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段 训导(十一至十六章)


  在这一段中,保罗针对哥林多教会的需要,指导他们怎样处理教会工作的实际问题,如:妇女的地位,圣餐的意义,圣灵的恩赐,聚会的秩序和奉献钱财的原则等等。



壹.蒙头与擘饼(十一章全)



读经提示

  1. 圣经是超时代性的,圣经的记载是否绝对没有时代背景?妇女蒙头是当时的社会习惯吗?能否从这一段经文中看出「蒙头」有当时习惯的背景?保罗为什么说神是基督的「头」「头」在这里是表示阶级的高低吗?为什么说女人是男人的荣耀?为什么男人若蒙着头就是羞辱自己的头?

  2. 女人为什么为天使的缘故要有服权柄的记号?圣经还有什么类似的经文叫妻子顺服丈夫?妻子顺服丈夫是否表示容许丈夫欺压妻子?圣经既说在基督里男女平等,为什么又说女人要顺服男人?现在教会的妇女是否应该蒙头?对于妇女蒙头问题该怎样下结论?

  3. 本章十七节对于教会安排聚会的秩序或仪式,有什么重要的原则?哥林多教会记念主聚会跟现在教会守圣餐有什么不同?记念主的聚会有什么标准的仪式吗?你认为用怎样的方式最好? 应该每月一次还是每周一次?什么人可以参 加?记念主聚会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4. 按照本段记载,可以列出多少有关这聚会该注意的要点?如果你自己有未对付清楚的罪,该不该守圣餐?如果知道有人犯了罪守圣餐(记念主),你跟他一同擘饼会有分于他的罪吗?

  1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2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3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4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5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6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7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8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9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10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11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12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神。13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么?14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么?15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16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17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18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的信这话。19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20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21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22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么?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么?我不称赞!23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24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25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26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27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28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29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30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31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32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33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34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



一.妇女蒙头问题(十一1-16)


  这段经文对今天教会里的妇女是否应该蒙头的问题,引起好些争论。有的教会主张妇女应该蒙头,因为在这里有明文的吩咐;有些教会却认为,蒙头是当时的风俗习惯,今天教会的妇女不需要蒙头;但蒙头的属灵原则,却是今天的信徒所应该注意的。

  圣经虽然是超时代的,但这并不是说,圣经所有的记载都没有当时风俗习惯的背景。跟罪恶和信仰无关的社会习惯,例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马来人用手,原是无关紧要的。  

  这一段经文本身证明了妇女蒙头,实在是有当时的背景。

  A.保罗用了许多相当严厉责备的话。如果这是他们向来没有的习惯,是使徒新的吩咐,刚刚教他们遵守的事,使徒不会用这样严厉的话来吩咐信徒做一件新事。

  B.这段经文完全没有教导妇女怎样蒙头。如果不是当时人人已经惯行的习惯,使徒必定会清楚的教他们怎样蒙头。

  C.使徒保罗说:「女人若不蒙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使徒完全不用解释,为什么女人若不蒙头就该剪发,他是用一种「当然」的口吻来说的,可见当时人的观念以为,不蒙头和剪发同样是可耻的事。按当时惩罚淫妇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她的头发剪掉或剃掉。使徒保罗把不蒙头和剪发相提并论,而不用解释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是当时大家接受的观念,用不着解释。可见蒙头与长发都有当时背景。

  D.「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么?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么?」(十一13-14)

  保罗要他们自己审察,就是根据他们是非的观念,判定女人究竟可否不蒙头。这表示他们早就有了女人应该蒙头的观念。假如保罗现在用同样的话叫我们自己审察,不蒙着头是否合宜,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合宜,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这种社会习惯。保罗对哥林多人说:「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所谓「本性」,就是因传统的习惯所产生的一种「当然」的观念。例如叫中国人互相亲嘴问安,我们觉得很不合宜,但西方人却看作很自然。

