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造化者说

第一节:道的创造之工


  "造化者"这个名字,并不见于《老子》,语出庄子《大宗师》:"我被造化成人的形象,若得意地说:我是人啊,我是人啊!那造化者一定认为我是一个不祥的人。"1 这一名字确切表明了老子之道与人的根本关系:道造化人。



一、名称:母与父


  老子用下面的名称,表示大道"造化者"的位份:

  母(亲):"万物之母"(1:2);"天地母"(25:3);"天下母"(52:1); "复守其母"(52:3);"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0:7)。

  宗(祖):"渊兮似万物之宗"(4:1)。

  玄牝(母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6:1)。

  根(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6:2);"复归其根"(16:2)。

  父(亲):"其名不去,以曰众甫(父)"(21:4)。

  就这些表述的终极性来看,老子的道与《圣经》的Jehovah毫无二致。Jehovah的本意是"自在者",又称"创造者"(Creater);道也是自在者,又称"造化者"。造化者包括 "创造"和"化育"双意,内涵比创造者更丰满些。

  有趣的是,尽管老子曾用过"父"字,即"以曰众甫(父)",《圣经》也用过"母 ":"我的心平静安稳,好象断过奶的孩子在母亲的怀中"(诗 131:2),但以色列人常称创造者为"父",老子却常称造化者为"母"。

  称父称母的不同,只是文化上的差异。人类的语言在言说无限的上帝时,实在有限,且不能不受文化的影响。早就有人指出中国文化是"母性文化",阴柔、顺守;西方文化是 "父性文化",刚强、进取。这一类的论断不足为凭,这一类的感觉却是有的。其实无论父或母,都是我们的生养者,故常常联起来称为"生身父母"。神道本是一,是灵,绝无性别。 "他从一个血脉造出万族的人来,住在全地上"(徒 17:26)。人们称父或母,不过取其寓意、表达敬意而已,都是基于同一个事实:神道造化了我们。



二、过程:生与造

  老子关于道生天地的描述,以二十五章最鲜明:"在产生天地之前,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寂静啊,空寥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普天运行,永不疲倦,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他的名字......"(25:1-4)。

  请比较《圣经》开篇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1:1-2)"。

  第一,老子说的"在产生天地之前",也就是《圣经》所谓"起初神创造天地"的时候。

  第二,老子所说"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亦即《圣经》说的"起初之神",后又称 "太初之道"。

  第三,老子说"寂静啊,空寥啊",正像《圣经》"空虚、混沌、黑暗的深渊"的描述。

  第四,老子说"独立、永恒、普天的运行",《圣经》说是"神的灵在运行"。

  第五,老子说了"可以为天下母",便停下来,承认"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圣经》却接着描述了神造天地万物的过程:"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圣经》又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面"(约1-4)。显然,这"太初之道"就是那"周行而不殆"的"神的灵"。神、道和圣灵是一体的。在太初的一片混沌中,唯有他在运行。

  老子说"生",有人以为是指自然过程,而"创造"才是有位格的行为。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圣经》讲神造人,也讲神生人。如"我们也是他所生的。我们既是他所生的,就不当......(徒17:28-29)"。"道生万物",就是指万物从无到有,由道所造。从无到有,就是创造,也是生产,如儿女就是父母所创造,由母亲生产出来的。至于老子为什么用"生" 而不用"造",这大概也和文化差异有关:把道称为"母",以"生"来描写"她"创生的作为,就是契合的。称神为父,则不好用"生",而是用"造"去描写"他"创生的行为。后来庄子使用"造物者"、"造化主"来描写道,"生"与"造"表面上的差别就没有了。



三、辩析:"一、二、三"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1)。这一节,常被解释为 "道生万物"的过程,但众说纷纭:

  一说:"道使万物得到统一,统一的事物分裂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产 生新的第三者,进而生成千差万别的万物"2。

