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心灵与心灵对话、深渊与深渊响应的记录。 对话的时间是1995年到1996年底。对话者是原《河殇》电视片撰稿人之一、现任《海外校园》研究员的远志明,及十五位中国知名的学者、作家、科学家,一位留美研究生,一位大学生。他们大多同样经过1978年至1989年间那段"从书本走向实践,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他们曾经共同批判中国文化遗产的内在弱点,也看到西方文明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更关切神州大地在改革开放后的精神困境。1990年前后,他们先后到了海外,正如庄子《秋水篇》中的河伯,冲决了河道的壅塞局限后,得见大海的宏伟博大;但另一方面,却尝受着忧国忧民的知识份子飘泊海外、那种"得了天空,失了大地"的苦楚。 在这样的时空下,1991年4月远志明在美国普林斯顿受洗成为基督徒,随即去神学院进修,后又献身传道的消息,在许多老友和中国学人间彷佛一声春雷巨响: 他如何超越"个体灵魂中最隐秘的无根基性"(苏晓康语),在"世俗生命的尽头触摸到真生命的根基"? 他如何确知个人信仰的体选是"真实的经验"(谢选骏语),而不是一种"心理需要和心理创造"的投射结果? 他如何从"神性与理性、绝望与希望、拯救与逍遥"(刘再复语)的徘徊中,找到"源头、根据和归宿"? 他如何期待"上帝的弃地"(北明语)──那"山坳上的中国",能被"上帝之爱的活水,浇出十二亿心田的绿洲"? 在这本对话录中,你会看到远志明如何与他这些学养俱佳的朋友们恺切剖谈。但愿您不是单凭感性和理性的眼睛,观赏作者们如何用人类有限的语言讨论人生与信仰的经验;而是开启原来闭着的灵性眼睛,注视那来自耶稣的灵光,迎向那光! 苏文峰《海外校园》杂志主编 1997年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