  可见,这是社会习惯会造成的一种是非观念。保罗是根据已有的习惯所形成的是非观念,来说明妇人顺服丈夫,教会顺服基督的真理。

  另一方面,这段经文牵涉到,圣经是否会利用时代、地方性的习惯,来解明一种永恒真理的问题。如果女人蒙头只是时代性、地方性的习惯,使徒会用这类习惯来表明历代不变、关乎全教会的真理吗?会的,圣经确实有用仅限于当时的习惯,来表明普遍性的真理。就用主耶稣替门徒洗脚来说,那实在是犹太人的一种习惯,耶稣用来表明信徒彼此相处,互相劝勉、互相服侍的真理。

  在约翰福音第十三章中,主亲自替门徒洗脚,然后对门徒说:「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14-15节)。按这两节经文,主耶稣是叫我们「照样」去替别人洗脚吗?不,是叫我们互相劝勉。注意约翰十三章的记载,主耶稣一开头就只取洗脚的象征意义。虽然洗脚这件事是事实,但祂所要教训门徒的,不是洗脚,而是洗脚所象征的意义。注意第八节:「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这「洗」字显然已按灵意解释了。第十、十一节也是一样:「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这两节里面的「洗」「干净」,也都是按灵意的用法,把事实上的「洗」用作象征的教训。洗脚这件事原是犹太人的习惯,却被用作一种象征,表明信徒应该彼此相爱、彼此服侍、彼此劝勉。相爱、服侍、劝勉、都是超时代性的,是任何时代的教会应该听从的。这样看来,保罗用当时人所已有的蒙头习俗,来讲论女人顺服男人,教会顺服基督的原理,并无不当之处。

  以下保罗讲到妇女应该蒙头的理由,分作四小段:

  1.按教会的秩序来说,女人应该蒙头(十一1-7)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十一1)

  这一节经文应该属于上一段,因按它的意义来说,跟十章末段经文关系更加密切。在一章末了,保罗曾坦白地告诉哥林多信徒,他是怎样的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然后他劝勉信徒要效法他,像他效法基督一样。教会的牧者应该成为众信徒效法的榜样,却不要成为众信徒崇拜的偶像。保罗一方面劝信徒效法他,另一方面指明,要像他效法基督那样地效法他。他给他们一个范围和标准,最终目的不是把人引到自己面前,而是引到基督面前。这种态度是我们该效法的最好榜样。

  「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十一2)

  保罗曾经称赞哥林多人。虽然在哥林多人中,有些人反对保罗,不服从保罗的教训,另有人分门别类,分争结党,可是也有些信徒是想念保罗,听从他的教训。按救恩真理来说,哥林多人算是遵守保罗所传给他们的道;虽然他们在生活上有失败之处,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保罗所传给他们的基本信仰,始终持守福音真道,所以保罗称赞他们。

  注意「记念」「坚守」的关系。记念是心思方面的准备,我们要常记念主的话,和祂借着祂仆人所留给我们的教训。常常「记念」,自然会表现在行动上,「坚守」就是行动上的表现。先有心意上的准备,心里想念主的话,才能够在行动上遵守主的话。只记念而不遵守,这样的记念就是空想;又记念又遵守,才是「坚守」主的话。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十一3)

  保罗在这里指出,神在教会和家庭里,对男女的地位已有安排。「基督是各人的头」,就是指基督是所有人的头,是全教会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在这里的「男人」「女人」,都是指已经结过婚的男女,也就是说丈夫是妻子的头的意思。

  「女人」原文是 gunaikos 。其字根 gunee,按杨氏经文汇编,在新约中共享了二百二十一次,其中一百二十九次翻作女人,九十二次翻作「妻子」,但是从来没有翻作少女的。在迦拿的婚宴里,耶稣称祂的母亲为「妇人」,也就是这个字。所以保罗在这里所讲的,与他在以弗所书第五章所讲的意思相合。在家庭里面,男人是女人的头。所以「基督是各人的头」,这句话是指在神的家中──在教会里面,基督是元首;「男人是女人的头」这句话,是指人的家。但在人的家中,男女的关系也要表明教会与基督的关系,所以在家庭里面,姊妹应该尊重神的安排。

