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服、感恩、献身:战胜死亡的秘诀——远志明


读了江岸先生谈生死的文章,顺着他末了的"醒悟"想下去,便想到下面一些。

传说孔子问一个百岁老翁:请告诉我什么叫生,如果可能,再告诉我什么叫死。老翁说:夫子,你要想知道什么叫生,先得知道什么叫死。死就像海边的沙滩,生就是用沙滩上的沙子在沙滩上堆房子。

人的生命是以死亡作基础的。人活七十、八十或九十,总有一个无限大的死亡作分母,结果总是一个无限小,差别并不存在。

人的生命又是以死亡为归宿的。一个人建筑起来的财富、名利、地位的大厦,没有一砖一瓦不是以付出生命、引入死亡为代价的;生命大厦完工之日,便是死亡进驻之时。

有人看到人生如此之"真相",便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或及时行乐,或随波逐流,或遁入空门,或自绝于世。并不是没有人英勇无畏地去迎战死亡,但没有一人活着回来。



一、顺服

有一种从天而降的大智能,自古就出现了,说:人的生命不属于人自己,这正像地球不是地球自己的财产一样;人的生命属于赐生命的造化主,人既没有权利随意挥霍它,也没有权利自行了断它,更没有权利独自占有它。唯有顺服造化主,人的生命才归回了它的本意,才有安然与幸福。这就是"顺天休命"(《周易/上经》)的说法。

庄子在《大宗师》中讲了一个故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都认识到生、死、存、亡属于一体,就作了朋友。

一天,子舆中了邪气,腰弯了,面颊佝偻到肚脐下面,两肩高过了头,背上有五个大疮洞。子舆在井口看到这副模样,便说:“真是伟大的造物者啊,要把我变成一个拘挛人啊"!他毫不抱怨。

后来,子来又病了,大口喘气,快要死了。子犁来安慰他,他却说:“儿子对于父母,不论要到东西南北哪一个方向,都是一听吩咐便照做的。造化者安排好了我的生,也安排好了我的死。譬如现在有一个冶金的工匠在铸造器皿,那金属突然从炉子里跳出来说:“你一定要把我铸成一把宝剑”。那工匠一定认为这是一块不祥的金属。同样,我被造化成人,若得意地说:“我是人啊,我是人啊”!造物者一定认为我是一个不祥的人。现在就把天地看作是一个冶炼的熔炉,那么,造化主要怎么打发我,我怎么能不顺从呢"?

讲完这话,子来安详地睡着了。过了一会儿,又自在地醒来了。

《圣经》多次用Jehovah(耶和华是音译,本意是"自在者",即"我是我所是的")是窑匠,我们是泥土,来比喻造化者与被造化者的关系。以赛亚说:“Jehovah啊,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所做的工";他对世人说:“你们把事弄颠倒了,岂可看窑匠如泥呢?被制作的物,岂可论制作物的说:他没有制作我"。Jehovah又借先知的口说:“以色列家啊,泥在窑匠手中怎样,你们在我手中也怎样"。

对造化主的承认、敬畏和顺服,符合人的藐小、被动、短暂、孤立的真相,又能使人超越自己这个真相,进入与造化者相联系的一个更大的真相。在这个更大的真相中,人的生获得了意义,人的死也获得了意义,而且死的意义比生的意义恰恰不多也不少,因为两者都是造化主有意义的安排,也都在造化主的生命里面。

对造化主的不承认、不敬畏、不顺服,不符合人的藐小、被动、短暂、孤立的真相,更不能使人超越自己这个真相,不能进入与造化者相联系的一个更大的真相。这样一来,人的生没有了意义,人的死也没有了意义,生和死一样严重地丧失了意义,因为当事人没有看出两者都是造化主有意义的安排,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本是在造化主的生命里面。

当人消失时,赐予人生命的造化主依然还在;当万物消失时,赐予万物生命的造化主依然还在。在悠悠永恒之中,造化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造化出新型的、也许更美好的生命来。

