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宣教士的使命

通常宣教士的使命只根据马太福音最后几节的经文,印耶稣在复活后,升天前交付门徒的「大使命」。大使命其实只是宣教使命的一部分。完整的宣教使命应有三方面:神的性格,基督的命令,人类的情况。



一、神的性格

宣教事业与福音一样,是源于神的心。宣教不是人的工作,乃是神的工作。是按神基本的性格而展开的。若神是别类的神,那就没有宣教事工。圣经不但启示神的存在,也启示神是怎样的神。圣经不强调神的存在,更清楚启示神的性格。因为神的位格从来不能与他的性格分开。

史拜(Robert E.Speer)在其「基督教与万民」一书第十七、八面中写道:「宣教最重要的辩论,不是在于什么字眼,乃是在于神的存在和性格。因为神的存在和性格才是宣教事业最牢固的根基。除非我们深感由且教的必需,否则我们不去思想神的性格。藉着神的存在与性格,就启示了永久宣教的责任,基督教的特性,教会存在的目的,人的本性,以及他对救恩的需要。」


(一)神的爱

圣经论及神的属性甚多,其中有两样与普世宣教事业有密切的关系。使徒约翰在其第一封书信中,发表二个关于神性格的宣言:「神是光」(约壹一5),「神是爱」(约壹四16)

神的这两种属性是合一的,但到主耶稣降世时才完全表明出来。使徒约翰三年之久与神的儿子同在之后。他在结论中说,「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约壹一5)。

神的另一属性就是爱。约翰说,「神差他的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四9-10)。

这两种本性,启示了神的性格,也成为宣教使命的主要根据。

世界是属于神的(诗廿四1)。神爱世人(约三16)。他不愿意一人灭亡(彼后三9三)。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5)。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同属于他的大家庭(徒十七26)。人是神所造的,也是为神而造。在神里面,人才能得到满足的喜乐。神按自己的形像造人,就是要人成为他永爱的对象。

神是爱,这是福音的中心。我们观察自然界,就会发现有一位维持定律,负责可靠的神。藉着基督我们就能发现神的爱。他是不轻易发怒,满有怜悯、慈悲同情,随时饶恕人的神。

神的爱与他自己一样,是永远的,测不透的,是不变的。他以永远的爱爱人(耶三3)。他一旦爱我们,就爱我们到底。不管浪子漂流远方多久,一旦醒悟就可以回家。当他回家时,发现门是开的,灯是亮的,筵席也预备好了。

旧约伟大的宣教书卷,就是约拿书。神迹的中心不是大鱼,乃是神的慈爱临到全尼尼微城的君民,使他们悔改逃避灭亡之灾难。约拿早已知道神一见人悔改,就改变审判的主意。所以他开始就拒绝前往尼尼微城。果不出所料,尼尼微人听见神审判的信息,全国君民上下一齐悔改,神就本其丰盛的慈爱,赦免他们的罪,不降所说的灾。神是盼望恶人从恶道中回转,可以得救。

神这永远不变的爱,促使他差耶稣基督降世作人的救主(约壹四9)。这是福音的喜讯。这伟大的事实,是宣教士努力宣教的基础。没有神的爱,就没有宣教的使命。


(二)神是光

神是光与神是爱一样,都是神的属性之一。光在圣经中是个象征性的辞。有三方面的意义:物质方面表明光辉荣耀(林后四6;启廿一23)。知识方面表明真理(诗四三3)。道德方面表明圣洁(启十三11-14)。神是光;神是爱,这两种性格是联结在一起的。

神的爱是圣洁的爱,所以无可比拟。神的爱与人的爱不但在量上有分别,在质方面也有很大的距离。神的爱洁白如雪,纯净如日光。人的爱却完全相反,是贬抑的,腐败的样式。是自私的、骄傲的、皱纹的。这也就是人很难明白爱的真意的原因。

每样属于神的都是圣洁美丽。他的津法全备(诗十九7)。他诫命圣洁,公义,良善(罗七12)。他的宝座是圣洁的(诗四七8)。他的国度是公义的国度(太六33)。他的国权是正直的(诗四五6)。所以诗人论到耶和华时说,「在他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圣洁」(诗一四五17)。