  「神是基督的头」,这句话已解释了以上所说「头」的意思,是表明一种职分和岗位的顺服,而不是表示性质和阶级的高低。神和基督不是分成两个阶层,祂们是同等的。虽然如此,但基督却顺服神,因为祂们有不同的岗位。所以圣经「顺服」的真理,与普通世人观念的顺服完全不同,我们的心思必须改变,才能领会圣经的意思。这里所讲的顺服,不是因阶级高低的顺服,而是因职分和岗位不同而有的顺服。「头」是身子的主脑,可是头和身体的其它部份,并没有阶级的关系。耶稣基督是我们的元首,其它经文也提到这一点,但按头和身体来说,这关系不是阶级的关系,而是岗位上、功用上的不同。否则,神是基督的头,神岂不是高过基督了么?所以保罗把这几件事连起来讲,就表示男人是女人的头与男女平等的问题无干。女人要顺服男人,教会要顺服基督,这完全是神按着祂的智能,在神的家和人的家里,按着祂所赋予男女不同的特长,所安排的秩序和岗位的问题。

  「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十一4-5)

  保罗在这里解释男人祷告不蒙头的理由。男人祷告如果蒙着头,就是羞辱自己的头,也就是羞辱耶稣基督。因为当时犹太人在会堂里向神认罪的时候,要蒙着帕子,这帕子表示他们不配看见神。但是对基督徒来说:他如果蒙上帕子祷告,就是羞辱耶稣基督,羞辱他们的「头」。因为这样做,就等于否认耶稣基督十架赎罪之功的完全。我们既是基督徒,经过基督十字架的救赎,就除去了我们跟神中间的阻隔。虽然我们是不配的,却能靠着神的恩典,坦然无惧的来到神面前。如果还蒙着帕子,就象征我们跟神之间还存有阻隔;把这象征放在头上,就等于否认耶稣基督十架之功的完全了(参林后三12-18批注)。

  这句话另一个意思是,男人既然是象征基督的,如果他蒙着头,岂不是等于认为基督不配接受教会的顺服么?所以男人如果蒙着头,就是羞辱他自己的「头」。但是女人祷告或讲道要是不蒙着头,就是羞辱了自己的头(羞辱自己的丈夫)。因为这样就像剃了头发一样。按当时希腊的风俗,只有妓女在公共场合才不蒙头,只有淫妇或奴婢才被人剃去头发。这里说,女人不蒙着头,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意思是不蒙头与剃发一样羞耻。所以保罗在这里提醒那些哥林多的姊妹们,用不蒙头来表示她们已经与丈夫平等,只会使别人认为她们是不正派的女子,徒然羞辱自己又羞辱丈夫。

  「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十一6)

  这节经文证明,当时的社会认为女人剪发剃发是一种极大的「羞愧」。所以保罗在这里进一步的说明,如果她们不蒙头,就干脆把头发剪掉。如果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保罗提醒当时的基督徒妇女,她们在装扮上,不可能不理会社会习惯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纵然她们自己以为可以不必蒙头,但是她们不能改变当时的人以剪发剃发为不规矩的女人的看法。她们在装扮上到底不能抢在时代的前头。她们既有胆量不蒙头,为什么没有胆量连头发都剪掉呢?她们虽然有自由改革自己的装扮,总不该把自己改革成不规矩的女人那样。保罗引证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证明她们在装扮上不能不顾到社会习惯。

  「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十一7)

  按创世记一章二十六、二十七节明说,男人和女人都是按神的形像造的。可是这一节圣经却告诉我们,虽然男女都是神造的,但男人是神的荣耀,女人则是男人的荣耀。因为男人接受神所委托管理这世界的权柄,神把万物都交给亚当,那时候女人还没有被造出来(参创二18-25)。

  亚当是神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却是男人的荣耀。因女人是为男人而造(创二18),又是从男人身上所取下的肋骨造成的(创二21)。神创造万物,都是凭祂的话,说有就有,但造女人时,却取男人身上的肋骨而造,所以亚当称夏娃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二23),特要表示男女在受造之初的亲密关系。这种特别亲密的关系,适合于表明未来基督跟祂教会的关系。

  所以,所谓男人是神的荣耀,而女人是男人的荣耀,这话的意思不是表示荣耀的递减,而是荣耀的递增;不是女人的价值不如男人,而是女人增加了男人的荣耀。神这样造女人,增强了夫妇间的互相倚赖、互相亲爱的关系。

  2.按创造的先后来说,女人应顺服男人(十一8-12)

