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圣经是什么?


我们开始的这个系列,我称之为"基督教纠错系列"。今天上午这一讲的题目是"圣经是什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刚刚读过的经文:

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19-21)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天父上帝,求您赐给我们对您的话语一颗敬畏的心。父啊,让我们信任并知道那些圣经的作者是被您所感动、被您的灵所带领,就像海中的一艘小船顺着风航行一般。帮助我们,父啊,不仅仅尊敬您的话语,而且理解、渴慕您的话语。我们求您在今天上午加深我们对奇妙之事的理解。祷告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多年前,我想是在八十年代(现在想起来有些模糊,不过应该是八十年代)的某一年,我有幸应邀参加一个美国国家排球队奥运会金牌庆祝宴会,在圣地亚哥。我当时是分管青年工作的牧师,所以我带了个孩子一起去,他是个排球迷。这一天对我们俩都是一个重大的日子,我们非常兴奋。会上有几个人讲话,开始是几位名不见经传者,然后进入高潮,一位大人物出场,这位大牌讲员就是全美大学篮球联盟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教练。你们都知道他是谁,对吧?约翰.伍登。

当时的伍登已经退休。他现在依然健在,接受采访,我想他现在有90多岁了,成熟老练,气质不凡。他向那些金牌得主们提出挑战,要求他们再接再励,追求生活中更高的目标。他提到了艺术、美学、历史等各个方面;在演讲快结束时,他提到了文学。记得当时我还想:"真有意思!"因为这个排球队里很多人我认识。若说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他们不喜欢的话,那就是文学。伍登向我们所有的人提出挑战:要我们阅读经典名著。我至今依然记忆尤新:他提到伟大的文学作品,提到各种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

"你们要读这本最伟大的经典名著,这本所有经典中的经典--圣经。"

我当时非常感动--坦率地说,与篮球相比,排球是个小球;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一位,不仅仅是个篮球明星,而且几乎是在新闻界被认为最德高望重的。面对这些金牌得主,他谈到如此宝贵、如此高于我们众人之上的东西,他挑战我们要读《圣经》。他的声调使人感到,他们手里的金牌与他们将从圣经里要找到的满足相比,黯然失色。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在任期间囊括了全部金牌的天才篮球教练在对人演讲说,在这本伟大的圣经的字里行间,人可以找到超越世上一切的荣誉与尊贵的东西。


起始点


上一次我们已经确定:人对事物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起始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对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多少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是个哲学家、道德家、伦理家,但很少有人--正如我们上周所讨论的--对自己的认识论(知识来源)有个清晰的概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观点,有思想,有是非的标准;但很少有人明白为什么我们认识我们所认识的,我们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事情,然而为什么会知道?什么是这些知识的基础?

最近,新闻界又有报导:动物权利组织在对利用海豚研究死刑和海洋探测事上提出保护海豚。很多人--动物权利组织的热心推崇者们--认为动物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一样宝贵。事实上他们中有些人甚至认为动物的生命更宝贵,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人是可憎的,而动物并不。于是你便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在路上开车,一边是一个人,另一边是一只动物或一条蛇,而你不得不从二者之一上面压过去,你会选择哪一个?99%的人会选择那个动物,是吗?为什么?一位动物权利组织的热心推崇者给一个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写了封信,抗议他们用一头毛驴驮了炸药进入一栋大楼,在人群中引爆。但是写信人所关心的并不是那些无辜的死难者,而是那头无辜的驴子。我听到电台里念这封信:"你为什么用一头毛驴?如果用人我们可以理解,人恶贯满盈,我们理解人类的屠杀。但是问题是:这样一头可怜、无辜的毛驴死了。"

我们中间大多数人都同意:人的生命比动物的生命更宝贵。我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你会持守这一观点?我不想陷入"动物权利组织是好还是坏"的讨论之中。问题是:"你怎么知道的?"你也许会说:"人的生命比动物的生命更宝贵,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这样吗?解释给我听--"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有生以来人的生命就比动物更宝贵吗?你的起始点是什么?"假如你开始回答,我开始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像我四岁的女儿那样问:"爸爸,为什么?爸爸,为什么?"最终的答案总是:"因为神是这样造的。"回答结束。

