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另类思考
fujn
佛教起源 |
一般认为佛教成立的时间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六世纪间,当时印度正处于群雄割据的时代,与我国春秋时期类似,由于社会中存在阶级制度(共分四级: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导致贫富差距甚大,社会不安,因此给予新兴宗教创立之机会。许多人对现状不满,而采用「修行」的方式,自行找寻文化或哲学思想上的解答,这种人称之为「沙门」,释迦牟尼佛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已经有许多的宗教存在,像是婆罗门教,在后来的佛教中有许多观念都是由此变化而生的,例如「轮回」。另外就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例如风、火、水、土诸神等,与我国古时环境差不多。佛教是将当时的各种宗教加以融合修改,提出了新的解释,尤其是到后来,佛教扩大发展,更是大量的融入当时印度其它教派的精髓,现代人信仰佛教,却不知道信的是古印度教的大杂烩。实际上,佛教中的「轮回」、「业报」都是抄袭婆罗门教的观念,但是后来却成为佛教自己的东西,由此可见,佛教的说法只是将古老的观念延伸,加油添醋,弄出一道新菜,绝非如后人所说,他提出了新的见解。 以轮回来说,在婆罗门教的经典「奥义书」中记载,轮回有三条途径:最上者由天道生于太阳的世界,获得永恒的幸福,一般人则由祖道生于月的世界,再由月的世界转生为人,如此轮回不已;而作恶的人则生于兽道或是地狱。这个观念与后来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非常类似,只是佛教中变化比较多,但是基本的理念是完全相同的。 当时在印度还有许多其它的教派,佛教充其量只是「新兴宗教」的一种而已,虽然有几千人捧场,但是规模仍然不大,然而世事难料,佛教也因为与政治结合而大放异采(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早期当释迦牟尼推出理念之后,还是有很多人根本不甩他,因为他的理念与一般人差不多,只是稍加修改而已,其它佛教所谓的「邪门外道」也能拥有一片天,像印度的「耆那教」,在印度生存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依然存在。 佛教在印度被提出之后,经过多年的考验与磨练,有成有败,例如在印度,佛教就经不起考验灭亡了,倒是在国外广受欢迎,尤其是邻近的中国与西藏,还曾为此万人空巷,许多中国的高僧前来取经,也有不少的皇帝迷佛,其中最为翘楚者就是南朝梁武帝,凭着自己皇帝的身份定下许多佛教的新规矩,以后佛教便在中国生根,成为中国人主要的宗教之一。在西藏则由密教控制全局,发展出今天的密教系统。 |
佛教概说 |
佛教是一种宗教,既然是宗教,就有宗教的特质,包含哲学、心里、神怪等内容。比较特殊的现象是佛教是为了「消灭自己」而生存的,例如它主张一切皆空,一切皆可破,破我执、破一切法、破轮回,到最后,把自己破掉。同时它主张出家修行成佛,拋弃家庭、伦理、传宗接代,最后使人类绝种,佛教也就消失。 基本上,佛教是一种「唯苦学派」,认为一切都是苦的,要经过修行之后方能「离苦得乐」,至于「乐」,佛教也说不出来有什么乐,什么是乐,反正在天堂一切都很乐就对了,这种说法一看就有问题,因为「乐」是很难定义的,每个人追求的东西并不相同,你乐的地方其它人不见得乐,你苦的别人不见得苦,因此「苦乐」其实是一种抽象的说法,像基督教所说人是有「罪」的一样,也是抽象的定义,所以佛教倡导的唯苦学说也是偏激不完整的人生观。 「佛教是消极厌世的宗教」,这个说法引起许多争议,佛教徒与非佛教徒争执得很厉害。佛教非常重视一个「我执」的说法,认为我们过度坚持一些错误观念,因此产生痛苦,应该拋弃这些错误的心里,就是所谓「破」的意义,因为一切都是空的,不是存在的,而是凑合的,所以对实体「我执」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当然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就是因为不断的坚持,才会有新的发明、新的见解,如果一切都随风而去,人类如何进步?因此,「我执」是绝对需要的,没有我执,就不会有进步,也不会有进化,更不会有任何的成功,中国人说:「有恒为成功之本」、「择善固执」、「一切操之在我」,就是「我执」的标准表现,没有我执,岂不颓废?佛教的非我执是错误的观念。