  「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十一8-9)

  在这两节经文里面,保罗从男女受造这方面说明,为什么女人要顺服男人。

  第八节的意思是,男人是直接由神创造,而女人是出于男人。第九节的意思是,男人不是为女人造,女人却是为男人造的,这两节都是根据创世记的记载。女人被造的目的是为着帮助男人。因神看男人独居不好,就造出一个配偶来帮助他(创二18)。所以第八节说明了神造人的先后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祂先造男人后造女人,是照着创造的秩序,所以才有这样先后的安排的。既然神在人类的第一个家庭,和可以预表基督与教会之关系的第一对夫妇中,作了这样先后的安排,现在的家庭和教会,也该留意这先后的秩序。神创造男女时,所赋予男人和女人的特长也各不相同。女人如果不站在「帮助」男人的地位上来应用她的才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创造女人时,所赋予女人的特长。在家庭和教会里面,妻子和丈夫、男人和女人,就像身子和头那样,都各有它的用处,可是它们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本份,显出它们特有的作用,才能够使身子得到益处。

  「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十一10)

  为什么女人为天使的缘故,有服权柄的记号呢?因为天使是最早、最先的受造者,而女人是最后的受造者。因此,这最后的受造者若表现出顺服的态度,就使那最先受造的天使──魔鬼和邪灵,都被定罪。对哥林多的妇女来说,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就是指蒙头这件事。「服权柄的记号」,新旧库本译作「服权柄的表记」,吕振中本译作「有服权的象征」

  有关女人(或妻子)要表现顺服的道理,要注意思想下列各点:

  A.圣经还有其它关乎女人顺服的重要经文(如林前十四34-35,弗五22-24,提前二11,彼前三1-6)。

  B.圣经不是只单方面要求女人顺服,也没有容许男人恶待女人的根据(参弗五27-29;彼前三7;弗五25,28)。

  C.圣经一方面讲平等,另一方面又讲顺服,这中间有否矛盾?圣经中的平等和顺服的真谛是什么?(参林前四7,一29,十四32,林后十5)

  「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神。」(十一11-12)

  这两节经文解明,女人虽然由男人而出,又是为男人而造,为着这创造的次序,女人应该顺服男人;但是按基督里的关系和男女的互相依赖来说,男女是互相倚赖,彼此同等的。因为「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意思是女人不能没有男人,男人也不能没有女人。男女虽有创造先后的分别,虽然神在创造时所给男女的特长不一样,「但万有都是出乎神」,男女都不能夸口,他们都是从神而来的。他们个别特有的长处,应当用来互相帮补,不是互相对立。

  3.按当时的传统观念来说,妇女应该蒙头(十一13-15)

  「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么?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么?」(十一13-14)

  为什么保罗对哥林多的妇女说:「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么?」显然在保罗和当时一般人的观念中,认为妇女要蒙头祷告是当然的。如果不蒙头就不合宜,这是当时公认的一种看法。「你们的本性」这句话说明,在传统习惯下,人所产生的一种自然观念。他们早就有妇女应该蒙头的习惯,且被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本性」原文 phusis,英译作 nature。在罗一章二十六节译作「性」,二章十四节译作「本性」,二章二十七节译作「本来」,十一章二十一节译作「原来」,十一章二十四节译作「天生的」,同节下句译作「性」,林前十一章十四节译作「本性」,加二章十五节译作「生来」,四章八节译作「本来」,弗二章三节译作「本」(本为可怒之子),雅三章七节译作「本来」,彼后一章四节译作「性情」

  「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十一15)

  女人在装扮上和男人显然不同,女人有长头发是她的荣耀。这是使徒根据当时人对女人正派装扮的观念所下的判语。女人若装扮成男人的样子,就是她的羞辱。在任何时代中,男人所喜欢的都是真正的女人,女人所喜欢的也是真正的男人。圣经告诉我们,男人穿女人的衣服,女人穿男人的衣服,都是神所憎恶的(申二十二5)。因为神造男造女,就是要他们有分别。现在人们极力要把男人和女人变成一样的,是人类堕落的罪性,悖逆神的表现之一。