这不是从一联串的"为什么?""为什么?"中走出来的一个简单办法;这就是答案!这是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因为神就是这样造的。"我们关于伦理道德、关于真理的起始点,从何处开始?是不是从我们的感觉,或者我们的祖辈、我们的文化所教导的开始?我们的道德标准是否仅仅是基于习俗或认同?你们知道什么是习俗--习俗是"习以为常",即每个人都这么认为,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很多基督徒都这么相信;这些标准因为已经溶入我们的血液,而成为理所当然的。

其实,无需祥加思考我们就能发现:上述这一切都不能给真理提供一个客观的基础。若这是出于我的感觉,那么假如我的感觉与你的感觉不一样,怎么办?谁是对的呢?假如我明天的感觉与今天的不同,怎么办?我是今天对呢,还是明天对呢?假如我发现我外祖父一方先辈的标准与我祖父母一方先辈的标准截然不同怎么办?我们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祖辈的印记;父母从小对我们的教导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份。但假如我们是别人带大的呢?譬如标准截然不同的外祖父母相对于祖父母呢?假如一致同意的人数又改变了呢?俗话说:"一千个法国人不会错。"它已经被证明是错的,不是吗?随众认同的说法,如果大家都同意,你就是对的;但是如果反对与赞成的人数一样,又如何呢?假如你的这一票是决定性的呢?你怎样来决定谁对谁错呢?

在这样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非常国际性的冲突(指"911事件"后的反恐怖行动)。所谓"国际性"不是指另外一个国家,而是另外一种宗教(指伊斯兰教),另外一种世界观,即人家跟我们想得不一样。你怎样确定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而你的思维方式是对的呢?你如何来确定呢?为什么我们知道杀老百姓是不对的呢?为什么在有些国家杀老百姓是可以接受的呢?一架飞机撞击一栋大楼,电视屏幕上看到中东地区的大街小巷有人欢呼跳跃。我不是说,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没有这样做过,但是你最好在这个国家的大多数民众前隐藏你的行为,因为你这样公开地幸灾乐祸会惹麻烦的。

假如灌输在我里面的与灌输在我邻居里面的不一样怎么办?假如那灌输在我们里面的使我们能分辨是非,那么灌输在我里面的与灌输在你里面的不一样怎么办?最终你认识到:强者即是真理,那最强大的就强迫别人接受他的观点--最终都是如此!没有一个是客观性的真理。

我们怎样避免荒谬的自相矛盾?著名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无神论者德肖维兹与一位基督徒政治家之间的一场公开辩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出十分钟--我是想向你们显示在世人的眼里被视为"有才能的人"的思维方式--不出十分钟,在回答听众问题的时候,有人问他:"怎么知道什么是善?"他说,他无法定义何为善;他的三千多位听众同样也不知道答案;而他却还在写一本关与"善"的书!正是这样一位公开承认自己无能力定义"何为善"的专家,几分钟之后却振振有词地批评说:"让宗教来影响政府的决定[注1]是绝对错误的。"假如你无法定义何为善与对,你怎么能说那是错呢?当你说你无法定义何为善与对,你便剥夺了自己公开辩论的资格。"我无法定义何为善与对,你们也不能,"他说。"不过,我要用我的余生来研究它,然后我要写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为什么?"你是说你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三千名愚拙低下的观众没有一人能这样做?"

我们怎样避免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发现自己洋洋大言种种伦理标准。与此同时,在我们的立足点上又很相对,以致于这些标准没有基础。为了对绝对真理或伦理道德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我们必须认识一个超出所有人类的根源。此根源必须是公义的,此根源必须能以客观的、人可以观察到的方式将这种公义性传递给我们。开口谈任何一种"绝对道德",你或我都能说:"那是完全错误的。"仅仅有一位上帝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绝对公义的根源。根据基督教信仰,此真理的根源就是神。但是仅仅有真理的根源也还是不够的;这个真理的根源必须以人们可以观察、可以理解的方式让人知道这个真理的标准。我们称之为什么?--我们称之为《圣经》。