佛教还有一招非常厉害,它说「我执」不可以,但是对「佛法」就可以我执,而且还要用力我执、经常我执、不顾一切我执,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作风,实在低级。 今天的佛教与最初始的佛教已是大不相同,释迦牟尼被佛教徒尊为教主,他的生平与观念并不复杂,容易了解,但是由于追随者不断地神话他,终于把他变成魔法无边的神仙,现在我们讨论佛教,并不容易分别,一者是释迦牟尼的理念,另外则是佛教的妖魔鬼怪,两者相互夹杂,使人眼花撩乱,所以有人提出「正信的佛教」的理念,认为不应该把佛教神化,对释迦牟尼的理念应该深入探讨,但是,谁甩?连释迦牟尼本身都「怪力乱神」,如何要他人不去接触?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今天已经很困难分辨何者是释迦牟尼的真正理念,何者是后人添油加醋这倒是事实,所以当我们面对佛教徒时很难与他争辩,一下子又是缘起缘灭,另一下又是佛法神通,你如何去辩解?所以你如果看了这段文章之后,切记所谓的佛教分为两大部份,一是释迦牟尼的人生哲学,另外则是佛教里的满天神魔。释迦牟尼的人生哲学经过两千多年来无数人的加油添醋之后,已经变成一个艰牢不破、钜细靡遗的学说理论,也是成为佛教的重要资产,另外满天妖怪部份因为科学的进步而逐渐没落,当然,在今天相信者还是非常多,在佛教徒中 99% 都会相信的,因为只要扯到释迦牟尼就不敢不信。 另外有一些理念更不易分别,就是释迦牟尼所提出却又是错误的观念(请参考佛教起源),例如轮回、业报,这些根本就是古人猜测的东西,由于被释迦牟尼取用,导致现今佛教徒不敢质疑,总认为有六条道路决定人生,业报是有效的,这些连释迦牟尼也不懂的观念慢慢流传下来,终于使得释迦牟尼也成为「怪力乱神」的拥护者。因为轮回就会扯到地狱、转世,或是精神意识(阿赖耶识),这些东西就是最标准的神学,没有科学依据,在佛教中,则用「无记」的说法来搪塞。 佛教是古印度文化的产物,有许多观念与中国的传统观念不同,传入中国以后产生不少冲击,还引起极大反应(三武灭佛),因此佛教徒在教义上不得不做某种程度修正,最明显的就是讲求「孝顺」,佛教本来根本不重视家庭伦理,但是为了推广,就做了某些程度的修正,因此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佛经,有许多都是经过「中国化」的产品。当然为了传教,修正某些说法也无可厚非,但是后人却偏偏要说释迦牟尼就是如此则是倒尽胃口的马屁。由于中国的传统宗教比起佛教是落伍的,佛教中的佛经、组织、哲学观念都比当时的道教或民间宗教强势许多,所以逐渐在中国扩大影响,即使佛教在本土已经被淘汰灭亡,或是经过好几位皇帝致命打击,佛教依然在文化落后的中国逐渐传开来。 台湾的佛教是最近几年才复苏的,二十年前的社会里佛教很难听到声音,当时对宗教也多所限制,但是今天我们可以看见佛教在台湾的兴盛,山头宗派林立,好象春秋战国,这些现代宗教团体更是完全企业化经营,一切都要用买卖的方式往来,当然这也是社会的要求,例如说如果一个人捐一百万元与捐一元,所得的福报是绝不相同的,如果相同何必捐一百万?许多佛教团体无法抗拒金钱诱惑,干脆制订价格,分成大小功德主的层级,大家有钱没钱好歹分些福报,不要用佛法来吵吵闹闹,在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些佛教团体对不同的贡献者有何不同待遇,但是私底下当然是玄机重重。 为了打知名度,许多佛教团体实施策略联盟的手段,和别的宗教联手合作,对上帝比较有说话的份量,例如佛教与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密教等都有往来,如此给人一片祥和的感觉,有趣的一件事是,佛教虽然与其它宗教合作,但就是不和自己人(其它佛教团体)合作,偶而还有相互攻防的事件,这个现象,应该是人类「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习性使然。怕自己被比下去了,怕自己被并吞了,怕自己没钱赚了,实在是很奇怪的现象。 虽然佛教团体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也越来越乱,并没有像佛教书籍上说佛教带给人幸福,为何如此?很简单,佛教根本就不是一个由能力应付社会现象的学说,它只能教你一昧的拜佛、念经、吃素、打坐,就能离苦得乐,对于其它的世界根本没有沟通的能力,一个只能要求别人跟随自己的宗教,如何能跟随别人帮助别人解决困境?所以佛教不能解决社会现象,当然也许别的宗教也无力回天,但是佛教绝不能因此鄙视其它的信仰。 |
释迦牟尼 |
