的主题),其功能之一在于它部分地解释了何以在这世上,没有很公平的惩罚分配。有些答案我们在这世上是得不到的,要等到主再来,公义得以完成的那一刻才知晓。

  而在此同时,人类犯罪的结果,在我们诸多经验中以痛苦袭击著我们,这种苦痛的遭遇大笔挥洒在人类历史上。因此神对耶路撒冷说,「我与你为敌,并要拔刀出鞘,从你中间将义人和恶人一并剪除。」(结二十一3)当然,以某种意义来说,没有一个人是义人(罗三10及下),但是这并不是先知在这里表示的意思。他是指,当灾祸降到耶路撒冷时,受苦难的人包括那些当时犯罪而使耶城蒙受可怕惩罚的人,也包括那些未参与犯罪的人。

  战争、瘟疫、先天残疾,还有许多其他痛苦也一样:它们并不区分对象。因此,如果我们仅将其视为对某种罪恶的报复或报应的话,那么我们看到犯罪和没有犯罪的人一同受苦,就会感到无比的困惑。但是相反的,我们若先将这些苦难视为堕落的影响,堕落世界产生的结果,或我们自己很容易陷入的一些罪恶的结果,那么,当我们受苦时,无论多苦恼,我们也不会那么惊讶了。

  这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圣经作考都不惊讶于罪恶之普遍(除了在立约的子民中间),也不惊讶于因这些罪恶所产生的苦难。当然,在面对每一件个案时,会引发令人痛苦的诘问:为什么这个人或这些人要受这样的苦难,而其他坏得多的人却可以免遭此难?最佳的例子就是约伯了。他所发的疑问尤其具有洞见。但是从整体而言,圣经作考惊讶的都不是惩罚,而是对于耶和华神的忍耐与宽容。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时,耶和华还不惩罚他们(创十五16)。我们一再地被告知,耶和华是恒久忍耐、不轻易发怒、满有恩慈的神。约拿之所以敢逃脱往尼尼微城传道的使命,就是基于深信神一定比任何先知更宽宏大量。约拿希望尼尼微这个野蛮城市被毁掉,「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他如此抗议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拿四2)由此观点,如果一本标题为《恶人蒙福》( When Good Things Happen to Bad People)的书,里面满载恶人蒙宽宥的奇妙遭遇,反倒更有道理呢!

  我们所享有的一切祝福,都是神耐心与宽容的标示。难怪保罗会提出这样掷地有声的问题:「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罗二4)殉道圣徒如此地呼喊著:「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启六10);而主自己还在静静地等待。

  我猜想,我们许多人很难活出神学的内涵,原因在于我们并未深深感受到外在信奉的真理。我的教条可能告诉我,我是个很可怜的罪人、我真该下地狱、我在生命中所享受的都是来自神慈爱的恩赐、我根本没资格期望可以逃脱苦难……等,但是当真正面对苦难时,我就是觉得对自己很不公平。

  这当然表示,我并没有真正采纳圣经里对我的罪的描述。我想,我最能实实在在吸收圣经的真义,不是在我默然反省我的罪时(虽然定时回顾我思想言行的罪,甚至省察易被忽略的罪,都是相当奇妙有益的),而是在我更加瞥见神是谁的时候。由于展现出神是谁,终于帮助约伯定下心来;因著在圣殿中得见神的异象,使得以赛亚呼喊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六5)

如果我们了解自己在圣经情节中的位分角色,神怎么看待我们的罪恶,我们自己的叛逆当受什么后果,那么,即使我们对邪恶和苦难的问题不能尽得解答,但是在面对伤痛时刻,我们的愤怒怨憎会减少,感恩和信心反更加增。


 问题讨论


  1. 以几句话概述圣经故事全貌。

  2. 在罪恶与苦难的问题上,圣经情节所表达的态度如何?

  3. 从圣经的观点,邪恶何以为恶?

  4. 按照你目前的理解,你会如何叙述苦难与罪恶间的关系?

  5. 你从神那里该得到的是什么?你已得到所当得的吗?你得著的又是什么?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