《圣经》


这本历代以来畅销书中的最畅销书--《圣经》--究竟是什么?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本由66卷不同的书所组成的、由40位不同的作者跨越1500年的时空所完成的书。这些作者有不同的职业:有农夫、酒政、渔夫等等。《圣经》的66卷书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份。《新约》不是《旧约》的修正;不是《旧约》写错了再写一个《新约》。《旧约》是前39卷书,写作于主前1500-400年间。然后是《新约》,27卷书全部成文于第一世纪。《旧约》与《新约》不同的地方是:《旧约》是《新约》的准备,《新约》是《旧约》的完成。《旧约》书里很多对将来的应许、将要发生的事--将有一位弥赛亚,这位弥赛亚是谁?祂是什么样子的、祂会做些什么……--通过很多的先知、天使、传信息的,到了《新约》,所有《旧约》39卷书中所应许的全都实现。

你们对《旧约》与《新约》之间的关系有了一点了解;我们称这66卷书为《圣经》,即"神圣的"或"圣洁的书卷"。现在你发现,《圣经》有很多版本,如《生活应用版圣经》、《日内瓦版圣经》等等。"圣"指"圣洁"、"分别开来";"经"指书卷。简而言之,我们的这本圣洁的书,这本与其它书分别开来、高出众书之上、区别于众书之外的书,是一本圣书。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神的书,而且是一本出于圣洁神的书,其真正的作者是圣洁的,其信息是圣洁的,其目的是为了要使我们成为圣洁。"你们要圣洁"--圣经里多次对我们这样说。

这本书是神默示了那40位执笔的作者,他们准确无误地记录下了祂--神--所决定要记录下来的东西。这是我们基督徒的立场。这40位执笔写下了我们称为《圣经》的作者,被圣灵感动,正如我在祷告中说的:他们被神的灵所带领,就像海中的一艘小船顺着风航行一般。希腊原文圣经中的"感动"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基督徒的立场,是我们的信仰--即:神如此地感动这些作者,以致他们所写的没有任何错误--在希腊和希伯来圣经原文中没有任何错误。因此,《圣经》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圣经》是一切标准的标准。《圣经》的权威性不是通过人的调查、考证而被建立的。恰恰相反,人的调查、考证--无论是科学上的,还是哲学上的--都在《圣经》的判断之下。

我们可以自我测试一下:有没有科学界的报导使你更相信《圣经》?当你听到考古学的发现之后,你说:"哇,看来圣经是真的!"这颇能说明问题。我曾经在讲道中提到:"你的爸爸是谁?谁是你的爸爸?谁掌权?你的起始点是什么?"当我读到人类学家的新发现证明圣经的真实时,我并不因此受到鼓励;恰恰相反,我会翘起拇指说:"人类学家也许是对的。"这会暴露你的知识的起始点是什么--"因为《圣经》这么说了,所以他们(考古学家)是对的。"还是"因为他们这么说,所以《圣经》是对的"?请记住:三十年前写的人类学或考古学著作,今天已经过时,充满了错误;但是《圣经》却不是这样。对于基督徒来说,《圣经》就是真知识的起始点。

为什么我们这样相信?对此我们以后还会讨论。


《圣经》概述


下面让我们来对这本被称为《圣经》的66卷书的主题,作一个概述。

首先是《旧约》。第一至第五卷:《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是摩西写的,通常被称为"摩西五经",是圣经的最早五卷书。它们以记叙文方式写成,史实性体裁,记载了各个历史事件,从创世直到以色列人被从埃及作奴隶中拯救出来。这就是你在最早的五卷书中读到的。

《创世记》讲的是神的创造,以约瑟在埃及结束;然后《出埃及记》开始,法老、埃及不再喜欢以色列人。你读到摩西的故事和救以色列人出埃及。这五本书叙述了挪亚、巴别塔、亚伯拉罕、约瑟和他的哥哥们、摩西、法老等故事。我们读到以色列这个民族的开始;它们也记录了献祭和祭司制度,用来预表基督自己和祂的工作。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读过这五卷书?《创世记》读来很有意思,《出埃及记》被拍成电影,《利未记》有些枯燥,《民数记》有个国王叫人读给他听,让他可以睡着(这是圣经里的故事,不是我在瞎扯)。《圣经》里记载着他让人读《民数记》给他听--颇难的阅读。不过当你越来越成熟,你会觉得《利未记》越来越有趣,因为你开始理解它预表基督,你的心被打开。