释迦牟尼是佛教教主,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一种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能者,他原本是一个小国家的太子,后来因为面对人类的生老病死的苦难以及社会上残酷无情,于是放弃太子身份与家庭,出家修行寻找解答。他在29岁时出家,用当时一般的苦行模式来修行,在修行的过程中逐渐孕育一套理念,在六年之后提出来竞争,在当时多宗教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接着开始传道45年,享年80岁。由于他的思想订定佛教的规章,后世佛教徒尊奉他为佛教教主,并且尊称他「世尊」、「如来佛」、「释迦牟尼」、「佛祖」等称呼。 释迦牟尼之所以成就如此大的事业,并不是因为他出家苦修,历经多少恶魔的试炼考验,然后打败妖魔成大业,因为在当时这种人多得是,却没有一个出人头地的,而他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他想出了一条新的说法,这个说法受到人的重视,因此成功,加上「国际化」推广顺利,在今天看来他是如此的伟大,说他是一位佛祖,倒不如说他是一位思想家。 然而,释迦牟尼从来没有念过一句阿弥陀佛,也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佛经,当然也从来不烧香拜其它佛祖菩萨,但是他就可以成佛,还是最伟大的佛祖,这件事情让我们联想,一个出家人整天阿弥陀佛念来念去,佛经读来读去,偶像拜来拜去,他会向释迦牟尼般的成佛吗?为何释迦牟尼不来这一套却能成佛?许多人会告诉你:因为他就是可以,你就是不行。这与我们古人所说:「舜何人也?余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的道理完全不一样,也与一般的道理不合,因为你永远没有希望,佛教说:「人人皆可成佛」,其实是骗人的把戏,因为如果从不向他膜拜,也从不念一句佛号,更不读任何佛经,更不认同佛教的教义(因缘说),你说你要成佛,谁会答应? 可以推断,释迦牟尼的口才绝对是一流的,所以凡是听过他讲述道理的人纷纷折服,依据佛经上的记载,好象没有听不懂、听不下去的,在当时的印度几乎没有文字,不能说给你一些资料先读一读,入门后再来听道,所以要传道只能靠嘴巴,如果口才不佳结果可想而知,释迦牟尼在推广佛法时几乎无往不利,除了他所提出的道理值得一听以外,相信许多人仍然为他的滔滔不绝,深深拜服。 除了口才以外,作者也相信释迦牟尼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能够「因材施教」,见人说人话,无论学识高低、三教九流,他都能轻松应付,广宣道理,所以他有锐利的眼光,或者类似「读心术」的能力,其实这也不夸张,任何人见识多了,自然多少有如此能力,在今天,最厉害的就是「算命家」,有时不等你开口就能说出你的心事,唬得你一愣一愣,还以为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的能力,相信释迦牟尼还有一些特点,足以使他在传道时有「如虎添翼」的效果,例如领导者的特质(过去是太子,习惯性的呼风唤雨),统治者的威严,庄严的相貌(佛教徒认为,只要盘坐入定,就生庄严),幽雅的气质(婆罗门种),还有「太子出家」的招牌口碑,这些种种,都是成为一个优秀领导人的的条件,他能够在当时千万修行者中脱颖而出,没有一些本领如何得之? 释迦牟尼是成功者,所以一切荣耀都加在他身上,然而在他有生之年,并不是如此顺利的,他也经常为许多事情烦恼,脱不开「苦」,当然这些事情不会被佛教宣染,甚至提到了也往好的一面说,所以在今天,佛教是如此强大,释迦牟尼的宝座应该没有任何问题,除非哪一天佛教灭亡(别说不可能,印度佛教就灭亡了),他才能回到他原始的真面目。 |
苦命人 |
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为后世千万人所景仰,现在我们站在他的家人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释迦牟尼在人生最精华的时期出家(29岁),拋弃了家庭妻子、放弃太子身份,在今天的佛教徒看来,因为他是佛教教主,这些都是小事情,加上佛教讲得是「空」的理念,要拋开一切烦恼的根源(家庭也是其中之一),然而,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他对得起他的父母亲吗?传统的观念是讲伦理的,孔子一再教育他的弟子们要懂得孝顺,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关系,但是也要孝顺父母,出家后切断原有的家庭关系,这样可以吗?