  「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上文曾讲到,女人要是不蒙头,就好象是剃了头一样。按照这道理反推论,女人若不剃头,就像蒙头一样。上文第五节讲到,女人祷告若不蒙头,就是羞辱自己的头,而本节却说,女人有长头发就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

  「给她作盖头的」,吕振中本译作「给她当头帕的」

  4.小结──没有辩驳的规矩(十一16)

  「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十一16)

  对于哥林多教会来说,「想要辩驳」所指的就是蒙头的问题。哥林多教会的妇女们,用不着再为蒙头的问题辩驳了,因为使徒已经解释得很明白,又作了判断了。但这句话的重点是在对使徒的教训和权威的顺服问题。如果有人要反抗使徒的权威和教训,那是「没有这样的规矩」的。上文整段的教训,说明了男女在教会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次序;使徒既然已经把神的旨意解明了,谁也不该在使徒已经判定的事上逞强好胜,争辩什么;众教会理当服从使徒的教训。

  本节下半节不是说,蒙头的规矩是众教会所当遵守的;而是说使徒的教训是众教会所不能反抗的。如果蒙头这件事是众教会所共同遵守的,那么在新约的书信里面不会只有哥林多前书提到这问题,而其它的书信竟然一字也不提,那是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全段教训的总意,就是要男女信徒各按自己的地位,忠心服事主。女人要顺服男人,教会要顺服基督,而基督是顺服神的(腓二5-8)。



二.记念主的聚会(十一17-34)


  使徒保罗责备哥林多的信徒,在记念主的聚会中,情形混乱,不按理记念主。当时哥林多教会记念主的情形,和现在教会的圣餐有很大的分别。他们是先聚餐,以后才记念主。这可能是因主耶稣跟门徒立新约的时候,是先吃逾越节宴席,才立新约;所以他们也摹仿主耶稣的样式,先有聚餐,然后才记念主。犹大书十二节说:「这样的人,在你们的爱席上与你们同吃的时候,正是礁石。」(参彼后二13)「爱席」可能就是指记念主的聚餐。但后来渐渐演变成现在的记念主的聚会,只有表明主的身和血的饼和杯,而没有聚餐。

  按预表的灵意来说,逾越节的宴席既然是预表基督的救恩,现在基督已经受死流血,应验了预表的灵意,因此、新约信徒所该记念的,当然不是逾越节羔羊,而是那用自己的血为我们立新约的基督了。所以现在教会不用再守逾越节,却要照主的吩咐,借着记念主的聚会,记念主所立的新约。

  1.责备其聚会之混乱(十一17-22)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十一17)

  比较本章第二节:「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跟本节的语气刚刚相反。可见使徒在开始要责备哥林多人时,深怕哥林多人因第二节的话,自以为还有些可取之处,而轻忽使徒以下的话,所以特别声明「我现今……不是称赞你们」,虽然保罗是喜欢先看人的长处而称赞人的;但在这件事上,他觉得无可称赞。因为他们在这么严肃神圣的事上,竟然存着儿戏的态度,实在是该受责备的。

  「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这下半节说明,教会一切的聚会都该叫信徒受益。不论所采用的仪式是什么(就如用什么饼,怎样擘,怎样喝杯……),保罗所注重的是他们聚会的时候,是「受益」还是「招损」?凡是能使聚会受益而不招损的方法、程序、仪式、时间等,我们都可以采用。现在教会有许多种聚会,或特别的典礼、感恩、庆祝等,圣经并没有规定固定的程序。但不论什么聚会,安排什么节目,总该叫参加聚会的人「受益」,不是「招损」。不然那些节目或程序,就不该安排在聚会里面。这是教会安排聚会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的信这话。」(十一18)

  本书一章十一至十三节已经告诉我们,哥林多教会分争结党。但在这里所指的「分门别类」,按下文可知是指他们在记念主的聚会之前的聚餐说的。根据二十一节,他们聚餐的情形,是各人自己把食物带去吃的。富有的信徒带的食物非常丰富,贫穷的信徒带的却非常简单,甚至没有带。但他们却不是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而是各人吃自己的;或是富有的跟富有的在一起,犹太人跟犹太人在一起;彼此分门别类。保罗责备他们,这样分门别类,根本就算不得是一种爱的宴席。

