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天民

为了要知己知彼

旧约先知们都深谙异教谬论,因此他们能向本国同胞以色列人指出真神耶和华高过邪神。例如先知阿摩司喊道:「以色列家啊!…你们抬着为自己所做之摩洛的帐幕和偶像的龛,并你们的神星…」(摩五25-27)。如果阿摩司对当时的异教信仰,「摩洛」的帐幕与「神星」一窍不通,他敢提出这些专门术语对人传道吗?以此类推,如果中国传道人能知道一些现今中国人社会所流的佛教术语,思想──前生、来世、造业、因缘、轮回…等的含义及其错误,便不难与佛教徒谈道了。

主耶稣虽然无所不知,但祂仍对犹太人用了「各耳板」这个犹太教的专用术语(可七8-13)而使大众对祂肃然起敬。使徒保罗学识渊博,他对地中海一带的异教与民俗信仰了如指掌,因此他能指出雅典人祭神的错误何在(徒十七22-31)。以此类推,如果中国传道人对中国佛备徒所信的什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以及阎罗王、地藏王菩萨…等的信仰有所了解,当然能与这些佛教信仰者论道了,否则恐必无从谈起。

有美国某华人教会的青年团契基督徒向佛教徒传福音,佛教徒真诚地答道:「你们说基督教是何等的好,但我不太明白,现在请你们很清楚地告诉我,基督教有哪些地方好过佛教?佛教在哪些教义上不好?请你们为我做一个『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好不好?」结果,团契的会友们说不出佛教的「不好」在哪里(单说佛教是「迷信」还不够,要说出一套理论来才对,例如创造胜缘起、天国胜净土…等)而失去了向佛教徒传道的机会。这是余存仁弟兄告诉我的,他曾在美国加州中华归主神学院上过我所教的佛学研究课程。余弟兄传道很热心,他道学硕士(M.Div.)论文写的是有关北美佛教崛起与华人教会的对策等问题。他忝为他的论文指导教授。

为了要救人灵魂

如有基督徒只在「佛教研究」上打转而不去向佛教徒传福音,救人灵魂,则我们不妨称这人为「书呆子」,在天国无用。

主耶稣说:「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十16)主所讲的这些话居然成了艾香德牧师开始对佛教和尚及尼姊传福音的「启示」。艾牧师认为主所指的「另外有羊」是指佛教的僧尼,他们也必须听福音得救而归一个大牧人。

艾牧师(Rev. Dr. K. L.Reichelt)乃挪威籍人,信义会背景,于九十多前年来到中国传教,以后又担任信义神学院教授,专做文字工作。当他游览中国各地名圣古迹佛寺道观时,得了主启示,相信这些异教的僧、尼、道士都是主所讲的「另外的羊」,也极需主的救恩而脱离异教捆绑。于是,艾牧师在挪威、瑞典、丹麦三国教会不断演讲而组织了「东亚基督教道友会」(Christian Mission to Buddhists),先在南京「景风山」开始对僧尼传道,以后由于国内政局不稳而移至香港继续工作。当时,在南京、上海及杭州仍设有分会。在香港的道风山已成了许多僧尼的求道中心。几十年来,已有几百位僧尼(其中不乏精通佛理者,有资格担任高级佛学院教授)在主的带领下在道风山教会受洗归主。其中有些人且已做了牧师、传道,在美、加及东南亚各地忠心事主直到今日。在此顺道一提,我虽非僧侣出身,但自幼起即在家迷信佛教,吃尽苦头。后蒙恩主怜悯,由刘弟兄介绍我去了教会敬拜真神,而认识了艾香德博士,并在一九四六年五月一日在杭州由艾牧师给我施洗归主。四十年来,我忝为基督的「小兵」之一,为主工作,我不单要大声赞美主,也要深深感谢艾牧师和道风山的其它师表。我既是佛教徒出身,也就是「另外的羊」归到大牧人──主耶稣的怀抱中了。

目前,道友会在日本仍有工作,一九五三年,我和挪威籍宣教师Rev. Hemstad开始了对日本籍僧侣传福音的教会。一九六○年,主又带领了我去台湾信义神学院任教,同时开始了对佛教徒传道的文字工作及展开为基督教护教的抗争。我现在明白,我在中国人间传道比在日本更能发挥主赐给我的恩典。如果我一直在日本工作,我真知道我在台湾带领归主的达慈法师与不空尼姑由谁来带领他们弃佛归主(详见「僧尼归主记」一书)。由于身在台湾才感觉佛教有害处,我一连写了十几本专门着重于基佛比较、研究佛教及护教等的书籍,如在日本,这些书恐怕不会写出来的,因为整个日本教会「有气无力」当时我在京都道友会想出版一本日文的「僧侣归主记」,是日僧归主的见证,而日本教会出版社居然推辞拒绝出版,他们太怕佛教徒的恶势力了。

为了要护教卫道

这四十几年来,中国和尚及佛教徒攻击诬蔑基督教的书籍与文章多得不可胜数,本文不拟摘录(有兴趣读者,请参阅拙著「地藏菩萨与阎罗王真相」附文二「驳圣严法师的『对耶佛之诤的我见』一文」)

圣经明明说:「亲爱的弟兄啊…要为从前一次交托圣徒的真道办力的争辩。」(犹大书第3节),「真道」是指基督教,「争辩」是指护教。但愿对佛学已经有了认识的同工同道们,一齐起来为基督教护教!不要给魔鬼留地步,不要给它向基督教做恶与狞笑的机会!

(原载「传」双月刊,原文中「序」已删去,美国中国信徒布道会出版,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十二月号)

下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