他还是独子,又有治国大任,可以说跑就跑吗?责任呢?他有老婆,也有小孩耶,作丈夫、作爸爸,可以说不干就不干吗?这些只顾自己、不负责任做法,在今天都是我们社会混乱的根源,还记得口号「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释迦牟尼也是标准的实行者,然而所幸他成为世界上伟大的人物之一,于是没有人敢挑剔他这些鸡毛蒜皮小事,他那背后辛酸的老爸、寂寞的老婆、单亲的儿子,就只有认倒霉了。各位读者,如果释迦牟尼没闯出名堂来,你要讨这种老婆、嫁这种丈夫、生这种儿子吗?这叫做以成败论英雄,而我们正在讨论一个成功英雄。 释迦牟尼对家庭的做法,以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是有瑕疵的,然而他却特重孝道与伦理,例如:「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二亲最神也。(四十二章经)」、「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惟害亲呼。(未生冤经)」,这未免太夸张了,一个自己达不到最基本的伦理、孝顺标准的人,竟然还要别人去做,莫非这些佛教经文,根本就是后人杜撰的,或者是为了迎合中国文化,方便传教,特地瞎掰。有许多佛教经文,根本就是在提醒、教训释迦牟尼的错误行为。 作者曾经亲自遇上这类事件,某人为了追求佛法而毅然出家,老婆小孩弃之不顾,结果为了生存,妻子为人帮佣住在雇主家,两个幼龄子女分送到不同的亲戚家寄养,活生生一个家庭破碎,这笔帐要算在谁的头上?这就是没闯出名堂的下场,你知道吗,有佛教徒还说:「好大的功德啊!」不知道他家人的心酸苦楚要向谁倾诉? 人类有伟大与渺小之分,释迦牟尼伟大的过头了,他的家人渺小的过头了。 |
佛菩萨 |
在佛教中有许多佛、菩萨、罗汉等令人敬重的身份人物,然而,真的是如此伟大吗? 释迦牟尼开始传教之后,在当时有许多人跟随,例如迦叶、目键连、阿难、舍利....等一大堆人,这些人各有所长,就像今天我们社会上的人一般,他们不见得对佛学有多大认知(其实当时根本没有佛学),也不见得知道如何修行,更也不知道成果如何,他们不念阿弥陀佛、不读佛经、也不烧香拜佛,但是由于跟对了人,所以最后都修成正果,弄个菩萨当当。 佛教中有许多佛,例如过去七佛、五方佛、三世佛等,其中除了释迦牟尼以外,都是化外神仙,这些佛祖使人产生很大的困扰,相信它又明明是假,不信又不敢说出来,担心遭到佛教以及追随者的排斥,所以不得已,只好真真假假一起接受。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佛教中有一位过去佛,叫做燃灯佛,代表智能。瑞应经上记载:当释迦牟尼还是儿童时,有次跟着燃灯佛出门,看见地上泥泞不堪,就脱下衣服盖在地上,请师父踩在上面行走。燃灯佛看这还子「孺子可教」,就说:「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所以按照辈份来说,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 佛教认定一劫是43亿2千万年,如果是91劫,就是在三千九百亿年以前,也就是说,在宇宙的太阳系形成以前(约50亿年),燃灯佛就存在了,释迦牟尼也存在了,这好象与历史的记录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断定,这些都是后世佛教徒的瞎掰,为了标榜释迦牟尼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以及佛教诸神的伟大所提出的说法。看来,释迦牟尼的一番苦心与独特见解,被这些佛教徒子徒孙害惨了,弄个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佛菩萨」,搞得佛教是「鬼影幢幢」,被千万人质疑取笑,还说佛教是追求真理、科学的佛教,真是「鬼话」连篇。 如果为了尊重释迦牟尼的成就而尊称他为「佛祖」,没问题,为了学习他的理念而修行也是对的,但是不需要去认同其它的「佛菩萨罗汉」吧。把这些后人发明的「妖魔鬼怪」通通丢到垃圾堆去,相信释迦牟尼都完全赞成,为什么今天的佛教徒一点都不能接受?在市面上有许多标榜正信的佛教典籍,对这种牛鬼蛇神的说法是碰也不敢碰,为何?很简单,这些「神仙鬼怪」是佛教的命脉,没有他们的神迹,佛教就完蛋了,所以即使是脑袋清醒的佛教徒,还是要乖乖的向这些伟大神仙下跪磕头,祈求平安,但是不知道,他们在心里面是在咒骂还是鄙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要想当佛菩萨的最快方法不是出家修行,而是要跟对人,或着自己封吧,这种事情在政治的舞台上最常见,一个政治新人登上舞台,然后就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突然拜相封侯,然后匆匆下台,获得一个「前xx长」,这岂不是成佛成菩萨?