《圣经》不像有的书--你读了几遍后便不再想读了。《圣经》不是这样;你越学,它对你就越真实。没有人在人生终极的时候--不管他们已是90岁,毕生都在刻苦研读圣经--会到这样一个地步而说:"整本《圣经》我都懂了。我知道结果如何,所以趣味索然。"不会这样的!你越学,得到的越多。我现在读的时候,比我二十年前读的时候要懂得多。这毫无疑问是一辈子的追求。

《旧约》的第六至第十七卷:从《约书亚记》到《以斯帖记》。这些也是历史书,或称叙述文体裁,记录了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摩西没有进迦南地,但是约书亚进去了,得到了神向亚伯拉罕应许的所有土地。接着就是以色列历史中一段称为"士师"的阶段,有卷书就叫《士师记》,其间神通过这些受拣选、被默示的领袖,管理以色列民。士师中间有参孙和基甸。

此后是以色列王国的历史,包括《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列王记上》、《列王记下》、《历代志上》、《历代志下》。它们记录了扫罗、大卫和所罗门王;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他的背逆和愚蠢,以色列国分裂成北国与南国。这段历史还包括大卫和拔示巴的故事、歌利亚等等。

在《圣经》的当中有一卷长达150篇的书,称为《诗篇》。大部份都由大卫写成,诗歌体裁。应注意的是,诗歌体裁并不意味着它们缺乏历史事实。我们在上述以色列王国历史书中读到的很多事件都是大卫记载下来的亲身经历,包括以色列王的故事、撒母耳、历代志、大卫和拔示巴、大卫的儿子押沙龙等等。《诗篇》所描述的是大卫的感情世界,他从神那里亲身经历到的安慰,以及他与神隔离和与神亲近的时刻,都在《诗篇》里。请注意,诗歌体裁并不意味着不真实。希伯来文的《创世记》是非常诗歌性的。记得我和一个牧师谈过,由于《创世记》的诗歌体裁,他不能相信其精确的记载。这里有一个逻辑性的谬误:诗歌体裁的记叙并不意味这件事是虚构的。我可以写一封像诗一样的关于我太太的信,她读了后说:"写得真好。"然后我却告诉她说:"信中写的并非事实。"这样太不通情理了。

接下去是:《约伯记》、《箴言》、《传道书》和《雅歌》。这些书被称为"智能书"。其中三卷是所罗门写的;神的恩赐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智能的人。这些书卷并不是描述历史,而是教导在特定情势下的特定真理,常常是针对伦理道德而言的。《箴言》、《传道书》和《雅歌》,这些书卷教导我们何种行为是愚拙的,何种行为是有智能的。

第二十三至二十七卷:《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但以理书》。这些书被称为"大先知书"。这些大先知们既向神的子民提出警告,也带给他们安慰。就像今天上午我们在崇拜前朗读的《以赛亚书》一样,他们警告以色列民要悔改。这是先知的职责,不是开开玩笑的。神用先知预言将来的审判,为的是警告以色列民要悔改。同时这些大先知也带来安慰,即神会将他们从压迫之下拯救出来。将《以赛亚书》全部讲解一遍要用很长时间,不过我鼓励你们读这些大先知书,因为它们非常丰富地表达了这位圣洁的神的权能、荣耀、公义与拯救。在描述神的属性方面,我不知道还有谁能超过《以赛亚书》的。

《旧约》以十二卷"小先知书"结束,从《何西阿书》到《玛拉基书》。总的说来,小先知书涉及的是关于以色列国的分裂,即分裂成以色列(北国)和犹大(南国)。在大约公元前930年的时候,所罗门的儿子做了个坏的选择,导致以色列分裂成北、南两国。一个国家有10个支派,另一个国家有2个支派,就是以色列和犹大,此段历史大约从主前650到400年;我们知道了以色列被亚述灭亡和被掳,犹大遭巴比伦侵占和被掳去的历史。其中有但以理的故事,他被巴比伦王掳去。《旧约》以神的子民被掳结束;《旧约》的最后一个字是"咒诅"。被掳、亡国是咒诅,但同时也有神的应许。