  「我也稍微的信这话」,表示保罗很谨慎的听取有关哥林多人的坏话。虽然哥林多教会已经有分争结党这一类的事实,加上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灵性还是属肉体的婴孩,因此在聚会的时候有分门别类的现象,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这话毕竟是听来的,所以保罗保持很小心的态度。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十一19)

  虽然分门结党的事是神所不喜欢的,但是教会里面既然有这些事发生,神也允许那些没有私心、真诚爱主的人,因这些事受试验。这里所说「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有经验的人就是指那些在分门结党的事上不肯随和,不偏左右,也不因此跌倒的人。有「经验」的人经过了试验,就显明是真心爱主,站立得住的基督徒。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十一20-21)

  「主的晚餐」可能就把这聚会简称为「圣餐」名称的来源。因为保罗把记念主的聚会叫作吃主的晚餐,所以现在教会就把这聚会简称为圣餐。保罗说哥林多人的聚餐算不得是吃主的晚餐,因为他们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他们一同来记念主,本该显出信徒彼此相通的爱心才对。可是因为富有的信徒不肯跟贫穷的信徒一起分享食物,以致有「这个饥饿,那个酒醉」的情形,完全违反了爱宴的意义。

  「这个饥饿,那个酒醉」,这句话是那些主张圣餐要用酒的根据,因为别的经文提到圣餐的杯的时候,没有提到酒。不过这里的话还不算是很有力的根据,因为这里使徒是责备他们在吃爱宴时酒醉,是不该有的情形,不足为例。按以色列人守逾越节来说,守逾越节是不许用任何有酵的东西的(出十二15-20,十三6-7)。酒却是葡萄经过发酵后才酿成的。

  「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么?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么?我不称赞!」(十一22)

  这是保罗义愤填胸的责问,全节连用三个质问,都是针对富有的信徒而发。这三个问题是:

  A.「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么?」这个问题偏重于责备他们的动机错误。他们既然有家可以吃喝,为什么还要到教会来吃喝?他们带那些丰富的食物来,既然不是要让贫穷的弟兄跟他们分享,何必带到教会来吃喝呢?使徒责问他们,这样作究竟有什么作用?他们的动机十分可疑。他们若不是要藉分享食物表现爱心,就是故意要利用这种聚餐表现他们的富有。这种存心是该受责备,「你们吃喝难道没有家么」?要吃喝就在家里吃罢,何必到教会来表演呢?

  B.「还是藐视神的教会?」这句话偏重于责备富有信徒态度上的错误。他们把教会看作普通社团,藐视神的教会的神圣。教会的一切活动,原都是为事奉神、荣耀神而有的,他们却用来荣耀自己。教会聚会的目的,是要叫信徒「受益」;却不是要显出某些家庭的富有,而使穷乏的信徒感觉难堪。他们这样作,完全违背了记念主聚会的意义。

  C.「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么?」保罗自己的回答是「不称赞」。这第三个责问是表明保罗自己的态度。他不但不会因那些富有信徒这样显示财富,而说他们好话,反倒感叹他们的幼稚与无知。使徒的态度代表了神对那些单以今世的财富夸口之人的态度。

  2.记念主聚会的意义(十一23-26)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十一23上)

  圣经提到主的晚餐的聚会,最常用的句子是「为的是记念我」。所以「记念主」是这种聚会最适当的名称。不过有人根据聚会要擘饼,所以称为擘饼聚会,也有人根据主的晚餐而叫它作圣餐。

  保罗在这里一开始就说明,他所讲关于记念主的意义,是从主领受的。他说「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注意「我当日」这几个字原文没有,只是用过去式而已。保罗在哥林多教会的时候,已经把他从主耶稣所领受的传给他们了。可是他们似乎忽略了保罗所传关乎记念主的意义;所以保罗在这里再度提醒他们。大概因为哥林多教会里面有人认为,保罗不是主耶稣亲自立的,所以他的教训可能是从别的使徒听来的。保罗特别加以声明,他的教训是从主领受的。虽然这里没有说出他怎样从主领受;但是他不是要信徒注意他怎样领受,而是要他们注意他的确是从主领受的事实。这些教训跟使徒一切的教训同样有权威。