在今天,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的佛教徒,哪一个人会成佛成菩萨呢?答案可能是一个也没有,不管你多么「精进」,如何「修持」,要想成佛,死心吧。但是如果你跟的是释迦牟尼,或多或少说说话,摆摆谱,还怕后人不记上一笔?在历史上这种故事多到说不完,任何人只要是伟人的追随者,或多或少都能搭上些光芒。 总而言之,佛教中的佛绝大多数都是假的,佛菩萨已是古人的专有身份了,目前世界上佛教宗派多如牛毛,谁也不服谁,要想当神仙,看来要靠自己徒子徒孙追封,或者是请拭目以待作者的「宗教事业」(暂订书名)一书,帮助你早日成佛。 |
出家之道 |
要了解出家,先要了解修行的意义,所谓修行,就是诚心诚意将自己奉献给佛教或是佛祖,一心修持佛教理念,并宣扬推广佛教教义。这是修行的最基本概念,但是修行为何一定要出家呢?其实是不一定的,因为在佛教中也有在家修行的作法,所以并不一定要出家才算是修行。 然而在佛教中,还是把出家视为值得尊敬的行为,所谓出家,就是断除一切与凡间的牵扯,全心进入佛教的世界修行,因为唯有与世间的烦恼切断,才能不受打搅,安静的学佛修练,而且,要成佛也一定要出家才有可能。总之,出家就是成为职业的修行人(它是无给职),因为成为专职的工作,所以成果超过一般业余的水准,当然,如果你对佛教有兴趣,自然要尊重这个领域的行家与前辈。 释迦牟尼认为,只要你能够认同我的理念,就欢迎你来加入我们,从而慢慢学习人生的大道里,然后将这些大道理推广到世界的角落,不是要你来念经拜佛的,也不是要你来逢迎拍马的,因此,出家人的第一要务,也是唯一要务,就是学习将释迦牟尼的理念,并且推广之,至于烧香拜拜、早晚诵经、甚至剃头换装,都免了吧。也就是说,要认真追求心里的认知,而非表面的功夫,而时至今日恰好相反,大部份的人都不太了解释迦牟尼的本意,而对一些仪式、外型特别在意。 虽然出家的人数众多,然而以家庭这个观点来看还是大有问题的。人类在家庭中诞生、成长,父母的养育是很辛苦的,难道我们没有感恩的心?反哺的责任?出家人第一件事难道是要做到「无情无义」?否则怎么拋弃在一起生活多年的家人?我们常说,没有感情也有责任呀,早期我们的父母,对婚姻不满意,但是仍然不愿离婚,为什么?对小孩子有责任呀!当我们失去责任的心态时,就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只要小孩饿不死,离婚又如何?出家人也是一样,你在家庭中生长,你有权利也有义务,不可以只顾自己的理想的,今天的出家人还要求别人慈悲、孝顺,实在是讽刺。 在从生物的角度来看出家,出家也是错误的,因为出家有「不可结婚」的要求,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基本责任,就是不要让自己绝种,所以拼命的吃、拼命的交配繁殖,就是希望自己的种族能够绵延不断,而出家则是使人类走向断种的结果,如果人人都出家,就不会再有人信佛了(都绝种了,还信什么?),当然有人说,不可能全部人类都出家,当然是对的,可是怎么可以说:种族绵延、家庭的责任就交给你们了,我们要寻找人生的道路。难道出家就可以规避责任?如果人人都这么想,即使不出家社会也要大乱吧。因此,纵使因为出家人为数不多,影响不大,但是这种理念是不应该被提倡的,是错误的,此风不可长。还有,不出家就不能成佛,释迦牟尼说人人皆可成佛,大概是等到人类绝种以后的事吧。 在各行各业中,佛教出家可说是速成的事业,因为他只要将外型一变,马上就可以当行家了,如果你想成为画家,可能要从基本功夫开始,慢慢的学习,等到你有成就,十年以上吧?其它的行业类似如此?唯有出家,只要你一做,马上就有人尊敬,也不用执照,甚至自己剃渡也行,实在太方便了。如果出家以后不适应,可以还俗,再投入社会中,过着原来的生活,方便吧。 由于出家之后不可以在社会上工作,因此生活就成问题,必须由其它的人帮助,才能维持基本需要,称之为「供养」,早期的印度沙门都是要经过供养的,说出来很可怜,就是沿街乞食,在今天社会富足,这是很难堪的事,不过在当时是稀松平常,乞食时有许多规矩,不可以要求食物的种类,给什么吃什么,吃不完的食物要拿去给别人吃,不可以把食物存起来留待后头吃(也不可以聚积财富),供养的人要提供新鲜美好的食物,如果不慎拿了腐败不清洁的东西,可是要下地狱受苦受难的。 在今天的佛教供养不太一样,由于社会的进步,已经没有人当街要饭了,但是供养仍然不能少,所以大多折现,如果手头不方便,可以分期付款。若是无法控制供养的金额,没有关系,有价目表。供的越多,福气越大,付不出的别想成佛。因为要传教的关系,所以要建立宏伟的寺庙、佛像、展览馆、医院、办公室,还有来回的交通工具费用,当然,现代化的设备可不能少,如大哥大、多媒体设备。唉,出家多好,只要给人说说两句佛祖的话(开示),有吃有喝有拿,比上班受罪受气强多了。 |
