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能无比的道、至高荣耀的神,却以最卑微的人形、最屈辱的方式,完成他对人类的特别启示与拯救,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出人意料的事。然而老子的确这样书写了,历史的确这样成就了,《圣经》的确这样记载了。 第一节 老子的描述:知其荣、守其辱、处众人之所恶 老子描述圣人时,有一半的笔墨,是用来描述他的"降卑"。我说"降卑"而不说"谦卑",是因为老子一再强调这位圣人原本是有荣耀、有大能、有权柄的,只是在人间自甘卑下而已;正是在他的自甘卑下中,彰显了他的至高地位和恩德。 让我们一步一步解开这个奥秘。先看老子对"降卑"十六次直接或间接的描述: 1 "圣人......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2:3-5)。 2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8:1-2)。 3 "圣人......不以自己的眼光,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22:2-5)。 4 "知道其雄伟强壮,却甘守雌爱柔顺,而成为天下的溪流。作为天下的溪流,永恒的恩德与他同在,(使人)复归于纯洁的婴儿。知道其光明所在,却甘守暗昧,而成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作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永恒的恩德至诚不移,(使人)复归于无限的境界。知道其荣耀,却甘守羞辱,而成为天下的虚谷。作为天下的虚谷,永恒的恩德充足丰满,(使人)复归于原初的本相"(28:1-6)。 5 "圣人摈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29:4)。 6 "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至高的道德却好象幽谷低下,极大的荣耀却好象受了侮辱,宽广之德视若不足,刚健之德视若苟且,实在的真理视若虚无"(41:2-4)。 7 "圣人行为方正,却不以此审判别人;心思锐利,却不因此伤害别人;品性绢直而不放肆;明亮如光却不炫耀"(58:4)。 8 "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63:4)。 9 "圣人犹有艰难之心,但终无难成之事"(63:6)。 10 "圣人不靠人为努力,就不失败;不是人为持守,就不丧失"(64:3)。 11 "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64:5)。 12 "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它所处低下,便为百川之王。若有人想在万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圣人正是这样,他在上,人民没有重担;他在前,人民不会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热心传扬而不厌倦。他不争不竞,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66:1-4)。 13 "圣人外表是粗麻衣,内里有真宝贝"(70:4)。 14 "圣人深知自己,却不自我炫耀;他珍爱自己,却不自我尊贵"(72:3)。 15 "圣人做事不仗恃自己的能力,事成了也不视为自己的功劳,不视为自己的才能"(77:4)。 16 "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78:4)。 归纳老子的这些描述,"圣人"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就圣人的地位来看,他知雄而守雌,知白而守黑,知荣而守辱,处在世人所厌恶的卑微境况中,来完成救人、为王的使命。《圣经》在见证耶稣时,正是说他本有神的形象,反倒虚己,成为人的样式,取了奴仆的卑微,存心顺服(腓2:6-8)。 其二,就圣人的作为来看,他的"不为"或"无为",乃是因顺大道,由道而非由人成就圣业。这正是耶稣自己反复强调的:我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均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父神作他自己的工(约5:19-30;6:38;7:15-18;8:28,50;12:44-50;14:10)。 其三,就圣人的品格来看,他柔弱,谦和,着粗麻衣,朴实无华,艰而不难,虚怀若谷(29:4;58:4;63:6;70:4等)。耶稣自己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29-30)。直到在十字架上,耶稣仍为杀害他的人祈祷。 第二节 以赛亚的预言:被藐视、受欺压、受尽痛苦忧患 年代可能稍早于老子的以色列大先知以赛亚,对耶稣的预言如此清楚明白,以致于我只要摘录他有关"以色列的圣者"降卑受辱的一段话在这里,读者自己读一读,比一比,就足够了: "我的仆人必行事通达,被高举上升,且成为至圣。 许多人因他惊奇,他的面貌比别人憔悴,他的形象比世人枯槁。 这样,他必洗净许多国民,君王要向他闭口。因那未曾传与他们的,他们必看见;先前未曾听道的,他们要明白。 他在Jehovah面前生长如嫩芽,象根出于干地。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象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Jehovah使我们众人的罪都归在他身上。 他被欺压,却自卑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经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于他同世的人,谁想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 他虽然未行强暴,嘴中也没有诡诈,人还将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 Jehovah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他献自身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Jehovah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赛52:13-14;53:2-10)。 