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基督徒的民主观


中心信息:「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太5:38,39)

参考资料:「台湾社会变迁中政经伦理之重建」研讨会,于6月10日在东海大学举办,本文「基督教伦理与民主制度发展-从美国经验看台湾」作者是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授陈敦源及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郭承天。



一. 引言

过去我们都认为基督教对民主政治有极大的贡献,但是贡献在那里?而且「民主是否适合于中国社会」的疑问,是知识分子自清末民初,五四运动,乃至于台湾民主运动以来,不断在思索的一个问题.今天民主发展的进程中,维持民主制度的基本精神能否生根,是根源所在。



二. 基督徒的民主观

基督教是西方政治文化的重要根源之一,而民主制度也是西方近代政治的重要产物之一.当台湾近十余年来推行民主制度时,所持的心态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然这也是问题所在,因不知政治制度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念」,有人谓「台湾,台湾,逢台必弯」.以下分两方面思考与探讨:

1. 基督教对民主政治的贡献

以美国立宪为例来思索三点:

A. 民主政治核心理念-以「自由,平等,与制衡」三个理念为代表,其中以「分权」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的制度为最重要,为防止政府中任何一个人或任何机构有滥权的机会,以致伤害人民自由,导致不平等的权利分配,这个理念是建立在基督教的伦理观上。

B. 基督教伦理的影响-最独特的是在「独一真神的创造」,「人类始祖的堕落」 ,「耶稣基督的救赎」,「世界末日的审判」等四个主要部份,在长久的潜移默化下,影响西方的社会与政治.其中对民主政治设计与运作产生最重大影响的是基督教的「人性论」,加上从「罪与救赎」所引申出来的平等与权力制度,构成今天的民主制度.。

C. 美国宪法制定为例-从基督教伦理与民主制度发展的脉络中,依循三步骤来寻找两者的关系:

a. 美国制宪时期的菁英们藉由诠释基督教伦理中的「全然堕落」(Total Depravity)与需要「外在救赎」的概念,创造了政治领域权力制衡需求的概念。

b. 基督教伦理对于「人」的看法,很自然产生对制衡体制的偏好。

c. 制宪菁英们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取得共识,是因过去英国殖民经验,美国十三州自治经验,与社会多数暴力动乱的背景.台湾从美国吸取民主制度的优点,也当考虑这些背景。

2. 台湾吸取民主政治的省思

民主政治非有样学样,无样自己创的玩意儿,而是需要深思的:

A. 文化诠释与文化移植-民主制度与基督教文化不一定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没有经过基督教伦理洗礼的国家,如日本,印度,也会产生民主政治;而非民主的国家有的也是出自基督教伦理洗礼过的国家,如宗教改革到1920年代以前的一些欧洲国家.我们只能说,基督教伦理与美国的历史环境,造就了「三权分立」的宪法,而使它稳定的因素是美国深厚的自治素养。

B. 相信制度而不相信人-民主贵在「制衡」,而台湾民主发展一直受到「贤人期待」与「领袖神化」的搅扰,使制衡的机制一直无法顺利运作,也因此构成台湾民主运动的三个隐忧:

a. 对领导者神化的结果,领导者的意见常常压过专业意见,人民对于公共政策的思辩与判断能力,因此无从培养。

b. 重视政治人物的道德修养与人际关系,胜过他们的专业能力,因此公共领域中专业的对话不易产生.例:立法院各委员会对行政院阁员的质询即是如此。

c. 轻视外在的法律,却重视私密的人际关系,使社会组织的制度运作,不易摆脱人治的问题。

反观美国人的基督教背景,在宗教改革以后对「人性论」的重新诠释,把人当人看,产生:

i. 尊重个人自由与平等,重视专业能力而非私人关系。

ii. 从「人人有罪」的教义中,找到「外在救赎」的必要,避免把人当神看.台湾如何从自己的文化资产中,找到制衡的观念,免得把「领袖神格化」,是将来努力的方向。

C. 由下到上的民主-从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制衡机制稳定运作的基石,是人民的公共精神,讲求权力下放的联邦体制,与乡镇自治中充分讨伦的民主传统.反观台湾,朝野正为黑金问题,有意废除乡镇市长的选举,改为官派,这种想法是短期解决黑金问题 ,却长期腐蚀民主的根基.我们不能一面推动政党轮替的民主改革,另一面又推翻民主制度最重要的基层民主组织.这好比看见自己的孩子功课做不好,就抢过来自已做一样。



三. 生活应用

从民主政治的体制看来,不只民主运动需要重新诠释和强调「人性论」,就是基督徒的教会生活,宣教传福音,都需要重新检讨对「人性论」的看法,希望基督徒能从圣经吸取的正确人性论,帮助国家建立优质的民主社会。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