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与追求觉悟


修道中如见佛菩萨呈现,若其境为真,不是幻境,则所见之形象是否真为一种客观存在于灵界的佛或菩萨呢?



佛之原义只是觉者


今且从佛教原义言之「佛」看,佛字梵文为Buddha,原义为「觉者」,早期佛经如杂何含经卷四云:「明知所了知,所修应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又大乘佛教论著如大智度论云:「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不论小乘大乘,均不以佛为一种神秘莫测的超自然神灵,却只是一个觉悟了的人,这是佛教原本的朴实性。

但自释迦成正觉,老年因受纯陀供养,患痢疾逝世(宗门拈古汇集谓其背痛,至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终至死亡。)世人怀念其伟大人格,后来才日渐将他神化,作出其前生的宿世神话,及提出佛「法身常存」之道,以佛即宇宙真理,而等同于一泛神。

释迦的真人,当是透脱自在慈而悲的觉者,但后世将他神化,说其前生之事,则荒诞得很,如佛本集经以他前生曾叫释迦牟尼,又前生是人鹿性苟合而生的一角仙人等。

了解佛之原义只是觉者,则修道所见之佛形象,不应真是当年历史上的觉者释迦,却是灵界奇物而已,明乎此才不为佛境所惑,而悟真佛教之法。



佛的样子,从无记载


究竟释迦牟尼在历史上的真面目,是否如今佛像的样子呢?

如追查佛教历史,并无任何记载涉及他的画像流传,而佛经的结集一般亦非常后起,现存早期的佛经为阿含经,但也在佛灭后二百多年才流传,有字圣典要到公元前八年的Vattaganani王时才有,如今相信真来自佛时代的为法句经(Dhammapada),意为佛之足迹,传为佛在世时随机而说之法语,编入南传小阿含经中,此经全是佛陀的偈语,亦小谈佛相如何。

所谓原始佛教时代及小乘佛教初期,佛教原不拜雕刻的偶像,阿育王大力推行佛教,却严禁以男女形体作想象之雕绘,任何人雕佛像均处死刑,故较早期佛教只用象征方式表达佛,如用莲花及法轮等,我在印度亦见佛圣地菩提伽耶的雕塑,就是只有莲座而无佛像的,其浮雕名为佛陀坟(stupas),约出现于公元前二百年,已是佛灭后三、四百年的雕塑了。

如今佛像与历史上的佛陀真样毫无关系,却是由希腊人侵印度的Bactria王朝开始,用希腊雕像的方法,首先雕佛像,中文资料则称优填王(或鸟陀延王)请尊者没特伽罗子(目连)以神通上天宫,「亲观妙相」而雕成,后世即言佛有三十二好相,依之而雕佛偶像,其实雕拜偶像,已离佛家透破无常之旨,故人在灵界中见佛相呈现,必是虚妄魔境也。



菩萨是有智慧而力求解脱之人


修道中见菩萨现形,究竟是否真有菩萨客观存在,为修道者法眼所见呢?

问题是什么叫菩萨,此辞源自「菩提萨多」,梵文为Bodhisattva Bodhi是指,「佛智慧」,sattva是指「有情」,佛智慧即觉悟,故菩萨即「觉有情」,一般解释是菩萨不单要求自己觉悟,也有慈悲心,求他人也得觉悟解脱,但印顺大师和太虚大师,均认为菩萨是指将有情生命的动力去追寻正法、追寻觉悟。

如依菩萨原义,则绝非神秘的神灵,供人膜拜,却只是开始觉悟而又全力追求终极觉悟的人。如依此意,人人只要有心追求觉悟的智慧,已是菩萨。

菩萨是人(或具菩提心的众生),是有智慧而力求彻底解脱,力求协助众生解脱的人,是较高情操的有情,并不是神灵,更不应是被拜祭祈求的对象。

但在修道第六重境界中,却竟见菩萨们以民间崇拜的形象出现,偏偏是神秘神灵的形态,且表现超自然能力,并不合菩萨之义。

心得正见的人,知自己发菩提心求觉悟已是菩萨,不须靠神灵加持,若对此等菩萨形象的神灵有所迷执,即失法眼而追求迷信和神通,那不是得道,反而是左道邪道,并且是解脱的障碍,即是如此,那么呈现的菩萨必不是真有菩萨,而是天魔邪灵,心静者能透破之。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