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忏悔录


神州忏悔录

宋元篇

绪论- 敬虔时代- 智能时代- 人本时代- 回归时代- 附录与后记

汉代篇- 乱世篇- 唐朝篇- 宋元篇- 明清篇- 兴亡论

中国人离开上帝的时间愈来愈久了。

中国人离开上帝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离开上帝的中国人,整个儿说来,不过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人身上那一点上帝的形象良知、善端、真善美的执着,再也不能彰显出来,再也不能化作事天、为人、治国的敬虔之道了。

从春秋战乱(前 770 年)到五代十国(960 年),一千六百年间,只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中兴等二百多年,中国都处于夺权争霸,相互杀戮中。到宋朝再次统一时,不仅版图大大缩小,中国人的身心已经内耗得疲软不堪了。

像一个饱学经伦却腐朽无力的老叟,经不起虎气青年的横冲直撞:他道貌岸然却罪恶滔滔,也早已失去了为人师长的尊严与气度。

中国先后向契丹辽人和女贞金人巨额献贡,以换取苟且偷安的统治。皇帝们宁肯如此,也不愿看到将士雄风构成对朝廷的威胁。

直到蒙古大汗忽必烈的铁骑扫荡了神州,中国完全落入异族之手。

辽、金、蒙古,三异族的欺凌和统治,长达四百年。

这是中国人先前一千年自我亵渎相残杀的必然结果。这一群皇帝的子孙啊,哪里像一个血脉流出的儿女,倒像是狭路相逢的浪人,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直到大家都精疲力竭,不堪一击,外人趁虚而入。

可怜的罪人活在罪与死中,却全然不知。


辽国与宋朝

正当中国人殊死内战,横尸遍野的时候,强悍的契丹人统一了北方,建立辽国,又越过长城,得了包括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

饱受战乱,流离失所的中国人,大批投奔辽国。

五代十国中最英明的后周皇帝郭荣,率大军反击辽国,节节胜利,直逼北京时候不料病倒。此时深蒙信赖,统帅皇家陆军的赵匡胤,没有继承圣上遗志,力克辽军,反而趁机篡位,回首倒戈,将中原各地一一吞并。(注释1)

不仅如此,颇具中国智能的赵匡胤,为了防止军头们叛乱,竟一劳永逸地赶走了一切能征善战的将帅,让噤若寒蝉地文臣执掌军权,哪怕兵不像兵,将不像将,哪怕跪在外寇脚下求和,也不在乎!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召集了将领们,说:承蒙各位拥戴我才有今天,不过我依然忧心忡忡,难以安枕。

众将问他何以如此,宋太祖说:很简单,你们谁不想坐这把龙头交椅?

众将忙说:天命已定,谁还会有非份之想?

答曰:你们当然不会,可是一旦部下拥戴,谁有力量拒绝呢?

众将立刻惊慌起来。赵匡胤说:人生转瞬老死,各位何不辞去军职,购地建屋,享尽荣华,君臣相安,你们以为如何?

第二天,将领们纷纷辞职。(注释2)

从此军中无将帅。外寇入侵,临时委派文人宦官率军迎敌。

这样,虽然不会有得胜的可能,却也消除了叛乱的忧虑。宋朝统治者发现了一条哲学原理:「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可惧。帝王合当用心如此。」(注释3)


杨业与范廷召

宋朝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数度出击,每战每败。

第三次出击兵分两路,得胜的杨业一路被战败的潘美出卖,全军覆没。(注释4)

第四次,辽军攻入华北,宋将范廷召眼睁睁看着敌人大掠而归,不敢动手,却上奏报捷,朝廷上下欢呼庆贺。


坛渊之盟

1004 年,辽军南征,直逼开封,几经斡旋,双方使节对天盟誓,签订了坛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国进贡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

四十年后,辽国再度施压,宋朝贡项增至银币二十万两,绸缎三十万匹。(注释5)


濮议

皇帝赵受益死后,养子赵曙继位,立时一个问题冒出来:赵曙该称呼他亲爹什么?欧阳修等人主张叫爹,司马光等人主张按照儒家规定叫伯父。司马光一派声威势众,有御史、中丞、知谏,他们气愤填膺,痛哭流涕,甚至以死力谏,声称事关中原道统,朝廷存亡,士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处死欧阳修。一时间惊天动地,举国瞩目,当时宋军溃败,死伤无数,国土失丧,倒变成区区小事了。