吃素的艺术 |
吃素,是佛教的另一项错误,先不管原因,倒是释迦牟尼不吃素,佛不吃素,菩萨不吃素,罗汉不吃素,你吃什么素?不吃素也能修成正果,倒是吃素可没听过有人吃出名堂来的。 吃素指的是吃植物,不吃动物,不过植物也是生物啊,也有生命,也是从小长到大的,他们会生长也会死亡,如果不杀他,他可能可以活几千年,发芽、开花、结果,比所有的动物都久,只是他们不说话,所以就没有代言人,如果你养了一盆栽,细心照顾他,然后被人吃掉,如何?古人可不知道植物是有知觉的(这点多年前已经由科学家证实),现代人明知道植物会有知觉还照吃不误,甚至假装他毫无知觉,这才是残忍。照佛教的意思来说,连矿物都能转世,植物为何不行?吃他岂不是罪孽深重? 早期佛教并没有要求信徒吃素,而且到目前仍然有许多地方的佛教徒是不吃素的,在古时中国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有名的佛教皇帝,他为了表示对佛教的虔诚,召集了当时国内各大山头的高僧大德举行会议,在会议中他要求佛教僧侣以后全部吃素,如果不吃素的话就是假和尚,他便以皇帝的身份下手修理这个假和尚的家伙。当时参与「会议」的高僧们愣在一起,不知所措,可是又不敢得罪皇帝,所以都「起立鼓掌通过」,从此以后,只有中国汉族的佛教僧侣要吃素,全世界其它种族(西藏)或国家(印度)通通不必吃素,这种怪现象却延续至今,大家把吃素当作是信仰佛教的表现,不吃素的就不能出家,当然更不能成佛,也就是说,只有汉族的佛教徒可以成佛,其它如藏传佛教就别指望了。 如前所述,佛教史上的伟大人物通通不吃素的,今天,我们用吃素来表示信仰的忠诚度未免荒谬了些,加上吃素只是历史上一个人的政治干预宗教造成的结果,为宗教吃素的人都成了政治理念的追随者,反而将释迦牟尼追求真理的精神弃之不顾,吃素的人,怎有资格说是佛教徒? 在今天某些高僧们所著作的书籍中,也曾经讨论这个问题,咸认为其实学佛并不一定要吃素,这是有识之士的见解,可是又说,出家人就一定要吃素,而且不吃素就不能成佛,就是大错特错了,学佛的人至少应该读读佛教史,明白真正的佛教精神,然后评估是否应该跟着潮流「吃素」,不要盲人瞎马只知道跟着上级指示前进,如此何能成佛? 历史上最有名的「肉佛」,大概就是济癫僧、济公活佛了,这位活佛最喜欢的就是狗肉,经常四处找寻倒霉狗下酒,酒足肉饱之后再外出行善济世,怎么没有人揭穿它的假面具?这种不守清规的家族败类,竟然还受到广大信徒的信仰朝拜,释迦牟尼岂不是要气疯了? |
因缘说 |
因缘二字,是佛教的基本理论,释迦牟尼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十二因缘说,折服许许多多的人,基本上,这套理论甚有见识,比起其它宗教的论点要强得多,但是,这套理论也有它致命的缺陷,让我们来分析。 佛经说缘起法则中的四缘、六因、五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那是分析的方法,不过对于执行面可能没有说的很清楚,所以经常发生困扰,这个现象就是:「因果当然发生,但是不见得在同一个单位体上。」我们举两个例子来分析。 如果你在街上捡到一个皮夹,打开一看里面一大堆钱,你好心的在原处守候,后来失主慌慌张张出现,你问明白后将皮夹还给他,其它路过的人看到这件事,纷纷举起大拇指,夸赞你是个有正义、不贪婪的好人。在这件事情中,你种了好因,得到好果,很单纯,大家也都赞成。来看另外一件事。 你在街上走路,边走边吃香蕉,吃完后随手把香蕉皮往后一扔,大摇大摆走啦,没多久另外一位行人没留意,踩到香蕉皮摔了一大跤,把骨头弄伤了,一拐一拐三个月才复原。在这件事中,你种了恶因,恶果被别人得到了。反过来说,可能某个没有公德心的人随手乱丢香蕉皮,害你也跌一大跤。总之,善有善报没错,恶有恶报没错,但是,不见得是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请想想,这种因果不是发生同一个人的身上的状况,你看过或是经历过吗?其实,满街都是,每天都有,任何人都可以举出成千成百的例子,做好事可能有好报,也有可能得坏报,你曾经有意无意种下恶因伤害过人,或是被别人的有意无意种下恶因害伤害吗?这根本是一般的现象,也是常见的现象,像是杀人魔王陈进兴集团的罪恶,难道被他们杀害的人都曾经犯下该死的罪吗?历史上许多杀人魔王的下场都很悲惨吗?例如刘邦,杀的人有多少是无辜的?他不但不遭天谴,还被后世当成英雄,有天理吗?佛教的报应理论在那里呢?只是我们不愿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如此的奇特罢了。还有一句俗话:「好人早死,祸害千万年」,也是对这种因果关系的抗议。 再强调一次,因果没错,只是不见得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而且不是每次都灵验。 |