神的圣洁和忿怒是联在一起。这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罗一18)。人拒绝神的爱,就要遭受他的忿怒(约三36)。当我们思想神的爱与忿怒时,常将两者分开。以为他用爱对待儿女,以恶怒对待他的仇敌。其实不然。神的爱与忿怒是他圣洁本性的两面。他的圣洁焕发慈爱,他的慈爱焚烧圣洁。这不可能只有片面的表现,两者是永远联在一起的。圣徒与罪人都是他所创造的,也都是他所爱的。所以他的忿怒对罪人与圣徒是一样的,他一发现人(不论圣徒或罪人)犯罪,就震怒。他用爱刑罚罪人,也以爱刑罚圣徒。以色列人的兴亡史正说明这个真理。

有些真理因为说得太多了,就失去其重要性。但其真实性仍旧存在。神爱罪人,但恨罪恶。他爱公义,但恨恶罪孽(来一9)。爱公义的,必恨恶罪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神的爱与忿怒并不矛盾,他的忿怒正显明他圣洁的爱。

如果神是爱而不是光,那就不需要宣教事工。他有能力用一句话叫全人类得救,不需要人的信心与悔改,也不需要传道。保罗清楚知道主的心,他说,「我们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林后五11)。又说,「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九16)。

神是爱,使罪人能悔改而得救。神是圣洁,所以不肯悔改的人必要灭亡。没有神的爱,我们没有福音;没有神的忿怒,我们不需要传福音。所以宣教士的使命是建基在神是光与神是爱的本性上。



二、基督的命令

大使命是记载在四福音的末后三章及行传的第一章里面。教会对大使命的另一误解,就是建立在一个「去」字上。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主的教训,主用三个词来表达主与门徒及大使命的关系。这三个词就是「来」,「跟从」,「去」。这三个词各为大使命的一部分,三者联起来,才是完整的使命。


(一)邀请前来

这是个邀请的词。是对群众说的,包括税吏,娼妓,麻疯等有罪的人。「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28)。这是圣经中最优美的经文。是对那远离神的人说的。耶和华会藉以赛亚呼召众人说,「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必怜悯他。当归向我们的神,因为他必广行赦兔」(赛五五7)。凡有气息的男女都在这恩召之列。当他们来就基督的时候,就得到赦免的应许。罪得赦免后,就有生命,健康,喜乐,平安。


(二)命令跟从

凡「来」到基督那里的,就成为信徒。藉着信心的行动,他已出死入生成为神的儿子,基督的肢体,天国的后嗣。接受邀请而来到主面前的人,他要听从第二个词「跟从」。一个信徒必须进入第二步成为门徒。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因为没有人能作成救恩。但作门徒却是另外一回事。不便宜,也不简单,且是相当困难,要付代价的。耶稣自己在世时是付代价的,他也要求门徒付代价。许多人听见这「难听的话」,就退去了。耶稣多次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要得着生命」(太十六25-26)。

马太福音十一章廿八节的邀请,绝不可与廿九节的委托分开。主对那得安息的人说,「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的心里就必得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邀请是对未信的群众。委托是对已信,但灵程未深的信徒。跟从基督,就是学习基督。这是由信徒成为门徒必经之路。福音派人士多讲救恩,少讲作门徒的教训。我们将福音贬值成为廉价品。一再奉送一次得救、不远得救的保证。叫许多人得救后就偏行已路。陶恕说,「这是速成的基督徒」。

我们常传那不完全的福音。贬值基督教高尚的教义。我们太过强调正面的福音——爱,喜乐,平安。但对信福音后的孤立,屈辱,逼迫等,只是轻描淡写。主耶稣警告门徒,将要面对各种的反对与患难,人要无故的恨恶他们。时候要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的」(约十六2)。保罗在劝勉信徒要慎守所信的道后,提醒他们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困难」(徒十四22)。

在我们讲道时,常向青年挑战「将心归主」,带领他们信主为基督徒生活的最后目的。我们很少讲及如何效忍基督、顺服他的旨意,参与教会的事奉。我们讲的多是充满自己,但基督所讲的多是舍去自己。他在一篇讲章中,三次提及「舍己」(路十四25-35)。主严肃告诉那些跟从者,若不准备舍己,就不配作他的门徒。

成为门徒,就必须跟从基督。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人,对「门徒」这个辞很陌生。西方的学生选择他所要去的学校。他希望到达学校后,才去找好教师,因为老师是次要的。学校才是首要的,这就是所谓「学校精神」。在大学四年中可能没有到教授的家一次。所以毕业后只是学校忠心的支持者,而不是某教授的好徒弟!