  「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十一23下-24)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这句话是要让信徒追念主耶稣被卖那一夜的情景。虽然那一夜保罗自己并没有在其中,但却因所领受的启示,就追念那一夜的经过。

  「拿起饼来……就擘开」,主耶稣把饼擘开,是要表明祂的身体怎样为我们「擘开」,祂怎样为我们在十字架上舍弃自己,使许多人有份于祂的救恩。我们照祂的吩咐记念祂,就是记念祂的舍命。哥林多人怎能一面记念主,一面连食物也不肯分给穷乏的弟兄呢?基督肯为我们舍命,我们竟然连食物也不肯为主舍弃,怎能记念主呢?所以「擘饼」对哥林多人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这句话一再地被提到,表示记念主聚会的真正意义,是在乎「记念」,绝不是赎罪。要是有人说,饼经过祝谢就变成了主的身体,祂再一次把祂自己献上,为我们赎罪,就完全违反「圣餐」的意义。我们今天擘饼、喝杯,绝不是为赎罪,而是记念主已经为我们赎罪的恩典。「圣餐」这种仪式,并没有任何功效可以赎我们的罪。来记念主的人是先得着主耶稣基督的赦免,才来记念祂救赎之恩。我们是靠主代死而得赦罪,绝不是凭守圣餐的仪式而得着赦罪。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十一25)

  本节与上一节经文都提到「这是我的身体……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这并不是说,祝福了的饼变成了主的身体,祝福了的杯变成了主的血。这些饼和杯只是表明主的身子为我们受死流血罢了!所以二十六节说:「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新约既是主所立的,与旧约有明显的不同。旧约是用牛羊的血立的,新约是用耶稣基督的血立的。旧约牛羊的血并不能真正赎人的罪,只表明那以后要来的救赎主。新约基督的血才能真正叫我们的罪得赦免。

  「约」也表示一种双方应该信守的责任。我们既已与主立了约,所以每逢吃饼喝杯的时候,应该想到我们不再是属自己的,而是属主的,理当专诚的爱祂,为祂而活。

  「要如此行」表示擘饼和喝杯这两件事,在记念主的仪式里面是必须有的。必须把饼擘开,把杯喝下去,因为这样做,为的是记念主。这虽然是一种仪式,却是为记念主而做的,所以我们不可以把这部份略掉。使徒没有明说擘饼该怎样擘,所用的杯到底是怎样的杯,但他一再提到「擘」「喝」「要如此行」

  「记念」包括感恩、思念和爱慕的意思。圣餐不单是一种严肃的聚会。如果单有严肃的气氛,并不能够把主设立「圣餐」的意义表明出来。严肃的气氛不该是记念聚会的全部内容,记念聚会的内容该有感恩、爱慕、思念。

  「记念」说明了参加记念主的人,是已经蒙恩得救的人。那些还跟基督对立的人,和那些没有领受救恩的人,是不能记念祂的。「记念」也说明了这聚会的性质,不是祷告会,不是讲道会。这种聚会的中心是要激发人爱主,感恩的心,不论领祷告、传信息、作见证,都是要引致人记念主、称谢主为目的。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十一26)

  记念主的聚会还有一点重要的意义,就是等候主耶稣来。我们这样的擘饼,照祂的吩咐来喝杯记念祂,是表明我们在祂的面前,正遵照祂的吩咐等候祂回来。擘饼的聚会既然被称为「晚餐」,就有等候家主回来、等候安息来临的意思。吃早餐是准备出去工作,午餐是在工作中用的,晚餐却是工作完毕以后回到家里享用的。所以「晚餐」有团聚安息的意思。吃「主的晚餐」就是来到主的桌前,向主表明我们(教会)已经预备好了,正等候家主回来。

  这样,每多一次记念主,就是表示我们知道主再来的日子又近些了,我们继续地等着祂回来。正如祂在立新约的时候所应许的:「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二十六29)。

  3.要怎样记念主(十一27-34)

  A.要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十一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十一27)