《新约》


经过大约四百年的沉默,一位新的先知从以色列人中兴起,他的名字叫约翰,即"施洗约翰"。他的工作就是宣告神所应许的那一位--耶稣基督--的到来。基督就是那位要将被奴役的神的子民拯救出来的救主,但却不是用许多人以为的那种方式来拯救。福音的实质就在这里。那些法利赛人、智者、学者,他们对《旧约》十分熟悉,在他们头脑里有他们所需要的弥赛亚的形像。当主耶稣出现的时候,"受苦的仆人"与他们头脑中的那位完全不同。他们期盼著有一个人来--做什么?推翻罗马帝国。这就是为什么在主耶稣凯旋入京时,他们高唱:"和散那!和散那!""救我们!""现在救我们!""现在救我们!"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喊叫什么?"把祂钉十字架!把祂钉十字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拯救!"

主耶稣传讲的"神的应许会真正临到"的信息,是像芥菜种那样:开始小,越长越大;像面酵,全团都发起来。他们想弥赛亚从天而降,一下子将尼罗、凯撒赶出去。这与现代"前千僖年"的"时代论"犯同样的错误:他们犯了主耶稣凯旋入京时犹太人犯的错误。他们想象主耶稣来的时候,势如破竹,摧毁地上各国。主耶稣从来不用这样的方法;祂第一次来的时候不是这样的,祂第二次再来也一定不是这样的。神的国的建立不是主耶稣从天而降,一下子摧毁地上各国。

主耶稣的国降临是通过历史的进程,在圣灵的大能下福音广传,人的生命通过教会一个一个被改变。众国起来反对教会,但是他们不会成功,教会坚持下来。他们不明白:"主耶稣为我做什么?这一切将怎样发生?"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主耶稣的国降临是一个漫长、缓慢的过程。"

如果他们是但以理,他们就明白了。是什么击碎那个代表地上之国的大像的?是大山吗?不是;是一块石头打在这像身上,然后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听上去像芥菜种,像发酵面团。记得我曾经问过一位神学院的教授:"为什么祂用一块石头,而不用一座大山?看上去好象应该是一座大山,转眼之间摧毁一切!"他的唯一答复是:"我想但以理不会在意是一块石头还是一座大山。"这个回答对我是不够的。我的意思是,正确的回答应该是:"这是圣经所揭示的。"(我走题了。)

《新约》以"福音书"开始。四卷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福音"这个字的意思是"好消息"。什么是好消息?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福音?什么是好消息?"你能回答吗?我想你可以有许多种说法;不过"好消息是耶稣--神所应许的弥赛亚--来到世上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我希望不管你怎样回答"什么是好消息?"这个问题,答案总是耶稣在做什么,而不是你在做什么。我希望答案总是围绕耶稣拯救灵魂,而不是"世界末日"什么的。福音是耶稣拯救罪人;这就是福音。

四本福音书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耶稣的出生、祂的一生、祂的死和祂的复活。《马太》、《马可》、《路加》很相似,称为"对观福音书",即同一观点叙述的;《约翰福音》有些不同。四福音书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耶稣的生平,自然就不完全一样。它们并非提供了四个互相矛盾的概述,而是每卷福音书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马太是写给犹太人的;约翰是针对当时流行的"诺斯底教",所以开卷便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他们针对不同的事情。假如你知道"矛盾"的本质的话,你在四福音书里绝对找不到任何互相矛盾的地方。

问题就在这里:人们不学逻辑,于是将不矛盾的说成是矛盾的。举例来说,有书记载在坟墓里有一个天使;又有书记载:在坟墓里有两个天使。这是不是矛盾?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坟墓里有两个天使的话,坟墓里是不是有一个天使?它没有说坟墓里"有一个"、"仅仅有一个天使"……。诸如此类。有个古老的笑话:"哪个月有28天?"每个月都有28天!所以关键是真正理解矛盾的本质。福音书的作者只提到一个特别的天使,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有2个或者10个天使,除非它说"仅仅一个"或"只有一个"。