当皇帝赵曙终于相亲爹叫爹时候,司马光等人愤然辞职。


革新

宰相范仲淹试图革除高官子弟不经过教育和考核即可当官的「阴子」制度,立即被迫辞职,一切照旧。

二十多年后,宰相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推出政府预算,清查漏税,公平劳役,平抑物价,加强国防,更新武器,改造教育等压根儿算不上变法,只是强化专制效率的措施,却遭到司马光等人的猛烈抗击。司马光完成了博大精深的《资治通鉴》,却没有一点儿肚量容忍新东西。仅仅六年,王安石被判为「奸党」。(注释7)


理学

中国不乏清醒有智能的人。程颢、程颐和朱熹就想用天理来抑制人欲和人意,只可惜他们不像敬虔先祖认识上帝,也不像汉文帝,唐太宗靠近天道;没有董仲舒之畏惧,也失了孔子的恭谨。这儒家第三波,赤裸裸以人本自信架空了天理:「天者,理也。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立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注释8)绕来绕去,并没有绕出人自己天理就是人心,为仁还得由己。

不仅如此,「天之生物,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君子得其大者,安可使小者亦大乎?天理如此,其可逆哉?」(注释9)绕来绕去,又回到儒家「君子小人」的老套。

智者终不悟,两千年来有己不成,君子不君,则天理何在?

朱熹将理学真价值表露无遗:「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注释10)其纪之为五常。(注释11)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注释12)

抽象的天理归到了具体的人性,那么顺天理就是顺人性,这就是神州罪恶的现实,等于什么也没说。

飘邈的天理归到了三纲五常,那么顺天理就是君制臣、父制子、夫制妻,这正是神州专制历史,等于什么也没说。

理学正像孕育了它的宋王朝一样,是千年自虐之后的精疲力竭,是屡战屡败后的苟且偷安,是软弱无能的冠冕堂皇,是冠冕堂皇的废话一通。

从此「四书」盖在「五经」之上,成为中国人唯一必读书。不仅神州的肉体由着人自己远离上帝而去,儒家人本主义也使神州的灵魂由着人自己远离上帝而去。


金国与宋朝

女真人金国兴起,与宋朝密谋合作,一起灭了辽国,收回了燕京。宋朝将原先交付辽国的贡金,转交金国:每年贡银二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燕京的税金一百万贯,外加一次性军粮二十万石。

朝廷上下,欢庆胜利。(注释13)

有一次宋朝背约,金军立即兵临开封城下,撤兵的条件是黄金五百两,银币五十万两,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朝廷立即搜括民间,分批交纳。又传下圣旨:金军撤退途中,任何人胆敢伏击,以叛国罪论处。

不久,宋朝再次背约,金军立即占领了开封城,索取了巨额黄金白银美女,又把两任皇帝和皇室三千人,用马车压解到东北。(注释14)


岳飞之死

皇帝的弟弟赵构逃过长江,在杭州建立南宋。金军杀来,赵构乘船飘向大海。

在韩世忠,岳飞的英勇抗击下,金军有所收敛。岳飞乘胜进逼开封,人们纷纷起义响应,复国在望。这时,皇帝赵构和宰相秦桧却秘密勾结金军,强令召回岳飞父子,以谋反罪名处死。韩世忠问秦桧证据何在,回答是「莫须有」。好一个「莫须有」!正像「宦官」一样,「莫须有」是中华民族发明的又一奇耻大辱。

宋金合约签订:宋朝为金国藩属,册封赵构为宋皇帝,向金帝称臣。宋朝每年向金国进贡银币二十五万两,绸缎二十五万匹,金国承诺永远扣押赵构的哥哥和所有亲王。(注释15)

中国啊,你消灭了中国人的力量,将君主扣押在敌人手中!你搜括了民脂民膏,供自己和敌人一齐享乐!中国啊,你终于如愿以偿,可以稳定政局,坐享江山了。


四大发明

苟且偷安,若能换来和平发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宋朝先后向辽国,金国献贡,曾换来长时间的歌舞升平,江南经济发达,水力、刺绣、纺织、陶瓷的水平很高,尤其是火药、罗盘、纸币、活字印刷的发明,领世界之先。

然而,发明了纸币,却将金银硬通货交给外寇。发明罗盘却愈发变成了一个陆地小国。活字印刷术,伴随着「莫须有」的发明,为日后的「文字狱」准备了技术。发明了火药却总是打败仗,以至于蒙古人日后用它一炮轰掉了襄阳城楼,灭掉了南宋。

失了人格的智能,失了人格的富裕,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呢?