  「按理」是针对上文哥林多人那种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的情形。他们没有尊重记念主聚会的神圣。违背了这聚会的意义,就是没有「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不按理」原文为anaxios,按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T.(by Dr. W. E. Vine) 解释,这字在这里的意思是指不把主的晚餐分别为圣,而把它当作是普通晚餐。也就是存轻忽、不敬的态度来记念主。按英文标准译本 K.J.V., N.A.S., R.V., R.S.V.,这字都译作 unworthily (不尊敬的,不配的)。

  「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也指下文那些不分辨主的身体,带着罪来领受饼和杯的人。

  B.要先自己省察(十一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十一28-29)

  「省察」就是省察自己有没有亏欠主、亏欠人的地方;有没有犯了罪而没有得主赦免。我们既然记念主怎样为我们受死,赎我们的罪。我们既感谢祂为我们的罪受死的恩典,却又带着罪来记念祂,就和我们记念祂的目的完全相背。我们应该省察,看自己是不是带着一颗清洁的心来记念祂。哥林多人既然分争结党,彼此之间很可能有怨恨的罪藏在心里,互不饶恕,却又一同吃主的晚餐。主为我们死,是要我们与神和好,与人和睦;我们来记念主的时候,是否已经与神与人都和好,没有亏欠呢?我们应该先省察,然后才吃饼、喝杯。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本节把上文「不按理」的意思,更清楚的指明出来。吃主的饼、喝主的杯的时候,没有把它们看作是表明主的身体、主的血,却看作是普通的饼和杯,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有些信徒在吃饼喝杯时,嫌所吃的饼或葡萄汁不够味,把「圣餐」的饼和杯当作普通的饮食品尝,这种态度是错误的。领受主的饼和杯,不该存这心意。

  所谓吃喝自己的罪,就是因吃喝而取罪,必要担当自己的罪的意思,与上文二十七节所说「干犯主的身、主的血」的意思相同。因为轻忽那表明主的死和新约的饼和杯,就是轻忽主跟我们所立的新约了。

  C.惩治与受审(十一30-32)

  「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十一30-32)

  「因此」说明哥林多人之中所以会有患病甚至死亡,是由于他们不尊重主的饼和主的杯,吃喝自己的罪,以致受神的惩治。在这几节里有三点要注意:

  a.上文使徒责备哥林多信徒轻慢主的饼、主的杯,就是干犯主,是严重的罪。神既因他们「不按理」记念主而惩治他们,甚至死的也不少,可见他们那种轻慢的态度,实在是神所憎恶的。

  b.第三十一节使徒说:「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可见那些受神审判惩治的,是没有自省,带着罪领受主的饼和杯的。这里的「分辨」「自省」是相同的意思。请注意,并不是教会有一个不自省,带着罪记念主的人,其它的人便也一同受惩治。只有犯罪的人受惩治,别人不必分担他们的罪,他自己要担当自己的罪。

   c.使徒已经说明,所受的惩治只关乎身体,可见与灵魂得救无关。「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就是免得我们跟不信主、未得救的人一同灭亡的意思。

  D.应彼此等待(十一33-34)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十一33-34)

  这两节经文,是保罗在责备之后所加上的劝勉。保罗要他们「彼此等待」,就是他们所带来的食物要等待大家一同来享受。既然是爱宴,就应该大家共同享用,这样才能够表现彼此相爱的精神。

  「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这就是说,如果有人因饥饿而不能够等待,不如在家里先吃。使徒虽然要他们尊重「爱宴」,却不是不体恤有些人的实际困难。他允许饥饿的人先吃,可见先吃与否,还不是问题的中心。把主的晚餐看作普通晚餐而吃喝,甚至趁这机会显示自己的富裕,这种态度才是受责罚的主要原因。

  「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意思是免得你们的聚会因争先吃喝,以致不蒙神悦纳,反而得罪神。中文圣经所译「自己取罪」,似乎太强调「自己」。其实本句只是说明,要是像他们那样,这个饥饿、那个酒醉地来聚会,就是聚会取罪。英文 N.A.S.本句译作 So that you may not come together for judgment.(这样,你们就不致聚会取罪)。另参 R.V., R.S.V. 等。

  「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本句表示写在本书的教训,都是较为急迫或重要的,不能留待使徒到的时候才安排,必须预先藉书信指导他们。还有些次要的事,保罗要等到自己到哥林多时,才指导他们,或为他们裁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