  二说:"道是独一无偶的,独一无偶的道秉赋阴阳二气,二气相交而均匀,万物由之 产生"3。

  三说:"道生出天地未分化的一个混沌状态,由此生出天和地二者,天地二者生出 阴、阳、和气三者,进而生出万物"4。

  这些解释要么依据唯物辩证法,要么依据阴阳学说,均非老子本意,在《老子》其 他任何一章中也找不到任何一节来证明上述的任何一种解释。

  庄子对此早有精妙的解释,在老子通篇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庄子说:

  "既然是'一'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然而,既然称之为'一'了,岂不是已经 说出口了吗?这个'一',与我们对它的言说,就是'二'了。'二',再加上'一'原本 的存在,就是'三'。所以从无到有,到'三'为止"5。

  庄子所说的三个"一",很绕口,其实就是"道的表像、道的名份、道的实在"这 三者。王弼解老,此处与庄子意同。根据庄子的解法,以道解道,我把老子这一节译成如下:

  "道先于万物而自在,这是他的实在,称为一。道被言说为道,这是他的名份,称 为二。道的实在,能被言说为道的名份,是因为他有表像,称为三。三而一的道生养了万物"。

  道的名、实、像及其三者的关系,在《老子》一、四、六、九、十四、二十一 、二 十五、三十二、四十一和四十二章等,都有论及6。《圣经》首章讲"神的灵",后边讲"太 初之道与神同在",其实已有名(神)、实(灵)、像(道)三者的合一,并创造万物。讨 论任何涉及"三位一体"的问题,即使对神学家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我们将在 "启示者说"一章中,尽可能轻松愉快地处理这个难题。



四、源头:有与无

  老子明确指出世界是有开始的:"天下有始"(52:1),"无,名天地之始"(1:2)。

  一切类型的唯物论和进化论,都假定自然物质的存在是无始无终的;作为世界原初 不变的构成元素,它自身就充满能力。另一种能力论或泛神论(只是一个美好的名字而已), 则宣称能力是永恒不灭的存在,世界是它永恒不断的演化7。现代科学,基本上支持这一类 假设,直到大爆炸理论证明宇宙有一个开始,且是开始于一个近乎于"无"的原点,才迫使 人们的理性能力不得不正视一系列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显明化,也许在不 久的未来,科学将不得不尴尬地回到各民族远古时代的"创世神话"。"世界有一个开始", 这样的表述就意味着,"世界是被造的,时间空间是被设计、有定命的"等等。老子在两千 多年前便冷静、明确、坚定地宣示出这一点,不能不令人想起神光。

  不仅如此,老子还断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2)"。

  这一论断之大胆,超出了人的想象力8。人的理性能力必然迷惑不解:为什么"无" 能生"有"?请听老子说:"有和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是一个 玄秘"(1:4)。彻底的形而上学便会达到这一玄秘的门口,黑格尔就曾说:"纯有与纯无 是同一的东西"9。只是人若不放下自己的聪明,以便得着神光,就别想进入这个"众妙之 门"的入口10。

  既然世界有开始,那么末日就是必然的;既然时空的存在是永恒中一个确定的瞬间, 那么这期间的定数就是必然的;既然万有都是来自无,那么万有消逝于无也是必然的;既然 有与无的同一就是道,那么对识道入道的人来说,有与无就没有差别了。



注释:

1. 《大宗师》:"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2. 任继愈《老子全译》,巴蜀书社1992年版,49页。

3.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235页。

4.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79页。

5.《大宗师》: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 二与一为三......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

6. 请参见本部第五章第二节的"名实像、三合一"。

7. Herman Bavinck: Our Reasonable Faith,参考赵中辉译本,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 1989年版,142页。

8. 《圣经》说:"我们所看见的,并不是从可看见的出来的(来 11:3)"。《创世记》 则正面展示了神"命有就有、命立就立(诗 33:9)"的过程:"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第 一日)......要有空气......要有地(第二日)......要生青草植物(第三日)......要有光体(第 四日)......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第五日)......地要生出动物来......要按着我们的形象 造人(第六日)"(创1:3-27)。

9.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70页。

10.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和老子的"道",出发点很相近,然而黑格尔却用自己的理性 能力,陷入了洋洋百万言的迷魂阵里,绕成了自己说不明白、读者也头痛的"客观唯心主义" 大杂烩。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