再举个例子:记得我在这里一个社区大学当排球教练的时候,队里有个球员走到我跟前说:"你怎么能相信《圣经》呢?《圣经》里矛盾百出。"我说:"是吗?什么矛盾?"他说:"反正我知道里面矛盾百出。"我说:"那好。你可不可以举个例子?"他说:"明天我们出去时你将圣经带着,我指给你看。"我说:"那太好了!"于是第二天我带着圣经,开着车。他打开圣经,翻到《创世记》一章1节。我想,这下他可麻烦了!他开始阅读圣经,开始找里面矛盾的地方。不是他已经知道在哪里,而是试图要找出矛盾。

要说"矛盾",还是让我来给你们举个例子:耶稣受试探的顺序,在福音书里有不同的记载:石头变成食物、跳下去……等等。你读到这里,发现有"矛盾",却没想到这些试探的记载不是按时间顺序的。你可以问我今天吃了什么?到了晚上,我说我吃了汉堡包、意大利通心面和煎蛋卷。这些是我今天吃的东西,但并不是我吃的时候是按这样的顺序。假如我说,我早饭吃煎蛋卷,午饭吃汉堡包,晚饭吃意大利通心面,后来我又改说吃了别的,这才是自相矛盾。事实上,福音书的作者列举事例,并不一定按照时间顺序。上、下文中没有表明按时间顺序,所以不在互相矛盾的范围。这是研究逻辑、理解什么是矛盾的问题。这些都不在我的讲稿中,只是提一下,因为有人听到这些争论,其中一些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

《新约》第五卷是《使徒行传》。《使徒行传》的作者是路加,此书基本上是《路加福音》的续篇。它记录了基督教会建立的初期神的道传扬出去。《使徒行传》第十章左右福音开始进入外邦人,变得非常国际化。《使徒行传》很早--在五旬节--不同的语言将福音传扬出去。顺便提一句,在《创世记》里你读到巴别塔:人们试图造一座塔通向上帝。上帝怎样阻止他们?--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在《使徒行传》里,当福音真正变得非常国际化的时候,神做了什么?祂使每个人能听懂--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所说的。所说的是什么?是怎样造塔的指示吗?不是。所说的是福音;福音被广传开来。在《使徒行传》里,我们看到福音从犹大传到撒马利亚,再传到世界的大部份地区--福音开始国际化。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是什么?"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这一切都从《使徒行传》开始。

虽然此卷书中有许多神学概念,但是今天当人们把当时发生的事件视为教会中"一成不变的正常状况"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困惑。在《使徒行传》中我们读到基督升天--这是一次性的事,不是一遍又一遍发生的事。"五旬节"是一次性的事,不是一遍又一遍发生的事。使徒使死人活过来,今天不再发生。使徒以绝对的权威说话,今天也不再发生。"使徒"必须是亲眼看到主耶稣复活的人。这些都是已经完成的神的救赎工作的一部份。我们必须十分小心,不应期望这等事件在今天发生。虽然其中像建立执事和长老、教会的结构等等依然适用,但是许多发生在《使徒行传》里的超自然的行为是非常特殊的,是特别设计的,是已经完成的神救赎工作的一部份--包括使徒以绝对的权威说话来完成这27卷我们称为《新约》的圣经。

第六至十八卷是保罗书信,从《罗马书》到《腓立门书》。这些被称为"保罗的教诲书信",意在教导。使徒保罗建立了圣经中神学教导的主体。这些书信的目的是以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教导关于神的正确的教义;受信的教会和个人大多数都是由保罗自己亲自开创起来或亲自带到基督面前的人。

这些书信基本上是纠正错误--针对侵入教会内部的错误思想。在《使徒行传》中你看到使徒保罗成为基督徒,然后看到他开始建立教会,看到宣教事工的进行。但这并不是全部。然后你看到保罗在罗马、在哥林多、在以弗所、在歌罗西、在腓立比建立教会。他写信给这些教会和教会里的人,如提摩太、提多;保罗发现他们正陷入某种错误之中,所以写信纠正。这就构成了保罗的书信集;它们不仅是《新约》--而且是整本《圣经》中--神学教导的主体,因为它的真正用意就是教导。