因缘再说 |
因缘说的另外一个重大错误,就是「业报」,佛教把每个人一举一动都归在「业」里,认为业存放于阿赖耶识中,人死后阿类耶识不灭,遂带到下一代生命,这也是「轮回」的说法。读过历史就知道,「业」、「轮回」是早年印度婆罗门教的理念,释迦牟尼借用来「参考参考」(后来参考参考就变成我的),所以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业与轮回都是猜想之物,毫无根据,第二是释迦牟尼借用了别人的学说。 业记载了人的一切,然后带到下一代,请问,你认为如果你被车子撞了是上一世造成的吗?你的一切事物都是前身的影响吗?如果是,那是如何影响的?每一个人的一生所发生的事亿万项,这辈子的哪一项会影响到下辈子那一项?你知道吗,世界上的人口有很多耶,是谁在记录每一个人所有的事情然后送到下一代?他用的计算机可不简单呀,还是用人工判断?如何判断?你意外捡到一元,下辈子就损失一元吗?还是一百元?还是因为上辈子被人骗了一元,现在别人还你?这一切的一切,有谁知道?你不能说冥冥中有人知道,或是说顺其自然,这个自然未免太玄妙了。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简直是胡说八道,有些事情你连善恶都分不出来,还谈报应?例如和中国统一是善是恶?台湾独立是善是恶?不统不独是善是恶?李登辉先生是善是恶?陈水扁先生是善是恶?你知道吗,这种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你说,阎罗王知道吗?释迦牟尼知道吗?还是要讲一些玄机话:「不是不非,不善不恶,大小皆无,一切都空」?某些事情可能很轻易判别是非,但是有些事情一辈子甚至永远都无法搞清楚,说报应轮回,简直没有道理。 反正佛教有它的解释办法,就是不告诉你,因为理念艰深你听不懂,反正你信就对了,管它如何变化。所以佛教说「信解行」是学佛的道路,先相信、再了解,既然你已经相信了,还在乎它是怎么一回事吗?如果有人追根究底,那就「无记」嘛!一切「无记」嘛,释迦牟尼都说无记嘛,你还有什么抱怨的,追求真理也要看环境嘛! 由于业与轮回是毫无根据的,释迦牟尼却以为是真的,所以在后来的继承者花样百出,想了一大堆的花招来解释,使佛教错误了两千多年还在错下去,学佛的人根本都是在学印度教的玩意,还以为找到真理。释迦牟尼所提出的理念其实只有「缘起」一说,也是一个正确的说法,到了后来其它人加油添醋,把佛教变成一个集多人智能大成的结晶,到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认清佛教的真面目了,或者是了解释迦牟尼的理念在何处,只看见一大堆念来念去拜来拜去,寻找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只是他们仍然挂在释迦牟尼的名下,看起来高来高去却又是旁门左道。 |
无记乎? |
在佛教里有一种说法称之为「无记」,它的意义是对于许多人类所无法了解的事情的一种认知情况,例如说「人类的起源」、「世界的起源」,释迦牟尼认为,对于那些人类无法理解的事情就不必要去追究了,如果把这些无记的事物变成学习佛法的障碍,是非常不应该的。 人类由于知识有限,所以无法得知所有的事物原理,称之为无记也无妨,但是,人类绝对有义务去追求这些事情的真相,如此才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发现更多的真理,人类才会进步,学佛者如果只是把他当成无记,只顾吃斋念佛,就永远不会进步,成了落伍的表征。所以,无记是我们人类的责任,我们绝对要打破所有的无记,而不是把它丢在一旁不予理会,这是错误的态度,佛教徒不可以只顾自己修行,而忘记了人类应有的任务。 |
我执我不执 |