第三节 耶稣的应验:贫贱的、短命的、没上过学的木匠之子 当耶稣诞生在伯利恒时,除了神明所昭示的几个东方智者和一小群野地牧羊人之外,并没有受到这个世界的欢迎。相反,他的同胞们一直视他为私生子,甚至指明是士兵潘特罗与马利亚的私生子1 。木匠约瑟是他名义上的父亲,也有约瑟所生的弟兄姐妹们,但那时连这些弟兄姐妹们也不相信他是神的儿子。众人更是讥笑说:"这不是木匠约瑟的儿子吗"?"这个人没上过学,怎么明白书呢"?"他是被鬼附着了,而且疯了,为什么信他呢"?于是,许多次,人们撵他,用石头打他,甚至逼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耶稣不仅是一个卑贱的人,也是一个短命的人。他三十岁出来传道,只三年多便被杀死了。这三年多,他是在贫困和凌辱中度过的。他自己说:"天上的飞鸟有巢,地上的狐狸有洞,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耶稣来,是要将世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他自己却被世人的罪恶所谋害。他被自己的门徒所出卖。那些士兵们污辱他、鞭打他,吐唾沫在他脸上,又戏弄他,蒙住他的眼问他说: "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他们又给他穿上华丽的衣裳,给他挂上"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的牌子来嘲讽他,说:"你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口渴了要水喝时,士兵给他醋喝。拿枪扎他的肋骨,又占阄分他的衣服......。 然而耶稣始终柔弱如水,顺服如羔羊。他始终柔和谦卑,充满慈爱,只是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 23:34)。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一句话是: "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给了神(约 19:30)。 按人的眼光来看,耶稣的卑贱、贫困、曲辱和柔弱,实在是无以复加了。当我们读到老子笔下的道和圣人"上善若水,利万物却处众人之所恶;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被褐而怀玉;无为而无不为;以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受垢受难而为主为王"等等,我们常常不解其义,更难以想象一个大道的化身"圣人",如何经受那"恶"、"雌"、"黑"、"辱"的悲劣处境,如何展现那"无为"、"不争"、"至柔"、"受难"的水样人格,又如何竟成了"百谷王"、"天下主"、"无不为"、"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完全胜者。一切的一切,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竟在耶稣身上表现得如此淋沥尽致、维妙维肖,以致于叫整个世界惊愕不已,让人类历史跌破了眼镜! 作为老子的后代和解读者,看到他的话语竟如此活生生地应验在耶稣身上了,纵然我们的心再钢硬,脸再尴尬,还能固执到几时呢? 是的,耶稣的卑贱和贫困是无以复加了,他的柔弱和曲辱也是无以复加了,他的不幸、短命和凄惨也是无以复加了!"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然而"无为而无不为":耶稣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真正无以复加的事: 历史的纪年,公元1996,是以他的诞生为标志的。 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这些越来越世界性的节日,都是在纪念他。 近两千年来,他的信徒与日俱增。当今有十八亿信徒遍及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其中有文盲也有文豪如托尔斯泰、雨果和林语堂;有乞丐也有总统如美国从华盛顿至今的愈四十任总统;有农妇也有科学家如牛顿、哥白尼和爱迪生......,这些人一同跪在卑贱、柔弱、短命的木匠之子脚下,称他为救主、为主。正象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所说:亚历山大、凯撒和我,是世界上三个最伟大的君王,然而和拿撒勒人耶稣相比,我们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耶稣的国度将没有穷尽。 耶稣的话,虽然只有几百句,却已译成一千多种文字,在不同的文化中传播,其发行量是历史上所有的畅销书都不能比拟的。 更重要的,耶稣进入了亿万人的心灵,拯救了无数堕落的人,将神的爱播撒在人间,真正成为世上的光,成为生命的粮,成为灵魂的活水源头。凡信他的人,都在他那里寻到了平安、真诚和通天的力量。 因着他的到来,世界上出现了基督教文明,正是在这个文明传统中,流出了欧洲、北美的现代化和民主化社会,为世界上其它文明宗教区域的国家所追赶和效法。 美国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来德里(Kenneth Scott Latourette)在《美国史评》(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写道: "一代又一代过去,由我们所收集到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他实在是地球上所活过的最重要的一位人物,他所造成的影响仍在与日俱增"。 另一位学者沙夫(Philip Schaff)对此补充说: "拿撒勒的耶稣,既无财力,又无武力,他却比亚历山大、凯撒、穆罕穆德与拿破仑征服过更多的人。他未受过科学与学术的训练,但为人类俗世和宗教知识上所带来的无穷影响,远胜于人世间一切的哲学家和学者。