我们的难处是弄明白保罗信中所针对的到底是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是在读别人的书信。当我们读《加拉太书》时,我们读的是别人的信;受信的教会与个人在收到这些信以前,显然都受到保罗直接的教导,因而对保罗所针对的问题十分熟悉。但这些问题是我们所需要了解的。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打开《罗马书》或别的书信开始读的时候,感觉意思不是很清楚,很难读,要试图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假如我身在罗马教会,或是哥林多教会,我就会知道保罗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我。他以前与我在一起,教导过我;现在当他写信给我时,我就非常清楚他讲的是什么。但是我们今天读的时候,就要问:"保罗到底在讲什么?是什么样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读圣经会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甚至连彼得也说保罗的书信很难理解。所以当我们感到很难读懂保罗的书信时,我们知道我们并非孤身一人。

接下来是《希伯来书》。《希伯来书》也是教诲书信;尽管许多人相信《希伯来书》的作者是保罗,但圣经中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证据。此书是写给那些受诱惑、怕受逼迫、试图想要离开基督教回到犹太教去的以色列基督徒。整本《希伯来书》就是针对他们写的。为什么要回到"影儿"里去?《旧约》是耶稣的预表,为什么要回到那个仅仅是现实的预表中去?这就是《希伯来书》的实质。

第二十至二十六卷,我们称为"一般书信",《雅各书》到《犹大书》。这些同样是教诲书信,作者是雅各、彼得、使徒约翰和犹大。与保罗的书信相似,这些书信所针对的都是偷偷侵入教会的各种问题,通常是关于假师傅;那些错误思想都是要把信徒从他们已经接受的福音真道上引开。去年我们读过这些书信,看到雅各、彼得用非常尖锐的言词斥责那些偷偷潜入教会的假师傅们试图将基督的福音引入岐途。

《圣经》的最后一卷书是《启示录》,预言体裁;预言体裁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我们要这样来理解这卷书:书中自己说这些事是征兆,所以按照字面来理解《启示录》是不对的。可悲的是,按照字面来理解《启示录》的人,对于那些应该按照字面来理解的部份却不这样做,即《启示录》的一开头,耶稣基督的启示赐给约翰,将"必要快成的事"显示出来。这里没有什么隐喻,就是"必要快成的事"(启 1:1):

……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启 1:3)

他还没有提到征兆;这要到好几节之后。"必要快成的事"、"日期近了",这些都是按照字面来理解的。然后,突然间星星从天上掉下来,好象是真的星星从天上掉下来似的;大的蚱蜢、或是直升飞机,书中开始充满类似的东西。《圣经》的最后一卷,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一卷书,就是《启示录》。这是一封写给七所教会传阅的书信;书中通过预兆,向读者启示了神的审判,对祂子民的仇敌的审判;神保守祂的教会的大能,并强调神对恶者的最后审判,和祂的子民的救赎到永恒的平安之中。

当我们解读圣经的时候,最初的读者很重要。这里提到七个教会,也许更多。当时是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在犹太人逼迫他们的时期,写给七个教会的。如果你读《启示录》,它一开始就谈到主耶稣,在一章5节称主耶稣基督为"世上君王元首"。我们现在对这一称呼并不吃惊;现在全世界有成亿的人称基督为"主"。但在当时,大概只有五千多基督徒,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而有人说耶稣是凯撒的元首,这几乎让人笑掉大牙。但是人们需要知道,不管外表如何,事情的实质是神掌权:耶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不要被你们所看到的迷惑,灰心丧胆;神会保守教会,这是应许:"我要咒诅那些咒诅你们的,祝福那些祝福你们的。地上万国都必因亚伯拉罕的后裔得福,教会最终成功。"

我认为《启示录》讲的就是这些;它鼓励神的子民战胜邪恶。它不是科幻小说。令人感到羞愧和尴尬的是,看到当今那些大同小异的所谓"基督教启示影片",像John Travolta的电影,很糟糕(我没有看,听说糟糕透了)。还有Del Long Harbor的电影,我忘了它的名字,那个一会儿来、一会儿去的,因为他是Hellron Hubbard科幻片的追随者。都成了科幻片了!影片中的那些"预言大会",你看到他们的剧照,十分醒目。我要提他们的名,是因为对以下这些人你们要小心,像Chuck Missler和Hal Lindsey,还有Peter及Paul Lelond等家伙。你看他们所做的,实在和《星球大战》影片里的战争预测家会议所差无几。他们看上去和那些电影里的人一样:苦思冥想,猜测将来末世的那场大战会在哪里展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所谓理论来支持他们的预测。这些人没有抓住《启示录》的要点。