如果要明白「门徒」的真意,那需要到印度去。在印度学生要选择一位品学兼优的老师,然后在其脚下受教。他不但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更要学习老师的品格。在老师潜移默化之间,他的思想言行处处都要像老师,最后成为老师的副木。这才算为真门徒。

这就是耶稣所说「你们要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的意思。单接受基督为救主是不够的,必须承认他是我们的老师。要进入他的学校,学习他的品格,听从他的教训。行走他的道路,顺服他的旨意。直到我们的生活思想完全改变,有新价值的体系,新道德的标准,新生命的目标。在他不断的管教之下,渐有他谦卑、忠实、服事、牺牲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出来。这样我们才是他真正的门徒。


(三)命令出去

门徒不是单注重个人灵修,而独善其身,乃是要出去兼善天下。时机成熟,他就成为使徒,带着福音进入世界。真实的门徒,必须效法主对世界的关怀。「主耶稣看见许多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所以叫门徒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太九38)。

道成肉身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其目的是「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十九10)。耶稣藉着死与复活,将救恩带给全人类。福音的真实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林后五19)。这是道成肉身的目的。主得胜死亡,罪恶和阴间的权势后,在升天前命令门徒同时向全世界进军。因为「天上地下所有的权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廿18-19)。又说,「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廿21)。父差遣基督到世完成救赎的使命,他也照样差遣教会进入世界,执行同样的使命。

第三个「去」字,就是叫门徒成为使徒。若你欢喜的话,也可称为宣教士。使徒与宣教士,都是受差遗者。

这三个词的次序很重要。一个人必须「来」到主前,才能「跟从」主,他「跟从」了主,才能被差出「去」。基督徒生命的强弱,与事奉的成败,完全要看他是否按这次序而行。许多人试图不作信徒而作门徒,没有得生命,即要学习登山宝训,并要建立别人的灵命,这是根本办不到的。没有学好基督的教训,是不能作宣教事工的。

宣教事业包括四个要素:差遣者,奉差者,往何处去,要传的信息。

(甲)差遣者
耶稣基督是当然的差遣者,社会绝对顺服父神的旨意(腓二8)。他现在拥有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太廿八18)。所以大使命是根据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超越的权柄而颁发的。他曾道成肉身为人子,藉着死与复活成为救主和世界的主宰。他是教会的元首,也是庄稼的主。是历史的主宰,万王之王,人类命运的定夺者。不久万民都要归从他。也只有他配得万民的归依。

(乙)奉差者
那受过主的教育的门徒。他们奉命将福音带到地极,所以要准备冒死去传福音。他们知道福音的宝贵和能力,所以尽力劝人接受福音。「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

(丙)往何处去
在四福音里,门徒是差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但在大使命之下,使徒是被差往普天下去。福音要传给万邦,使万民作他的门徒。地区包括全世界,信息是要传给万民的。全人类都是失丧的,都需要耶稣宝血的救恩。全民都在等候这福音。

(丁)要传的信息信息就是神爱世人,基督为全人类的罪而死。
赦罪得生命的救恩已经完成,是本着神的恩典,和人的信心而白白赐给人的,现在相信,现在就可得着(弗二8)。早期的使徒与今代的宣教士都传这同一样的信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耶稣在本丢波拉多手下受难这是事实。他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好带人到神面前,这是启示的真理(加一11-12)。宣教士没有其他的信息。他蒙召不是为信息辩护,乃是极力宣传这信息。

福音靠圣灵的能力传出去后,要求听众有所反应。听众如肯悔改相信,就因此得救。如果他拒绝悔改,就必被定罪(可十六16)。宣教士的工作是严肃的,是神圣的。对某一班人是叫他们活,对另一班人叫是他们死。所以保罗战兢地说,「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林后二16)。



三、人类的情况

人类的情况是宣教使命的一部分。如果人类的情况不是败坏无助,那就不需要宣教事工了。

世人的需要又大又急,全人类都在呼吁改善、救命。信徒如果忠于基督的命令,就不能像祭司和利未人那样,看见受伤的人不顾而去(路十29-37)。

教会不能单传福音而装聋不听需要的呼声。当耶稣看见群众如羊没有牧人,他就动了怜悯的心。有怜悯就有行动。彼得用一句美丽的辞藻说明道:「他周游四方行善事」(徒十38)。所以信徒如有恻隐之心,不能不行善事。