他未受过高深的教育,但他的言语掷地成金,远胜过任何演说家和诗人所期望达到的效果。他未曾动笔写下一句自己的话,却使许多人挥笔,写出无数以他为中心的讲章、证词、诗歌、绘画与书卷。他的影响远比古今伟人们所能产生之影响的总和为甚"2。 这就是一个贫贱的、短命的、没上过学的木匠之子,用三年时间走街串巷所成就的事吗?是他,又不是他。请听他自己的话: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5:19,30;14:10)。 "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作的"(约 8:28)。 "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约 6:65)。 "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作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约 5:36)。 注释: 1. 麦道卫(Josh McDowell):《铁证待判》,更新传道会,1990年版,第159页。 2. 同上书,第183页。 第四节 "反者道之动":"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温一下老子和以赛亚的预言。 老子指出圣人的特征:他是从雄强来守雌弱,从光明来入黑暗,从荣耀来受屈辱;他外表粗卑,内心柔和,虚怀若谷;他不自为,不自见,不自恃,不自大,然而成其大,功不去。 以赛亚说:他如被宰杀的羔羊,受辱受苦,然而Jehovah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这位以色列的圣者,必成为全地之神(赛 54:5)。 神为什么要在最卑微的人身上,以最屈辱的方式,成就他的启示和拯救? 这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乃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 即使你是一位无神论者,你只是假定全能者要向世人成就他自己的拯救事业,那么,请你想一想,全能者会化身成什么样的人来到世上呢? 他不会化身成一个高贵的人,免得世人说,看啊,高贵结出了果子。 他不会化身成一个有学问的人,免得世人以为他的作为是出于人间学问。 他不会化身成一个长寿的人,免得世人将神迹归于人的持久耕耘。 他也不会化身成一个刚强有力的人,免得世人将他的大能混淆于人的意志和能力。 他将自己的荣耀和权柄,在一个凡是世人所看重的东西均被剥夺殆尽的人身上彰显出来,就可以让人知道:他是神! 再假定全能的神要向世人启示他自己和世人的真相,试想他会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 他不会使用深奥的哲学语言,免得被一小撮哲学家所垄断,再像二道贩子一样,加上私意贩给广大的百姓。 他不会用逻辑推理的语言,否则,人类就会说,看啊,神在我们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现出原形了。 他也不会借助科学公式向人说话,因为他深知人心,他知道有一天人类会使用同样的科学公式,发明出"全能"的毁灭性武器,直至要将"全能者"毁灭掉! 全能的神,他必然、也确实是使用了人类最简单明了、妇孺皆知的言辞和比喻,让凡是有耳朵的,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听他的话语;耶稣的确再三地重复说:"凡有耳能听的,就应当听"。这正如老子所说:"大道出口成为话语,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35:3)。 老子进一步概括指出,大道的作为恰恰是与世界相反的: "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多么深远,与一般事理多么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然而,唯有他,才是一直通向大顺的啊!"(65:4)。 "(与世界)相反,是道的运动所在。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40:1)。 耶稣在教训人时说:"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路 16:15)。这不正是"反者道之动"的绝好解说吗? 世人看重财富,耶稣却一贫如洗,他说:不要在地上积攒必朽坏的财富,要在天上积攒那永不朽坏的财富(太6:19-20)。正所谓"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62:3)。 世人尊贵学问,耶稣却没上过学,他说:神的道向聪明通达的人就藏起来,象婴孩就显出来(太 11:25)。正所谓"弃智,绝学,复归婴儿;明白四达,能婴儿乎?"(19:1-2;10:2,6;20:2-7;49:4)。 世人争先攀高,耶稣却降卑受辱,他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为高;在前的要在后,在后的要在前(路 11:14)。正所谓"后其身而身先";"曲则全,枉则直"(7:2;22:1)。 世人崇尚刚强有力,耶稣却无为柔弱,他心里柔和谦卑,如同纯良的羔羊。正所谓" 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48:2;66:4)。 世人贪恋生命,耶稣却舍弃生命,他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 16:25)。正所谓"贵大患若身(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 "外其身而身存";"死而不亡者寿"(13:1;7:2;33:6)。 世人追求享受,耶稣却是来服侍人的(可 10:45)。他为门徒们洗脚(约13)。林语堂先生说耶稣为门徒洗脚,"是一件老子在意料中可能作过的事" 1.。 全能的道,借着这位圣者,以一切均与世界相反的方式,在世界上彰显他的权柄和荣耀,以此便告诉了世人:这不是你们人的作为,乃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0:1),是神的足迹! 注释: 1. 《信仰之旅》,中文版,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