《启示录》的要点是:神要保守祂的子民,神要保护祂的教会,耶稣是地上的统帅与君王;你要么跪拜降服在羔羊的脚下,要么接受神忿怒的审判。《启示录》讲的就是这些。你们都读过《旧约》,在理解《旧约》的基础上读《启示录》,就清楚得多。

《启示录》是一卷很难理解的书。我认为这是作者故意的,因为这是一封写给基督徒的信,启示他们有关以色列和罗马帝国的毁灭,因此他就用了这样一种写作方式,使得只有熟悉《旧约》先知们所采用的写作方式的基督徒才能理解。假如信落在罗马统治者的手里,没有人能解释信里的那些预兆。假如信落在教会手里,我们也不能解释信里的那些预兆。人们问:"为什么这么不清楚?为什么里面五百多个幻象这么难理解?"我认为这都是故意造成的。书中有五百多个幻象、共22章;《旧约》中的五百多个幻象,都很难理解。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没有人理解《旧约》到我们应有的程度。如果我们真正彻底理解了《旧约》,《启示录》就清楚多了。


贯穿整本圣经的信息


(我不敢相信我已讲了这么长。你们非常有耐心,我要讲快一点。快完了。)

一般说来,由40位不同作者在1500年时间里写成的66卷书,很难找到同一个主题、同一个信息。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况是,当一起车祸发生后,在场的十个目击者在几个小时之后对同一事件会作出各种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描述。但圣经绝非如此。

贯穿圣经的信息是十分清晰的:从《创世记》前三章里我们就看到了种子的形式。简言之,圣经向我们指明:

有一位神,祂公义、美善;祂创造了万物,并且造得全都美好。神创造了人,人背叛了神,死亡就进入了世界。神并不喜悦人成为死亡的囚徒,因此神在圣经里作了一个应许,我们称之为"约":要通过女人的那位后裔--耶稣--的诞生,神子民的仇敌--撒但、罪、死亡以及其它--都被毁灭。圣经其余部份就是揭示这个简单的救赎的信息;圣经就是一个救赎的历史故事。

圣经里当然也包括许多关于生活、真理、现实、知识、伦理等等的教导,但所有这一切都是环绕着"神通过基督的十字架拯救罪人来完成祂的救赎计划、来荣耀祂自己的名"这个主题的。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 5:39)。耶稣知道这39卷书都是关于祂的。虽然我们不能在圣经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标题、每一个标点符号里直接看到"耶稣",但我们若读了很多圣经却偏偏漏掉这样一个信息--即"有一位神,祂审判罪,祂通过审判自己的儿子来拯救罪人"--那么我们就是白读圣经了。这是整本圣经的信息,即"有一位美善、公义的神,通过审判自己的儿子,代替你和我,来荣耀祂自己的名。"

这对神是如此地荣耀,以致于成为我们在永世中的赞美。耶稣的十字架,我们要永远永远赞美祂!我们不会感到勉强,也不会感到疲倦,因为我们的眼睛将被打开,看到这是何等伟大、何等荣耀的事!

作为一个牧师,我只能为我自己、为你们祷告。这也是你们自己的祷告:愿你们的信心不断增长;当你们行走在这个窄小的地球上的时候,有一天你达到这样一个时刻,能全身心地为神为你所做的赞美神!当我们很多人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在山上听的道中得知的所有其它东西都要添加给我们了。这是应许。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圣经的信息,如我们在《创世记》里读到的,是:

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创3:22-24)

然后,在《启示录》里,我们读到:

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内街道当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以后再没有咒诅。在城里有神和羔羊的宝座,祂的仆人都要事奉祂,也要见祂的面。祂的名字必写在他们的额上。不再有黑夜,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神要光照他们;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22:1-5)

你或许会问:"这些都不错,但我为什么要相信圣经呢?"这正是我们下一讲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您将奇妙的事启示给我们。我们求主赐给我们能看的眼睛、能听的耳朵、渴慕圣洁的心。父啊,愿您的话语产生作用。父啊,您的名要在全地被高举、被尊崇。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__________


[注1]

此时在任的美国总统布什是一位公开承认其信仰的基督徒。


上章 目录 下章