噢!中国!你要嘛逞强争霸,要嘛苟且偷安,你为什么永远不能和平与尊严的活着?为什么你只有两种活法:要嘛征服,要嘛被征服?噢!不认识父亲的孩子们,岂能像弟兄姊妹一般和睦相处呢?我们早已不再是弟兄姊妹,是深怀敌意的争路人。我们只能在征服与被征服中活着,不能在彼此尊重与爱中活着。历史造就了我们骨子里虐人的野心和被虐的渴望,加起来就是残酷自虐。罪恶造就了我们骨子里征服的傲气和被征服的奴颜,加起来就是卑劣的投机。一切道德我们只能说不能行了。可怜啊,我们!


宋词

宋词的辉煌,正如江南的富庶一样,掩盖不住她的仇心杀气与悲苦凄凉。

岳飞「怒发冲冠」,要雪靖康耻,要灭臣子恨,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注释16)却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断弦有谁听?」(注释17)

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注释18)「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注释19)

苏轼:「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释20)「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21)

范仲淹:「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注释22)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妻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道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23)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注释24)


北伐者与理学家

中国人在屈辱中享受太平,视一切反抗为不祥之兆。宰相韩侂决心北伐抗金,理学家抨击他「冒犯邻邦」,宰相韩侂(ㄊㄨㄛ)胄力谏皇帝下令禁止理学,将朱熹逐出朝廷。

韩侂胄北伐已失败告终。金国索要祸首,便砍了韩侂胄的头,派人送到千里之外的燕京,悬挂示众。(注释25)

理学家大批返回朝廷。


宋朝灭亡

北方匈奴建立蒙古国,铁木真成吉斯汗先灭了金国和西夏,又占领了东欧和阿拉伯诸国。南宋立即成为蒙古的藩属国,割让长江以北国土,每年进贡银币二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

有一次,宋朝宰相贾似道囚禁了一名蒙古使节,蒙军攻入杭州,皇帝投降。(注释26)


蒙古统治

蒙古统治下的中国,叫元朝。

元朝按照职业将人分为十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又按照人种分为四等:一等为蒙古人、二等为色目人(回回)、三等金国汉人、四等南宋汉人。(注释27)

杀蒙古人偿命,杀回回罚银八十两,杀汉人罚交一头毛驴价钱。

中国人每二十户编成一甲,甲长是蒙古人,衣食财女,任意取用,中国人则不许打猎、不许习武、不许拜神、不许集市、不许夜行。(注释28)

中国人在尧舜禹、夏商周的时候,过着敬虔安详的日子。失道后自残自虐,直到精气耗尽,落入外寇之手。先是屈从于契丹辽国,年年进贡;然后退居江南,向女真人匍匐:终被匈奴蒙古完全吞灭,中国人尽入异族手中,沦落成末等人。

与其说是外族入侵,毋宁说是自作自受,与其说是自作自受,毋宁说是上天的惩罚,是离弃先祖道统的报应。


平民反抗

所有反抗都来自民间底层,只有民变,没有兵变和政变。

六次大起义的领袖分别是盐贩、农夫、布商、白莲教士、卖卜人,没有一个官人士大夫。

后来赶走蒙古人的朱元璋,是一个贫苦的孤儿、和尚、盗贼。

凡在中国的女真金人和契丹蒙古人,不分老幼,全部杀尽,无一幸免。

在疯狂的复仇中,明朝出现了。它既是在恶毒中诞生,也只能在恶毒中生存。

**

**

**

**~

**~

**~


注释
1.《宋史纪事本末》卷一。
2.《涑水纪闻》卷一。
3.《杨文公谈苑》:《长编》卷三十二。
4.《杨文公谈苑》引自《宋朝事实类苑˙杨无敌》。
5.《宋史˙寇准传》,《续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6.《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六。
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二三一,三五六等。
8.《遗书》卷十一,十八。
9.《遗书》卷十一。
10.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1.五常:智信仁勇严。
12.《朱文公文集》卷七十。
13.《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三。
14.《大金国志˙本纪》,丁特起《靖康见闻》。
15.《宋史˙岳飞传》,《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
16.《满江红》。
17.《小重天》。
18.《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1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有怀》。
20.《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1.《临江仙˙夜归临皋》。
22.《御街行》。
23.《声声慢》。
24.《卜算子˙咏梅》。
25.宋史˙韩侂(ㄊㄨㄛ)胄》。
26.《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三至一百九。
27.《元史》卷六《世祖纪》。
28.苏天爵《滋溪文稿》卷十二。

汉代篇- 乱世篇- 唐朝篇- 宋元篇- 明清篇- 兴亡论

绪论- 敬虔时代- 智能时代- 人本时代- 回归时代- 附录与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