有一派的人说,宣教士只供应人属灵的需要,因此反对宣教士参与医药和教育的工作。这种论调不合耶稣的事奉原则,与早期使徒时代工作的教训与榜样。主耶稣在宣告他工作的时候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听,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路四18)。马太说,耶稣来世是传道,教导,医病(太四23)。这三种事奉是针对整个人的三个部分,灵,魂,体。这就是对整个人传全备的福音。


(一)在灵性上的需要

每个信徒都承认,人类心灵上的需要是最大最深的需要。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有永远不朽的灵魂,要像神一样永远存在。因此,人最急迫的需要就是灵魂得救。耶稣的教训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可八36-37)。人生最大的问题是,「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十六30)。人在今生与来生幸福的关键,端视他能否找到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圣经早就教训我们,人是远离神的(弗四18),与神为敌(罗五10),在神的震怒之下(约三36)。罪人唯一的盼望是离开恶道,悔改信耶稣,此外别无他途可循。

宣教土的首要任务,是不论得时不得时,务要传道,使用一切机会介绍基督给世人。虽然多数的人,毫不关心自己灵性的需要,这正表明其情况的严重。对一个沉沦的人,最危险的事,就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沉沦(林后四4)。告诉世人他们正在沉沦的事实,并劝他们信耶稣宾血的福音,得着赦罪的救恩,这是宣教士首要的使命。如果世人不是沉沦的,人为的宗教可以救人,那就无需宣教了。


(二)人在知识上的需要

人有灵魂,也有头脑思想,所以有知识上的需要。如果有其他教育机构供应人类知识,宣教士可以不必作这工作。在第三世界的若干地区教育落后,政府也无力供应足够的学校收纳学生,所以宣教士要页起这个责任。差会办的学校,起初为信徒,以后也为全社会。宣教士深知,圣经要译为当地方言,信徒必须能用自己的方言念圣经,这样教会才能增长壮大。因此他们办学,教人识字可以读圣经。

人的头脑是要不断发展的,其理性与思考力也要训练的,这样一个人的品格才能发达至圆熟的地步。宣教士每到一个地区,创制文字,办学教人阅读,出版书报,启迪人民思想。藉教育改善他们过去只懂吃吃睡睡的生活。


(三)人在身体上的需要

多数东方的宗教,特别是印度教与佛教都是厌世的。他们认为身体是个累赘,妨碍人寻找灵魂的归宿。所以注重灵魂,忽略、甚至轻视身体。基督教与这些宗教完全相反,认定身体是神所赐的。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太四4),这是说,人活着有食物的需要。他又引用大卫和他的跟从者在饥饿的时候,吃那只有祭司才可以吃的陈设饼(太十二3-4),说明身体的重要性。要保持身体的健康,需要食物。所以在某种情况下,供应人肉身的需要,是比宗教礼仪更重要。

一个完全人应当在身体的健康与灵性的圣洁并重。人生存于今世,需要身体;在复活时,将有一个荣耀的灵体。基督教是尊重身体的,所以耶稣洁净麻疯,医治疾病,喂养饥饿的,复活死人。病痛,软弱,和死亡是属于撒但国度的一部份,所以耶稣来摧毁它。当耶稣差遣十二使徒及七十门徒出去传道时,指示他们当赶鬼医病,洁净麻疯。

十九世纪的宣教士,将福音传到地极时,他们多从事医药事奉。虽然他们未行多少神迹,但藉现代化的医药和外科手术,医治信徒与社会大众的身体疾病,救治他们脱离病魔的缠磨!

今日除宣教士之外,世界许多机构受基督教宣教精神的影响,也从事教育与医药方面的供应。特别在第三世界已独立的国家。目前都大力普及医药及义务教育。差会所办的学校与医院正迅速移交政府或其他社会人士去管理。这是美事。宣教士也乐意看见这样正常的发展。从今以后,宣教士可以更专心于属灵的事工。政府,其他宗教机构不能真正供应人心灵的需要,所以宣教士可以集中一切力量精神,传递那天上生命之粮给正在等侯中的人类。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