「我执」在佛教的说法中是一种错误的坚持,人类往往对于财富、权势、地位、物质享受过于追求,因此产生斤斤计较的心态,稍有不如意,或是吃些小亏就无法忍受,要讨回公道,要报复,造成人类间的纷争。释迦牟尼提出因缘一说,就是说明一切事物都是空,何必苦苦追求?因此,学佛者必须避免我执,以免造成困扰,但是,对佛法就必须我执,还要用力我执。 青年手则第十二条:「有恒为成功之本」,就因为我们不放弃,所以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对于各种事物,我们要有坚持的态度,如此个人能力、学问便可增强,作大事成大业由此而起,如果我们一切都不「我执」,遇上挫折就看开一点,那永远都不会有成功机会,因此,我执是有必要的,无论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强烈的我执,才能争取最大最好的成果,然而,我们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才能在我执的过程中避免伤害别人。 佛教把我执限于佛法,是自私自利的想法,如果缺乏我执,做事情就不容易有成果,错误百出,大部份的佛教徒都是表里不如一,在平常工作岗位上既不佛也不法,例如贴上「南无阿弥陀佛」标志的出租车,超车超速抢黄灯可是一样也不少,但是到了佛寺里,是又佛又法,又拜又念,成了佛祖的好徒弟。不要「我执」变成只是说说而已,只要是人类,那有不我执的? |
天堂地狱 |
天堂与地狱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唬人的,每个人都说天堂很快乐、很幸福,地狱很可怕,很恐怖,不过天堂如何快乐?谁也不知道,反正很快乐就是了,但是,幸福快乐一定要在佛的管理之下才行。 由于时代不同,幸福快乐的定义也不一样,所以天堂与地狱的说法始终无法满足,所谓「西方极乐世界」的定义是,西方有个念佛的好地方,如果你不信佛,当然你就不能极乐,以现代来说,许多女性只要身材变好就幸福快乐,在佛教上哪有定义?这就是古时候的学说无法满足现代的例证。 除了佛教以外,别的宗教也有天堂,请问,大家的天堂都是一样的吗?还是自己上自己的天堂?有些天堂念佛经,有些念圣经,还是念圣经念佛经都是一样的?天堂的荒谬由此可见。 天堂在何方?谁也不知道,当人类发现的宇宙的奥秘,天堂这种迷惑古人的东西就越来越难生存,最后不得已,才说天堂在另外一个世界,反正你也去不成,死无对证,佛经说地狱在地下五百踰善那之处,有鬼王统治,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说法,释迦牟尼看到这些佛经不活活气死才怪。 天堂与地狱都是不存在的东西,人死就一了百了,不再受苦与受罪,要说它一定有,就是存在人的心中,上天堂快乐,下地狱受苦,你可以用来吓唬自己。 |
还有很多 |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认定: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所以佛教徒也应该知道,佛教中有许多不尽情理的事物,不应该「隐恶扬善」、「歌功颂德」,如此将成为别人的攻击点的,有瑕疵应该做的事情是虚心接受,并且改过向善,而不是怒斥别人,甚至标上「外道」的族群标志,那么,跟其它的宗教有何不一样? 佛教最麻烦的是,人太多了,因此意见也多,造成佛教派系林立,更麻烦的是,大家都喜欢著作,因此产生一大堆神怪故事,在许多佛经上都可以看得见某某佛又显灵了、某某神做大事了,把佛教弄成一个牛鬼蛇神集团,识者为之好笑。常常有人说,「佛教是追求真理的宗教」,「佛教不是神教」,佛教不是迷信,讲这些话难道不亏心?在今天,如果说信佛教一定要理智不迷信,那就要学释迦牟尼一般,不要偶像崇拜,不要读经吃斋,不要烧香拜拜,但是相信绝大多数的台湾佛教徒都会排斥,因为他们把佛教看成神教、弄成偶像崇拜,佛教今天被弄成这个样子,佛教徒要负最大的责任,然而事实上是,不但不必负责任,还可以理直气壮说自己对佛教贡献了多少,捐了多少钱、盖了多少庙、宣扬了多少佛教理念。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感叹:可悲的佛教徒,倒霉的佛教。 有一部不错的老电影叫做「大法师」,描述一个小女孩被魔鬼附身,然后有两位天主教神父来为她驱魔,这部二十几年前的电影在当时很轰动,最近在电视也有播出,在电影中最令人留意的一句话是由那位老神父说的,他说魔鬼最会骗人,他会告诉你一大堆假的事情,其中夹杂真的事情,让你不知所措、受骗上当。在今天的佛教也是如此,由释迦牟尼真的故事与理念,然后渗杂两千多年的荒谬神话,让你不知道是听还是不听,何者是真何者是假,然后造成各自追求自己需要的,所以有人说「正信的佛教」,其实就是区别了「迷信的佛教」,学佛之人岂可不慎? 相信佛教还有很多有争议值得讨论的地方,然而佛教的经书一辈子也看不完,作者自叹能力不足,时间有限,无法一一究竟,只能大体上概论说明,希望诸位有识之士(包含赞成佛教、反对佛教者),一起来参与这个知识领域的探讨,不敢说流传千古,只是尽一个当代人的基本责任,使人类更聪明、更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