人对造化主的这种意识,可以说,是生命对其本体的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意识中,人的短暂生命与神的永恒生命融为一体。在这个一体的生命中,你发现死亡不过是生命存在的一部分,就像沙滩是大地的一部分。于是,你不再急迫地从死亡沙滩中攫取生命的质料,堆建坍塌的房屋,而是成为死亡沙滩上一位泰然自若的漫步者。



二、感恩

单单说"顺服",也许有些消极,令人不知所措。那么,"感恩"的含义就很明白,也很积极了。

人的生命不仅是造化主的造化物,像泥土一样掌握在造化主的手中。我们应当进一步意识到,人的生命本身就是造化主给人的恩典,凝聚着造化主的爱意。一想到生命本身就是恩典,就是爱,立即就想到"感恩"是人的生命中最大的本份、最深的意义。

《圣经》中有一篇"约伯记",据说成书于上古。约伯是一个敬畏神、远离恶事的正直人,突然有一天,他无缘无故丧失了所有的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和全部家产。得知噩耗之后,"约伯便起来,撕裂了外袍,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说:我赤身出自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Jehovah,收取的也是Jehovah,Jehovah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生是上帝的恩典,死也是上帝的恩典;生命的来与去,是上帝赐予人的一次旅程,有所出,亦有所归。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人只要活着,生命只要是生命,就应向上帝发出感恩、赞美和称颂。人应为自己所呼吸的空气、所沐浴的阳光而感恩,人应为大地生出五谷、五畜供人饲养而感恩,人应为自己的创造力、欣赏力和可供创造欣赏的资源而感恩。更根本的,人应为自己竟然活在世上,即人之为人的出现与自我意识而感恩。

诗人泰戈尔写道:

我生命的生命啊,我知道你生气勃勃的爱抚正抚着我的身躯;
只要我区区一息尚存,我就会称你为我的一切。
是的,我心爱的,我知道,这只是你的爱情──这在叶子上跳舞的金光,这些在天空飘过的闲云,这吹过我的额上、留下了凉意的清风。
晨光涌进我的眼睛──这是你送给我的口信儿。你的脸自天下俯,你的眼睛俯视我的眼睛,而我的心爱抚着你的双足。

(摘引自诗集《吉檀迦利》)

感恩发自生命的本质,符合生命的本相,所以一个时时感恩的生命,一定是一个平安、喜乐、充足、优美的生命。

不感谢不赞美上帝的人,将生命视为己有、视为理所当然,从而使人的生命与其本体割裂了,短暂离开了永恒,成了孤零零的瞬间。这样的生命,拼命想看到自己的意义,最终却发现了荒谬(如萨特)。这样的生命,拼命想抓住自己的脚踪,最终却落入了陷阱(如尼采)。这样的生命,活着,是焦灼的,因为它以为它除了是它自己,什么也不是;死亡,是恐惧的,因为它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那里去。

一个人若顺服上帝,且知道感恩,就表明这个人晓得了生命的真相(来源与去处),脱离了生的焦灼和死的恐惧;他便像一个人一边在沙滩上悠悠漫步,一边欣赏蔚蓝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时不时从心底里发出赞美的歌声。



三、献身

一个完全顺服上帝的人,自然淡漠死;一个感谢赞美上帝的人,已经超越死;而一个将生命都奉献给了上帝的人,就彻底战胜死了。

托尔斯泰有一篇小说《哪里有爱哪里就有上帝》,里面说:鞋匠马丁死了妻子不久,又死了儿子。有一天,马丁的一个同乡老翁来看他,马丁向他倾吐自己的悲伤:

"虔诚的人啊,我甚至不想活下去了。我只求上帝让我赶快死掉。我在世上已经完全绝望了。"

老翁回答说:“马丁,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们不该对上帝的所作所为妄加议论。只因为你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幸福,才会这么绝望"。

马丁问:“那么咱们是为什么而活着呢?"

老翁答道:“是为了上帝。他赐给你生命,你就应该为他而活。倘若你能为上帝而活,你就不会再悲伤了,凡事你就都会感到惬意了。"

马丁沉吟了半晌,然后问道:“但是该怎样为上帝而活呢?"

老翁回答说:“基督已经教给咱们该怎样为上帝而活了。你识字吗?那么你就买本《福音书》读吧,你就能明白上帝要你怎样生活了。上面全写着呢。"

后来马丁按照耶稣的教导去生活,用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上帝便在梦中对马丁说:你爱他们就是爱我,在爱中,我就向你显现了。

这个故事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一个献身上帝的人,就战胜了死亡。第二,一个献身上帝的人,就有无私的爱。第三,一个献身上帝、充满爱心的人,上帝就与他同在。

先说第一层含义。献身上帝,就是把生命当作活祭献给了上帝,这生命不再是自己的,乃是属上帝的了;既属了上帝,就可以"外其身而身存",不再死、不见死、不怕死,更不会自己寻死了。这就是战胜了死亡,活在永生里,所以马丁后来不自杀。

若生命只是你自己的,不献给上帝;或者,你将生命献给了某种属人的事(属人的事必有限、有分、有争、有胜败兴亡),不献给上帝,就是"出生入死:一生下来就进入了死亡过程",必死、怕死,甚至找死。这就是没有战胜死亡,活在死亡中,所以马丁当初想自杀。

"凡是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是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耶稣这句话,可谓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这个生命就是灵魂(原文是双义)。灵魂是上帝赐的"生命之气",肉身只是泥土(创世记)。耶稣说:“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肉身是无益的,叫人活着的乃是灵"。所以,所谓"得生命、胜死亡",就是灵魂在上帝的启示下苏醒过来,发现肉身的有罪有限有死,便不再体贴肉身速朽(因速朽而贪婪急切)的律,而是随从圣灵永活(因永活而雍容不迫)的律。

再说第二层含义。什么叫献身、什么叫活祭、什么叫为上帝而活呢?这是一句空洞的话吗?不,献身上帝,就是献身爱。因为"上帝就是爱",因为爱是"最妙的道",因为"若没有爱,既使万国的方言、天使的话语、先知的讲道、奥秘的知识、全备的信仰、移山的能力,都算不得什么",因为耶稣说上帝的全部律法就是爱:爱那当初造化我们、一直养育我们、首先爱了我们的上帝,爱上帝所爱的儿女们,即周围一切的人。(先后见《圣经》约翰一书、哥林多前书、四福音书)

上帝爱我们,我们爱上帝,我们彼此相爱──这是爱的内容。上帝爱我们,是大前提,因为上帝若不爱我们,就没有我们。我们爱上帝,是小前提,因为我们若不爱上帝,就难以彼此相爱。我们彼此相爱,是结论,是果子,是我们与上帝相爱的证据,因为"人若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怎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呢?"(圣经)

所以,献身上帝,就是献身上帝的爱;献身上帝的爱,就是无条件地爱一切人。在这种爱里,也只有在这种爱里,生死就弥合了,人神就合一了。

现在来看第三层含义。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无形无像的上帝,如何向人显现、与人相连呢?就是通过爱,就是在爱里。道的化身耶稣,就是爱的化身。他向世人展示了"神就是爱"这一真相。他的爱就像阳光普照。他为病人治病,为罪人赦罪,为敌视者祝福,为刽子手祷告,他没有恨过一个人。在十字架上,他将肉身交给了罪人,将灵魂交给了上帝,就建成了一座上帝通向罪人的桥梁。这是一座纯爱的桥梁。凡是跨上这座桥的人,就进入上帝,就进入纯爱,就在纯爱中经历上帝的同在。

以无条件的爱献身于上帝的人,就像一个人,他不仅是在沙滩上逍遥漫步,也不仅是欣赏赞美眼前的大海美景,且是跃身于生命的大海里去遨游了。

***

可以这样说,顺服,就是轻松享受上帝之爱;感恩,就是衷心回报上帝之爱;献身,就是实际活出上帝之爱。

顺服、感恩、献身,一步又一步,人就可以在上帝之爱中,傲视死亡,热爱生命,直至活出一个人最高的价值。人最高的价值,在灵魂中,属于永恒,由耶稣展示出来,就是按照上帝造人的美好目的而活着;这样的活,便没有死。

"......你识字吗?那么你就买本《福音书》读吧,你就能明白上帝要你怎样生活了。上面全写着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